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策略1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策略11.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策略合肥市跃进小学 谢 波 纵观历史,20年代杜威来华引发教育改革,陶行知倡导的乡村教育运动,都把儿童作为发展的主体,立为理论的基点。改革开放后的改革与实践,诸如成功教育,愉快教育,都体现了学生主体观的教育、主体观的确认。然而,在很多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得不开放,导得不到位,包办太多,学生学得不主动,学得不愉快,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不彻底,学生潜力挖掘不充分。学生主体性还没有真正确立。因此,开展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方法的研究非常必要。笔者经过新课程六年的实践,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研究和总结:设置具体情境,开放课堂结构,使学生有参与的可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
2、识,使学生有参与的基础;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差异,让人人都有收获,使学生有参与的价值。 一、设置具体情境,开放课堂结构,使学生有参与的可能数学课程标准主张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一)、敢于超越课本设置具体情境 实现创新“学材”学材是人与知识对话的纽带。学材是一种激活了的教材,它存在于学生和教材之间、教师和教材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它是一种生成性的教材,它向生活和生命开放。我们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重组数学材料,建设
3、具有创新性的“学材”,使学生成长为自主的“对话者”。如我在教学“通分”时,我创设了故事情境: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经过火焰山时,口渴难当,悟空忙从别处找来几个大西瓜,请同学们帮帮八戒选出令他满意的一片呢?围绕这个故事同学们展开了讨论,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很浓厚。经过讨论,同学们得出:要想拿到令八戒满意的那快,就要比较5/12和3/8谁大?这时我接着追问:“这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相同,怎么比较呢?”学生讨论后又得出:把分母变相同了,然后再比较(也有同学说,把分子变相同了,再比较)。我又问:“那怎样才能使分数的分母相同呢?”这时同学们有沉思起来,有些学生开始尝试着去完成。过了一会儿,我对完成有困难
4、的学生作了适当的点拨,再导入课题“通分”,并讲解了相关知识。学生很快就比较出5/12和3/8的大小。但对于那些提出把分子变相同再比较大小的方法,我也作了充分的肯定,并表示在;以后的数学活动课上再研究这个问题。学生弄清了故事中的问题,实际上已对“通分”有所掌握。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新教材中有一定的情景安排,但对于老教材的处理就需要我们有更多的教学智慧了。(二)、开放课堂结构 让学生有参与的可能传统的数学课堂组织形式是划一的、趋同的、封闭的教学组织形式,适合传授知识的目的。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求彻底改变旧的教学形式,建立一种开放性、综合性、创造性的教学形式,它在空间形态上,综合运用网络交互教学、集体教学
5、、个别教学和分组教学等多种形式;在时间流程上,根据实际的教学基础以及教学环境的需要设计教学环节与结构。而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与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 “设计新纸箱”为例来阐述。为了让处于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设计方案中来,为了让学生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自在地设计,可对学生说:“在你们桌上放着几袋小方块,你可以利用小方块帮着设计,如果你觉得不必用小方块的,当然也可以。”这样,就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机会,能让学生自主探索。于是课堂上呈现出忙碌的景象:有的学生用小方块搭、拼;有的拿着笔在纸上画示意图;还有
6、的学生将24分解成三个整数相乘的形式在设计如此教学,学生的活动是自主开放的,自主开放的活动是鲜活生动、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学生的创造潜能在这样的活动中也能得到发挥和展示。二、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使学生有参与的基础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数学学习,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教师应该将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有价值、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一)精选学习材料 学生学习的背景材料越贴近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就越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产生学习的欲望
7、和热情。学生学习的背景材料,从内容上要求与学生生活经验贴近,与所学知识的联系紧密。具体包括以下几类:熟悉的,学生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等。生动有趣的故事。学生关注度较高的事件。如有关奥运会的信息,本校开展的一些活动等。能满足学生心理需要、激发学习兴趣的材料。例如圆的周长一课,我们从学校操场那200米环形跑道引入。学生经常在此活动,甚至跑步比赛还获得过奖励。所以当老师提问“在200米跑步比赛时,你有什么获胜的经验?”“200米跑步时,一号跑道与二号跑道有什么不同?”等问题时,学生就会表现出兴奋的神情。他们知道二号跑道要比一号跑道在起跑时站得靠前,但不知道领先多少,这是很能激发学生学
8、习兴趣的。如果在这种状态下进入探究学习活动,那么探究成效性一定能够提高。(二)、抓住生成资源孔子说:“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快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只要是学生经过自己努力“创造”出来的东西,都应该给予足够的表扬和鼓励,帮助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建立起对学习的自信心。例如:圆的认识教学片段在教学了新知以后(学生通过大量实物观察,折叠、画画、议议,探究出圆心、半径、直径及相互关系),练习中有这样一题:判断是否是圆的半径。生1:很容易得出OA不是半径,因为线段另一端点不在圆上。师:顺手在黑板上将OA延长至OA,问到这叫半径吗?学生们唏嘘声一片,太简单了
9、!生2:不是,因为。有道理,从圆心到圆内或圆外任一点连接都不叫半径。“可以是半径。”生3急切的站起说。老师一下子愣了,“真的吗?”带着微笑半信的问到。因为他可是班上思维敏捷、爱动脑筋的,我也代过他的课,不应该是乱说吧。这时孩子们注意力全部被移过来了,瞪大眼睛想听个究竟。“只要用它(OA)再画一个圆,OA就是半径了。”生3自信地说。“有道理,”师拿出圆规边画边兴奋说,“有创意,你能给这两个圆起个名字吗?”“像波浪,就叫水波圆吧。”“像方向盘,叫盘圆。”班中一下子热闹了起来。“它们同一个圆心,就叫”老师尚未说完,另一学生嚷道:“同心圆”“好,就叫它们同心圆。”“同心圆一个大,一个小。仔细观察,你能
10、发现圆的大小跟什么有关吗?”“半径、半径。”学生们兴奋的齐声说道。这时下课铃已经响起。老师意犹未尽地说道:“回家之后,找找看圆的位置跟什么有关?” 在上述案例中,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没有牵着学生走,只是开放课堂结构,抓住了生成,让其在操作中逐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既满足了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又激发了他们主动探究的欲望。三、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差异,让人人都有收获,使学生有参与的价值。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素质教育的三要素:面向全体、全面提高、主动发展。其中的“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就是承认素质教育的全员性,即不但要保证学生受教育的权利,而且要保证他们都得到均等的受教育的机会,
11、努力开发每个人的发展潜能,使每个人都能发展、都能成功。要实现“面向全体、全面提高、主动发展”这一素质教育的目标,我们的教学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心理素质、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存在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取得符合自己实际的发展水平。在教学三角形的高这一课时,教材的安排是按照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编排的,帮助学生逐步理解三角形的高。我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循序渐进的学习,即使有些学生存在困难,也通过辅导帮助,让他达到了书本上的教学要求。但是这样的要求对于水平高一些的学生来说,却缺乏思考性、探索性,这时候我觉得应当给他们补充一些适合他们的学习任务。这时,我就像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一个三角形应该有几条高?”这时候有学生说有三条,有学生说有时候是三条,有时候是一条,意见有了分歧。这时候我就引导学生共同研究。总而言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活动的主体。主体性是学生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只有当学生的学习由客体变成了主体,由被动变成了主动,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只有学生主体进入教学活动,能动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我们的课堂才是鲜活的。实践表明,一个人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下,学习的效率是很高的。以上仅仅是笔者在数学学科从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策略的总结,不妥之处请予指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策略合肥市跃进小学 谢 波二00八年元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