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分析格式及案例分析范例(1).doc





《教学案例分析格式及案例分析范例(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案例分析格式及案例分析范例(1).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学案例分析格式及案例分析范例发表时间:2004-6-19 8:36:49作者:jwch点击 6974 次教学案例分析格式1、课题的主题与背景:介绍各案例内容在什么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2、情景描述:选择与主题相关的教学片段或者情景故事进行文学化的描写,一方面展示案例问题,另一方面增强可读性。3、教学设想:包括对作业的说明、案例教学的注意事项、案例教学的具体要求和操作建议,以及一些必要的说明。并且围绕案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讲座,这些问题不但阐述案例的主题,提示案例中存在的各种困惑,还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激发学习者反思和讨论。 4、教学反思、研究:包括对课堂教学行为作技术分析、教师的课后反思、对教
2、与学原则的引申等,有些案例研究的结论在此进行了展开。附:案例分析范例“近似数和有效数字”案例背景介绍本节教材是实施新的课程改革后初一的一堂课。这节内容与老教材的内容基本一致。选用这节课的原因是因为过去我曾选用这节课作为教学公开课,取得了相当的成功,当时的授课方式为普通的启发式教学。本堂课是由我所上的一堂平常课,所采用的上课方式是组讨论式。希望通过这节课同过去的课进行比较。考虑到本堂课的情况,未安排学生进行预习。情景描述像往常一样,经过精心的准备,我走进了教室:“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做一些简单的数据统计,要求完成以下内容:分组统计:(1)班上男女生人数;(2)全年级人数;(3)同学们用
3、的数学课本的厚度;(4)中国人口数量;(5)圆周率。 要求每个小组迅速地分工、合作完成上述内容,并进行简单的记录。” 话音刚落,同学们迅速地进行工作,不一会儿就结束了。我注意到有个别同学把自己放在旁观者的位置。“完成了?哪组先说?”立刻有学生站了起来:“我们班上男生有24人,女生20人;全年级人数约有380人;同学们用的数学课本的厚度为1厘米;中国人口数量约为12亿;圆周率约为3.14。”“大家认为他说得是否正确?”“我认为他说得基本正确,但全年级有379人,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每组均发表了各自的结论,各组结论基本相同。 “大家说得都很好。有需要提出的问题吗?”
4、“那为什么会有不同呢?”“问题提得很好,谁来解答?”“我想,可能是计算的问题,或是测量的问题。” “非常好,我们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得到一些精确的、与事实完全相符的数,我们称之为准确数;但在某些情况下得到一些与事实不完全相符但比较接近实际的数,我们称之为近似数。谁能说出上述数中哪些是近似数哪些是准确数。为什么?” “我们班上男生有24人,女生20人是准确数;全年级人数约有380人是近似数;全年级有379人是准确数;同学们用的数学课本的厚度为1厘米是近似数;中国人口数量约为12亿是近似数;圆周率约为3.14是近似数。” “很好。谁能说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近似数和准确数的例子?” “教室有44张桌子
5、,44张椅子,4扇窗户,这些是准确数。” “我的身高是1.61米,今年12岁,这些是近似数。” “我们学校有1000多人,这是近似数。” “我们学校有1000多人,与实际相差太远,这不是近似数。” “初一(5)班约有40人,教室大概有10盏灯为近似数?” “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很好。主要的问题是:怎样才算作近似数?” 我给出了近似数的意义:我们说与实际有偏差但比较接近实际的数,我们称之为近似数。即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得到的数称之为近似数。比方说,我们年级有379人。我们可以说:我们年级约有380人;也可以说:我们年级约有400人。 “那我所说的我们学校有1000多人,是不是近似数?” 同学们产
6、生了一些争论,其中也提到了常见的说法如:实足年龄12岁,虚岁14岁等。我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无论是近似数还是准确数,它首先是一个具体的数。诸如1000多、不到1000等,均不能称之为近似数。像初一(5)班约有40人,教室大概有10盏灯,混淆了数学中近似数与生活中近似数的概念。也就是说数学中所说的近似数与实际生活中的一些习惯说法是不相同的,请大家注意。 同学们的表情似乎有些怀疑。我没有停下来。 “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得到的数,就有近似程度问题。比方说: 3.1415926 取整数,则3,精确到个位 取一位小数,则3.1,精确到十分位 取两位小数则3.14,精确到百分位 问题:1.8和1.80的近似程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 案例 分析 格式 范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