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吨的认识》教学反思_1.docx
《2022《吨的认识》教学反思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吨的认识》教学反思_1.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吨的认识教学反思吨的相识教学反思1一、教学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相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其次是让学生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够进行基础的单位换算;培育学生估计物体质量的实力,能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二、教学过程首先是利用学生周一查体,唤起大家对自己体重的相识,并让几个学生说出自己的体重,然后让一个个儿大的来抱一个学生,再抱两个抱起40个,你还抱得动吗?重不重?从而引出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质量大的物体特殊感爱好,所以学生的主动性很强。三、存在问题1、只注意对吨的相识,没有与学生的已有学问(千克、克)相联系;2、在学生上讲台抱其他学生(感受重量
2、)时,在座的学生课堂纪律较差,个别学生起先窃窃私语;3、课上没有对于感受1吨的体验,只能通过比较、想象来估算1吨的重量观念,不利于学生真正理解1吨。四、改进措施1、在学生相识1吨后,简洁提示一句:1吨=1000千克,我们之前还学过1千克=1000克,从而唤起学生的旧知;2、在组织学生活动时,都要提前明确要求后在起先,而且在组织上台表演的学生的同时,还要组织好在座的学生的课堂纪律;3、干脆告知学生身边哪些物体的重量一般会用吨作单位,比如说:小汽车、卡车、火车、飞机等。吨的相识教学反思2克、千克、吨的相识本单元教学目标:感受并相识千克、克、吨这几个质量单位,了解到1千克、1克、1吨的实际质量;驾驭
3、了千克、克和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洁的换算;培育学生视察实力、估算实力及解决生活中简洁问题。为落实其目标,并达到良好的效果。课前我对学生做了个调查,发觉他们对“质量”了解甚少。还认为“千克、克、吨”是重量单位。看来质量单位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是特别抽象的学问,它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详细,所以学生们必需亲身经验之后才能理性的驾驭这部分学问,这就须要让学生经过多方位的体验才行。家长要主动协作。让家长带学生一起进入超市,进行小调查:记录物品包装袋上表示物品质量的有关信息,也可以利用超市的电子秤称一称常见物品的质量,然后再掂一掂。通过信息调查中,学生感受到克和千克也是常用的质量单位,初步体验质量单
4、位克和千克。知道千克是质量单位,不是重量单位,我们日常所说的重量也就是质量。Kg是质量单位。说东西有多重是平常生活中已经习惯的叫法,精确地应叫质量是多少,“有多重”就是指物品质量的大小。注意过程体验。课前我就让学生打算了一些小的物品,如:2分硬币、花生粒、黄豆粒、“小馒头”等效物品。让学生通过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感受1克由多重,充分感受1克的质量,并让学生列举了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加深对克的印象。并通过推理感受1000克于1千克的联系。为了进一步建立千克的概念,我又让学生们计算两袋500克的盐共重多少克?再掂一掂来感受1千克物品的质量。同时通过学生自己说体重,然后相互抱一
5、抱来感受千克。在学生总结出表示较轻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作单位;表示较重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千克作单位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进一步揣测:1吨有多重?因为吨这个单位离孩子们更遥远,所以我充分利用教材,100袋净重10千克的大米重1吨;我们班平均体重25千克,40个这样孩子体重大约是1吨,让学生充分感知吨这个单位的大小,从而得出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学生借助实例充分理解“大宗”一词。就这样一步一步完成了教学目标。不足:教学思路没达到预期的效果,讲得过多;评价形式单一,造成学生有些倦怠;在学生练习时优等生出现空挡;要加强语言,字等基本功的训练。吨的相识教学反思3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
6、重视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已有学问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但“吨”是一个较大的重量单位,很难让学生得到真实的体验,也无法把一吨的物体搬到教室里来让学生体验、感受。那如何让学生培育学生空间观念?在课堂的教学中又应从哪些方面去考虑呢?我在教学时,让学生参与一些体验物体重量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能联系实际物体重量进行想象,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吨的表象,感悟“1吨”的重量,并逐步由抽象到详细,可以使学生形象地建立“吨”的重量观念,相识到吨与千克的进率关系。教学时我设计了与现实生活联系的题目。如:一袋水泥50千克,20袋共重1吨;支援灾区的大米一袋重100千克,10袋就是一吨;我们班学生平均每人体重按25千克计算,4
7、0个同学的体重就是1吨。而且还可以借助书上的插图,让学生通过视察、比较来感知1吨物体的重量,加强对吨的相识,形成吨的概念,从实践中得出1吨等于1000千克的观念。这样,就将数学学问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了一起,将书本学问活学活用。使小小的课堂走向更广袤的生活天地,激起学生对数学的爱好。数学必需贴近生活,变抽象为详细,变无味为好玩。让数学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吨的相识教学反思4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爱好创设好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而源于生活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置身于日常生活当中。看到、听到、想到的都是平常熟识的事物,更能很
