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26课《将相和》.doc
《六上26课《将相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上26课《将相和》.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题课 文:26 将相和课时二二次备课年级六学校板桥中心学校备课人教学内容分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它以战国时期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和廉颇两个主要人物的活动为线索,讲述了这将相之间从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三个生动的故事,文末的“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既照应了题目,又暗点了中心。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故事主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文章的命题方法。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地讲述故事,用小标题概括每个故事,并任选课文中的一个故事,编成剧本在班上表演。3.会认“璧、廉、颇、缶”
2、4个字;会写“赵、璧、骗、撞、怯、廉、颇、辞、诸、削”10 个字;理解“胆怯、推辞、击缶、削弱、无价之宝、完璧归赵、理直气壮、负荆请罪”等词语。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故事主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从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和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理解三个故事的原因和结果,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并给每个故事加小标题,培养朗读能力、复述能力、概括能力。教具学具准备1. 学生搜集相关历史资料。2.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思路含教法设计、学法指导 1.根据课文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实际,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受
3、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达到感受名著魅力、激发阅读名著兴趣的目的。2.抓住题眼“和”字这一线索组织教学,通过“蔺相如是仅靠一张嘴而没有能耐的吗”这一引领性问题的提出,引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教师的学习提示下,学生有目标、有方法地研读课文,更好地落实了阅读教学中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在感知故事的内容,感悟人物品质的交流中,抓住人物言行加深理解。利用文中的“空白点”让学生通过想象再次感受将相两人博大的胸襟,丰满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文本内涵。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运用拓展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介绍背景(一)同
4、学们,在中国五千年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曲折动人、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中的一个故事将相和,去感知故事,感悟故事中个性鲜明的人物。(二)简介背景,揭示题目1.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资料,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2讲述和氏璧的不平凡来历,了解为什么这是无价之宝。3预设问题:课题中的“将”“相”分别指谁?(“将”指廉颇,“相”指蔺相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1课文讲了几个小故事?给每个小故事加上小标题。2读完课文,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还有那些想解决的问题?(二)检查预习,全班交流。1认读生
5、字:(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会组词。出示课件)“怯”读作qi,“召”读作zho ,“削弱” 的“削”读作xu,“壁”与“璧”形近,“壁”与“土”有关,可以组词“墙壁”;而“璧”是宝玉,所以下面是“玉”。2交流后,归纳三个小故事:第一个(第110 自然段)完璧归赵。第二个(第1115 自然段)渑池会见。第三个(第1618 自然段)负荆请罪。3教师归类疑难问题:(1)词句的意思。(引导学生相机讨论,解决部分词句的意思。)(2)“将相不和”的原因是什么?“将相和好”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3)课文中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课文为什么用“将相和”做题目?第二课时一、谈话,引出探究主题(一)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将相和 2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