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中图版).doc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中图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中图版).doc(8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书利华教育网精心打造一流新课标资料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慈云实验中学方泽辉目 录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 周口店告诉我们的历史、课程目标(一)内容标准 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列举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及距今年代。知道北京人制造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知道山顶洞人的磨制石器技术和人工取火技术。理解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2过程方法与能力: 教师应尽可能采取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主体参与,使学生养成积极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通过比较北京人、山顶洞人的不同,培养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合理想像原始人一天的生活,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培养丰富、合理的历史想像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祖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不仅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人类起源和发展的摇篮之一,从而培养强烈的民族自豪感;通过观察出土化石和遗迹,进而合理推断远古人类生活,培养科学求实的精神;通过学习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演进的过程,感悟人类进步过程的漫长与艰辛,培养不怕困难,不怕挫折,顽强拼搏,锐意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要点重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难点: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的作用。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
3、,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人类才有人类社会的历史,那么最早的人是怎么来的?上帝造人的传说(讲上帝造人的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的传说(让学生讲故事),反映了人类对自身的困惑。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终于认识到,人类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是由古猿的一支发展来的。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讲授新课:一、北京人的生活师简介1929年以来,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发现,强调指出:1、裴文中发现北京人第一块头盖骨 2、迄今已出土的北京人化石,包括6件头盖骨、15件下颌骨、157枚牙齿以及大量骨骼碎块北京人个体。 3、洞内还发现近10万件石器。由此可见,北京人
4、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生活痕迹址。4、 看书完成下表代表文化生活年代外貌特征工具制造生产生活观 念社会组织北京人5、地点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 6、距今年代 约70万年至20万年。7、北京人的体质特征 建议教师让学生观察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并试着说一说北京人的的体质特征。学生可能回答不全,教师补充。(前额很低,眉骨粗大,鼻子扁平,嘴巴突出,头部微微前倾,还残留某些猿类的特征)。8、生活情况:使用打制石器。已经使用天然火。会使用天然火之后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还用火照明,防寒、吓跑野兽。用火烧烤食物,吃到了熟食,缩短了消化的过程,减少了疾病,促进了体质的发
5、展。北京人使用火,就增强了征服自然的能力。)过着群居生活。让学生阅读北京人的群居生活的段落,讨论:北京人为什么过群居生活?北京人群居生活的情况怎样?学生结合课文和一些相关知识,应较容易地回答出答案。(北京人生活的环境险恶,工具简单粗糙,只靠个人力量,无法生活下去。所以,北京人为了生存,不得不几十个人在一起,依靠集体的力量打野兽,采集植物果实、根茎,过着群居生活。)(北京人共同劳动,分享劳动果实,生活艰苦。) 通过北京人的生活情况的分析,使学生明白艰难险恶的自然环境逼迫类人猿为生存而斗争,制造简单粗糙的工具去获取食物,这个过程就是劳动。劳动促进了人的发展。如果不是环境险恶,类人猿不需劳动即能获得
6、食物,人类也就不会出现了。所以说:劳动创造了人。二、山顶洞人1、看书继续完成表格代表文化生活年代外貌特征工具制造生产生活观 念社会组织北京人约70-20万年前保留猿的某些特征打制石器采集、狩猎、使用天然火原始人类山顶洞人约1.8万年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开始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采集、狩猎、人工取火懂得爱美氏 族 2、想一想:骨针的出土说明了什么?山顶洞人为什么要制造和使用装饰品?(骨针的出土说明了山顶洞人已穿上衣服,已有相当的缝纫能力。山顶洞人制造装饰品证明了他们已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使用装饰品说明他们懂得爱美。三、祖国境内的原始人类看书完成下表名 称生 活 年 代 生 活 地 方元谋人170万年前
7、 云 南北京人70-20万年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人1.8万年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复习巩固:完成与本课相关的练习。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一、课程目标(一)内容标准 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河姆渡和半坡遗址距今年代、所处的地区、自然条件、主要种植物和饲养物、生产工具、房屋特点、陶器的使用以及纺织、渔猎等其他生产生活情况。通过实物图片或考古纪录片,让学生观察、复述原始农耕文化产生、发展的概况。2过程方法与能力 通过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与前人在衣食住等生产生活方面的比较,概括出中国远古农耕文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人类进步的规律,初步培养比较
