《2022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docx(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阅历,已经能用东、西、南、北等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依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洁的路途图。本单元仅以四个例题来呈现出来,例1:依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例2:依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例3: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例4:描述并绘制简洁的路途图。本单元教学中采纳了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巩固提高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分析、归纳总结、独立思索、合作沟通、动手操作等学习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子。一、绘出物体的位置要细心学生能
2、够确定物体的位置,比如说出北偏东30度,但是在画图时北偏东30度却画成东偏北30度。因此,我教给学生一个简洁的方法,0刻度线要对准北这个方向,而90刻度线要和偏的方向重合。所以在绘图时要细心,要不一不留神就该出错了。二、图上方位要确定标准如在教“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的方向上。北京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上。”这一内容时,关键老师要让学生把握好以什么为观测点。“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的方向上。”它是以北京为观测点。而“北京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上。”它是以上海为观测点。假如学生把握好了观测点,就比较简单地得出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约30的方向上。三、表格式描述路途简洁又明白练习中采纳完成表格来描述路途,聪慧
3、的学生在下面的练习中也采纳这种方法,果真一目了然特别清晰,而且也不易出错。本单元内容虽少但并不简洁,学生在绘图时角度易出错,虽然知道怎么确定视察点,可是往往稍不留意就出错。我们在指导学生练习时要擅长视察和总结,让学生真正成为方向的主子,更好地在生活中应用。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2教学目标:1结合豆豆测量身高这一现实情境使学生知道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加深对小数的相识,培育学生的数感。2能够依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肯定的小数位数,求出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教学重点: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依据学习目标,结合课本内容,我制定了
4、两个学习任务:1探究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2比较理解近似数1和1.0。下面就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进行简洁的分析:在激情导课环节,我先创设菜场买菜付钱情境,又结合课本的主题图,创设了邻居家的孩子“小豆豆”测身高的生活情境,自然的引入新课,使学生看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然后回忆整数的近似数方法,为学习新知做铺垫。在民主导学环节,任务一是让学生探究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学生先自学,然后在小组内沟通学懂的学问。最终运用学会的方法解决问题。进行展示时,主要依靠小组,组间沟通互动。让学生总结出求近似数的方法。当学生还有表达不完整的时候,我再进行补充小结。在这里,我主要强调“精确”到某一位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即
5、省略这一位后面的尾数。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求近似数的方法。关于近似数末尾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个问题,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我设计了任务二比较理解。. 1 ( ). 1.0( )1思索有几种填法。把能填的数写在后面的括号里。2小组同学说一说近似数1和1.0的不同之处。在学生展示沟通完毕,我又出示了数轴图,目的是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近似数1和1.0意义的不同,精确程度的不同,1.0比1更精确。由此得出“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在检测导结环节我采纳了课堂检测单,检测题围绕学习目标,检测学生对当堂学问的理解。其次题是结合生活实际提出,目的是再次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培育学
6、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学问的发觉者。在进行小组沟通时,由于一起先没有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课堂显得有点沉闷。可是在后面的学习中,学生渐渐的打开了思路,主动主动的参加到学习中来。不但自主探究到求近似数的方法,而且理解了为什么表示近似数时末尾的0不能去掉。可以说两个任务的呈现都比较合理,有可操作性,引导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方向特别明确。任务二的呈现稍显难度,但这也是这堂课的亮点。采纳数形结合的方法,为学生直观的理解学问搭建了合理的平台。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觉得应当在钻研教材方面下大功夫,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用教材,呈现合理的学习任务。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育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我们肯定要努力到处为学生着想
7、,时时为学生服务,课课让学生精彩!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3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加减法在意义上、计算方法上和整数加减法是一样的,只不过是数的范围扩大了,学生感觉有些生疏。课堂起先创设情境,现实而富有吸引力,让学生感觉到小数就在我们的身边,小数的加减法也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拉近了学生与新知的距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提炼出数学的问题直入中心,通过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沟通各自的学习方法、概括归纳出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驾驭正确的计算方法。整个过程体现“学生主体,老师主导”的互动模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关注学生学习胜
