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数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
《二年级下数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数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4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单元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分析l 学科、教材版本、年级、课时的说明l 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画出各内容之间的概念图,提炼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分一分与除法”,体现了动手操作与概括思考对于认识除法意义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开展“分一分”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除法的意义。主要内容有建立等分与除法的联系;会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利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学情分析: 在回顾乘法意义及25的乘法口诀时,引出这个单元的内容,使学生了解这个单元的大体内容。学生好动,
2、注重用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动手“分一分”,进而探究新知。 3、单元目标: 1)、通过“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体会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意义,初步体会除法和乘法的联系;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2)、会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并会用除法解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倍”的含义。 4、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建立等分与除法的联系;会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 难点是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对学困生采取的方法及措施: 1)、利用直观的图像为他们建立数学模型,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 2)、采取优带差的方式,建立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学习模式。 5、单元课时计划: 14课时 6、
3、主备人:张粉荣 分桃子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一)教材简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从小猴分桃子的故事情景入手,安排了第一个“分一分”的活动,在分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两只小猴分得不一样多的情况,也会出现两只分的一样多的情况,从而使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学情简析:“分一分”在平时的生活中经常遇到,所以学生对之比较熟悉,也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平均分也是一个生活中常用语言,就算学生不会说,也应该知道“同样多”、“一样多” 等词语,因此教学时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充分感知分的过程。目标预设:1、知道平均分的含义,会将物体平均分,
4、通过动手操作,体验平均分的过程。2、能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的方法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3、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剩余的个数小于每份分得的数。教学重点:知道平均分的含义,会将物体平均分教学难点:在分一分活动中,抽象出平均分的概念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小棒、帖图 学生准备:课堂作业本、小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一天,猴妈妈买回来8个又大又红桃子,(图片出示8个桃子),两只小猴看见了馋得直流口水,立刻就要妈妈分给他们吃,每只小猴可分到几个桃子呢?(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 摆一摆大家都想帮助小猴,请同桌两个同
5、学用小棒代替桃子,分成2堆,看一看,可以怎么分?全班汇报:你是怎样分的?2、想一想。师:猴妈妈心里非常清楚,要是分的不公平,这两个小鬼一定会吵翻天,怎样分,两只小猴才会都满意呢?为什么?请学生上来演示分的过程。生1:一根一根的分,每次,一只猴分到一个,分四次,最后,每只猴分到4个。生2:2根2根的分,每次,一只猴分到2个,分2次,最后,每只猴分到4个。生3:用口诀:二四得八,知道每只猴分到4个,一次就分完了。3、分木块。师:小猴吃完了桃子,妈妈又拿出6个木块分给他两玩,妈妈又该怎么分呢?学生先分,在汇报。小结:不管怎么分,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数学上叫“平均分”。4、分鱼。师:猫妈妈也遇到了同
6、样的问题,一共有12条鱼,4只小猫想分得同样多,每只小猫要分到几条鱼? 小组合作分鱼:用小棒代替鱼。汇报:生1:1条1条的分,每次,一只猫分到一条,分3次,最后,每只猫分到3条。生2:先2条2条的分,一只猫分到2条,一只猫再分一条,分2次,最后,每只猫分到3条。生3:用口诀:三四十二,知道每只猫分到3条,一次就分完了。 学习用画圈的方法来“平均分”。师:小朋友可以用小圆代替鱼,用画圈的方法来表示分鱼的过程。展示各种画法。5、分骨头。(独立完成)师:狗妈妈要把18根骨头,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小狗分到几跟骨头?用小棒代替骨头分一分,然后在书上的图中画圈表示。(三)、练习巩固1、分筷子出示是P33
7、.1,这里有几双筷子呢?你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和同学们一说。2、装铅笔出示书P33.2看看这摆得乱七八糟的铅笔,你有什么想法?如果每盒放同样多,每盒可以放几支呢?怎样解决呢?3、拼五环出示五环图,认识这个标志吗?用20个圆环可以拼成多少个五环呢?请同学们自己圈一圈。(四)、拓展性学习1、分气球独立看图,理解意思:把9个气球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人分到多少个气球?还剩几个?你是怎样想的? 剩余的一个气球还能再分吗?2、蜜蜂采花理解:16只蜜蜂飞去一半后,还剩多少只?独立解决、交流。(五)、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六)、板书设计:分一分(一)贴图 分的同样多分苹果教学内容:北师大版