8、、分析、归纳和概括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祖国境内河姆渡、半坡居民为代表的原始人类所取得的成就,感受我们先民的生存智慧和为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人类由采集到农耕生活的转变过程和河姆渡、半坡居民生活的状况,说明人类的每一次进步,都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探索和艰苦的劳动实践取得的。通过学习感受劳动和创造的艰辛与价值,培养百折不挠的奋进精神与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要点 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居民的生产与生活状况所反映出的原始农耕生活的状况。这是属于知道和了解层次的知识。 难点: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对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的概括。这是属于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
9、。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我们已经学过中国远古人类,知道了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远古人类(稍稍停顿,让学生来回答。)元谋人,他们生活的年代距今170万年。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多的北京人,北京人的食物的主要来源采集和狩猎,他们使用的石器旧石器,打制石器,他们已经会用火。讲授新课:在距今约八千年前后至约四五千年前,中华文明又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农耕时代,为了大家学习这一时代的历史,教材精心挑选了两个文化遗址:西安半坡原始聚落遗址、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他们分别代表中国的北方(黄河中下游地区)和南方(长江流域)。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8页看图“我国原始农耕时期的文化遗址分布图”,在图中找到这两个文化遗址。这两个遗址
10、展现了南北不同的原始农耕风貌,接下来我们再通过学习比较来认识两个时期在距今年代、生活地区、原始农耕工具、原始家畜饲养业、原始手工业等方面的不同。文化代表距今时间生活地区原始农耕原始家畜饲养业原始手工业房屋式样河姆渡居民半坡居 民让学生看课本第9页“河姆渡出土的距今约7000年的稻谷”,这说明了什么呢?(根据学生回答完成填表)生回答师归纳为:出土的约7000年的水稻说明河姆渡居民距今月7000年,江南地区气候适宜水稻生长,河姆渡居民逐渐掌握水稻种植技术,农耕生产成为最主要的生活来源。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引导学生看课本第9页下面的图,让学生说出河姆渡居民最普遍使用的工具和北京人使用的工
11、具作比较,总结出河姆渡居民所使用的工具的特点。同北京人、山顶洞人相比,河姆渡居民使用的工具也是有了很大进步。河姆渡的磨制石器,主要器形有、骨耜、石斧、木铲。人们把使用磨制的时代,叫做新石器时代。原始农耕时代也就相当于石器时代的新时期时代。思考课本第10页的“想一想”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师归纳:农耕确实是河姆渡居民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出土实物证明采集和渔猎在他们的生产生活中的地位仍十分重要,农耕并不能彻底解决河姆渡居民的生存问题。学生自学半坡居民部分的内容,完成下表。文化代表距今时间生活地区原始农耕原始家畜饲养业原始手工业房屋式样河姆渡居民约七千年长江流域浙江余姚骨耜、石斧、种
12、植水稻饲养猪、狗、水牛制造陶器织布制衣干栏式半坡居民约五、六千年黄河流域陕西西安磨制石器种植粟饲养猪、狗、羊、鸡制造彩陶刻画符号织布制衣半地穴式指导学生回答北方和南方的不同特征。学生在回答时进行以下的说明。我国的北方和南方气候差异很大,这种气候的差异对原始人类的影响很大。由于人们的生产力水平很低,科学技术有限,人们征服、改造自然的能力也有限。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粟和水稻分别在北方和南方的种植,一方面说明人们对自然的依赖。一方面也说明无论是在北方、还是在南方,我们的祖先们都创造了灿烂的原始农耕文化。无论从工具的制造还是生产方面,半坡居民比河姆渡居民都有了一定的进步,拿着两个时
13、期的居民住的房子一样吗?看课本11页至12页。房屋样式的不同,也与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要定居下来的人们,在北方和南方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北方主要是解决取暖的问题,南方主要是解决雨水的问题,面临的问题不一样,解决的方式就不一样。小结: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大概了解了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原始农耕生活特征,现在请同学们说说从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农耕生活中,你看到了什么?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来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以及他们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特有贡献。第3课 中华祖先的传说、课程目标(一)内容标准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
14、和史实的区别。(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知道炎帝和黄帝是活动于黄河流域的两个著名部落的首领。知道炎帝部落和黄帝盟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简述尧、舜、禹的“禅让”和大禹治水的故事。2过程方法与能力 通过对历史传说和历史史实进行初步比较,做出分析、判断和解释,培养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进行正确论证的科学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中华民族的起源,培养学生热爱自己民族的思想感情,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通过大禹治水的故事,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坚强、智慧的民族,学习中华祖先身上的高贵品质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懂得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道理,培养正确的环境意识。二、教
