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对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浅谈信息技术对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信息技术对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谈信息技术对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四川攀钢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肖汉明随着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现代教学中越来越多地引进信息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学校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其手段先进,信息量大、交互性强等特点,成为广大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它不仅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形式,更重要的是为素质教育带来了一些新的启发与思想。 一、弥补传统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可以弥补传统教学中立体感、动态性、能见度差的弱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学习的兴趣。因为信息技术制作出的课件,通过模拟、动画、放大、重
2、放等手段能很好地解决传统教学中呆板、能见度差、重复性弱等弱点。例如:教师在讲解电学中“串、并联电路”时,由于学生不能够看见教师动手演示实验,这时可通过制成课件进行演示,在大屏幕下可以清晰可见。然后让学生分组动手亲自实验,这样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这样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同时又能因材施教,人人参与;模拟微观世界,动态显示效果,妙趣横生,使学生进行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齐动,使学生思维能力产生质的飞跃。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是一个现代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我们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参予到某项任务的制作中,让大家一起合作来完
3、成一定的任务,这样就涉及到多种技能的运用,如:文字处理,插入图片、声音、动画等多种操作技巧。每位学生对于某种软件的掌握程度不尽相同,各有所长,如果让他们共同完成一项综合性的任务,在相互协作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一方面有利于他们取长补短,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比如,在讲授PowerPoint后,就可以要求学生制作演示文稿,四个学生一个小组,新建演示文稿一人,编辑、修饰两人,放映演示文稿一人,最后评选出最佳作品。为了让自己所在小组的作品被评为最好的,在制作过程中,各小组成员就会发挥自己的长处,各显神通,于是许多好主意、好方法不断涌现,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得到了发展,创新的个性在
4、制作过程中得到了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得到培养,共同完成综合性任务后的快乐也能得到最大满足。 三、培养热爱科学的观念 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辅助教学中,学生坐在计算机前,他们所面对的是既可以动手实验,又可以动脑思考,还可以发挥主动性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学习工具。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可以形成友好的人机界面。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中,反馈及时,学生答对时,计算机给予奖励;答错时,则给出是否需要帮助等信息提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构造一种愉快的教学情境,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是有促进作用的,特别是对那些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可使他们免于在其他同学面前产生窘迫感,进而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
5、。难怪不少学生把计算机称为“循循善诱的老师”。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结合声、画功能,使学习者更加感到亲切、愉快,计算机便成了学习者的“知心朋友”。 因此,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引导他们热爱科学,与计算机交朋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其他科目的学习,进而激发起对真理和科学的追求和向往。据一些学生反映,信息技术用于学科知识的学习,比单纯学习计算机语言更有助于提高对计算机作用的认识,更能激发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热情。从这个意义上讲,信息技术科学越发达,越有利于计算机的普及,越有利于信息技术的深入开展,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其他科目和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彼此是相辅相成
6、的。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二十一世纪的重要话题,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是中学素质教育中的重点。而信息技术本身就具有知识性、技能性和工具性,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有利用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在互联网上获取大量的信息资料,打破时空限制,与专家、朋友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新的设想。而且在搜集信息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整理和综合信息能力。为二十一世纪塑造新型的创新型人才。 总之,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教育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在中学教育中给我们提供了较大的探索空间,使我们能利用一定的教育原理、方法,科学地实施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务,把素质教育真
7、正落到实处。浅谈信息技术对素质教育的作用 -“我是白领”办公软件应用比赛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即将来临之际,我系为了响应学校的号召并根据实际情况特此展开了以“迎奥运”、“ 我为迎评促建做贡献”为主题的大学生“我是白领办公软件应用比赛”,大赛在各方配合之下取得圆满成功,得到了学校领导以及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取得了一定的好成绩.从这次比赛中,也让同学们懂得在这信息时代,对计算机技术的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带来的益处也非常的多:一、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全面和整体的素质教育信息技术的引进,大大改善了应试教育中只重视智育,不重视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现象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使学生
8、德、智、体、美各方面素质都能获得正常、健全、和谐的发展,学生的脑力与体力、做人与做事、继承与创新、学习与实践同样不可偏废。信息技术还有利于学生的全体发展。全体发展就是要求教师关怀每一个学生,使“好学生”、“中等生”和所谓的“差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得到新的提高。现代化教育技术可以充分的面向全体,利用多媒体技术,设置不同层次的练习,一步一步的加深。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应用学生可以自行浏览想了解的知识,从而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机会,制定丰富而灵活的教育计划,以适合不同天资禀赋的学生。通过现代化教育技术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二、信息技术
