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幼儿园民间艺术教育的理性思考.doc





《第一章幼儿园民间艺术教育的理性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幼儿园民间艺术教育的理性思考.doc(4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 幼儿园民间艺术教育的理性思考素有文明古国之称的中华民族,其民间艺术丰富多彩,源远流长,它凝聚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和民族艺术特征, 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俗风情;它蕴含着民族精神, 维系着民族情怀。它的功能既能实用,又能教化,是精神的物化产品,她较之其他文学艺术形式,更能形象地、直接地、全面地体现中国民间和民族文化,更能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和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因此对幼儿进行民间艺术教育,能萌发幼儿对民间艺术的积极情感,对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在这个快节奏、强功力的现代社会,凝聚着山川灵韵的民间艺术和民俗还是今天这个物质世界的最好的解毒剂。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一、
2、研究的缘起及意义(一)是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需要民间艺术不仅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好的形式之一。比如民间美术,它造型上简单淳朴、夸张变形,色彩上主观象征,热烈绚丽,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又如民间文学,它语言上充满象征和寓意,文化内涵深远丰富,是幼儿正向价值观形成的有效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说:民间艺术教育体现的使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符合幼儿寓教于乐的认知特点,对幼儿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存在与发展的灵魂,育人的根本追求就在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振奋中华民族的民俗精神。幼儿教育在推进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必
3、须以民族性为支撑,培养具有中国“根”意识的现代国际人。国学大师南怀瑾说:“一个民族需要一种精神力量支撑,而一个没有文化根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没有自己的文化,民族就不会有进步,不会有创新。”一个有自己传统底子的中国人才能提供其所有贡献世界,才有能力识别和借鉴别国文化。遗憾的是我们现在的教育偏重现代科技知识,忽视人文知识,教育要顾及民族承前启后的百年大计,传统教育要从幼儿抓起,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有责任让传统文学精华世代传承,千古弦歌,后继有人,让绵绵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具有生生不息、接纳世界的活力。虽然民间艺术已越来越受大家的瞩目,很多大型活动,如2008北京奥运会中吉祥物的选用乃至祥云、卷轴等细
4、节的运用无不体现了民间艺术元素;在2010上海世博会中,代表中国的中国馆也处处向人展示了我国的民间传统文化。但总体上说民间艺术的生存现状并不容乐观:首先受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影响,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民族民间文化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以口传身授为传承方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迅速消失。80年代初陕北窑洞的民间剪纸铺天盖地,光安塞一个县就有2万妇女会剪纸,而20年后却看不见剪纸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家家墙上张贴的世界名模画像。真是“一夜春风遍地梨花落”。其次,整个社会缺乏对民间艺术的保护意识。教育与民间艺术保护、传承脱节,使孩子们越来越远离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如,现在孩
5、子无论是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接触到的大多数是洋文化、就连过节,孩子们对圣诞节的期待远胜于春节。这样下去,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不断的民族民间文化将面临断裂的危险。因此本课题组认为:把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的课程建设,在幼儿的生活中贯穿民间艺术教育能够让传统文学精华世代传承,从而为弘扬民族文化打下坚实基础。(二)是构建、完善我园园本课程的需要在课程园本化的过程中,我们在对儿童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具有个性的幼儿园课程建设,根据“弘扬民族文化”的时代要求,从94年春天开始,我园开展了挖掘、收集、整理、改编民间游戏活动,到96年2月为止,共收集到民间游戏100多则,其中80则由上海教育出版社编
