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单元测试题(A卷).doc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单元测试题(A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单元测试题(A卷).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单元测试题一、语言运用(21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诘问(ji) 孤孀() B.霹雳(p) 触目伤怀(zh)C.琐屑(xi) 丧事(sn) D.石堆(du) 身体不济(j)2.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长妈妈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一点,就是我的保母。B.我见他带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C.来到死者家里,信客满脸凄容,用一路上想了很久的委婉语气把恶耗通报。D.我就陪父亲在门槛上休息一会儿,他那颗很倔强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3.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老王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
2、瞎了一只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深刻,表程度)B.父亲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颜色浓)C.这本书很深,初学的人不容易看懂。(深度)D.对于遭受战乱,饱经不幸的伊拉克人民,我深表同情。(很,十分)4.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鲁迅,原名周作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朝花夕拾以及散文诗集野草。B.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小说家、诗人、学者。他的散文春背影济南的冬天深受读者青睐。C.老王的作者是杨绛,她的散文集是杨绛散文。钱钟书是她的丈夫,其小说代表作是围城子夜,学术著作
3、有谈艺录管锥编等。D.余秋雨,是艺术理论家、中国文化史学者、散文作家,198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他的名字入载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5.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拟人)B.长妈妈说,先前长毛进城的时候,我家全都逃到海边去了,只留一个门房和年老的煮饭老妈妈看家。(借喻)C.一年中,父亲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排比)D.他能不干这档子事吗?不能。(设问)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2分)( )A.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
4、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B.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C.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D.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7.下面是学生的作文片段,按要求修改三处画线的语句。(3分)每当站在祖国的地图前,使我油然而生无尽的遐想,祖国需要我们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去开创那辽阔的大西北,让塔克拉玛干沙漠改变模样;需要我们用勤劳的双手在大西南的横断山中,营造出一个个高峡平湖(1)第处句子缺施动者,修改
5、的方法是_。(2)第处“开创”一词使用不当,应改为_。(3)第处“改变模样”表述不够具体生动,宜改为:_。8.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括号里的词正确的一组是(2分)( )(1)我只不过替他( )了几句,说明了事实的真相。(2)在联合国大会上,某个超级大国为自己的假裁军真备战进行( )。(3)双方的合同,写得明明白白的,我实在不愿意再( )了。A.辩护 辩白 辩解 B.辩解 辩护 辩白C.辩白 辩护 辩解 D.辩白 辩解 辩护9.据报载:一出租车司机在救助一位被一辆货车(已逃)撞伤的老人时,先让老人写下证明(证明不是自己撞的老人),然后才救助老人,请你对这位出租车司机的行为加以评论。(60字以内,要求观
6、点鲜明,说理透彻)(4分)二、阅读(39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019题。(22分)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
7、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10.指出这段文字的记叙要素。(2分)时间:_地点:_主要人物:_事件:_11.在南京“勾留了一日”,为什么南京的见闻一句也没有写?(2分)12.用横线在文段中画出插叙的语句。(2分)13.“父亲”一定要送“我”上车,并且嘱咐了那么多话,其原因是(2分)( )A.因为“我”不聪明 B.因为他有点“迂”C.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上学 第二 单元测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