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型教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家型教师.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育家型教师:当代教师发展的现实追求上海 / 周春良近年来,关于教育家的研究成果逐渐多了起来,这反映了当今社会对教育家的迫切需求,也反映了现实教育实践中存在着诸多亟需教育家出面矫正的不合乎教育目的和规律的现象。考察这些研究成果,论者出于不同角度、基于不同立场、据于不同标准都提出了不同的认识和观点,既有真知灼见,同时也难免存在肤浅草率之处。笔者无意加盟这场“争鸣”,只想错锋而谈,从一线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论证教育家型教师是当代教师发展的现实追求。教育家型教师,作为一个“概念”,在已有教育文献中较少使用,目前尚未被学界普遍认可。任何概念都会经历一个从无到有、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大胆
2、起用”这一“概念”,也许稍觉标新立异,但至少具有一定创新价值。有论者依据教师不同的教学水平,将教师分为四种类型:“记问之师”、“经师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和“教育家型教师”。“教育家型教师”又称“名师”,“是教师职业的最高层次、最高境界和理想追求”。与此不同,本文则认为,教育家型教师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是具有教育家特质的教师发展境界。为了揭示教育家型教师的独特内涵,需要对“教育家”和“教师”进行比较分析。从群体数量上看,教师的队伍甚为庞大,而教育家的队伍则相对甚小。从性质上看,“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者的职业称谓,在教育战线上工作的人都可以称为教师;而“教育家”则是一种荣誉称谓,是对在教育理
3、论和实践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的教育工作者的一种肯定、赞扬和褒奖,不是一般人能够称得上的。从社会影响上看,教育家的影响往往是深远的、跨时代的,甚至是永恒的,比如大教育家孔子的思想,依然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教育实践;相对来说,教师的影响在时间维度上主要集中在当代,在空间维度上主要集中在教师的工作区域。在现实中,也有许多教师后来成为了教育家,那么他们的影响也随之延伸和扩大。从准入标准上看,成为“教师”的门槛相对较低,而被冠以“教育家”的帽子则非常困难。从工作内容上看,能称为“教育家”的人必然具有独到的教育思想、观点或理论,并能够对教育实践发挥显著的指导、引领和带动作用;对于教师,则没有这么高的要求,只要
4、能够尽职尽责地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就可以了。由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几点认识:第一,教育家是特别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第二,对于教师来说,要成为教育家必然要经历一番坚韧不拔的努力,绝非易事;第三,教育家与教师共同促进教育事业的革新与发展;第四,不断探求教育规律,立志成为教育家,应当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指向。但是,对于多数教师来说,成为教育家是不现实的。首先,教育家需要具有独到的教育思想,并产生深远的社会和历史影响。面对这一要求,至者能有几何?其次,教育家需要具有伟大的人格和高尚的德行。面对这种道德高标,谁又够格?再次,真正的教育家需要经历历史洪流的冲刷和沉淀,需要经历跨时空的审视和关照,更需要经历多
5、方的质疑、责难甚至否定而屹然不倒:这一点,我们谁也不敢说能达到。可见,对于广大普通教师来说,什么是教育家型教师理论前沿?望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确实很难。这里无意否定由教师成长为教育家的可能性,也并不否定远大志向的激励价值,而是想说明,从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和工作性质上看,我们在鼓励倡导教师对教育家“心向往之”的同时,更应当“退而求其次”,设定兼有教育家特质(如深谙教育规律,拥有坚定的教育信仰、持之以恒的教育毅力和宽宏博大的爱的情怀等)的优秀教师境界,即“教育家型教师”,使更多的教师确能所至。因此,教育家型教师是由教师跃升为教育家所必须经历的发展台阶,离教育家仅“一阶之遥”,但为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和境
6、界的达成创造了更高的现实可能性,自然也更具导向激励功能,也是当代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追求。每位教师都有成为教育家的可能性,但事实上,能够成为教育家的教师是极少的。因此,对于广大普通教师来说,立志成为教育家型的教师才更具现实性,实现的可能性也更大。(一) 教育家型教师是基于教师职业特点而提出的最高要求在这个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理念逐渐普及的时代,不断追求自身专业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和使命,也是衡量教师自身素质的重要维度。在工作中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是每一位教师的职业要求。教育家型教师代表着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高阶段,意味着教师教育专业精神
