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二次函数的教学设计.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一元二次函数的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元二次函数的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元二次函数的教学设计芦庙中心中学刘红伟一、教案三要素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是为了达到教学活动的预期目的,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更高效的学习,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既然是设计,就需要思考、立意和创新。因而,数学教学设计是一个既要满足常规教学要求,又要进行个人创造的过程。数学教学设计,是为数学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完成数学教学设计,教师需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1)明确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必须完成课程标准设置的要求。针对学生的学习任务,教师应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按照教学情景的需要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确定合格的教学目标。
2、(2)形成设计意图。根据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形成科学、合理、实用、艺术化的设计意图。这种设计是一种创造过程,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3)制定教学过程。将设计意图转换为采用可操作的、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序地实施各个教学环节,拟订可行的评价方案,从而促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达到原定的目标。数学教学设计的呈现形式是一份教案,恰如一份工程总体设计蓝图和具体的施工图纸。那么,一份教案要包含些什么内容?一般形式如何?以下我们以一个实习生在教育实习过程中撰写的一份教案来说明。一元二次方程(GX实验教材代数第三册第十章节一课)一、教学目的(一)知识目的(1)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
3、有关概念;(2)会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了解其他的几种解法;(3)明确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依据和“降次”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3)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三)德育目标(1)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教学的重、难点及教学设计(一)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二)教学难点“降次”转化的思想,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依据和用途。(三)教学设计要点1情景设计用上周科技活动中展示的“自动翻斗车”的“车斗”(无盖长方体盒子)的制作,设置问题
4、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通过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引入新课。2教学内容的处理(1)补充一组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相关概念的基本练习。(写在小黑板A面上)(2)补充一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变形练习。(写在小黑板B上)(3)在作业中,补充思考题:ab=1一定有a=1或b=1吗?3教学方法独立探究,合作交流与教师引导相结合。三、教具准备无盖长方体盒子、长20cm,宽12cm的硬纸片、小黑板、彩色粉笔、幻灯片、投影仪等。四、小结(引导学生按下面的思路进行小结)1.这堂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2.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是什么?3.你用什么方法达到“降次”转化的目的?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解法
5、,解法的基本思路是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而达到这一目的,我们主要利用了因式分解“降次”。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还要逐步深入、领会、掌握“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方法。总评:这是一份完善的、比较优秀的实习生教案。它在教学目的的确定、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教学过程的展示三个要素上是清晰的,三者之间的联系是紧密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新方程,要解决这个实际问题需要学习新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而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一元一次方程有内在联系,引导学生用比较、概括的方法获得新知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通过补充练习,及时加深理解。在例1的处理上,教师为学生铺路搭桥,即明确了降次的依据,又为用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元 二次 函数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