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阅读能力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农村小学阅读能力的培养.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谈农村小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摘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学习方法之一,农村小学由于地方经济差异,学生学习条件差,阅读刊物少,导致学生阅读能力低下,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乡村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着重从培养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理解”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提高农村学生的阅读能力,应引导学生多读这五个部分展开论述。关键词:语文教学 阅读 能力培养阅读教学主要是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使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形成运用语文的能力,为广泛阅读打下基础。阅读教学不仅仅在于学生从课堂上得到什么结论、学到什么知识,更要珍视、尊重
2、学生的个性体验,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当前,农村小学阅读教学效果不佳,考试时,学生总遇到末见过的题型,老师教过的会做没有教过的题就不会做,这种现象在农村很多学校大为存在,主要原因是农村学生阅读量少,分析、综合能力差,老式方法单一。为进一步了解农村语文教师阅读的教学方法,笔者走访了几所学校,发现许多教师仍拘泥于“教参”教学课文时面面俱到,甚至把课文中的每句话都精讲细嚼,费时费力无效果。主要存在以下现象: 1、串讲碎练。如仅50字的一段话,有一位教师就提出了10多个问题,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讨论来讨论去花了6分钟多,随后又是教师详尽的总结,学生读课文仅用 1分钟左右时间。课文被人为肢解了,教师的讲解可谓
3、全面,学生却一头雾水。 2、越俎代疱。即学习过程全由老师包办代替,只需回答“是”或“不是”,剥夺了学生的思考机会;布置学生讨论,如果发言不符合老师的“标准答案”,立即点拨,纠正,学生习惯于听答案。 3、节外生枝。如教学司马光离开课文主旨,组织学生讨论有没有其他方法救落水的小伙伴,学生有的这样说,有的那样说,很是热闹,却无益于落实教学目标,这种离开特定情节,特定人物,特定环境而孤立去搞创造性思维,有悖于语文教学宗旨。 4、穿凿附会,如有位老师在教燕子时,教学重点不放在引导学生通过读感悟课文描写的意境,而是让学生讨论燕子的生活习性,提出的本领,介绍有关候鸟的知识等等。上述现象,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农村
4、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语文课标准强调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文本是重要的课程资源,通过阅读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培养高尚情操和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笔者认为,学生是对话的主体,对话的主要形成是读书。因此,要提高阅读效果,重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当前要提高农村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笔者有以下几点供同行参考观点:一、培养阅读能力,应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就像一块磁铁不断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兴趣是阅读的内驱动力,有了这个动力,学
5、生就会挤时间读,有滋有味地读,从中吸取知识,吸取有益于人生的养料。相反如果学生无阅读兴趣,不认真阅读,再好的佳作精品也不能发挥作用。因此,要想真正提高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首先应该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出发,引导学生动阅读的愿望。兴趣是人积极探究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它是学习的内在力量和强大动力。一旦激发了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将会极大地提高,激发阅读兴趣,是提高阅读能力的第一环。(一)让学生理解阅读在终生学生中的重要性,使学生在理性上接受阅读学习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认识阅读是学习之母,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他的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在今天人们已把教育视
6、为终生教育,在人的终生学习中,更离不开自主阅读,因而教师必须教会学生重视阅读学习,学会阅读,在这种让学生理解自身学习活动价值的方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进行阅读活动之前就产生一种富有自觉能动性的积极的心理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说,启发学生的阅读动机比传授知识给他们更重要。(二)创设生动的阅读环节,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的阅读兴趣,往往需要一定的阅读环境。针对当前农村小学基础设施较差的现状,这一问题只有由教师一步一步引导地为学生创设生动活动的阅读情景。如:提出一系列的阅读主题,让学生在阅读后作主题自由讨论;或者设置阅读疑问,让学生通过查找工具书等手段,来解答阅读疑问;或创设阅读材料的
7、虚拟环境或亲临阅读材料的真实环境,获得阅读的真实感受;或者开展形式多样的知识竞赛活动,看谁的视野最广阔,知识最丰富,实行成果交流,资源共享,并且通过这种形式反馈学生的阅读效果。通过创设生动活动的阅读情景,吸引学生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学生在这样的阅读学习中体验到阅读学习的乐趣,获得了成就感,逐渐巩固了原来的求知欲,形成了比较稳固的阅读兴趣,这样提高农村小学的阅读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将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依照不同年龄阶段推荐不同的课外书籍,激发阅读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孩子简介文章内容,也可以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
8、激趣。据有关方面调查,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小学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这样只有了解农村学生不同年龄段的不同特点,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阅读不同书籍,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的能力。二、地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选取正确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对阅读方法灵活运用的程度。(一)有选择地读书不都是为念的,有的浏览翻阅的,有的参考备查的,有的是应熟读背诵的。有些书只能浅尝,有些只能吞咽,只有少数一部分书才值得细嚼消化。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读书