8、利的体验。为了更好的巩固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有层次,有步骤的支配了练习题,并适当拓展、延长。小数加减法的教学,旨在让学生经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过程,理解驾驭笔算方法,同时结合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理解小数加减法的应用价值,提高思维实力和学习实力。教学设计中,老师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已有学问为基准,把握好教学的起点,让学生在自主尝试中,探究新知。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简洁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具有相当的基础学问和学问迁移的实力。教学进程中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自己去探究、去获得学问。最大限度地让学生都能参加到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参加学问形成的过程中。在探究算法中使每位
9、学生都有获得胜利学习的体验,熬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念。对“列竖式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教学时,两个书写格式对比演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讨,相互质疑。利用学生出现的问题,紧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学问和阅历,开展深化的探讨和争辩,相互启发,相互学习,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利于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实力。练习内容回来生活,“商场购物小票”这一学生熟识的事物,让学生发觉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体会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内涵。在教学中老师应常常让学生运用所学学问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
10、中刚好驾驭所学学问,感悟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加学好数学的信念,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四周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有用,要用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总之,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主动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参加、去体验,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理解、汲取、内化、思索等过程进行学问建构,让学生在体验中思索,在思索中理解,在理解中提升学问的应用实力。在实践中培育解决问题的实力。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41、困惑和不足我认为生活中的小数这一课有点难教,我教完这一课,通过课堂作业和抽测反馈,发觉部分学生把单位改写的结果搞错了。,我利用了近两节课的时间进行了一对一的专项
11、辅导:了解他们的错因,帮助他们驾驭正确的方法。经过辅导发觉他们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单位间的进率模糊不清;二、分不清究竟属于哪种转化:是高级单位转化成低级单位,还是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三、不能正确的移动小数点。其中第一类错误居多,后两类错误经过单独辅导大部分学生已经没有困难。与以往的错误相比,这次的错因并不是学生没有驾驭方法,而是他们不会用方法,比如:分不清是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针对这一状况,每出现一次错误我都要反复地问着同样的问题:哪个是高级单位的名数,哪个是低级单位的名数?大部分学生经过不断的提示,都能顺当的找到方法,可问题还是不能解决,单位间的进率又会出错,致使错误不断。应当
12、怎么教?2、如何运用教学语言,培育学生的数感。3、如何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晰明白了,学生受到了肯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觉,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学问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根据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或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5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指出:学生通过学习数学获得适应将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学问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视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加应用
13、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亲密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念。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依据新课标的理念,我们认为:复习课是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学生学习数学学问的某一阶段,以巩固、梳理已学学问、技能,促进学问系统化,提高学生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课型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复习从面对每一个学生动身,能为特别才能和爱好数学的学生供应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时特殊关注在学习上短暂困难的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使他们驾驭最基础的学问。复习中最大限度地满意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须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每