8、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平均分的认识 二)教材简析: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分苹果”的情境入手,安排了第二个“分一分”的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等分的含义。在分苹果过程中,两次分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进而引导学生体会两种分法的不同。学情简析:“分一分”在平时的生活中经常遇到,所以学生对之比较熟悉,也积累了一些的生活经验。通过上节课的分桃,学生理解了“平均分”、“同样多”等含义,在知识上又做好了积累。因此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分一分,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感知和体验。目标预设: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2、能用具体的操作或图示的方法进一步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
9、问题。教学重点:知道等分的含义,会等分物体。教学难点:在分一分活动中,体会等分的含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贴图、小棒 学生准备:课堂作业本、小棒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景,谈话引入。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12个苹果。我们把这12个苹果平均分4个大组的同学,大家高兴吗?(二)、探索算法,解决问题。1、摆一摆。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苹果动手分一分 把这12个苹果,放在4个盘子里,平均每个盘子放几个?生:每个盘子放3个。 如果每个盘子放2个,可以放几盘? 生:可以放6盘。2、说一说。请学生一边动手分,一边口述操作过程,然后进行汇报交流。3、想一想。除了刚才小朋友们说的方法,我们还可以把12个苹果怎么平
10、均分?可以小组交流,组织全班汇报。生1:如果每个盘子放3个,可以放4盘。生2:如果每个盘子放4个,可以放3盘。生3:如果每个盘子放6个,可以放2盘。生4:如果每个盘子放1个,可以放12盘。生5:如果每个盘子放12个,可以放1盘。(三)、练习巩固1、 分苹果。出示是P34.1情境图,请学生说一说题目的含义,然后再用学具代替苹果分一分。(1)、10个苹果,每2个装一袋,可以装5袋。(2)、10个苹果,每3个装一袋,可以装3袋,还剩1个。2、装松果。小松鼠要将18个松果装进篮子。 每个篮子装2个,需要9个篮子? 有6个篮子,平均每个篮子装3个?说一说,你是怎样装的?3、 运萝卜。小白兔遇难题,有12
11、根萝卜,每只小兔背4根,需要几只小兔才能运完?3只。(四)、拓展性学习出示书P35.4图(1)、先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3X8=24(人) 或 8X3=24(人)(2)再问:24个小朋友做操,可以怎样排队呢?小组讨论,汇报。每排4人,排6排。每排6人,排4排。每排2人,排12排。每排12人,排2排。每排3人,排8排。每排8人,排3排。五、总结。通过今天的分一分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六、板书设计:分一分(二) 1 2 3 4 6 12帖图 12 12 6 4 3 2 1平均分分糖果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时(平均分的认识 三)教材简析:教材设计了“小朋友分糖果”的情
12、境,这是第三个“分一分”的活动。这次分的数量比较多,通过一次“分”的活动找到答案对同学们来讲有些困难,需要通过几次来分步完成。教材为了体现学生分的过程,专门设计了记录过程的表格,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等分”的意义。学情简析:有了前两个“分一分”的基础,学生已经掌握了分的方法。但由于前两个“分一分”的数量较少,学生操作起来比较方便,而本节出现的“分糖果”数量比较多,一次分得一样多对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需要通过几次来分步完成。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指导,鼓励学生分法的多样化。目标预设:1、通过对大数目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2、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体
13、验。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享受分的乐趣。教学重点:知道平均分的含义,会平均分数量比较多的物体。教学难点:通过几次分得到平均分。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挂图、小棒或豆子若干。 学生准备:圆片、小棒。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景,进行估算。(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后,说明图意:把20块糖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块?(二)、探索算法,解决问题。1、分糖果。 5个圆片代替5个小朋友,用20根小棒代替糖果,动手分一分。边分边口述操作过程。 将分的过程在表中记录下来。组织小组交流,全班汇报。2、分小棒。 把10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组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打算怎样分?小组合作动
14、手分一分,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三)、练习巩固1、画一画、说一说。 把20个梨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名同学分几个? 有20个梨,每名同学分4个,可以分给几名同学分?说一说,这两题有什么不同?你是怎样画的?2、摆一摆、分一分。妈妈买来24朵花,这些花应该怎样插在花瓶里,花瓶里花的朵数才会同样多呢?以小组为单位,共同研究,记录结果。(四)、拓展性学习教学游戏:同桌合作抓豆子,根据所抓豆子情况得分,如果手中的豆子能平均分成2份,得2分;还能平均分成3份,再得3分;比一比,谁得分最多?五、总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六、板书设计。分一分(三)挂图 表格分香蕉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课时(
15、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材简析:教材在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基础上,设计了“小猴分香蕉”的故事情境,从这里开始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并介绍除法算式的读法及各部分的名称。然后通过“练一练”的具体情境,帮助学生建立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学情简析:通过前面大量的等分活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等分的含义也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用除法表示等分过程,学生应该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在分的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概括,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目标预设: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景和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各部分的名称,会将分的过程用
