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总修改稿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汇总修改稿 (2).doc(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农业企业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研究摘要:“衣、食、住、行”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的“食”更是老百姓每天离不开的基本生活保障。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如何使每个人都能吃得饱曾是一个难题,中国温饱问题的解决曾被世界上的其他国家认为是一个奇迹。现如今,人们对食物的要求已从过去的数量上变为更高要求的质量上,人们不仅仅要吃饱,更要吃的健康。然而,近几年频频爆出的食品质量安全事件让国民为之震惊,人们已经不知道吃什么才是安全的,渐渐的失去了对食品安全性的信任。 随着食品安全事件的频繁报道,学术界针对该领域的研究也日益增多,本文以农业企业主导型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为切入点,并选取比
2、较知名且有代表性的农业企业进行案例分析。在论文的第三章中,建立了在供应链管理的大框架下农产品生产商与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模型,通过模型来找到食品质量安全控制的关键因素;在论文的第四章中,运用博弈论的相关理论知识,通过建立生产商与上游农产品原材料供应商之间的博弈模型来找到通过农产品供应链来控制质量安全的方法或途径。希望本论文中的一些观点能够在将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中发挥些许的作用.关键词:农业企业;食品安全;供应链管理;控制机制;利益协调第一章 绪论1、 研究目的和意义1.1 研究目的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建立供应链模型、博弈模型、案例分析等方法,在供应链管理思想的指导下,找到
3、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与供应链管理的结合点,尝试通过供应链自身的运行机制来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积极地影响,并找出供应链中能够对此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 实践意义。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每日食物的要求不再是过去单纯的吃饱,而是有了更高的要求,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食品的质量和安全,但频频爆出的食品质量安全事件让人们心惊胆战,人们不禁会问我们每日所食用的各种食物到底真的安全么,在越来越多的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下,针对如何防止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和如何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的研究日益增多,本文从供应链管理的视角,以农业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尝试建立新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来提高和防
4、范农产品质量安全。 理论意义。本文把供应链理论和博弈论的相关理论运用到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中来,尝试用供应链自身的机制来对食品安全产生影响,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3. 研究思路、方法和方案 本文的研究思路如下图(图1.1)所示 图1.1 技术路线图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如下:博弈分析法。选取对农产品供应链条中对治质量安全会产生重要影响的供应商农业企业环节,对农产品供应商和农业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进行博弈分析,找到协调利益和质量的均衡点。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通过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通过把理论的东西运用到实际的案例中,用理论分析具体案例的同时完善和加强对理论的理解和认知。4. 本文的创新之处和不足 本篇
5、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从农产品生产商农业企业的视角出发,用供应链的思想来探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防控,在控制过程中加入了供应链管理中的一些新的理念和方法,通过供应链自身的机制来对农产品的质量产生影响,并结合博弈论分析供应链中关联角色之间的利益关系与质量安全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文的不足之处是在用供应链视角来研究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只涉及到供应链中的几个环节,而且和实际的联系不足,还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有很多的不完善之处。2、国内外研究综述2.1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对于农产品食品安全的研究开始较早,在近几十年更是发展迅速。国外对于农产品食品安全的研究主要从农产品的生产者、消费者和政府行业三个方面进行。2.1.1
6、农产品生产者相关研究 生产者是农产品食品安全的源头,因此对农产品食品安全的影响尤为重要。国外学者对生产者方面的研究主要有:在日益关注农产品食品安全的环境下生产企业的战略选择(Spoyleder,2001;Henson,2000)3637。企业自愿还是政府强制采用食品安全的问题(Segerson,1999)38。私有激励对农产品食品安全的投资,与公共激励的差别(Ollinger,2004)39。农产品生产者对农场食品保障体系的态度(Springgs,1999)40。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不同的供应链环节上的农产品供应商对食品安全改进的投资,可以替代其他环节惊醒的食品安全改进(Bogetoft,20
7、04)41。对于“柠檬市场”,企业提升农产品食品安全额收益和成本(Caswell,1998)42。2.1.2农产品消费者的研究现状 消费者是农产品的最终收益者,其对农产品的食品安全的认知度直接影响生产者对食品安全的保障。对这方面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有:农产品召回制度对消费者需求农产品的影响(Marsh,2004)43。消费者使用风险学习过程形成他们对农产品的食品安全的价值的研究(Maruyama,2004)44。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方面的可追溯性、透明度和额外保证的支付意愿情况(Dickinson,2002)45。消费者对受辐射农产品的支付意愿(Nayga,2004)46,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食品安全的