7、、专业修养、专业技能的全面提升和不断完善,符合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对于多数教师来说,科学、有效且创造性地做好本职工作,就是成为教育家型教师的重要途径。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教育需求逐渐多样化,对于教师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而目前我国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尚难以满足这种要求: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改善和提高有赖于每一位教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不断超越自我,向着更高的专业发展境界迈进;教育家型教师就是这样一种能够引领教师不断进步、持续发展的目标;对于许多教师来说,成为教育家型教师并非难事。(二) 追求教育家型教师更能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使教师获得教育的成就感对于教师来说,如果立志成为教育家,并在
8、工作中时常以教育家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则难免有些要求过高。这种大志向、高要求的精神固然可嘉,但是心中时时不忘“教育家”,不免有些刻板、有些功利。历史上的许多教育家并未立志成为教育家,只是一心想着如何把学生教得更好,结果就成了教育家。比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霍懋征年轻的时候,暗下决心,一定当一个新中国的好老师。她有想过要成为一名教育家,最终却成为了著名的教育家。这种淡泊名利、务本求实的态度值得那些一心只为教育家之名或好以教育家自居者反思和借鉴。从历史上看,绝大部分教师最终都未成为教育家,现实中的大部分教师最终也都与教育家无缘。所以,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抱着成为教育家的职业理想而工作,难免会收获失望。当
9、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历史虽然决定了现在,但却不必然决定未来,因为未来具有捉摸不定的不确定性。这就是说,在教师队伍中或许就存在着这样一批教师,他们是未来的教育家。毕竟,教育家不是先天的,是需要成长、需要锻造、需要历练的,需要经历一段默默的、漫长的积累阶段。但是,对于绝大部分教师来说,如果志向在于教育家型教师,那么实现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只要善于自我超越、乐于钻研教育问题、勤于积累教育见解,那就可以成为过程意义上的教育家型教师了,教育的成就感也将在付出和回报的过程中随之而增。教育家型教师是最优秀的教师,是普通教师不断寻求专业发展的必然结果。每位教师只要能够立足日常教学,坚持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
10、律,勤于反思实践,就一定可以成二、成为教育家型教师是当代教师的现实需要理 论 前 沿为教育家型教师。(三)以教育家型教师为志向,更接近教育教学的本体价值志向,代表着个体发展的一种目标状态,如果目标过于远大,那么实现它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如果目标过于偏狭,虽然易于实现,但其价值却不大。只有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和价值性达成最优组合,才能够获得最大效果。所以,志向的确立,应中道而行、量力而为。对于多数教师来说,有志于成为教育家型教师比有志于成为教育家更切合教师发展的实际,更利于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同时也能够为日后继续向教育家之巅迈进奠定必要的基础。考察许多教育家的成长史,可以发现,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年
11、轻的时候不仅没有立志成为教育家,甚至没有想过要做教师。但是,后来他们对教育问题渐渐有了兴趣,并越来越多地从事教育方面的思考、研究、实践和写作,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爱上了教育,并发自内心地信仰了教育。例如,1943 年与爱因斯坦、杜威等一起荣获“现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的我国著名教育家晏阳初,年轻的时候并未立志要成为什么教育家,只是“怀着拯救贫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情怀和实现平民政治的抱负,晏阳初决定赴欧洲战场为华工服务。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开始帮助华工写信。后来,找他写信的华工越来越多,难以招架,便决定教华工们学习写字。办起了学习班,还发毕业证书。“这成了华工营的一条头号新闻,也是人类教育
12、史上一桩破天荒的事。”就这样,晏阳初踏上了平民教育之路,最终成为我国著名的平民教育家。还有我国最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年轻时一直想入仕为官以便施展其政治抱负,但屡屡受阻,遂改志于教育事业。后来开创了儒家思想的先河,奠定了中国文化教育的精神根底,成为了滋养华夏民族渊远延续的大教育家。也许正是他们这种不求功利的淡然心态,才成就了伟大的教育思想和卓越的教育贡献,造就了他们的伟大人格和崇高道德品质。对于当代教师来说,要成为教育家型教师也需要树立这种淡泊名利的心态和不断自我超越的过程性追求。如果说“教育家”是一种荣誉称号,代表着一种结果状态,那么“教育家型教师”就是一种现实追求,代表着一种过程状态,意味着“