8、快将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进入参加学习的状态。如:激趣导入中,我创设了和妈妈上水果市场买东西的生活情境,学生对这是既熟识,又感觉亲切,很快就使学生把留意力集中起来,更引发了他们对新学问“吨”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学时老师可从学生生活实际动身,创设生活情境,提出问题,点燃学生探究学习的热忱,给思维以动力。这样支配,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今日就学的学问来源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认知的爱好和情感,唤起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二、联系生活实际,探究数学学问心理学探讨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识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学问的程度就越高。老师要英勇地从教科书里跳出来,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
9、结合起来,在更广袤的天地间开展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主动主动地获得学问,将感性的实际活动与内心的感受、体验结合起来。在教学“吨” 这个单位时,由于“吨”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很少接触,远远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怎样将“吨”这个抽象的事物,以详细的、可感知的形象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拉近“吨”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因此,我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常见的,能感受到的事物中选取事物。例如:通过“选大力士提水”、“同学相互背一背”的活动,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和课堂内能供应的条件来感知体验一吨。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结合起来,使数学学问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老师要擅长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
10、活情景,让数学贴近生活,学生就会真正体会数学原理的奇妙就是对生活的感悟。生活好玩,数学更好玩。三、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会了新知以后,学生就会产生应用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以获得成就感。否则就会产生学问无用的想法,对学习失去爱好。因此,老师要紧紧地把握好这一大好时机,设计出贴近生活,使学生感爱好的练习,满意学生的愿望。如在练习中我设计了一篇好玩而又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日记,由于是单位的错用闹出了一系列的笑话,这样的练习既好玩又联系生活,同时也巩固了新学问。在拓展应用的练习中,更体现了把数学学问生活化,把现实问题数学化,让学生体会对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数学学问能够在生活中发挥
11、威力。这集基础性、应用性、趣味性、开放性相结合的数学问题,不但巩固了简洁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学生参加生活的实力。更重要的是培育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建性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事”,使他们相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数学的主动性。总之,老师要将数学学问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将书本学问活学活用。使小小的课堂走向更广袤的生活天地,激起学生对数学的爱好。数学必需贴近生活,变抽象为详细,变无味为好玩。让数学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让数学课富有生活气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让
12、学生不但学到学问,还能驾驭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胜任社会的须要。吨的相识教学反思5吨的相识是对小学数学低年级学段有关质量单位的学习的总结与系统化的一部分内容。重难点是让学生通过视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初步了解重1吨的物体大约有多重,建立吨的观念。并且驾驭吨与千克间的进率关系。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为了让孩子们对吨产生爱好,首先从生活入手从他们学过的学问入手,引出吨这个质量单位。并以吨的自我介绍引入吨的概念,这样既不显得生硬和死板又可以用他们宠爱的方式向他们初步介绍吨的学问。明白计量大宗物品和质量较重的物体时可以用吨做单位。教学中我运用实物体验的方式让孩子感受1吨很重,在班中打算了一袋25千克的大米。
13、我找了几个同学上来体验,其他孩子只实行视察的方式。这样一来,其他孩子还是没有真正体会到一吨的质量很大。大多数学生只是通过视察以及听别的同学说得到了1吨很重的结论。体验中还应当再让更多的孩子亲身感受到1吨很重,这样才有助于他们在头脑中形成比较形象的1吨的概念及形象。这样便于孩子建立1吨的概念,使他们真正理解1吨。在教学中此处体验比较仓促,没能让孩子充分体验,而且也没有切实为孩子更好地去体验1吨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与支配。还应进行分组体验,采纳多种体验方式。后面的图示,我没有充分利用,只是让孩子走马观花,重在了计算上,成了机械性的练习。其实可以好好利用这个图示,帮孩子们把1吨的概念由形象转化为抽象化
14、,再通过图示将1吨转化为形象的事物,帮孩子在头脑和思维过程中走一个来回,这样才能真正建立吨的概念。学生们才会真正明白吨很重,并且在生活中合理地去应用它。在吨与千克的换算过程中,我用了许多时间去处理。这里挤了许多前面体验的时间,其实现在想想,假如孩子真的明白了,体会到了吨的概念,信任有以前的换算基础,这里的换算对他们来说也就不是问题了。而在这节课中,孩子们更多的还是机械性的、抽象的计算,没能充分联系实践和体验。在上这节课的过程中让我对小学数学教学有了新的诠释,老师要想做到把自己的数学思想传授给学生,的确须要下很大的工夫!吨的相识教学反思6吨这个概念是比较抽象的,虽然学生在生活中可能对此并不生疏,