8、态度以及他们的预防措施之间的关系(Clayton,2003)47。加工工厂中与农产品的食品安全有关的关键控制点研究(Vander,2004)48。由零售商主导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研究(Patil,2003)49。农产品的食品安全成为消费者关注问题的原因研究(Feame,2001)50。农业和食品工业如何了解市场对食用农产品的食品安全的需求,并持续开发方法以适应并满足此种需求(Unnevehr,2003)51。2.1.3政府与行业领域研究状况 政府与行业主要是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通过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对农业企业进行规范使得农产品食品安全得到保障。国外在该领域主要研究包括:国家或行业颁布的农产品食品安
9、全标准对农业企业的影响(Golan,2004)52。对估计农产品食品安全规范成本与收益的主要方法的研究(Henson,1998)53。食品安全策略对生产成本及农产品价格的影响(Antle,1995)54。国家公共部门和私有部门在农产品食品安全问题的管理结构研究(Starbird,2000)55。有关农产品的食品安全问题的分类研究(Crespi,2001)56。农产品食品安全保障制度的交易费用以及产生的个人激励分析(Malcolm,2004)57。在选择质量保障体系(例如HACCP)的过程中,公共或私有部门的决策者对投入农产品食品安全和营养的成本以及未来收益的测度研究(Antle,1999;Ho
10、bbs,2002)5859。2.2国内研究综述2.2.1有关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现状 对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国外的起步较早,在系统思想和管理理念方面较之我国都比较先进,进入到20世纪末期,我国企业管理界和学术界逐渐认识到供应链管理思想对于适应新的国内外经济形势这重要性,众多的业界人士和相关学者开始对供应链的管理思想进行可系统的研究。 马士华等(2000)对供应链的研究较早并且更为的系统在其著作供应链管理中指出供应链管理是“横向一体化”管理思想的一个典型代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应该是中国今后企业界管理思想的主流1。之后的众多学者逐渐拓宽了供应链管理的研究,汤中明(2013)在VMI与TPL集成的供应链管理
11、模式一文中在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的基础上,结合第三方物流(TPL)构建了一种VMI和TPL集成的供应链管理新模式2。孔令夷(2013)在基于电子商务的协同供应链管理研究述评中指出在当前网路经济环境下,基于电子商务的协同供应链研究成为当前供应链管理研究的重点,并进一步说明与供应链协同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供应链评价选择、信息管理以及物流管理等方面3。有些学者在系统的总结了有关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上指出了进一步的方向,卢江平(2012)在中国供应链管理研究的元分析中,利用元分析方法对1994-2011年间发表在27种国家管理学科核心期刊上的供应链管理论文进行了分析,从研究内容、参考学科、研究方法和分
12、析层次4个维度揭示了中国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特征和方向,指出物流和最佳实践方面是供应链管理研究的重点,并且指出研究方法上,理论方法的运用较多,供应链管理的实践落后于理论的研究4。张荣杰(2012)在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综述中,在总结了有关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在此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但同时存在着诸如相关概念尚未达成共识,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定量化研究基础比较薄弱等问题5。王鹏(2011)在论供应链管理理论体系的完善中提出现代供应链管理应该强调将供应链参考模型(SCOR)和全球供应链论坛(GSCF)相结合,设计一个新的体系模型,全面阐述供应链管理理论,明确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全面认识其
13、作用6。鄢章华(2011)在供应链管理发展研究基于市场角度中把供应链管理理论及其应用的发展阶段归纳为链内协调、链际竞争和链际合作竞争三个阶段,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供应链的发展提出相关的建议7。2.2.2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的研究 近一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身的健康,食品安全首当其冲最为受到关注,随之而来的便是频频爆出的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安全作为最基本的民生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李卿(2012)在简述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与监管重点中提出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在质量抽检合格率、检测体系以及突发事件遏制等方面有多提高,但是影响我国农产品质量的因素还有很多,亟待需要解决的
14、问题还有很多8。俞香云(2012)在杭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对策措施中以杭州市为背景,在肯定了近年来杭州市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上所取得的成就外,指出杭州市仍存在着诸多影响农产品安全质量的问题9。闫国民(2011)在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对策中认为目前生产的农产品存在着一系列的质量问题,可以通过建立捆绑机制、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和健全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等措施应对目前农产品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10。崔彬(2011)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的成因及遏制途径中通过对我国农产品安全事件的分析指出,农产品供应链纵向分工细化和横向低组织化所造成的监管成本的增加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频发生的社会背景;质量信
