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案例.doc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案例.doc(4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案例选编案例一、文/黄玉峰来源:语文学习本以为这篇文章很容易教,只要扣住“朴素”二字便可大功告成。然而当我仔细阅读课文时,却发现其中有很多疑点没有解决,有很多东西远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于是便反复阅读、理解字里行间茨威格要表达的情绪,再由此拓展去查阅有关托尔斯泰和茨威格的资料,这才渐渐解开了某些词语背后的谜。“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这次旅行是怎么去的?谁邀请?邀请者出于什么目的?原来,1928年是托尔斯泰诞辰100周年,苏联政府通过高尔基邀请茨威格等,目的是要让这些学者、作家、记者向世界介绍新生的苏维埃。在这之前,萧伯纳、威尔斯、纪德等人都已去过,他们对新生苏维埃的印象
2、截然不同,有的觉得“热情满怀”,有的感到“失望沮丧”。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茨威格早就想去看看,这是一次好机会,于是,他欣然接受邀请,到苏联进行了14天的旅行。然而,他看到了什么呢?14天里,“他有时赞赏,有时厌倦,有时欢欣,有时生气,始终是一股介于冷与热之间的交流电”。他看到了人民被激发起来的神秘热情和无法遏止的冲动,但又看到了混乱、无序和狂躁;他更看到了很多虚假的东西:“还不怎么识字的马车夫手里拿着书,那仅仅是因为那是书。”“12岁的小姑娘的课桌上放着黑格尔的著作”,他敏锐地感觉到这是把虚假的东西装给别人看。这是在欺骗他们,并非要人们了解真正的苏维埃。他又看到他们的忙忙碌碌而毫无效率,看到官吏
3、们忙于批条子、签文件,该办的事杂乱无章。然而,茨威格不急于直接发表意见,他还要看一看,想一想。但是,他把俄国的躁动、夸饰与托翁墓地的宁静和质朴进行了对比,表达了自己的一些感受。“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为什么劈空而来的第一句,就带着这样强烈的感情?“再没有比”是与谁比?他所见到的“景物”是什么?冬宫不宏伟吗?克里姆林宫不宏伟吗?红场上的列宁墓不宏伟吗?他是不是与这些“景物”相比?看来,他这样说确实是有所指的。“这将被后代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尊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将被”,那就是说,现在还未被人“敬畏”“朝拜”。“敬畏”,为什么要“畏”?“远
4、离尘嚣”,“尘嚣”指哪里?“孤零零”,为什么不用“静悄悄”?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好好推敲吗?托尔斯泰反对宗教的狂躁,被东正教开除教籍;反对沙皇暴政,他的学生被捕;反对暴力,宣扬人类之爱,被革命者讥讽;他要把财产分给穷人,遭到家人抵制。托尔斯泰是孤独的,只能“孤零零”地躺着,然而这正是他所希望的。 “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是文中第二次出现坟墓的意象。三个“没有”,要细细体会。在这个问题上,连莎士比亚也未能免俗,他为自己写了墓志铭:让我安息者,将得到上帝祝福;迁我尸骨者,将受亡灵诅咒!实在是够狠的。然而,托尔斯泰什么都不要,连名字都没有。人来到世
5、上本来无名,要它干甚。让一切归于“无”,归于自然!“开满鲜花”是整篇文章素雅背景下的一个亮色。开满鲜花,何等美好。她令我想起了弘一法师临死前对自己的评价:“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又想起了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些诗人都有着对朴素、对人类之爱的共同追求。真正的诗人都有一颗大爱之心。“逼人的朴素”,朴素而逼人,可见其力量。素-本色,就是自然;朴-没有任何修饰。诗经有句:“既雕既琢,复归于朴。”庄子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老子提倡“抱朴守素”,托翁是中国文化的崇拜者,更是老子的爱好者,曾翻译了老子的道德经,自然能领悟其中奥秘。禁锢:唤起你内心的良知,逼着你不这样做。“风儿在俯临这
6、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无论你一个。”多么朴素,多么和谐,又是多么美丽!世上还有比这更美丽的坟墓吗?大理石有清风美吗?奢华的装饰有和暖的阳光美吗?高大的建筑有白雪美吗?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纪念。它的美丽、崇高,唤醒了人内心的道德律。康德说,最让我神往的,是夜空的星斗和人们内心的道德律。此时此刻,人们怎么可能去摘花,怎么可能去破坏他的宁静呢!残废者大教堂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每个人内心都有对幸福和爱和渴望,对自由、民主、平等的渴望,每个人内心都深藏着一种“人,生而平等”的信念。无论多么伟大
