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试卷解析集.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试卷解析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试卷解析集.doc(10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试题解析集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试卷解析集目 录1、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物理部分(大纲卷)(1) (贵州、甘肃、青海、西藏、广西等)2、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物理部分(课标卷)(8)(河北、云南、内蒙古、湖北、河南、山西、新疆、江西、湖南、陕西、宁夏、辽宁、吉林、黑龙江等)3、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物理部分(安徽卷)(17)4、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物理部分(北京卷)(24)5、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物理部分(天津卷)(30)6、2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物理部分(四川卷)(37)7、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物理部分(重庆卷)(43)8、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物理部分(山东卷)(48)9、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物理部分(福建卷)(57)10、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物理部分(浙江卷)(64)11、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物理部分(广东卷)(71)12、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试卷(海南卷) (77)13、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试卷(江苏卷) (85)14、2012年普通高等学
3、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试卷(上海卷) (96)绝密启用前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贵州、甘肃、青海、西藏、广西)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11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二,选择题:本题共8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下列关于布朗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液体温度越高,悬浮粒子越小,布朗运动越剧烈C布朗运动是由于液体各部分的温度不同而
4、引起的D布朗运动是由液体分子从各个方向对悬浮粒子撞击作用的不平衡引起的【答案】B、D【解析】布朗运动是悬浮颗粒的无规则运动,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选项A错;液体的温度越高,悬浮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剧烈,选项B正确;布朗运动是由于液体分子从各个方向对悬浮粒子撞击作用不平衡引起的,选项C错,选项D正确。正确选项:BD15U经过m次衰变和n次衰变Pb,则Am=7,n=3 Bm=7,n=4 Cm=14,n=9 Dm=14,n=18【答案】B【解析】原子核每发生一次衰变,质量数减少4,电荷数减少2;每发生一次衰变,质量数不变,电荷数增加1。比较两种原子核,质量数减少28,即发生了7次衰变;电荷数应减少14
5、,而电荷数减少10,说明发生了4次衰变,B项正确。正确选项:B16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某同学用黄光作为入射光,为了增大干涉条纹的间距,该同学可以采用的方法有A改用红光作为入射光B改用蓝光作为入射光C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D增大双缝之间的距离【答案】A、C【解析】根据,红光比黄光波长大,所以A正确;蓝光比黄光波长短,所以B错误;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即增大L,增大干涉条纹的间距,所以C正确。增大双缝之间的距离,减小干涉条纹的间距,所以D错误。正确选项:AC17质量分别为m1和m2、电荷量分别为q1和q2的两粒子在同一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两粒子的动量大小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q1=q2,则它们
6、作圆周运动的半径一定相等B若m1=m2,则它们作圆周运动的半径一定相等C若q1q2,则它们作圆周运动的周期一定不相等D若m1m2,则它们作圆周运动的周期一定不相等【答案】A 【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由圆周运动规律:。得到轨道半径及周期。正确选项:AMNabcdo18如图,两根互相平行的长直导线过纸面上的M、N两点,且与纸面垂直,导线中通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电流。a、o、b在M、N的连线上,o为MN的中点,c、d位于MN的中垂线上,且a、b、c、d到o点的距离均相等。关于以上几点处的磁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o点处的磁感应强度为零Ba、b两点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c、d两点处的
7、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Da、c两点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不同【答案】C【解析】由安培定则可知,两导线在o点产生的磁场均竖直向下,合磁感应强度一定不为零,选项A错;由安培定则,两导线在a、b两处产生磁场方向均竖直向下,由于对称性,电流M在a处产生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等于电流N在b处产生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同时电流M在b处产生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等于电流N在a处产生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所以a、b两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选项B错;根据安培定则,两导线在c、d处产生磁场垂直c、d两点与导线连线方向向下,且产生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相等,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c、d两点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同,选项C
8、正确。a、c两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均竖直向下,选项D错。正确选项:Ct/minI/A0.40.30.201020406019一台电风扇的额定电压为交流220V。在其正常工作过程中,用交流电流表测得某一段时间内的工作电流I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这段时间内电风扇的用电量为A3.910-4度B5.510-2度C7.810-2度D11.010-2度【答案】B【解析】根据电流的变化情况,分段计算求电功,则总功,正确选项:B20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图(a)是t=0时刻的波形图,图(b)和图(c)分别是x轴上某两处质点的振动图像。由此可知,这两质点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可能是t/sy/m0.1012b
