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班幼儿区域游戏规则意识的培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班幼儿区域游戏规则意识的培养.docx(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谈小班幼儿区域游戏规则意识的培养小班新生在自主性区域游戏过程经常会发生这样的状况: 一、自我为中心。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因此娃娃家里的小朋友经常会人很多,只见他们自顾自地玩着烧饭、抱娃娃的游戏。我问婷婷:“你是娃娃家里的谁 呀?”,她回答我是妈妈,我又问:“爸爸是谁呀?”她看看娃娃家里的其他小朋友指着飞飞说是他,我再问:“那其他的男孩子是谁呀?”她回答不上来。我转身 去问男孩子们:“你们谁是爸爸”,结果每一个孩子都对我说他是娃娃家的爸爸。二、场面混乱。 小班幼儿喜欢平行游戏,所以我们在区域游戏的材料提供上同种玩具投放了较多的量,尽量满足幼儿需求,避免争抢。但是材料一多,玩的小朋友也多
2、 了,孩子在区角里翻来倒去,几十分钟后活动室里就乱作一团了。娃娃家的蔬菜水果、锅碗叉勺桌上、地上随处都是,生活区的豆豆、珠珠洒落一地。 三、随意性大。 幼儿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因此游戏随意性大。他们通常这边玩一会,那边玩一会,一个游戏没玩好,看到其他好玩的就来不急整理就换游戏了。 这样的游戏过程不但不利与孩子主动构建知识,而且老师通常也是顾此失彼,忙到最后还要花费较长时间来收拾残局。因此,我们需要帮助幼儿构建自主性游戏的游戏规则。 首先,我们先找出发生这些状况的原因。 我觉得这主要与幼儿的年龄特点有关。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是: 1、行为明显受情绪支配,情绪仍不稳定,容易冲动。 2、具有强烈的好
3、奇心,对周围时间充满浓厚的兴趣。 3、很大程度上认识依赖于行动。他们的认识活动基本上是行动过程中进行的,易受外部事物及自己的情绪影响。无意性占优势,注意不稳定,易受干扰。由于注意水平低,儿童的观察目的性差,缺乏顺序性和细致性。 4、模仿性强。他们通过模仿来学习别人的经验和行为习惯,游戏时喜欢和同伴担任同样的角色,因此游戏中常出现许多的“爸爸”、“妈妈”。孩子的这些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游戏的行为和状态,因此会产生上述的混乱状况。找到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再来看看课程指南和指南解读中对游戏的描述和对老师在游戏指导中的要求。 课程指南:游戏活动是一种基于06岁幼儿内在需要的自发自主性活动。 教师要与幼儿
4、一起商定使用材料和空间的必要规则,并督促遵守。 指南解读: 游戏活动的界定是:“主要指幼儿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 游戏的特征:部首外在目标控制;游戏者自主;表现已有经验;注重过程体验;假想、非正式的;体验积极情感的游戏。 教师在游戏中必须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给幼儿充分的自由,以最少的干预,最多的欣赏来支持幼儿游戏。 从上述的这些对游戏的定位来看我们不能生硬地对孩子提出游戏规则,让孩子来遵守,游戏规则不同于生活规则,不具强制性,是教师要与幼儿一起积极互动,共同构建的。 那么怎样和孩子一起构建自主性区域游戏的游戏规则呢? 我觉得面对这样的局面,教师首先不应太着急,适时地介入游戏,进行语言指导,
5、在指导时要注意自主游戏的特征,给孩子宽松的心理环境一起来协商, 这也是我们最常用的方法。同时也可采用一些小方法来慢慢规范孩子的游戏行为。我在班里进行了一些尝试,这里愿意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一、以角色身份介入游戏,与幼儿开展平行游戏,通过良好的示范影响幼儿。 二、自然后果法。 孩子幼儿过程中不急于干预,先让孩子玩个够,游戏结束是再让孩子回头看他们的“战场”,通常孩子在游戏过程中不会注意到自己正在“制造混乱”, 如果此时进行干预影响了孩子的游戏,游戏结束再让他们来看,他们会非常惊讶,有些孩子就会评价:很脏的;很乱的;青菜、蘑菇都到地上了有个别孩子会主 动去整理,这是老师的指导目的自然而然的达到了
6、。 三、情景挪移。 在娃娃家我最多问的一句话是:“宝宝自己的家也是这样的吗?这样的家客人喜欢来做客吗?” 四、在一些工具上贴上相应的标志,例如在柜子、篮子上贴上衣服、裤子、水果、盆盘的标志,便于孩子在整理时进行归类,同时也发展孩子的分类能力。 五、角色意识。 针对娃娃家爸爸妈妈多的状况,我先和孩子们商定在娃娃家需要那些角色,最后我们定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六个角色,其中叔叔阿姨 为客人,同时也交流了这些角色各自的工作。商定后我就在娃娃家里投放了对应的人物挂牌。孩子进入娃娃家后一起协商各自担任什么角色,选择相应挂牌挂到脖子 上,这样他们就明确了自己的角色。小班幼儿的思维都是比较直观
7、的,以往单纯的语言指导总是收效甚微,孩子还是按自己的意愿担任角色,协商实际上是不能达到 的。有了挂牌孩子就会进行简单的交流,商量谁来做爸爸,谁做妈妈等。孩子有时也会自顾自地选了一个角色就去玩了,这里我觉得是孩子的年龄特点使然,我们不 能对孩子定太高的目标,孩子能进行一定协商就已经是进步了。同时交流协商的能力、合作能力需要慢慢培养。通过和孩子的对话我了解到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有一定 的角色意识,进一步引导他们联系实际生活中观察到的情况去玩游戏,另一方面孩子在娃娃家的游戏人数也变得合理起来。 六、人数不均的调整。 娃娃家和建构区这类低结构游戏区域是孩子最喜欢去的,所以经常会人满为患,虽然孩子游戏是自主选择的,但人太多也会影响到孩子的游戏,所以有时也有必要适当调整。我的调整方法是根据各区域的功能和特点利用一些隐性暗示来提示幼儿。 1、地面区域入口处的小点点。小点点是成对的,暗示孩子让鞋子宝宝和小点点做朋友。例:生活区适合四人以下来游戏,我就在入口处贴上四对点点,小朋友的鞋子找不到点点做朋友了,就建议他另作选择。 2、座位提示。适用与桌面游戏,用小椅子来暗示人数。 3、小舞台和电影院用卖门票的方式来调整。 以上是我在实际操作中的思考和经验,其中一定还有不妥当之处,希望同伴们能给予指导和帮助。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