7、的人物,都是那么渺小,那么平凡。人从自然中来,就要回归自然,灿烂之极,归于平淡,这个真理是朴素的。回归平凡,回归大众,回归自然的声音,萦绕在托尔斯泰的墓地,回荡在前来朝拜的每个人的内心中,没有人能不为之震撼!没有人能不在托尔斯泰的墓前拷问自己的灵魂:我为这个世界做了些什么?我应该如何对待人生?我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茨威格在托翁墓前深深地震撼!为和平,为人类之爱,呼喊、奔走、斗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积极反战;流亡国外,到处救助,1942年在孤寂与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在巴西双双自杀身亡,他的遗嘱中,最后写道:我向所有的友人致意!愿他们度过了漫长黑夜之后,能见到朝霞!而我,一个格外焦急的人先他们
8、而去了。那么,我们呢?文章的核心是爱。托尔斯泰的爱超越了自我,超越了国度,超越了宗教。看来,最后一定要归结到这一点。对文本有深入理解后,决定采用串讲式。一面读一面讲。一面讲文本,一面结合内心的感受,联系我的经历,把自己放进去,把我们的时代放进去。课是上完了,总觉得还有许多遗憾,一个就是太满了,想把自己想到的都告诉学生,反而使学生少了思考的空间。自己平时爱作画写字,字画最讲究留白,而我上课时恰恰忘了这一点。看来,还是教艺不高超,以后再教时,要舍得扔!最后,我觉得,我的这堂课是为了让语文教学归真返朴。正如诗经中所说的:“既雕既琢,复归于朴。”附录:教 学 简 案一、教学目标1.走近托尔斯泰,走近茨
9、威格,了解托翁伟大的人格及其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即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大爱。了解本文告诉我们的是对民主、自由、平等、平凡的追求,对回归自然的追求,以及对俄国新政权的怀疑和不满。2.理解文章写法:“无法中有法”“行于当行,止于不可不止”。3.体会对比手法的广泛运用。二、教学过程首先介绍两个人物:托尔斯泰和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出身于名门望族,一生始终不渝地致力于探索公正、合理的理想社会制度,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连他的死也是一生探索的继续。他是人类的道德领袖,人道主义的守护神。高尔基称他为“人类中的人”,茨威格称他是“真正的人的模型”。斯蒂芬茨威
10、格(1881-1942),奥地利思想家,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他在小说、人物传记、短论和诗歌方面均有杰出的成就。他是托尔斯泰的精神继承人。导入列夫托尔斯泰晚年,深深地陷入了两个巨大的精神痛苦中。一是由于与革命者之间的矛盾,一是由于与妻子、家人的矛盾。他同情穷苦人,也同情革命者,但反对使用暴力,宣扬人类之爱。他把财产分给穷苦人,却遭到家人反对。他的妻子索菲亚与他结婚48年,几乎为他一个字一个字誊抄了全部著作,但后来也不能理解他。他想离家出走,怕丢弃了自己的责任,伤害了妻子、家人,使他们痛苦。这个矛盾整整折磨了他30年。1890年,托翁开始写自传体剧本光在黑暗中发亮。他写了整整2
11、0年,直到去世都没完成!因为他不知道如何解决这个矛盾,不知道路在何方!茨威格不愧是托翁的精神继承人,在托尔斯泰死后,他以托尔斯泰最后的出走为蓝本,为这个剧本写了最后一章,名曰:“逃向苍天”。朗读剧本的片断。在托尔斯泰出走前一天晚上,一群激进的大学生闯进了他的书房,要托翁站在他们一边。下面是一段对话:大学生甲:列夫托尔斯泰,如果你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要通过爱就能改善,那么你错了。我告诉你,这个世界将遭到血洗,不仅那些老爷们要被打死,碎尸万段,连他们的后代也不能幸免,以免让他们的后代将来再给这个世界造孽。托尔斯泰:即使是罪人,也还是我们的兄弟。大学生乙:即便他是我的兄弟和我母亲生的孩子,只要他给
12、人类带来苦难,我也会把他像一条疯狗似的打倒在地。托尔斯泰:年轻人,通过暴力,不可能建立一个符合道德的制度,因为任何一种暴力不可避免地会再产生暴力。一旦你们掌握了武器,你们也会很快建立新的专制主义。你们不是破坏专制,而是使它永存下去。大学生丙:你这是麻痹人民的药酒。托尔斯泰:我对你们再说一遍,只要你们不承认对所有的人都应怀着兄弟般的仁爱,那么我就拒绝同你们站在一起!这是托翁第一个矛盾:与革命者的矛盾。他与家人也发生冲突,请看他与家人的对话:托尔斯泰(对秘书说):我的妻子和儿子是不会尊重我这最后的意愿的,他们会把我的著作拿去做肮脏交易、谋取厚利。明天,我就要写遗嘱,我要写得清楚明白,不让发生歧义,