14、一个学生的才智潜能。为了使学生在复习时有簇新感,我们常常变更复习形式和营造问题情境来激活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复习中去。经过长时间的组内探讨,我们初步形成了复习课的教学方式:创设问题情境探究解决问题方法再现和整理所学学问提高、发展、创新。这类模式的最大优点是教学素材现实又生动,应用性强,学生学习的劲头高,较好地培育了学生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使数学的价值得到了极大的体现,促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主动情感体验。下面以走进乡村为例谈复习课的教学形式: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过去的课堂教学学生一般都是通过教材、老师的讲授和板书获得学问信息。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的状态而且所接受的信息单一、
15、贫乏,无形中拉开了“小课堂”、“大社会”的距离。走进乡村一课我们是这样引入的: 调皮和笑笑是城里的孩子,他们有个手拉手的好挚友小华,小华住在一个漂亮的小山村,平常他们只能通信来往,调皮和笑笑很想知道小华的家乡是什么样子,很想到小山乡村去玩一天,于是,小华就写信邀请他们去她的家乡,那就让我们和调皮、笑笑一起走进小华的家乡去看看吧!(板书课题)下面,我们就去乡村看一看,体验一下乡村的乐趣。我国乡村的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环境也越来越美丽。(出示课件)看,这就是小华的家乡!一个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的小村庄。良田万顷,稻叶草香。绿树环围着一座座农家小院,潺潺的河水静静地流淌,村姑在江边洗衣,儿童在河中戏
16、水。行走在树林间的小道上,听鸟儿鸣叫,听风儿吹过树梢。田野里,稻子成熟了,风儿吹过,似乎金色的海浪,果园里硕果累累,呈现了一派浓浓的乡土风情。这样的设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到整理与复习中去。我们擅长将这些潜在的课程资源融入课堂,设计出具有特色的课堂情景,更好的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接着老师利用情境的模拟,让学生在“看一看”、“说一说”、“走一走”等活动中,运用已学的方向和路途的学问解决问题,发展了他们的空间观念。整个课堂处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愉悦氛围中,学生自觉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最终的模拟巡游,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学生们在“巡游”过程中,不但提高
17、了辨别自己所处环境的八个方向的实力,还发展了语言表达实力和合作意识。避开了复习课的单调乏味。二、培育学生创建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学生的数学实力不仅仅在于其驾驭数学学问的多少,而更在于其能否运用数学的学问、数学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形成学习新学问的实力和适合社会发展的须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所以复习课练习的设计必需联系实际,具有综合性、敏捷性、发展性。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实践实力和创新意识。比如“果园丰收”这个环节,我们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一棵果树大约结100多个苹果,10棵果树大约结1000多个,果园共种植90多棵苹果树,我们估计共结9000多个苹果。 我们发觉20个
18、苹果装一箱,一棵树大约装5箱,那么10棵树大约装50箱,一辆平板拖拉机最多能拉9箱。用我们学过的数学学问就能解决这个实际问题。一方面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就自己身边。并不生疏和抽象,另一方面还能使学生感受数学能详细、显明地反映一些实际问题,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沟通信息的手段和工具。在这部分的教学课件设计上,我们留意增加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课件内容能依据教学须要而随意调度。学生喜爱先到哪里去帮忙,我们就展示那里所存在的数学问题。在这部分教学中,我们感到:问题的解决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觉学生这部分学问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己梳理学问
19、,在不知不觉中感知梳理学问的方法。在解决问题时老师留意激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三、学问的拓展、创新。整理与复习要重温学过的学问,强化技能。但更重要的是应在原有学问的基础上体现提高、发展。所以学问要向外延长拓展,发展学生思维,加强创新意识的培育。我们设计了这样的问题:800多亩的苗圃里,种着各种苗木200多个品种共有900余万株。小华家的邻居王爷爷要种树苗,现在我们帮王爷爷选一下树苗。 每棵树苗6元,3棵树苗15元,哪种树苗便宜些?(在纸上算一算)说说你用什么方法比较的?还有别的比较方法吗?学生通过比较得出结论,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相识得到了深化。复习课中练习的设计由
20、浅入深,以满意不同学生的须要。数学技能的形成是由低级到高级,有生疏到娴熟的过程。小学生的仿照性很强,基础练习正是结合这个特点来设计的。基础题是仿照例题的形式,让学生巩固所学学问能做到举一反三。运苹果这部分练习是针对大多数学生设计的。复习课上的练习没有肯定的难度,就不简单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出一些敏捷题,使练习的难度进一步提高,渐渐唤起学生回答问题的主动性,使他们养成主动思索的好习惯。学生或者通过独立思索,或者通过小组探讨,正确解答出问题,这样胜利的喜悦是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学生能亲自体验到思索的乐趣。提高题又进一步提高了难度,挖掘学生的潜力,是培育学生创建性思维的重要途径。让学生跳一跳,才
21、能够着。使问题更有思索价值,长期坚持能养成学生勤于思索的好习惯。总之,数学复习课要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从传统教学强调学问的传授和关注技能的驾驭,转向侧重于促进学习者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学习者的学习实力培育、习惯和看法的形成、学习者的价值观念与情感看法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它的教学目标更注意认知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的有机整合,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复习课上,我们利用多媒体创设的教学情景,问题要真实,以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实力,感受学问梳理的过程,学会整理学问的方法。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6在本学期四年级数学的教学工作中,依据新大纲的教学要求,并结合自己所在的课题探讨,留