15、号传递机制未能真正形成是事件频发的诱因;而较低的违法成本又为不法分子“乱用”各类药物和试剂提供了激励11。刘畅等(2011)在中国食品质量安全薄弱环节,本质原因及关键控制点研究基于1460个食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实证分析中系统的分析中国20112010年发生的1460个食品质量安全事件12。元成斌(2010)在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显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中指出目前我国农产品在标准化水平、检验检测体系、规模化经营等方面还不完善,这势必会减弱对农产品质量的保证13。2.2.3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研究 赵晓飞(2012)在我国现代农产品供应链体系构建研究中提出构建以信息化为基础,以渠道体系为核心,以组
16、织体系为支撑,以服务体系和安全体系为保障的现代农产品供应链体系以促进农产品供应链系统的高效运作14。潭涛、朱毅华(2004)在农产品供应链组织模式研究中从组织的动因出发提出了2种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的比较15(见表2-1)。表2-1 两种供应链模式的比较 宋华、胡左浩(2000)在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中按主导者不同,将农产品供应链划分为农产品批发市场主导模式,农产品加工商主导型模式和大型零售商主导型模式16(见表2-2)。表2-2 三种供应链模式的比较 朱艳新、黄红梅(2011)在我国农产品供应链构建模式中也提出了3中农产品供应链的构建模式17(见表2-3)。表2-3 三种供应链模式的比较模式链条
17、表示形式龙头企业为核心农资供应商农户龙头企业批发商零售商专业合作组织为核心农资供应商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企业化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农资供应商农民企业化农产品批发市场零售商消费者 胡莲(2011),郭全州等(2012),刘英华等(2011),汪普庆等(2009),张煜等(2010)等人对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具体模式进行了相关研究1819202122。2.2.4农产品质量安全与供应链管理的关联性研究 潘庆丽(2012)在食品安全背景下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研究中指出,近年来,我国农产品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农产品供应链的管理不当、管理缺失造成的23。狄灵晓(2012)在基
18、于质量安全的农产品供应链组织模式研究中分别对批发市场为核心,“超市+基地”供应链模式以及直销三种方式进行了分析了,指出这三种模式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24。黄敏之等(2012)在基于供应链视角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模式中提到从提出食品供应链和农产品供应链开始便与如何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紧密联系在一起25。徐进(2006)在构建农产品供应链确保食品安全中也认为要想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必须从源头、农产品生产和经营抓起,构建农产品供应链26。2.2.5供应链管理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作用机理研究 汪普庆等(2008)认为食品供应链的组织结构(治理结构)与食品安全水平相互影响作用而共生演进27。戴化勇
19、(2008)实证研究了供应链管理绩效对农产品企业质量管理效率的促进作用28。孙艳化等(2009)分析了紧密垂直协作队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的作用机理29。张敏(2010)认为通过改进过于分散的农产品供应组织模式,能彻底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王化书等(2010)从供应链视角探讨了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基本路径30。彭建仿(2011)指出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提升,主要依靠供应链主体间的有效协同行为31。华红娟等(2011)指出供应链组织及其模式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行为具有显著影响32。2.2.6加工企业主导型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 张敏(2004)在基于核心企业的农产品供应链分析中先是区分了产业链和供应
20、链,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说明了供应链管理的实质就是要弥合企业间的矛盾和冲突,协调好参与者的个人利益与供应链的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使链上各个贸易伙伴从以前单纯的竞争关系发展到“竞争合作协调”关系33。文中还提到供应链中总是存在着一个核心企业,核心企业的存在有利于企业间达成合作协议,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供应链的运行效率。王影(2011)在以加工企业为核心的果品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对策研究中提出以加工企业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的形成是在政策机遇、市场机遇和竞争威胁三方面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并提出了两种以加工企业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及相应的管理对策34。盛晏等(2008)在基于供应链的农产品加工
21、企业核心竞争力探讨一文中提出加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加有利于整条供应链整体效益的提高,同时对如何提升加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了具体的探讨35。2.3 文献评述 虽然我国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方面的起步较晚,但由于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老百姓的日常的生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众多学者对这方面的关注越来越多,相关的研究也逐渐的深入。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的基础上发现对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大都是从理论层面上进行的,研究的成果无法及时有效地运用到食品供应链管理的第一线。针对食品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多运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定量分析方法的运用不是很多。今后在农产品供应链上的研究应更加注重在适用性,结合实际的情况做到具体