15、学要点重点:炎帝和黄帝是活动于黄河流域的两个著名部落的首领;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逐渐结成联盟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认同感和爱国情感是这节课的重点。难点:“传说”与“史实”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要让七年级的学生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区别有一定的难度,但是通过对这两个概念的比较,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使学生了解研究历史的科学方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炎帝、黄帝、尧、舜、禹都是传说时代的英雄人物。他们生活在什么历史年代?他们为祖国做出过哪些贡献?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讲授新课:一、炎帝和黄帝1、相传距今年代:四五千年前2、生活地点:黄河流域3、部落和部落战
16、争黄帝蚩尤 涿鹿之战发生地点:今河北涿鹿一带4、相传炎帝和黄帝的创造发明炎帝:制农具、种五谷、发明医药等黄帝:建造宫室、打井、发明舟船和车辆、指南车等 思考:黄帝对中华民族有哪些贡献?1、他提倡种植五谷、驯养牲畜,促进部落的强大;2、与炎帝联合,打败了蚩尤;3、和炎帝部落结合,形成华夏族。想一想:历史传说哪些是可信的,哪些是不可信的?古人为什么要将一些重要的发明记到杰出人物的名下?历史传说被考古资料证明了的是可信的,没有被考古资料证明的则是不可信的。如黄帝 时期已能建造宫室,种植庄稼,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出现文字等等,是被考古发现的,这是可信的。但说这些是黄帝、嫘祖、仓颉和伶伦个人的发明,就带
17、有神话的色彩了。远古时期的任何一件发明或改进,都是累月经年,积无数人之力,经过漫长岁月摸索的结果,绝非一人一时之功劳。将这些重要发明记到杰出人物名下,主要是由于这些人物是华夏族的杰出代表,古人借此表达对他们的崇敬之情。二、尧舜禹的“禅让”1、什么叫做“禅让”?(历史上把通过推荐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做“禅让”。)2、“禅让”的实质:部落联盟民主推荐首领的制度。三、大禹治水治水方法:“疏”、“堵”结合治水效果:把洪水引入大海,百姓过上了安康的生活。巩固练习:1、“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惟有我先!”此诗为孙中山先生拜黄帝陵而作。结合此诗与可文内容,谈
18、谈皇帝时代的历史状况,对此你有何认识?炎黄时代的人们已从事农业、建造房屋、养蚕缫丝、发明医药、创制文字、制造车辆等,开创了中华文明,也为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作为拥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人,我们感到由衷的自豪和骄傲。2、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智能开发)远古传说: 在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的、没被考古资料证明的神话传说,是先民对上古洪荒时期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不可否认这里有神话的成分,但不难发现这其中蕴涵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历史事实:被考古资料证明的、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1课 夏商西周的更替一、课程目标 (一)内容标准 了解夏、
19、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知道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过程。简述西周的分封制度。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掌握夏、商、西周朝代的建立情况以及“国家”的产生和形成的基本知识。归纳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理解西周分封制度的实质。2过程方法与能力 通过课前阅读、课堂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其全面、客观的观察历史进程、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历史发展
20、唯一没有中断的国家,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伟大进步,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其中生产力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二、教学要点 重点:夏朝是我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国家,奴隶制国家机器初具规模。西周的分封制是西周的重要制度,在当时起到了扩展疆域,巩固统治的作用,对后世也产生过重大影响。 难点:对于七年级的学生学习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国家机器等抽象概念,理解上有难度。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你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吗?我国神话传说里,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她偷吃了后羿从王母那里求来的长生不死药,奔向了月宫。据说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时的著名
21、人物。夏朝经历了多少年?夏朝以后紧接着哪个朝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内容。 教授新课: 一、“家天下”的形成 教师:在氏族公社后期随着阶级的出现,原始社会走到了尽头,阶级社会出现了。“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禅让制也被“天下为家”的王位世袭制所替代。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1、夏朝的建立 约公元前2070年 禹建立夏朝 定都阳城夏朝的建立,意义深远,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中国历史由此开始进入文明时代。 2、启继禹位 区别世袭制与禅让制(禅让制,中国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形式上,禅让是在位君主自愿进行的,是为了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通常,禅让是将权力让给异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历史 上册 教案 图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