9、培养学生生活、社会技能学习是获取人类知识、经验、文化的手段,一个人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也离不开学习。现代化教育技术,可以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认知工具求知,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探究知识,学会建构知识,也就是要学会继续学习的本领;现代化教育技术可以培养学生的认知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和意义建构的途径获取知识,培养继续学习的能力三、发展计算机教育对其他学科的影响 计算机教育作为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绝非仅仅停留在掌握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上,而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用现代化工具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能够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计算机课程、具有强操作性和面向未来的计算机教育,让
10、人在应试教育的重重壁垒中看到了素质教育的霞光,也让严重脱离现实的基础教育找到了贴近现实的支撑点,同时也为一贯注重思维品质培养的中小学教育奉送了一道美味的佳肴。从大处看,从长远看,也能增加学生未来的择业机会,提高学生未来的生存能力。通过这次的“我是白领”办公软件应用的比赛,很多同学学到了许多计算机有关知识,并声称应多举办这样的比赛,有利于大家对信息技术的操练更熟练。信息技术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也是非常显赫的。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它的显著特点是能够提供新颖独创而又有价值的思维成果。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大量灌输知识性的内容,而忽略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当然学生在解题、写作、绘画等尝试中有时
11、也能体会到创造的愉悦,但这一切都不及程序设计所体现的有别于常规思维的创造性和成就感,之所以说程序设计有别于常规思维,是由于在程序设计中大量摒弃了以往数学教学中所形成的常规思维模式,比如赋值语句中使用了a=a+1这一数学中无法成立的式子,以及经常使用的分治策略、最优策略和穷举策略都打破了以往的数学常规,极具新鲜感,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2、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程序就是以抽象为基础的,要解决程序设计问题,首先要考虑适当的算法,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研究,归纳出一般性的规律,然后再用计算机语言描述出来,将这个一般性的规律描述出来的过程就是一个高度抽象的过程。在程序设计中大量的使用
12、了猜测、归纳、推理等思维方法,比如在循环结构的程序设计中往往是从1、2、3等简单情况入手,归纳出解题的途径,总结抽象出规律,最后用计算机语言编程解决。不难想象,一个会编程的人,他的抽象思维能力一定远优于不会编程的人。有利于强化学生思维训练,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3、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的自学能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上机通过手、眼、心、脑并用而形成的强烈的专注,使大脑皮层产生高度的兴奋点,并将所学知识高效内化。在信息技术的语言学习中,学生通过上机体会各种指令的功能、分析程序运行过程、及时验证与反馈运行结果,都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更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
13、欲望,逐步地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因而培养出勇于进取、独立探索的自学能力。通过程序模块化的思维方式,习惯于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个简单的问题来逐个解决,久而久之,从根本上形成了良好的结构思维的品质。另外,由于计算机运行高度自动化和程序化,因此在编程或操作中,需要有极为严谨的态度,稍有疏漏便出错停机,只有等检查更正后再重新开始。这个反复调试程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锻炼思维、磨练意志的技能形成过程,其中既含心智技能因素又含动作技能因素。因此,完全可以认为,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培养不拔意志、深刻之思维、坚强之毅力的自我修养的过程。4、 信息技术教育与道德规范教育我们知道“林子大了什么鸟
14、都有”,随着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教育的迅速普及,对计算机教育中的道德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计算机领域也已不再是一块清净之地。计算机病毒、黑客、色情网站等,这些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因此我在广泛开展计算机知识教育的同时,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道德规范教育。要正确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获取更多更新的知识,而不可过多地沉迷于娱乐、游戏之中,要让计算机变为学生学习的益友。在享受网络信息资源的同时,能自觉地维护网络信息资源,让网络变得更明净,让网络信息的源头不断有“活水”,让更多的人去共享。用健康的心态去面对计算机,切不可搞恶作剧,破坏网络信息资源。今天,我们在享
15、受计算机这一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的同时,也正面对着一个严峻的问题,计算机为人类带来的利与弊,我们深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当代中学生,必须进行计算机道德规范教育,学校、家庭、社会都应共同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开展综合治理。人类渴望蓝天,电脑呼唤文明,网络需要安全!愿这朵文明之花开得更鲜更艳!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信息技术用于素质教育,使学生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既强调学习活动和启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又强调学生智力、思想品德、技能技巧全面均衡的发展。所以,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发挥着特殊的作
16、用。 )有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 记得曾经有人说过,一个人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并不在于他掌握知识的多少,而在于其道德品质的高低。可见,道德品质对一个人的素质是多么重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是德育素质提高的重要环节,它对学生树立远大崇高的理想、做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促进社会全面和谐的发展有着主导的决定作用。 以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向学生展示内容生动、准确、具体的事例情景,有效地提高德育效率。例如:在深入开展反“法轮功”的活动中,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法轮功练习者自虐的电视节目,通过宣传板宣传“法轮功”对社会对家庭对个人的危害,使学生
17、认识其反科学、反道德的言论,提高警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是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于1974年在美国提出的,它包括了:传统文化素养的延续和拓展;使受教育者达到独立自学及终身学习的水平;对信息源及信息工具的了解及运用;必须拥有各种信息技能:如对需求的了解及确认;对所需文献或信息的确定、信息检索;对检索到的信息进行评估、组织及处理并做出决策等诸多内容。由此可见,完整的信息素养应包括三个层面:文化层面(知识层面)、信息层面(意识层面)以及信息技能(技术层面)。 信息素养是渗透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是人的必备素质。信息化社会的发
18、展要求人的素质与之相适应,要求人必须具备获取、存储、交流信息的能力,信息素养已成为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标准,成为人的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现代信息技术在培养人的信息素养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信息获取的能力: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并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如互联网、电视等)来收集信息,比传统的翻阅书籍资料、报纸、杂志等要高效、快捷的多。 信息处理的能力:学生可以利用word、wps等软件工具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筛选、鉴别、分类,然后结合自己的知识整理、存储,并能传递给别人(通过Emaii、BBS、聊天室等方式传递信息),以提高学习效率。 信息利用的能力:利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信息技术 素质教育 促进 作用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