22、问题具体分析。第二章 食品安全与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基础2.1相关概念界定2.1.1农产品的定义 农产品是本文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所以有必要对本文所涉及的农产品的概念进行明确的界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将农产品定义为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对农产品的划分还包括食用农产品和非食用农产品两类,本文所涉及的农产品均为食用农产品这一类别。但是由于本文还涉及到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所定义的农产品与本文所涉及的农产品在概念上有些不同。根据产品质量法中相关条文的规定以及全国人大网站公布的产品质量法释义中的解释,经过加工制作,也就是将原材料、半成品经过加工、制作
23、,改变形状、性质、状态的称为产品,不在属于农产品的范畴。只有经过简单处理后的产品才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所涉及到的农产品。本文中所涉及的有关食用农产品概念的范围相对较广,只要是以食用农产品为原材料即使经过加工制作并改变了形状、性质、状态在本文中仍属于食用农产品的范畴。2.1.2食品的定义 食品也是本文的一个核心概念,狭义上的食品概念强调加工和制作的过程和深度,食品本身多源自农产品;广义上的食品指一切可供人类食用的有营养的物质,从这一概念上来讲,食品包含食用农产品。出于对论文写作的需要,本文中对食用农产品和食品的概念不做刻意的区分,下文中的食品或农产品如没有特别指出,都是指食用农产品。 2.1.3
24、食品安全的内涵关于食品安全的内涵概括起来有狭义和广义两种解释。狭义的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食用时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威胁的一种状态。 广义的食品安全包括食品数量安全、食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可持续安全。具体来讲,食品数量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生产民族基本生存所需的膳食需要。要求人们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生存生活所需要的基本食品;食品质量安全是指提供的食品在营养,卫生方面满足和保障人群的健康需要,食品质量安全涉及食物的污染、是否有毒,添加剂是否违规超标、标签是否规范等问题,需要在食品受到污染界限之前采取措施,预防食品的污染和遭遇主要危害因素侵袭,我们通
25、常所说的食品安全问题多属于这个层面;食品可持续安全是指从发展角度要求食品的获取需要注重生态环境的良好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2.1.4供应链的内涵 关于供应链的概念目前尚为形成统一的定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给出了许多不同的定义。 早期的观点认为供应链是制造企业中的一个内部控制过程,它是指把从企业外部采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通过生产转换和销售等活动,再传递到零售商和用户的一个过程。传统的供应链概念局限于企业的内部操作层面上,注重企业自身的资源利用。后来供应链的概念注意了与其他企业的联系,注意了供应链的外部环境,认为它应是一个“通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组装、分销、零售等过程将原材料转换成产品,
26、再到最终用户的转换过程”,这是更大范围、更为系统的概念。例如,美国的史迪文斯(Stevens)认为:“通过增值过程和分销渠道控制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用户的流就是供应链,它开始于供应的源点,结束于消费的终点”。这些定义都注意了供应链的完整性,考虑了供应链中所有成员操作的一致性。而到了最近,供应链的概念更加注重围绕核心企业的网链关系,如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乃至与一切前向的关系,与用户、用户的用户及一切后向的关系。此时对供应链的认识形成了一个网链的概念,像丰田、耐克、尼桑、麦当劳和苹果等公司的供应链管理都从网链的角度来实施。哈理森(Harrison)进而将供应链定义为:“供应链是执行
27、采购原材料、将它们转换为中间产品和成品、并且将成品销售到用户的功能网链”。这些概念同时强调供应链的战略伙伴关系问题。菲力浦(Phillip)和温德尔(Wendell)认为供应链中战略伙伴关系是很重要的,通过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可以与重要的供应商和用户更有效地开展工作。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马士华等学者给出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供应链的定义: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以上介绍的是供应链的概念,对于供应链这一复杂系统,要
28、想取得良好的绩效,必须找到有效的协调管理方法,供应链管理思想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提出的。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的计划和控制等职能,在满足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条件下,为了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小而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组织在一起来进行的产品制造、转运、分销及销售的管理方法。2.2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关系2.2.1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的必要性和特殊性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公众对农产品食用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我国目前农产品安全状况并不乐观,剧毒农药、添加剂的大量使用,工业污染、有害化学物质