9、t/sy/m0.1012c-0.05y/m0.10123ax/mA B C1m D【答案】B、D【解析】若b在前c在后,则b、c间相差为,则这两质点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可能是 (),B正确。若b在后c在前,则c、b间相差为,则这两质点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可能是(),D正确。ab21如图,大小相同的摆球a和b的质量分别为m和3m,摆长相同,并排悬挂,平衡时两球刚好接触,现将摆球a向左边拉开一小角度后释放,若两球的碰撞是弹性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第一次碰撞后的瞬间,两球的速度大小相等B第一次碰撞后的瞬间,两球的动量大小相等C第一次碰撞后,两球的最大摆角不相同D发生第二次碰撞时,两球在各自的平衡位置【答
10、案】A、D【解析】根据碰撞动量守恒定律和动能守恒得,且,解得,所以A正确,B错误;根据,知第一次碰撞后,两球的最大摆角相同,C错误;根据单摆的等时性,D正确。绝密启用前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测试(物理)第卷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在答题卡上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然后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得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第卷共7页,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卷共13题,共174分。22(6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123在黑箱内有一由四个阻值相同的电阻构成
11、的串并联电路,黑箱面板上有三个接线柱1、2和3。用欧姆表测得1、2接线柱之间的电阻为1,2、3接线柱之间的电阻为1.5,1、3接线柱之间的电阻为2.5。(1)在虚线框中画出黑箱中的电阻连接方式;(2)如果将1、3接线柱用导线连接起来,1、2接线柱之间的电阻为_。1231111【答案】(1)黑箱内电阻连接方式,如图(2)【解析】(1)因为1、2接线柱之间的电阻与2、3接线柱之间的电阻之和等于1、3接线柱之间的电阻,所以2为中间的结点,又因为2、3接线柱之间的电阻与1、2接线柱之间的电阻的差等于1、2接线柱之间的电阻的一半,故2、3之间有两个电阻并联,后再与第三个电阻串联,每个电阻均为1,连接方式
12、如图所示(2)将1、3用导线相连后,两个1的电阻并联后与第三个1的电阻串联总电阻1.5再与第四个1的电阻并联等效电阻 小车 打点计时器复写纸小吊盘图1 纸带电源 木板23(11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图1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中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50Hz的交流电源,打点的时间间隔用t表示。在小车质量未知的情况下,某同学设计了一种方法用来研究“在外力一定的条件下,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间的关系”。(1)完成下列实验步骤中的填空:平衡小车所受的阻力:小吊盘中不放物块,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用手轻拨小车,直到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系列_的点。按住小车,在小吊盘中放入适当质量的物块,在小
13、车中放入砝码。打开打点计时器电源,释放小车,获得带有点列的纸带,在纸带上标出小车中砝码的质量m。按住小车,改变小车中砝码的质量,重复步骤。在每条纸带上清晰的部分,每5个间隔标注一个计数点。测量相邻计数点的间距s1,s2,。求出与不同m相对应的加速度a。以砝码的质量m为横坐标,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做出关系图线。若加速度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成反比,则与m处应成_关系(填“线性”或“非线性”)。(2)完成下列填空:()本实验中,为了保证在改变小车中砝码的质量时,小车所受的拉力近似不变,小吊盘和盘中物块的质量之和应满足的条件是_。()设纸带上三个相邻计数点的间距为s1、s2和s3。a可用s1、s3和t
14、表示为a=_。图2为用米尺测量某一纸带上的s1、s3的情况,由图可读出s1=_mm,s3=_mm。由此求得加速度的大小a=_m/s2。mO1/a图31234567891011cm12图2s1s2s3()图3为所得实验图线的示意图。设图中直线的斜率为k,在纵轴上的截距为b,若牛顿定律成立,则小车受到的拉力为_,小车的质量为_。【答案】(1)间隔均匀,线性,(2)远小于小车的质量,24.3mm,47.2mm,1.15,【解析】(1)平衡好小车所受的阻力,小车做匀速运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间隔基本相等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与m为一次函数关系,是线性关系。(2)(i)为保证小车所受拉力近似不变,应满足
15、小吊盘和盘中物块的质量之和远小于小车的质量。(ii) 由可知,由图可读出,。(iii)设小车的质量为,则有,变形得,所以图象的斜率为,所以作用力,图象的截距为,所以。O24(16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如图,一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竖直放置,在两极板间有一带电小球,小球用一绝缘轻线悬挂于O点。现给电容器缓慢充电,使两级板所带电荷量分别为Q和Q,此时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再给电容器缓慢充电,直到悬线和竖直方向的夹角增加到/3,且小球与两极板不接触。求第二次充电使电容器正极板增加的电荷量。【答案】2Q【解析】设电容器的电容为C,第一次充电后两极板间电压为 两板之间电场的强度为 式中d
16、为两板间距离。按题意。当小球偏转角时,小球处于平衡位置。设小球质量为m,所带电荷量为q,则有 式中T为此时悬线的张力。联立式得 设第二次充电使正极板增加的电荷量为,此时小球偏转角,则 联立式得 代入数据解得 25(19分)(注意: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一单摆在地面处的摆动周期与在某矿井底部摆动周期的比值为k。设地球的半径为R。假定地球的密度均匀。已知质量均匀分布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引力为零,求矿井的深度d。【答案】【解析】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地面处质量为m的物体的重力为 式中g是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M是地球的质量。设是地球的密度,则有 摆长为L的单摆在地面处的摆动周期为 若该物体位于矿井底部,则其重力
17、为 式中是矿井底部的重力加速度,且 在矿井底部此单摆的周期为 由题意 联立以上各式得 26.(20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v0yx2hO一探险队员在探险时遇到一山沟,山沟的一侧竖直,另一侧的坡面呈抛物线形状。此队员从山沟的竖直一侧,以速度v0沿水平方向跳向另一侧坡面。如图所示,以沟底的O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Oxy。已知,山沟竖直一侧的高度为2h,坡面的抛物线方程为y=,探险队员的质量为m。人视为质点,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1)求此人落到破面试的动能;(2)此人水平跳出的速度为多大时,他落在坡面时的动能最小?动能的最小值为多少?【答案】(1) (2);【解析】(1)设探险队员在空
18、中运动的时间为t,在坡面上落点的横坐标为x,纵坐标为y。由运动学公式和已知条件得 根据题意有 由机械能守恒,落到地面时的动能为 联立式得 (2)式可以改写为 极小的条件为式中的平方项等于0,由此得 此时,则最小动能为 绝密启用前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理科综合测试(物理)(河北、云南、内蒙古、湖北、河南、山西、新疆、江西、湖南、陕西、宁夏、辽宁、吉林、黑龙江)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物理 试卷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