22、意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培育创新意识,更注意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半学期来,我仔细备课、上课、刚好批改作业,形成比较完整的学问结构,严格要求学生,敬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不同学生学得到不同的发展。主动参与学校、课题组、教研组、备课组的各种教研活动及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当完成教化教学任务。数学学问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我力求从学生熟识的生活世界动身,选择学生身边的的事物,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爱好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并能学以致用。教学中,我努力建立一种符合学生自主发展、融入社会生活、面对学生生活
23、实践、培育学生主动探究精神的开放式教学,使该教材真正实施到位。大胆探究与构建生活数学的教学体系,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学问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解诀问题中巩固学到的数学学问;激励学生把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带进课堂,尝试着用数学方法来解决。这既是数学学习的价值体现,又有利于培育学生初步的创新实力。1、建立民主、同等、和谐的师主关系,使学生大胆沟通,敢于创新。新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老师是课堂气氛的调整者,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营造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氛围,老师应以同等的看法去酷爱、信任、敬重每位学生,满意学生的发表欲、表现欲,激励
24、学生大胆创新。2、创设民主开放的课堂,关注每一位学主心理健康及发展。新标准的理念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老师应依据这一理念,细心设计教案、内容及练习,的确落实充分地敬重、关切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生动活泼、健康发展。教材通过发觉、探究及认知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觉问题、提出问问题,主动学习数学学问,探求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并在亲身实践中体验数学。自由开放的课堂空间使学生保持开心而兴奋的心境,自主明确学习目标,大胆设想,主动地通过书本认证或相互认证自己的见解,寻求达到学习目标的方法,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实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3、组织好玩操作,注意培育学主
25、的语言表述和组织概括实力。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使新学问在操作中产生,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通过动手,学生们发觉自己也是一个创建者。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借用直观演示、操作、组织嬉戏。故事导入等形式,营造富有情趣的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以及合作的机会。自不待言,这样的教学活动,“不用扬鞭自奋蹄”,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究者和解决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子。在探究学问过程中,学生同桌合作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听取别人的见解,合理地补充、调整自己的观点,达到较完备的认知状态。在教学中老师不仅注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实力的训
26、练,同时还关注学生对所学学问的组织概括实力和语言表达实力的发展,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素养教化的现代教化观。4、建立多种评价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得胜利的体验。开放式的教学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不同观点,对同一个问题,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每一个学生的观点都是受敬重的。开放式的课堂不再以老师为唯一的评价主体,学生也成为了评价的主体,学生在评价别人的胜利和被别人评价为胜利的过程中满意了新奇心,获得了探求新学问的激励。老师应发挥表扬的激励功能,使学生乐于创新。在课堂中应奇妙运用激励性言语,撩拨学生创新的欲望。5、主动参加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化教学水平。课堂之余,
27、我常常走近同事的课堂,向有阅历的老师学习,培育多种爱好爱好,到网上查阅资料,不断扩宽学问面,为教学内容注入簇新血液。“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课堂语言平缓,激情不够,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到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不够等等。在今后的教化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提高我校的教化教学质量的奉献自己的力气。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7前一段时间,我们全校的教研活动都是围围着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程序而开展的。在探讨中,我发觉教学程序的设计,除了要考虑到数学的生活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邮票的张数一课,我起初是这样设计教