13、永远在路上”的心态和无止境前进的意志。成为教育家型教师有路可循且可行。(一)深刻洞察教育规律,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教育家型教师一定是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的执着勇士,是精通教育教学规律的行家里手。许多教师都能够说出一系列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也可以提供一些成功践行这些原则和方法的真实案例或课例,但是,又有多少教师能够真正明了这些原则和方法背后所蕴藏的教育规律和教育原理呢?又有多少教师能够在教学工作中自觉地改造这些原则和方法,发现及总结新的原则和方法呢?这就是普通教师与教育家型教师的根本区别所在。前者仅满足于获得从事教育工作的基本程序、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并不常思考其隐含的规律和原理,而后者则并不满足于
14、此,还会根据实际情况主动加以修正和完善,并自觉地探索新的规律,以便更有效、更科学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成为教育家型教师,就需要有意识地养成这种深刻洞察教育规律的意识,在不断改进教育方式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二)敏锐体验爱之真谛,持续增强爱的情感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核心就是对人的生命成长的爱,教育就是前辈对后辈的爱的表达。意大利小说家埃迪蒙托德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道出了教育爱之真谛。只有本着一种对生命的由衷的爱,才能真正体会成长的快乐,才能完美履行育人的使命。教育家型教师必定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能够将爱的种子播撒到每位学生的心田。这种爱的情感体现为“有教无类”、“以德报怨”
15、、“学而不厌”和“诲人不惓、成为教育家型教师的现实路径”,体现为对学生成长的深度关切和密切关注。这种爱能够化解学生成长中的忧愁,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惑,同时,这种爱也赋予了教育工作的高尚价值,升华了教师自身的人格追求和道德境界。其实,这种爱的实质就是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只不过,教育家型教师的“恻隐之心”得到了充分的展开和外化。成为教育家型教师,就需要深刻体会这种爱的真谛,探求教育之爱的无私与伟大,并将这种爱的精神推及更多的人。(三) 潜心不受外部诱惑,不懈践行教育理想教育是一种特别需要奉献精神的事业,因为它的付出与收获的周期很长,付出的主体与收获的主体常常是分离的。这或许就是为什么在功利主义
16、价值观盛行的社会里教育备受忽视的原因。也许正因如此,才使得教育承载着一种神圣的使命和光荣的责任延续人类文明、传承人类精神和智慧,教育工作者也因此而变得崇高和令人敬仰。从现实来看,教师的待遇并不太吸引人,一些教师也难免会中途改行。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在这个意义上,教师的改行行为也有情可原。但是,教育家型教师会不忘初衷,即使面对外界的巨大诱惑也会屹然不动,毅然坚守教育的岗位,专心教书,潜心育人,因为他们相信育的价值,恪守教师职业的操守,更重要的是,他们拥有一种内在的、崇高的教育信仰。(四) 执著守护教育信仰,不断提升人格修养考察一些教育家的传记,不难发现,他们对于教育总有一种坚定的信念,
17、也有一种立志从教的决心,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依然直道而行、决不放弃。我国著名教育家陈时,自筹经费创办中华大学。1942 年初,学校发展遭遇空前困境,经费筹措无着,教职工和学生的生活都成问题。面此窘状,陈时没有放弃,踏着皑皑白雪,为学校经费奔命募捐。这就是教育家坚定的教育信仰的突出表现。信仰是一种决定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内在依据,是人生价值和意义的精神依托与终极归宿。正是在教育信仰的引领和支撑下,教育家们才能够始终坚守教育之志,才能够在教育战线上做出影响深远的贡献,也正是有了教育信仰,教育家们的人格才会逐渐完善,德性修养才会渐入佳境,才会达到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艺术境界。作为教育家型教师,在人格和德性修养方面应以教育家为楷模,应当执著守护教育信仰,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身素质,不断涤荡自身灵魂、升华自身人格。只有这样,才能不愧为培育花朵的园丁,不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才能更充分地履行教育的崇高使命和教师的神圣职责。对于当代教师来说,教育家型教师是现实的,也是真实的,更是通过自身努力可以达到的。从根本上讲,教育家型教师才是广大教师的现实追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高境界,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典范和楷模。霍懋征、陈时、晏阳初对于当代教师来说,教育家型教师是现实的,也是真实的,更是通过自身努力可以达到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