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1).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1).doc(10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单元 测量第一课时 认识长度单位 毫米授课时间:_年 月 日 导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导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导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导学过程一、设置疑念,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早已认识了一些长度单位,还学会了怎么用这些长度单位进行测量。今天我们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二、小组探究,估测物体的长度。物体名称估计测量橡皮的长度铅笔的长度数学书的厚度文具盒的长度 要求:1、学生四人小组估测并且填写数据
2、。 2、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3、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三、交流汇报1、小组代表汇报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2、你是怎么想的?3、你们能测量出这些物体的准确长度吗?4、你们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的? 大家想了解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探索研究的新内容毫米。 板出:毫米的认识 四、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想好后同桌互相说一说。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五、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
3、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 六、反馈展示、巩固练习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七、全课小结学习后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畅谈一下板书设计:毫米的认识 米长度单位 厘米 1厘米=10毫米毫米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 分米的认识授课时间:_年 月 日导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导学重点: 认识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导学难点 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导
4、学过程:一、动手操作、导入新课。 师:昨天同学们已经量出了铅笔、数学书、橡皮等物体的长、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 生: 1、两人为一组测量课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二、探究新知 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 板出:1分米=10厘米 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的物体。 3、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4、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5、认识几分米。 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 6、用分米量实际
5、物体的长度。1)、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2)、量文具盒的长度三、分层训练、巩固发展 1、练习一的第三题 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 (2)一张床长5分米 ( ) (3)小明高14分米 ( )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 ) 3、填空: 5分米=( )厘米=( )毫米 30毫米=( )分米 40毫米=( )厘米=( )分米 2米=( )厘米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一第4题教和第五题。 5、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第六题和第七题。四、全课小结: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分米的认识长度单位: 米 分米 厘米
6、 毫米 进 率: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千米的认识授课时间:_年 月 日导学目标: 1、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与操作能力。导学重点、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导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些长度单位,同学们想一想我们都认识了那些长度单位?那么你能不能用手表示一下这些长度单位呢?我们一起来表示一下,我说你们做,同桌互看做的对不对? 二、创设情景、出示问题1、我们知道比较精确地长度一般用毫米作单位,数学书等一些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
7、单位。教室的长度用米作单位。而同学们想汽车所行的路程用什么作单位呢?今天我们将知道答案。2、让学生看书第七页的例三,观察路标。理解到叶镇21千米、灵山23千米的意义。 3、小结:在计量比较长的路程的时候,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三、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1、1千米有多长呢?和我们学过的米又有什么关系呢? 2、量出1000米,1000米可以用较大的长度单位表示就是千米。 汇报板出:1千米=1000米 3、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00米有多远。 4、汇报: (1)请学生说一说你走了100米你走了几步,如果你走1000米大约走了多少步
8、。 (2)提问;一个小组量出100米,10个小组一共量出多少个100米?是多少千米? (3)让学生讨论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是1千米。 5、体验1000米有多远。带学生校外走1千米的路程,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千米有多远。6、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周围有1千米长的物体吗 ?四、巩固知识、动用知识: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一题和第四题。 2、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练习二的第二题 五、全课总结: 你有什么想说的?大声告诉同学们吧!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1千米=1000米千米是长度单位,用于测量较大长度。教学反思:第四课时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授课时间:_年 月 日导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
9、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2、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导学重点、难点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导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出示情景图: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数学王国旅游好吗?那我们一起动脑打开数学王国的大门吧? 2、选钥匙开门(先出示第一道门,再出示第二道门,然后出示第三道门) 第一道门:这扇门有二把锁,(二把锁分别标上:400厘米,5分米)下面这里有很多把钥匙(4分米、4毫米、5毫米、4米、50毫米),你会选钥匙开锁了吗?能说说为什么? 第二道门:这扇门同样有两把锁(两把锁分别标上:3千米、5000米),下面这里有4把钥匙(3000米、300米、5千米、50千米)你会选吗