28、学程序的:老师:同学们,你们喜爱集邮吗?我的一个邻居特殊喜爱集邮,下面出示的这幅图是我的邻居对邮票数量的描述,请你细致视察,看谁能最先解答出来。老师引导:你从主题图中都获得了哪些信息?生答。老师:请细致视察,解决问题须要哪两个已知条件?学生:我认为用前两个条件就可以。老师引导学生分析、画图并板书教材中的线段图。老师提问:“你准备设谁的邮票张数为x?准备怎样列方程呢?”老师请学生独立解答,并且巡察指导,最终进行集体订正。通过本课的学习,我发觉学生并没有驾驭求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的方法,而且做题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如设中x后面落写单位,在x等于几后面写了单位名称。为什么会这样呢?课后我做了深刻的反思
29、,回顾本课,我只是带着学生一起做题,并没有引导学生探究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再者,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刚刚接触,比较生疏,该强调的地方我也并没有强调到位,导致学生解决这类问题仍有肯定难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应获得地探究问题的方法。”假如课上,我能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姐姐的邮票是弟弟的3倍”并指导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帮助理解就好了。首先引导学生思索:怎样用线段图表示这句话的意思?学生口述自己的想法后,我再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画一画。适时指导学生板书,并刚好追问学生你是怎样想的,让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同时,我应当启发学生再次相识线段图,并刚好点拨:画线段图理解题意是
30、解决求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的好方法。今后,我将接着多思索,多实践,更好的投入到教学程序设计的有效性探讨中,实实在在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终身受益。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8“小数点移动”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驾驭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这一规律既是小数乘法算理的理论依据,又是名数改写的重要基础,在教材中地位显着。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过程要让学生经验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说明与应用的过程,应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视察、试验、揣测、验证、推理与沟通,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沟通”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结合概
31、念教学的特点,教学中,我首先做到扶放有度,奇妙平衡老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加学习活动。验证猜想的初步方案由学生提出,名数改写练习放手学生尝试解决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而验证猜想由老师适度“导引”,填表口算环节精细处理小数点位移方法,既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又帮助学生快速形成口算技能,体现了老师的有效引导。其次,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经验探究过程。新型师生关系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的难度更要求老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我首先引导学生去理解小数点移动;然后指导学生总结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与原数比发生了怎样的改变。通过
32、单位名称之间的转换明确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数将扩大到原数的10倍,而这个过程也是对学生逻辑推理实力的培育。接着引导学生依据这一规律,总结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三位小数大小改变的规律。最终指导学生依据“扩大”的规律,去总结“缩小”的规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迁移实力得到了充分的呈现。这样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经验了一环扣一环的探究过程。以往,学生即便驾驭了规律,在做详细的这类题目时错误仍旧许多,如何能让学生驾驭这一规律呢?教学中我实行了这样两个方法:1、从网上找了2个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规律:小数点,真奇异,向左移动就缩小,向右移动就扩大,左小右大莫混淆。小数点,跳跳跳,几个圈圈跳几跳。2、强化练
33、习,并要求学生把小数点的移动过程写出来。教学中,我有时忽视学生的想法,没能刚好捕获到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教学在动态中持续不够,这些都是今后我在教学中要改进的。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9四则运算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四则运算的学问和技能是聋哑学生学习数学须要驾驭的基本学问和基本技能。学生驾驭四则运算依次,能够正确地进行混合运算,不仅仅丰富了计算学问,提高了计算潜力,为进一步学习其它运算做好打算,同时也使学生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潜力。运算依次学生以前接触过,简洁的脱式计算也涉及到,但运算依次仍旧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虽然讲解例题时学生知道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但在作业时
34、,有的孩子写完算式之后就起先按从左到右的依次计算,甚至遇到不够减的时候还把被减数和减数颠倒位置。这说明白看似简洁的运算并不是只要记住运算依次就能计算。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节课教学的胜利之处在于:1、教学时,充分利用教材,放手让学生独立思索,自主探究,并在合作沟通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终算什么?使解题的步骤与运算的依次结合起来。促进学生驾驭混合运算的运算依次。2、在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思索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放心地让学生去想、去做。让学生有进行深化思索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使每个人的思维潜力都得到发展。当然,由于学问阅历的不足,有