6、辑出版了新编幼儿民间游戏一书。从这以后,又开展了农村幼儿民间游戏教育研究的课题研究,编写“农村幼儿民间游戏教育大纲”,并正式列为上海市教科研课题。98年4月,作了课题终结报告,上海师范大学还来园拍摄了民间幼儿游戏集锦(一)声像教材,向全国发行。这一课题研究被评为“南汇县第六届普教科研成果二等奖”,“上海市教科研成果三等奖”。与此同时,我们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引导教师对事业孜孜追求,倡导在教师间、师生间的合作与真诚,基本形成了环境育人、氛围育人、管理育人的和谐校园文化。因此本课题组认为:把民间艺术教育融入到我们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建设中,可以为形成一套操作性较强的园本课程奠定基础;同时,我们还能
7、把在园本课程建设中所积累的一系列经验进行总结、归纳和提炼,这些经验对其他幼儿园在构建其自身的园本课程中将产生很好的借鉴作用。二、国内外关于民间艺术教育的已有研究 (一)民间艺术的概念基于“民间”和“艺术”本身概念的弹性化,两者结合到一起所构成的“民间艺术”概念广阔,容量更为巨大。一般来说,“民间艺术”是劳动群众在生产、社会活动之余,为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自己创作,并在他们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朴素的、自由的表意形式。它是人类创造的表意形式,也是人类创造的各种艺术形式在民间的表现形态和体现。可以说,中国的民间艺术是一个庞大的艺术体系,包括:美术、音乐、舞蹈、戏曲、诗歌、民俗节日、婚丧嫁娶、祭祀礼仪
8、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大到建筑、雕塑,小到服装、玩具,无一不渗透着中华民族古老的文明和其独特的审美观。在此基础上,深入到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民间艺术教育就是指对中华民族传统民间艺术进行挖掘、整理和创新改造,将其纳入艺术教育中,以使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民间艺术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在幼儿园民间艺术教育中,一般来说,主要有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文学、民间游戏等等。(二)民间艺术教育融入课程研究现状幼儿园课程一直是幼教界和国家教育部的首要关注问题,许多专家和学者对其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且已经形成了很多成果,如:朱家雄教授的幼儿园课程、虞永平教授的幼儿园课程评价,唐淑的国外幼
9、儿园课程等。国家教育部也历经了一期、二期课程改革。在二期课改中,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和实践都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就我们上海而言,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是学前教育主要依据的课程大纲,与之相匹配的有生活活动、运动、学习活动、游戏活动等教材。历经多年实践,黄琼老师等研究人员又根据课程指南,编写着新一轮的、更具操作性的教材总之,课程研究历来是国家教育部和幼教界非常重视的项目,在课程的开发和使用上,许多幼儿园也有着很多自己独特的经验。但是受地域、生源等因素的影响,幼儿园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现有的课程并不是非常适合每个幼儿园。因此很多幼儿园已经在尝试根据现有的课程体系和教材,幼儿园本身的特点、周边的资源条
10、件等,构建适合本园幼儿发展的园本课程,但这方面的研究却还不够深入和透彻,还没有形成可供借鉴和推广的经验。国内外幼儿园对民间艺术的研究也颇多,一些国家对民族传统文化(特别是民间艺术)教育较为重视。如日本已将民俗中的艺术内容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港澳地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也十分重视,经常会举办一些旨在“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国际交流”的活动,但相关资料的搜集比较困难。作为传播人类文化和文明成果的专门机构和场所,我国的中小学和大学对国情教育、民族文化教育还是有一定研究的,也编出了一些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教材,有相应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从幼儿园开展民间艺术活动的现状来看,全国各地很多幼儿园也开始
11、重视民间艺术教育,如泉州幼儿师范学校的文化、民间艺术与幼儿园课程主要从民间艺术的艺术和审美价值对幼儿进行熏陶、通过民间艺术弘扬民族文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江阴市新桥中心幼儿园的幼儿民间艺术教育实践活动研究和南京上一幼儿园的幼儿园开展民间艺术特色的实践研究也是从传承祖国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角度来研究幼儿园的民间教育实践活动;此类研究还有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的幼儿民间艺术教育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广州市荔湾区和平艺术幼儿园的让民间艺术深入到孩子当中等。总体来看,幼教界对民间艺术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已经形成了共识,民间艺术越来越引起关注,对民间艺术教育功能的挖掘也越来越深入,但是把民间艺术教育融入幼
12、儿园的园本课程建设方面的研究还较少,没有形成这方面的专著。2005年梅花山庄幼儿园的走进民间艺术世界,开始尝试对民间艺术教育体系的构建。在这个教育体系中,她们系统梳理了当今主要的艺术教育理论,并充分吸收了其中的精华,结合幼儿园长期的民间艺术教育实践,提升了广大教师所拥有的实践性知识,形成了能有效指导幼儿园教育实践的核心理念,是有关幼儿民间艺术教育较为系统的论著。但是该著作更为重视民间艺术的专门性集体活动,对融入课程,特别是融入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方面还有所欠缺,因此本课题组将重点放在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的课程方面,使民间艺术教育成为幼儿园课程体系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三)幼儿民间艺术的内涵及