9、前应先思考:我为什么读这篇文章?我想从中得到些什么?我想从中学到什么新的信息?然后再开始阅读,这样那些自己感兴趣的或是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就会被选取、吸收,这就是读书的技巧。(二)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拿得起,放得下文章有难易之分,在具体的阅读活动中,学生往往会遇到那样的难点,这些难点又往往不是一下子可以扫除的,这时大可不必执着于一点,在一棵树上吊死。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做到“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拿得起放和下的人,读书遇到难关时,往往会“放得下”的酝酿过程中,不期而然地迎来突破难关的良机,得到喜出望外的收获。欲擒故纵,这是为古今中众多学人的读书实践,多次证实过的良好经验,也是为现代心理心理科学所
10、反复验证过的一条规律。(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循序而致精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是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古人曾把阅读的步骤概括为十二个字:“自博而约,自易而难,自近而运”。这是符合阅读的认识过程的,阅读是一个由易而难的过程。(四)引导学生勾画要点,摘录名言精句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掌握文章要点,学到知识。教师在指导学生读书时,要有的放矢,要辅导学生什么地方粗读,什么地方该精读,什么地方要反复读,在读中理解文章,在读中寻求作者思想的闪光点,对重点的词句,要用笔勾画出来,反复读,仔细嚼,力求读有所得,学有所成。对本章中的名言精句,可摘录出来,汇集成册,闲暇之余,经常翻,
11、这样可丰富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五)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书写提纲,理清文章脉络在课文讲完后,再让学生修正课前所列提纲,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无论是课前还是课后,辅导学生的重点,仍是阅读。只有通过阅读,理清文章的脉络,才能体会作者的思想。(六)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力求读有所得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勤于思考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读书时,精力必须高度集中,在读中要有所思考,有所取舍,坚决反对食古不化,僵硬呆板的死读书现象,更反对小各尚念经,有口无心的读书态度。只有在阅读时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这样阅读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三、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叶圣陶先生说过:“语言文字的学习
12、,就理解方面,是得到一种知识,就应用方面,是养成一种习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培养阅读能力所不能忽视的。(一)让学生养成随时阅读的习惯在教学中让学生明白阅读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无事无物不成我们的阅读对象,何时何地成为我们的阅读时空。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争取“零碎”的时候,朝夕阅读,能够让学生感觉到读书是一种娱乐,随时都能进行。这样我们应该在班级或者学校开展一些课外阅读评比活动,加强农村学校的图书设施,让学生有时间读、有读处、有书读。(二)让学生养成有计划地阅读的习惯计划是蓝图的第一步,阅读也是一样,要达到阅读的最高境界,也得从有计划的阅读开始。学生有阅读学习计划,教师有阅读教学目标。学
13、生的阅读学习计划内容包括目的、内容、时间、掌握程度等,要循序渐进,重点突出,教师实施阅读教学,也必须按部就班,实行目标管理。随时随地地阅读和有计划地阅读都是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种定向、定量、定质的阅读活动,它能使博采到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集约化,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四、“理解”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阅读能力是以感悟、理解、体验为基础的重要能力。培养阅读能力,至少应该达到以下两条:一是读懂。读懂,即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小学生基本阅读能力的形成,在于教师的指导和有针对性的训练。“带领学生从文章走个回来”。就是说,首先要把语文文字弄清楚,从而进入文章的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走出来,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
14、是怎样组织运用的。针对农村学生视野不宽的问题,在课程教学中可以采用边读边思考的办法。通过从整齐到局部再到整体,从语言到思想再到语言,反复阅读的过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二是会读。会读,即初步形成正确的阅读的策略:初步学会浏览、略读、精读的方法,初步具有整体上把握自己阅读方向,正确运用阅读策略的能力。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具体地说:会用精读的方法,正确而又创见地理解阅读材料,从而达到自己的一种阅读方法。精读有利于透彻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形势,有助于提高阅读的深度。其训练要求是: 1、规定阅读的言向; 2、指点阅读的程序; 3、指点阅读的方法,在完成
15、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阅读的策略,即让学生“会读”。五、提高农村学生的阅读能力,应引导学生多读古人读书贵在“自得”,又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对一篇文章只要多读,熟读就能大有益处,不用解说,自晓其义,有口无心的读不同于忖心致志的读;盲目的读有别于自学的读;应付式的读“食不知味”,有目的的读“津津有味”。因此,需要教师通过启发,诱导,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来取最佳的读法。只有在我读中寻求异同,在多中求议,释疑解难,力求创新,从而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不多读,熟读而只听所谓“讲解”是全然无用的。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只有引导学生遍数读得多,篇数读得多,品种读得多,才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根本。总之阅读不仅仅是学习和继承前人和他人的知识,还将影响到人类社会现实和未来的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农村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全面提高农村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农村学生潜能和素质的发展的关键。所以我们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中要不断探索适合农村小学生教育教学方法。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全国中语会编:语文教育论文选开明出版社,1995年版。 3、袁振国教育新思想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4、董桂欣: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5、佚名:谈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