35、些学生会得出错误的答案,但这些“错误答案”闪耀着学生才智的火花,是孩子学生们最朴实的思想、阅历最真实的暴露,是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反映出学生建构学问时的障碍。我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做完后相互讲解,找出错误加以改正。应对错误进行更深层次的思索,在思索中感悟,获得新的启迪。在感悟中坚固地建立学问体系。3、教学时,我注意学生表述实力的培育,聋哑学生由于语言障碍,不愿说话,在叙述解题思路时,不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述,我引导学生来描述解题思路,说清道理在计算。可能起先时学生不习惯,但要逐步培育这种表述方法,以后就不会再成犯难关了。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不足:1、在设计教案时没有把整节课联系起来,
36、过渡比较生硬。2、学生发言不专心。3、时间支配不够合理。4、对学生的预设不够,缺乏敏捷的应变潜力。改善措施:1、在教学中创设一个情境,把复习和新授自然地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2、运用激励性语言,和多种途径让全体学生发言。3、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设,做好敏捷处理的打算。4、把握好各环节的时间,每节课后做好反思,不断改善教学方法,积累教学阅历。5、和其他老师多学习,逐步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6、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帮忙养成自觉检查作业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计算效率。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0本课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详细事例、借助图形来进行反复比较归纳,最终能自主概括出小数的
37、性质,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一、我的胜利1能较好把握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课的引入设计了一个师生互动,对比商品的价格相同与否,让学生在参加回答的气氛中激起求知欲。“好的起先是胜利的一半”,本课的引入是比较胜利的。另外,在教学中我关注到学生的心情状态,想法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维持他们学习的爱好和留意力,环节设计松紧有度。看来,要上好一节课,教化心理学方面的学问是不行缺少的。2教学环节层次分明,条理性强。这节课主要学习性质概念,比较散,备课时,我基本能抓住教材的逻辑关系,理顺了教学内容间的关系,从大处上做文章
38、,在小处中润色。3本课胜利的关键是自己在教学理念上的转变。以前上课总不放心让学生自主探究,总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多灌输一点,提高课堂“效率”。课堂中,我成了“职业灌输器”,学生充当了“专业接收站”,造成了老师累,学生烦的局面。这次我思想开放了,秉承先学后教的理念,让学生“活”学“小数的性质”。课堂上做到了“三活”“学生生活中的”,“在活动中学”,“敏捷地学”,总之“活”贯穿于整个课堂。整节课,学生是在老师的引导下,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自主总结归纳。想不到教学效果那么志向,比以前的满堂灌强多了。所以说,放心让学生探究,细心引导学生是胜利的关键。二、我的不足1新课程标准下的新课堂,释放了学生,考验
39、着老师。这节课的小组活动,出现了一些“混乱”场面,有的学生不知所措,有的学生参加感不强,有的学生在沟通时没有仔细听别人发言,这方面的组织与调控我还要接着努力。2课中某些环节的处理过于细化。总是担忧学生的实力,总想让学生根据固定模式思索,没有做到放手让学生全面思索问题。在总结小数的性质时,没能充分让学生多说,在两个同学回答正确以后,便匆忙把这个环节一带而过进行了总结。没有充分发挥这个环节地作用,要改进。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1教学参考书中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这样定义的:“在数学基础理论中,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通常是以集合论为依据加以证明的。此外,也可以用计数公理“计数的结果与计数的依次无关
40、”来说明:随意两个数a与b相加,不论是a+b(相当于先数a,再数b),还是b+a(相当于先数b,再数a),结果都一样。类似地,随意三个数相加,不论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还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仍旧只是计数的依次不同,所以不影响计数的结果。”从这段文字中,我可以理解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的结合律其本质是一样的,无论是计算依次变更,还是计算结果变更,其本质是计算的结果没有发生变更。事实上,在简便计算中,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常常是同时运用的。出于这样的理解,我在课堂上并不是特别的重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之间的区分。由于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偏差,学生作业本中有这样一道题目:依据56+72+28= 56+(72 +
41、28,填空。呈现了以下的题目:+ + = +(+)其实,题目的本意是要求学生依据加法结合律来填写,由于学生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本质区分没有完全弄清晰,因此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错综困难起来:答案一、12 +13 +14=14 +(12 +13)答案二、12 +13 +14=13 +(12 +14)答案三、12 +13 +14=12 +(13+14)。从这些答案中我们不难发觉,学生想当然的认为,这个算式中的全部加数都是可以随意交换的,我想怎么交换就怎么交换,反正最终的和是不变的。当然从教参大范畴的定义来说也是无伤大雅的,但是作为我们初学加法的运算定律,这样模糊的教学是有欠妥当的。当问题出现时
42、,我们应当想方法去弥补,而不是找寻堂而皇之的借口。因此,我支配了以下环节:1、用一句话描述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老师把学生口述的写在黑板上。2、用你喜爱的.符号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老师板书在相应的文字下面。3、视察,说说你的新发觉。通过视察,学生发觉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而相识到加法加法结合律只是变更了运算的依次,并没有变更加数的位置。通过以上环节的比较,学生清晰地明白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之间的区分。从而更正了它们之前的错觉。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2精打细算一课是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小数除法中的一部分内容。这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除法和小数意义的