10、?你知道为什么吗? 第三道门:锁上标有5千米-2000米、1000米+4千米6把钥匙分别是:3千米、5千米、 3米、5000米、 5米、3000米。让学生先选后说想法。小结:千米和米之间换算的方法。二、巩固、运用 师:哗!数学王国多美呀!有树,有花,还有。 1、看一看大树有多高。(把教材第八页的做一做设计成填写大树的高度) 2、好客的小朋友们带同学们到数学奥宫去玩,数学奥宫距离双胞胎村200千米。他们早上8时乘汽车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5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三、全课总结 让学生说说你游数学王国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吨的认识授课时间:_年 月 日导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
11、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2、学会换算质量单位。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学重点 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导学难点 学会估计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导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猜一猜物体 的质量 (1)老师手里握着一枚胸花,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手里有什么,并估测它的质量。为什么要用克来作单位呢? (2)猜一猜老师约有多重。那为什么不用克来作单位了呢?(3)谁来说一说千克与克的关系呢?1千克=1000克(4)认真来感受一下1千克与1克的重量。 (5)再猜一猜一头牛妈妈、一匹马爸爸、一头猪姐姐、一只熊哥哥约重多少千克? 2、认识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12、。 师:(1)牛妈妈、马爸爸、猪姐姐、熊哥哥能一起过桥吗?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十一页,看第十一页的例6。 (2)各学习小组议一议,这四只动物能一起过桥吗?为什么? (3)汇报; 3、小结:(1)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 (2)1吨=1000千克 4、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二、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例7 2、汇报 3、总结单位名称的换算方法。三、巩固、运用新知 1、让学生说一说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2、独立完成练习三的第一题和第二题。 四、全课总结:说说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吨的认识质量单位 克 千克 吨关系: 1吨=1
13、000千克 1千克=1000克教学反思:第六课时 生活中的数学授课时间:_年 月 日导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之间的进率。 2、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学知识。 3、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导学重点、难点 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导学过程一、复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 1、复习长度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长度。 2、复习质量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质量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克、1千克、1吨有多重?二、联系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数学 (
14、一)自学课本第一十四页的内容 1、学生看书第十四页的内容。 2、各学习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3、全班交流 师: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组发现一辆汽车限载重量8吨,。 (二)学生汇报社会调查情况 师:请同学们汇报这两天来你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生活里存在我们学过的长度和质量知识。 生1:我爸开摩托车的速度一般是每小时40千米,我家到学校的路程大约是2千米。三、全课总结:教学反思: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第一课时 万以内进位加法授课时间:_年 月 日导学目的: 1.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
15、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重点、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导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 1、基础训练 口算: 2、求与的和。 全班齐练,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3、你能不能自己写出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算式呢? 4、笔算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 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加起。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教师强调: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二、学习新课 1、导入新课 出示课题 师:刚才的复习,是前面刚刚学过的进位加法,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进
16、位加,但和前面学的稍有不同,今天要学习的是连续进位加。 板书课题:连续进位加 2、教学例1 学生尝试摆小棒求得98+25的结果(允许有各种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喜欢哪种方法,引导研究课本中的方法。 3、提问:讨论 师:先加哪一部分,单根的8根和5根怎样加?给8根小棒凑几根就是10根? (82313) 满了10根可以捆成一捆,捆好举起来让大家看看,放在哪里呢?10个1根捆成1捆,也就是1个十,放在整捆小棒下面。 再加整捆小棒,9捆加2捆再加这1捆,一共有12捆小棒零3根。 指着图问:这一捆小棒哪里来的? 把单根小棒合起来,满了10根就捆成一捆,放在整捆小棒下面。 教师小结:单根合起来满十就可以捆
17、成一捆,放在整捆下面,表示1个十。列竖式计算。 学生自由书写竖式,再讨论哪一种合理。 这道题的竖式怎么写?(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 从哪一位加起呢?(从个位加起。) 那么竖式中个位相加的得数怎样写呢? 想一想:小棒应该怎样摆? 独立完成计算。(两个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书上完成。)讲评:同桌口述并检查,在进位时“1”写的位置对不对,做进位加法时,是否漏写1或忘加1。 三、训练达标 1、直接在书本上计算,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 2、求出每一个胡萝卜上的算式的得数。 3、练习四,第一题,连一连 4、地球仪85元,书包48元,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书包一共要多少钱?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四、总结
18、说说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加法9 8 21 5 1 2 3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授课时间:_年 月 日导学目标: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估算的方法。 在掌握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3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重点、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导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 1、列竖式计算 59+77 85+68 59+89 问:谁还记得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列竖式时要注意些什么?你注意到了吗? 2、口算 600+800 900+100 1000+100 3、估算 59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上册 数学 导学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