15、但真正意义上的吨,学生头脑中还是没有的。再说,吨这个质量单位那么大,不能让学生亲自掂一掂,很难感受一吨的实际质量,因此只有通过详细的生活事例帮助学生建立一吨的概念。如通过让学生看图算算“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这样的大米重多少千克?一个小学生的体重25千克,40个这样的学生共重多少千克?”在学生得出1000千克的基础上,我就打个比方:40个这样的学生的体重相当于我们班的全部同学的体重;假如要把我们一次运走,要用什么车了?摩托车行吗?自行车或者三轮车呢?学生在说一说、笑着摇摇头的情境中初步体会到1000千克已经很重了,必需要用一个更重的单位。于是很自然地引出吨。紧接着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
16、学生说说见过的哪些物体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并且出示图片让学生再次感受到在计量比较重的或者大宗的货物时通常用吨作单位。由于内容支配比较多,以至于每个环节都比较匆忙,没有给学生留下充分活动、感知、体验的时间,学生的感悟还不够深刻,再加上学生缺乏生活体验,作业中出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错误,在下一节课中还须要有针对性地做些练习。吨的相识教学反思7开学第一周,我们学习了第一单元克、千克、吨的相识。本单元是“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的内容之一。这是刚刚起先学习有关质量学问,它是今后解决有关质量问题的基础。质量学问比较抽象,特殊是克与吨这两个质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较少,缺少必要的生活阅历。而这些质量单位,
17、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常要与之打交道的,因此教学时我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前,我打算了天平、2分硬币。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地给学生供应了“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主动、主动地去建构学问。在课堂上,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借助身边的事物和课前打算的天平、硬币,指导学生用视察、比较的方法,来发觉和提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猜想、尝试和验证。在本节课,在教授千克、克时,先让学生通过天平、硬币,来感受1克,再通过千米、米之间的关系,结合称一称,掂一掂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得出结论:1千克就是1000克。在教授吨时,通过学生自己的体重(大约25千克左右),计算出4人的体重是100千克,40人是1吨,由此感受“吨”
18、这个质量单位。课后,我设计了课外小调查: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约重1千克,并把它们记录下来。但在教学中,发觉学生课堂上学的很有兴致,可对学问点的驾驭却不是很坚固。在网上看到一位老师,将课后小调查放到课前进行。我觉得这一举措,或许可以解决上面的这个问题。吨的相识教学反思8吨在日常生活中,小学生很少接触,可能有的同学听过吨这个质量单位,但是详细1吨有多重,他们是不太清晰的。如何让学生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一起先我一复习旧知“千克”和“克”的学问,引出新的质量单位“吨”。教学新授的时候,充分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动身,从学生常见的能感受的事物中选取。我以“算算学
19、生体重”这个小嬉戏,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以一个体重是25千克的女生为例,要40个这个女生的体重加起来有1000千克重。而又适时的引出1000千克也就是1吨这个本节课的重点,这个时候学生们会感受到1吨是很重的,这个时候再提出自然界中还有那些动物的体重是以吨为单位的,学生会适时发挥想象,说出自己所知道的动物。当然,一节课上下来我也发觉了本节课有很多不足之处:我觉得在课上的时候学生对于一吨的感受还不是很深刻,在做练习的时候,学生对于新旧学问的转换也不是很娴熟,在填物体单位的时候,我遗忘提示他们了不仅要看单位,还要看单位前面的数,以至于在做练习的时候应当填千克的好多人填了吨,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当多提示
20、他们留意。其次,学生的空间观念还不是很强,老师应当多举例说明。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以生活中的事例与数学学问紧密结合起来,将课本上的学问活学活用。吨的相识教学反思9引导学生建立1吨重的质量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于是我重视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已有学问动身学习和理解数学、联系生活在体验中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搬一搬大米,亲自感受1袋25千克的大米的重量,再通过想象感受40袋大米的重量,进而主动感悟出1吨有多重;接着让生开展相互背一背的实践活动,让生依据平均体重估估大约多少个同学合起来的体重是1吨,问:全班同学合起来的体重够1吨了吗?让生充分感受、估计、想象和整理,在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理解,进而
21、对1吨的概念有更深刻的相识,提高了学生抽象概括的实力。在上述“吨的相识”教学片断中,当学生主动感悟出1吨有多重时,我让生绽开想象:假如让你搬1吨的大米,你觉得怎样?在我备课和多次试教中,学生均回答“不行能搬得动”。没想到这节课竟有一个男孩说:“我想我能”,面对这件预先没有料到的“意外事务”我当时有点惊慌,我想假如能很好的处理它,很可能成为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或许这男孩只是预先没听明白老师的问题吧,于是我重新引导一次,没想到还是失败了,他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我想我还是能”。好个“固执已见”的一个男孩!为了圆场,我说了一句:“假如有机会,请你试一试”,然后回到了预设的下一个环节:让生相互背一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吨的认识 2022 认识 教学 反思 _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