16、除法算式表示。3、通过动手操作,体验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集体过程。教学重点: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会将分的过程用除法算式表示。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挂图、帖图。 学生准备:小棒若干。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出示情境图)猴妈妈买回12根香蕉,要把它平均分给两只猴子,你们知道每只猴子得到几根香蕉吗?(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 分一分。请同学用12根小棒代替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是几根?请你分一分。2、 写一写。 象这种平均分的活动,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122=6(根),
17、12、2、6分别表示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12表示有12根香蕉,2表示平均分成2份,6表示每份6根。这个算式表示: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分,每份6根。 讲解算式的读法。读作:12除以2 写法: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除法的符号是“”。(板书“”同时讲解除号的写法:写除号时,先用尺子比着画一条短横线,然后在这条小横线的上下各点一个小圆点,横线要平直,两个点要对齐。)教师写完后,要求全体学生书空模仿一遍。3、想一想。 如果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先动手分一分,再想一想怎样列式?123=4(根)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生:12表示有12根香蕉,3表示平均分成3份,4表示每份
18、4根。这个算式表示: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4根。4、教学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被除数、除号、除数、商5、议一议。把12根香蕉平均分,还可以怎样分?用除法算式表示。小组合作研究、交流。121=12(根)1212=1(根)122=6(根)126=2(根)123=4(根)124=3(根)(三)、练习巩固1、练一练。有18根小棒: 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根?182=9(根)这个算式表示:把18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9根。 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根?186=3(根)这个算式表示:把18根小棒,平均分成6份,每份3根。 每份3根,可分几份?183=6(份)这个算式表示:把18根小棒,每3根分一
19、份,可以分成6份。 每份9根,可分几份?189=2(份)这个算式表示:把18根小棒,每9根分一份,可以分成2份。2、说一说。说出每个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126=2102=53、填一填。算式84=2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也可表示有个,每个1份,有份。(四)、拓展性学习把24根小棒平均分,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说出算式所表示的意义。242=12(根)表示:把24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12根。2412=2(份)表示:把24根小棒,每12根分一份,可以分2份。243=8(根)表示:把24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8根。248=3(份)表示:把24根小棒,每8根分一份,可以分3份。244=
20、6(根)表示:把24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6根。246=4(份)表示:把24根小棒,每6根分一份,可以分4份。五、总结。 今天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六、板书设计。除法的初步认识帖图 122=6(根)表示: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分,每份6根。126=2(根)123=4(根)124=3(根)飞行表演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五课时(乘、除法的联系)教材简析:教材通过创设“飞行表演”这一情境,使学生初步了解乘、除法之间的联系。设计的四个问题层次分明,第一个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学生可以独立解答,二、三两个问题,通过分一分、圈一圈得出结果,再把分的过程用除法算式表示。第四个问题,先让学生
21、分一分,在此基础上,介绍有余数除法的算式及各部分名称。学情简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除法的含义有了一定的认识,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理解题意。但有余数的除法,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虽然能够通过分一分得出结果,但在理解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于“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这一道理的理解比较困难。目标预设: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体会乘法与除法的区别,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2、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和解释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及结果。教学重点:了解乘除法之间的联系,理解除法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飞机帖图 学生准备:课堂作业本、小棒教学过程:一、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数学 第四 单元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