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加几”一课教学案例.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9加几”一课教学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加几”一课教学案例.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汕头市教育局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数学自主性学习模式探究课题资料9加几 汕头市潮阳区和平中寨小学 林燕华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20以内进位加法”的起始课。它是在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组成、10加几,以及学生已有的计算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初步渗透了解决问题多样性的思想。学生掌握好本节课知识可以进一步为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新一轮课改中,鼓励算法多样化,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是十分必要的。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力争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重视学习过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鼓励学
2、生用新颖独特的算法,体现算法多样化。二、案例描述:新课初始,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创设这样的情境(CAI课件出示运动会的主题图并配上运动员进行曲),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学生观察后,师:你们看到了什么?让学生充分回答后,师: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快发完的时候,小明问:还有多少盒饮料?师:同学们,你们能帮帮小明吗?想想办法,互相说一说。让学生用摆小棒的方法进行实际操作,学生想到了很多方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孩子们的认知个性特点,鼓励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我便说:“你可以选用你最喜欢的方法。”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学生的思考角度不同,他们所想到的方法必然
3、是多种多样的。用点数法、接数法、“凑十法”、推算法的学生都有,而且他们的表现欲都很强,都自己要求到讲台上来给大家讲自己的算法,每一个学生都是那么自信,他们在表述“凑十法”时十分富有童趣:9如果变成10就好算了,3很大方就借了一个给9,9就变成10了,3就变成了2,10加2等于12。还有一些算法是我所没有想到的,例如:把9看成10,10加3等于13,9看成10就多看了1,13减1等于12。再如,有的学生说因为我会算10加3等于13,9比10少1,所以9加3等于12。听到这么精彩的发言,我很激动,同时,让我坚定了一个信念:要相信学生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给学生充分发挥才能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的
4、想法,鼓励他们大胆展示自己的方法。在学生展示了自己的方法后,我并不急于去评价哪种方法好。而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算。到底哪种方法好呢?同学们说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孩子们听了以后,都议论纷纷,有的说答案太复杂了,太繁了,同时也解释了他们的方法能多么简单、多么快地算出结果。这时,我决定在这个问题上多花一些时间。我利用运动会的资源让学生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师:同学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几个踢毽子的?有几个跳远的?有几个跳绳的?有几个跑步的?你能根据这些条件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在教师创设的这一情境里,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开始主动地探索问题。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我因势利导,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
5、解决学生提出的两个问题:(1)踢毽子的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师:要算这个问题怎样列算式?(板书9+3)等于几?怎样想的?(2)踢毽子的和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人? 师:要算这个问题怎样列算式?(板书9+7)等于几?怎样想的? 学生的兴趣很高,这样既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又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最后,我就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让学生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 在最后的巩固练习时,我抓住孩子的好胜心理,创设了一个孙悟空两次被托塔李天王捉住,都被孩子们所学的知识解救出来。孙悟空为了报复李天王,嘴里不断地喷水,想把李天王给淹死的情境。孙悟空每喷一口水,就出现一道“9加几”的计算题,要求孩子们解答,一共出示了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 案例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