13、特质1、内涵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民间艺术作为其间一支瑰丽奇异,散发着浓郁的民族气息和活力,它产于自然,内容丰富多彩。在幼儿园开展民间艺术教育,是为继承和发扬传统优秀的民族文化,激发民族自尊心,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民间艺术的兴趣、情感和审美能力的一种素质教育。2、特质(1)文化性:民间艺术是流行于民间的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表现形式,每一件民间艺术作品都蕴含着劳动人民赋予其的深层次含义,包括真善美等,挖掘民间艺术的文化性是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2)生活性:民间艺术是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的艺术,其表现形式和手段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与幼儿的生活有紧密的联系。从幼儿的视角看民间艺术、它
14、好玩、好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的抓手。(3)艺术性:民间艺术是艺术的一个分支,因此艺术性是民间艺术作品的重要特质之一。民间美术作品的造型美、色彩美;民间音乐的旋律美、节奏美、民间文学的情节美、意境美等。因此对幼儿实施民间艺术教育,能大大激发审美能力,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4)开放性:民间艺术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原因之一就是其具有开放性的特质,在开放的过程中,它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精髓,不断完善自己,焕发出了更加强大的生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幼儿实施民间艺术教育,能激发幼儿对民间艺术实施再创作,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三、民间艺术的教育价值(一)民间艺术教育融入幼儿园课程
15、建设对幼儿园发展价值分析1、民间艺术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功能。中华民族悠悠数千年的历史,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它是千百年来民众创造并享受的文化,是民众智慧的创造,许多民间艺术杰作成为“华夏一绝”被传承和保留下来。它蕴藏着巨大的绵延不绝的前行力量,传承着民族朴实而宝贵的古老文化。经过十几年的研究,我们发现:对幼儿而言,民间艺术同样也蕴涵着极其丰富的教育功能,对幼儿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激发;待人接物态度的熏陶;合作、创新等能力的培养等方面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2、民间艺术教育过程能促进教师民间艺术素养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在对幼儿进行民间艺术教育的时候,教师首先必须提升自身的民间艺术素养,提高自己
16、的审美情趣、陶冶自己的情操。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必须把幼儿教育、二期课改等理论渗透到民间艺术的教育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实践、反思,挖掘民间艺术的教育价值、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3、建构融入民间艺术的园本课程促进幼儿园的发展。第一,民间艺术教育可以作为幼儿园的特色被社会各界认同。其二,建构一套适合本园的园本课程,作为培养教师的基本材料之一,成为引领幼儿园发展的具体操作体系。4、建构融入民间艺术的园本课程对其它幼儿园具有借鉴意义。在园本课程建设中所积累的一系列经验对其他幼儿园在构建其自身的园本课程中将产生很好的借鉴作用。(二)民间艺术教育融入幼儿园课程建设对幼儿发展价值分析民间艺术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
17、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指向民族文化的教育,是培育民族精神,培养幼儿全面素质的载体之一, 幼儿园开展民间艺术教育应以促进每一位幼儿的健康和谐发展作为立足点和归宿。其核心目标主要指向三个方面:实际感受中国民间艺术的丰富和优美,体验并认同民间艺术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培育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萌发对民间艺术的审美情趣,充分体验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愉悦。促进观察力、想像力、创造力、探究实践能力的提高,激发创新意识。我们认为:适宜、有效的民间艺术教育融入幼儿园课程建设对幼儿的发展有着多方面的价值。1、民间艺术教育能增强幼儿对民间艺术的敏感性民间艺术教育渗透民族文化教育,是一种根基性的教育。民间艺