13、而且它要有约束力,我要在遗嘱中把我的全部著作的收入以及从稿费存款中得到的利息-这些肮脏的钱,统统捐献给大家,捐献给全人类。索非亚,直到今天我也不明白,你的这种信仰有什么意义。你自己擦炉子,自己挑水,自己补破靴子不,我始终不明白,为什么我们这种清清白白的生活,勤劳、节俭、安静、朴素的生活,突然之间变成对别人的罪孽呢?不,我不能明白!这就是托翁的两个矛盾,两个无法挣脱的痛苦,两个矛盾、两个痛苦又互相联系。继续导入1910年10月28日,在夜色的隐蔽下,一辆马车载着一位83岁的老人,逃出庄园,前面是茫茫苍天。十天后,托尔斯泰死在一个小火车站,像一个真正的流浪汉!茨威格是理解托翁的,他是托翁的知音。茨
14、威格早就想去看一看托翁的故乡,去亲眼目睹用托尔斯泰所反对的暴力建立起来的新的苏维埃政权到底怎么样,早就想看一看托尔斯泰的坟墓。今天机会终于来到了,他终于来到了托尔斯泰的坟墓前。那么,此时此刻,这位同样伟大的人物在想些什么?他又说了些什么?哪些话是他想说而又没说的?他要告诉我们的到底是什么?打出篇名“世间最美的坟墓”思考请同学们认真思考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的含义,用两个字概括自己的感受,并思考为什么有这种感受?读全文读完后,稍停片刻。问:听了茨威格的文章,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根据不同回答应对)问:对文章中的词句还有什么不理解的?(目的是让学生思考,以便在串讲中加强针对性)串讲课文(略)问:本文顺序?
15、本文没有顺序。怎么想就怎么写,“行于当行,止于不能不止”,随感情的起伏行文。这是一曲颂歌,是一首赞美诗。不能看作游踪。比如第一句劈空而来,最后一句戛然而止;再比如一再出现“小小的土丘”。不能用任何顺序去规范它,这才是大师!如果一定要编什么行文的轨迹,可以用下图指示:感受-墓地-由来照办-墓地-平民保护-墓地-震撼对比手法1外界的尘嚣与此地的偏僻比。(只有风儿低吟,只是全无人语)2环境的安静与内心的震撼比。3高大挺拔的树木与小小的土丘比。4开满鲜花与奢华装饰比。5贵族身份与对平民生活的追求(流浪汉)比。6童年的游戏与饱经忧患的老人的愿望比。7伟人与伟人比(莎士比亚与托尔斯泰对比。莎翁的墓志铭恶狠
16、狠的)。8还有没有写出来的对比(我们可以补出)。比如:列宁墓与托尔斯泰墓;“我”与托尔斯泰(包括所有到墓地,读本文的人)比。结束语:回归自然,回归平凡,追求平等,追求民主,追求自由,对人类的博大的爱,对人类前途的思考和忧虑-这就是茨威格这篇世间最美的坟墓要告诉我们的。作业:(1)推荐三本书: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昨日的世界异端的权利。(2)为一个了解的人写墓志铭。例:(黄玉峰自拟墓志铭)这里躺着一个小人物,他曾为孩子们的精神成人大声喊叫过。案例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揣摩语句提炼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 2引导学生理解朴素美、人格美的内涵,争做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 3领会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4培养学生
17、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鉴赏美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为什么说托尔斯泰墓“最美”?教学难点:“朴素”、“最美”的深刻内涵。教学设想:运用提问、讨论法,借助多媒体一课时完成。教学过程:一、 课前三分钟演讲:我所看到的美二、 导入课文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是人类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关于“美”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美的标准多种多样,美的种类五彩缤纷,美的事物更是不胜枚举。我们也学过不少描写美的文章,如写月下荷塘“朦胧美”的荷塘月色,写北平秋天的“清”、“静”、“悲凉”之美的故都的秋等,那么,十九世纪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关于美的标准是什么呢?他要展示给我们的美的事物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要共同讨论的就
