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1).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谈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太和民族中学 单明波2012年3月4日浅谈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太和民族中学 单明波内容摘要: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新教材的使用,新的教学理念和具体的课程目标、内容、方法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学行为,适应新课改的需求。关 键 词:数学教学 新课程理念 教学行为 引导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新教材的使用,新的教学理念和具体的课程目标、内容、方法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学行为,适应新课改的需求,下面仅就本人使新教材的体会,谈一个数
2、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行为的转变。一、 由注重“模式”向注重“个性”转变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特色意识,努力形成教学个性,也就是说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开展教学活动,首先在教材处理上,教师要使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也就是要针对教材和学生的心理特点,作一番科学的艺术处理,从而形成可以操作的教学思路;其次是在优化教法上,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需要进行教材的设计和加工,克服组织形式上模式化;再次,是在个性风格上,教师应遵循教学规律,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突破和创新。这样就可以实现“模式化”向“个性化”的转变,从而真正体现新课程的目的,使每一个学生对学习数学有兴趣,使每个学生向着“个性
3、化”方向发展,而作为教师应该认识到新课程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工作能力要求更高了。例如 “生活中的轴对称”一节时,我选了生活中一些具有轴对称美的图案给学生欣赏,如随风起舞的蝴蝶、凌空翱翔的飞机、雄伟的故宫、天坛建筑等等。以此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体会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的美感,从而产生自己去创造的欲望。此时教师再抛出这节课的主题将会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飞机、雄伟的故宫、天坛建筑等等。以此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体会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的美感,从而产生自己去创造美的欲望。此时教师再抛出这节课的主题将会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二、 由注重“传授”向注重“引导”转变课程目标的个性化和弹性化是目前国际数学课程设计的
4、一个重要趋向。在当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学生容易从课外资源中获得信息和知识。因此,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角色不应是信息的传递者、讲授者或呈现者,而应成为挖掘资源的向导,寻求真知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目前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观点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时“引导”,才能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提供各种便利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可接纳的具有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例如.教学概率时,我首先呈现给学生一个有趣的设计游戏,“小明用瓶盖设计了一个游戏:任意掷出一个瓶盖,如果
5、盖面着地则甲胜,盖面朝上则乙胜。你认为这个游戏对甲乙双方公平吗?先想一想,再动手做一做。”问题提出来以后学生表现得很积极,纷纷举手发言,踊跃地发表观点。在集中所有同学的意见以后,教师首先对学生的各种观念给予肯定,随即引导学生关注游戏的原则即“公平性”在本游戏中如何体现?本节课的目标得以实现,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游戏“公平性”的重要性,渗透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思想。对于不确定现象,表面看无规律可循,出现哪一种结果事先无法预料,但当大量重复实验时,实验的每一结果都会呈现出其频率的稳定性。因此,在大量重复实验的基础上,可以利用频率来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这是获得概率的一个重要方法。在这节课上,教师作为学
6、习参与者,与学生共享情感和体验,和学生一起追求真理,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发展,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三、由注重“教”向注重“学”转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教师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虽然已提出很久,但在数学教学中很难实现,教学过程中往往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适应和配合教师的教,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学习,学习的主动性渐渐丧失,新课标倡导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强调学法与专利法在教学过程中最佳有效的结合,它要求教师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包括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生活经验),设计课程教学情境和方法,从而保证教法与
7、学法改革的同步进行。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讲授一个新的知识点时,应改变教师先按照教材体系导出结论的模式,而是通过丰富的情境实例,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索、试验、概括、猜测直至证明,从而体现对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模式的培养。例如,新课标教材在探索日历中的规律时,先展示给学生熟悉的月历卡,提出问题,“卡中的正方形中9个数字之和与正中间1个数的关系是什么?”接着再分层次提出问题,“这样的关系对其它方框成立吗?你能用代数式表示吗?这个关系对任何一个月的日历都成立吗?为什么?你能发现方框中9个数字间的关系吗?你可以用代数式表示吗?”这样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较大,同时也反映出问题逐步加深。学生可以观察试验探索找规律
8、验证,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改变以往以教为主的局面,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凸现出学生的主体性,改变了以往学生对数学感到枯燥无味的状况。四、由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变所谓重视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却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甚至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所谓典型习题,严重影响创造思维的培养,扼杀了部分学生的创新能力。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对知识、思想方法的探索过程中,放在提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例如,我们在讨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时,先让学生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存在何种关
9、系,即举一些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探索并得出规律性的结论。新课标倡导教师要注重揭示知识的产生背景和形成过程,展现知识形成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能力得到发展。五、由注重“成绩评价”向注重“多元评价”转变课程实验需要建立新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方式,对于教师教学实践的评价应由单一的考试成绩的评价转变为“多元评价”机制。教师方面:建立新的课程教学评价标准,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逐步转变,将评价重心从知识内容转移到关注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参与程度、知识技能的获得上来,多方面评价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以促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从而得到不断改进,并形成教师自己具有个性的教学风格。学生方面:完善书面考试、检查的机制内容和方式,把形成测试和综合性考查结合起来,把单项测试和终结性考查结合起来,把知识技能和创新的精神、实践能力测试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通过师生共同活动的评价反映出来;把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情况、问题的回答情况、与同伴合作交流情况均记录在学生成长档案中;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行为、真实记录评价和书面考试各占总成绩的三分之一。总之,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教学行为必须转变,这样才能主动适应并投入到新课程改革中,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的总目标,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参考文献:新课程 新理念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数学教学与研究7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