43、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既是小数除法的起始点,又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基础。教材通过“精打细算”情境说明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是在整数除法的计算的基础上,运用学问的迁移,只要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同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又是除数为小数的小数除法的基础,因为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都要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详细情境,体会小数除法与生活的亲密联系,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知道小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能正确计算小数除以整数;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我认为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和让
44、学生理解商的小数点是如何确定的。而关键是弄清晰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1.上课一起先,我先设计了与日常生活亲密相关的买牛奶的详细情景,让学生从中发觉问题并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堂训练的组题中,让学生在详细情景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整节课中数学问题生活化始终贯穿始终,使数学学问充溢了生活的气息。2. 加大训练量提高课堂效率训练题设计有层次并以题组的形式出现,学生可依据自己的详细状况敏捷把握,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老师可随机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争取做到堂堂清。我创设“精打细算”的情境,提出了数学问题“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对此绽开探讨,在沟通时,敬重
45、学生特性思想差异,使学生了解在计算时应留意什么,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在总结比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点驾驭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与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相类似,只要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假如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可以添0再接着除。最终将学生所学的新学问进一步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巩固深化,效果不错。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3一、四则运算教学反思回头看以住教学“四则运算”,一般是直奔主题,告知学生混合运算的运算依次,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学生进行仿照,机械训练,使学生达到计算的精确、娴熟。但练习中遗忘运算依次的状况常会出现。单纯的机械训练,学生只会觉得数学枯燥无趣,
46、感受不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尝试给学生供应探究的机会,让学生经验创建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依次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自主的,学生的选择是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节课教学的胜利之处有以下几方面:注意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驾驭学习的主动权。2.赐予学生发展思维的空间,交给学生思索的主动权。3.帮助学生逐步驾驭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二、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好的数学教化应从学习者的生活阅历和已有的学问背景动身,供应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和沟通的机会。因此,结合方向在生活中的表现和反映,本节课我注意培育学生用学问解决
47、问题的意识,上下来这节课之后,我认为本节课基本达成了教学设想所期望的目标,但也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1、节课的最大特点是:整个方向的相识都表现为学生的自主探究习得,我只是起了引路人的作用,我为学生供应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现实中进行视察、实践、揣测、想象、探讨、沟通,从而相识了方向和物体的空间位置。2、这节课的教学评价方式上略显单一。我对学生的评价多一些,但缺少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评价,假如在推断方向这一环节中,可以组织学生之间进行评价,把评价的权力交给学生,刚好激励学生。三、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四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是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它把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放在了一起,学生在学习了加法运算定律后,随后学习了乘法运算定律,这样,有利于学问的迁移,学生更简单理解。在简便计算这一部分中,除了应用“加法和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以外,还支配了减法和除法的简便计算。可以说简便计算的方法,在这一册中全部出现了。如何让学生把这些简便运算都驾驭,并且能融会贯穿的运用,这是我们每位老师所思索的首要问题。在教学中我认为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学会找寻题目的特点。(1)看到数字5、25、125想到数字2、4、8。将他们相乘,凑成整数。例如:25、36,把36写成49。变成2549,使计算简便。(2)把接近整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