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戊戌变法.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6课 戊戌变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课 戊戌变法.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6课戊戌变法【课标要求】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结合课文,利用文件奏折、宣传图画等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 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能从中找到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原因、政治原因以及经济原因。此外,就康有为、梁启超变法在社会各界的反应进行对比,加深对变法运动失败的理解。二、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收集历史证据,探索公车上书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提示观察问题的角度和收集整理史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和能力。指导学生运用对比方法,了解社会各界对
2、变法的不同反应,从而理解变法失败的原因。由于学生学习能力的限制,老师应事先指明比较的目的和方向(理解变法的失败)、比较的对象(社会各界的反应)等等。解决为什么比较和在哪方面比较的问题,找出历史现象的异同,促进新观点的产生。制作历史大事年表,列举18951898年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重大事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重点难点】一、重点:“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二、难点:戊戌变法意义和戊戌变法主张不能实现原因的认识。【授课类型】 新课。 【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
3、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合。【教具(媒体)】计算机及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教师设问引导)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什么形势?引导学生察看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时局图,中国面临瓜分危机,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启发学生该怎么办?假如你是19世纪末一位热爱祖国、关心祖国命运的中国人,你会怎样去拯救我们的民族呢?学习新课:一、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引导学生看书分析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面临亡国的严重危机。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他们要求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戊戌变法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