18、是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出示课题及作者)三、 出示图片:奢华浩大的秦始皇墓(兵马俑)、金碧辉煌的明十三陵、奇特神秘的古埃及法老墓金字塔、典雅华丽的印度泰姬陵、简陋寒伧的托尔斯泰墓。你们认为哪座墓最美?四、 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为什么茨威格认为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五、 分析课文:1找出文中最能概括坟墓特点的词语。(朴素)2“朴素”的外在具体表现在哪里?1) 远离尘嚣的长方形土堆; (极为普通)2) 无人守护,无人管理; (入土为安,不劳顿他人)3) 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甚至连名字也没有。 (淡泊名声)3、托尔斯泰墓是如此的平凡普通,但他却是一个不平凡的人,是一位给人
19、类创造巨大精神财富的伟人,一位世界“重量级”作家。介绍托斯泰生平(一):列宁称他为“伟大的艺术家”,从事创作60多年,创造出了许多杰出的作品。“由于这些作品提出的社会问题之重大以及艺术成就之高,使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了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一个多世纪过去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仍鲜活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作品的思想力量仍强烈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这么一位伟人,为什么愿意埋葬在这样一个荒郊野外“小小的长方形土丘”之中呢?(找原句回答)“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得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1)“饱经忧患”在文中表现在哪句话? “比谁都感到被自己声名所累的伟人。” 2)“
20、比谁都感到被自己声名所累”的含义?(联系生平理解) 托尔斯泰生平(二):1828年出生在俄国一古老的贵族家庭。他在从事创作的同时还广泛研究哲学、宗教、道德和伦理问题,更加认清了沙皇专制的黑暗和剥削阶级的腐朽,促使他的世界观由贵族地主向宗法式农民转变。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起,他把土地上所得收益和作品版税全部放弃。晚年,他深感自己的信念和生活方式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几度想离家出走,实现过平民生活的理想。1910年10月27日晚上出走,只有一个医生和他一道坐上去南方的火车,着凉得肺炎,在一车站下车,死在这个小站上。这位伟大的老人对儿子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爱真理,非常地爱真理。”名人的一举一动都
21、备受社会关注,要合乎规矩,符合身份,稍不留神就会遭到非议。托尔斯泰是名人中的名人,但却不能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为声名所累”的感受比谁都深。3)“新的、美好的启示”是什么?“埋骨于那些亲手裁种的树木之下”就能获得幸福。托尔斯泰生前精神饱受痛苦,希望死后在这样朴素的坟墓中灵魂获得安宁、幸福。4作者认为他获得了安宁、幸福吗? (获得了) 从哪里体现的? (墓地的宁静,写景部分)“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1)用“风儿”、“俯临”、“嬉戏”、“温柔”等温情的词语,让人感到在这样的环境中,这位伟人安睡其中是何等幸福。2)
22、选取“夏天”“冬天”两个季节中的景物来装饰托尔斯泰墓,表明时间在行进中,让人感到一颗伟大的灵魂永恒不变,永世长存。5人们参观此墓时的心情如何?(用原文回答) “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大声说话。”“没有一个人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6人们为什么会这样庄重肃穆?因为人们尊敬、敬仰这位伟人。7人们如此敬仰他,是否仅仅因他的坟墓极为朴素?不是,因为他生前具有伟大的成就、高尚的人格,即人格美(不重名声,淡泊名利,品格高尚,精神崇高)8文中还提到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墓地的奢华,其作用是什么?这里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反衬托尔斯泰墓逼人的朴素。伟人与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世间最美的坟墓 世间 坟墓 教学 案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