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三章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3周 第三(课、章、单元)第2课时 年 月 日课题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课型新课三维目标: 1.知道气温及测定方法。2.能举例说明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3.能用气温曲线图,说明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4.学会计算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 5.初步学会阅读和绘制气温曲线图。教学重点:气温的年变化教学难点:气温曲线图的判读教学方法: 对比,推理分析学生学法: 读图对比,观察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述的是天气,还是气候?(天气)描述这种天气状况的是什么要素?(气温)那么,什么是气温?(大气冷热的程度称为大气温度,简称气温)气温是反映一个地方天气
2、状况和气候特征的重要要素之一。现在开始来学习气温的有关知识。讲授新课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一、气温和生活1.投影展示自学提纲,让学生阅读课本P50阅读材料气温的观测,独立完成下列各题。(1)测定气温的工具是_。(2)气温的表示方法是_。(3)怎样观测气温?2.投影展示课本P49图3.10“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气温”。让学生观察读出各时刻的气温值,并计算出日平均气温。然后思考怎样以类似的方法,求得一个月或一年的平均气温,归纳写出日、月、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3.投影展示日、月、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和自己归纳的方法加以对照校正,加深对平均气温的理解。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3、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4.让学生阅读课本P50活动,思考讨论各项资料反映的是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哪些方面的关系,使学生得出结论:五个实例分别说明的是气温与穿衣、饮食、住房、农作物、交通等的关系,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所见所闻,列举出一些气温与人类活动其他方面关系的实例。5.根据学生列举情况,教师评价点拨,以加深学生对气温的认识和体验。然后让学生再观察投影“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气温”,说说气温在一日之内不同时刻的气温是不一样的,继而转入气温变化的学习。 二、气温的变化1.投影展示课本P51图3.12“气温日变化”。教师先向学生说明气温
4、曲线图的结构:横坐标轴表示时间(24小时),纵坐标表示气温刻度,曲线是不同时刻气温高低的连线。然后让学生观察曲线的弯曲状况,说明一日之内气温的变化,指出最高气温出现在什么时间?(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什么时间?(日出前后)并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加以验证。教师进一步说明气温在一日之内的变化,叫气温的日变化。最高气温午后2时左右板书 1.日变化最低气温日出前后2.让学生观察指出该图中气温的最高值是多少?(约31)最低值是多少?(约24.5)并让学生计算出它们的差是多少?(约6.5)由此得出结论: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的日较差,即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3.投影展示课本P51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 第二 节气 温和 气温 分布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