18、术教育可让幼儿初步了解一些民间艺术的风格、形式与社会文化背景,开阔文化视野,增强对民间艺术和民族文化的敏感性,激发幼儿对民间艺术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及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进而弘场和培育民族精神。2、民间艺术教育能丰富幼儿的审美感受与体验审美是民间艺术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民间艺术蕴含着创作者对宇宙、自然、人类的种种认识和情感,传递着创作者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理想。幼儿在审美活动中常常会产生丰富的联想,不自觉地把自身的情感灌注到审美对象上。在欣赏被灌注了自己情感的人格化的审美意象时,孩子们会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因此,开展民间艺术教育能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开拓幼儿的审美心胸,增进幼儿对民间艺术内容和
19、形式要素的认识与使用,并潜移默化地引起幼儿在情感、态度方面的变化,让幼儿充分体验审美所带来的愉悦。3、民间艺术教育能促进幼儿全脑功能和创造力的开发脑科学的研究表明:人脑左、右半球的分工是不一样的。幼儿在参与民间艺术教育活动时,必须左右脑配合,并更多地运用大脑的右半球,这将有利于促进幼儿全脑功能的开发。民间艺术强调主观想像、自由表现、感情抒发。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幼儿民间艺术教育时,迁移已有经验,用民间艺术的语言大胆地进行想像和创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认识,抒发内心的情感,从而使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获得发展,幼儿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创造个性得到提高。4、民间艺术教育能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新的教育
20、理念要求我们在开展民间艺术教育时,应支持并引导幼儿自主地学习、探究。关注幼儿的活动过程,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研究性的学习方式能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学习心向。富于激励的评价能让幼儿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民间艺术活动对专心、耐心、细心的要求,能培养幼儿的抗挫性、专注性和坚持性。在参与民间艺术的过程中,幼儿还能受到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和熏陶,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等良好行为习惯,并学习如何与同伴分工合作、如何进行环境管理和自我管理。四、关键词概念的界定(一)概念界定1、民间艺术:指劳动人民直接创造或在劳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艺术,体现了人类最基本的审美观念
21、和精神品质,具有审美、教育、认识、娱乐等功能,其内容涉及面非常广,包括了民间工艺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和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2、民间艺术教育:指以适合幼儿园开展的民间艺术内容,包括民间游戏、民间美术、民间音乐和民间文学,促进幼儿各方面发展的教育。3、园本课程建设:以纲要和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为依据,以生活、运动、学习、游戏四大领域为内容,形成一套操作性较强的适合本园幼儿发展的课程体系的过程。五、研究的主要问题及方法(一)研究的主要问题1、把民间艺术教育内容融入到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中,构建一套操作性较强的融入民间艺术教育的幼儿园园本课程体系。2、在构建园本课程的过程中,积累、整理、提升相关经
22、验,形成一套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操作策略,为其他幼儿园建设园本课程提供借鉴。(二)研究的主要内容1、对融入民间艺术教育的园本课程理念的研究。深入学习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和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为完善我园的课程理念把握方向。2、对融入民间艺术教育的园本课程目标的研究。(1)深入学习纲要和指南,全面了解学前儿童的发展目标。(2)回顾我园原有课程目标,有机整合共同性课程(课改课程)和选择性课程(民间艺术教育课程)两方面的目标,构建我园园本课程目标体系,包括课程总目标、分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3、对融入民间艺术教育的课程内容进行研究,逐步形成课程内容体系。(1)民间文学融入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2)
23、民间音乐融入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3)民间美术融入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4)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4、对融入民间艺术教育的课程评价体系进行研究,逐步形成课程评价体系。5、构建融入民间艺术教育的园本课程,形成课程实施方案。(三)研究的方法1、行动研究法:整个研究以行动研究法贯穿始终,通过对教育活动等的设计、反思、再设计等过程把民间艺术融入到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建设中。2、问卷法、访谈法:通过对问卷法和访谈法了解我园教师实施课改课程的现状、教师的经验、困惑以及教师的需要;了解教师、家长、社会对我园融入民间艺术教育的园本课程的评价,为建立我园园本课程的评价体系提供依据。3、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章 幼儿园 民间艺术 教育 理性 思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