29、和微生物污染,农产品生产者的不诚实行为等因素都直接影响着食品的安全性。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农产品安全事件,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造成了重大的危害,农产品安全问题己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根据国家卫生部统计,目前农产品安全问题发生的数量、影响范围还在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在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消费观念和管理体制下,寻找适当可行的途径加强对农产品安全问题的控制与管理己经刻不容缓。相较于一般的食品,农产品一方面由于对时间、环境条件等的敏感性而存在着较多的食品安全隐患,另一方面由于涉及的范围广,农产品种类众多,生产厂家数量庞大且参差不齐,使得农产品食用的安全性很难仅仅依靠政府主管部门的一般行政监管而得到充分保障
30、。有调查显示,目前消费者对农产品安全感到放心的比例只有50%食用的安全性将是21世纪我国居民农产品消费的首选。 2.2.2 农产品安全控制与供应链管理的关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产品的经营消费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近几年,专营农产品的超市不断涌现,传统的超市零售业也开始纷纷设立农产品区,居民农产品的消费对象开始逐渐从传统的农贸市场转向超市。与此同时,农产品的来源渠道一农产品供应链也出现了集成化的趋势,一些实力雄厚的农业企业开始注重对农产品供应链的集成与管理,将传统型零散的供应链模式逐步转向以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为核心,集成供应链上下游资源的新型供应链模式。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虽然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31、往往集中体现在农产品销售终端,但其根源却是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问题,一个管理无序、效率低下的农产品供应链必然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产生消极的影响,从这一方面来看,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也是提高农产品供应链整体竞争力的要求。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是通过农产品在供应链各环节中所经历的处理、流转过程而产生和传播的,对农产品供应链的安全管理已经成为监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最佳选择。而目前我国农产品经营消费模式和农产品供应链的新变化也为基于农产品供应链,通过建立在政府的支持下,以销售终端为主导供应链上下游博弈协调,供应链各成员参与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预测和控制体系来监控和改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供了可能。2.3
32、供应链管理基本理论2.3.1供应链管理的结构模型 根据供应链的定义,其结构可以简单的归纳为如图2.1所示的模型。图2.1 供应链管理模型 从图中可以看出,供应链有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组成,其中一般有一个核心企业,节点企业在需求信息的驱动下,通过供应链的职能分工与合作,以资金流、物流和服务流为媒介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不断增值。2.3.2 供应链管理的特征 从供应链的结构模型可以看出,供应链是一个网链结构,由围绕核心企业的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和用户、用户的用户组成。一个企业是一个节点,节点企业和节点企业之间好是一种需求与供应关系。供应链管理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复杂性。因为供应链节点企业组成的跨度
33、不同,供应链往往由多个、多类型甚至多国企业构成,所以供应链结构模式比一般单个企业的结构模式更为复杂。 (2)动态性。供应链管理因企业战略和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需要,其中节点企业需要动态地更新,这就使得供应链具有明显的动态性。 (3)面向用户需求。供应链的形成、存在、重构,都是基于一定的市场需求而发生,并且在供应链的运作过程中,用户的需求拉动式供应链中信息流、产品流、资金流运作的驱动源。 (4)交叉性。节点企业可以是这个供应链的成员,同时又是另一个供应链的成员,众多的供应链形成交叉结构,增加了协调管理的难度。2.3.3供应链管理的内容 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到四个主要领域:供应、生产计划、物流、需求。
34、供应链管理是以同步化、集成化生产计划为指导,以各种技术为支持,尤其以网络信息技术为依托,围绕供应、生产作业、物流、满足需求来实施的。供应链管理主要包括计划、合作、控制从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盒信息。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在于提高用户服务水平和降低总的交易成本,并且寻求两个目标之间的平衡。2.3.4供应链管理的运行机制 (1)合作机制。供应链的合作机制体现了战略伙伴关系和企业内外资源的集成与优化利用。基于这种企业环境的产品制造过程,从产品的研究开发到投放市场,周期大大地缩短,而且顾客导向化程度更高,模块化、简单化产品、标准化组件,使企业在多变的市场中柔性和敏捷性显著提高,虚拟制造与动态联盟提高业务外包策略
35、的利用程度。企业集成的范围扩展了,从原来的中低层次的内部业务流程重组上升到企业间的协作,这是一种更高级别的企业集成模式。在这种企业关系中,市场竞争的策略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基于时间的竞争和价值链及价值让渡系统管理或基于价值的供应链管理。 (2)决策机制。由于供应链企业决策信息的来源不再仅限于一个企业内部,而是在开放的信息网络环境下,不断进行信息交换和共享,达到供应链企业同步化、集成化计划与控制的目的,而且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发展成为新的企业决策支持系统,企业的决策模式将会产生很大的变化,因此处于供应链中的任何企业决策模式应该是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开放性信息环境下的群体决策模式。 (3)激励机制。归根结底
36、,供应链管理和任何其他的管理思想一样都是要使企业在21世纪的竞争中在“TQCSF”上有上佳表现(T为时间,指反应快;Q指质量;C为成本;S为服务;F为柔性,企业要又较好的应变能力)。缺乏均衡一致的供应链管理业绩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是目前供应链管理的弱点和导致供应链管理时间效率不高的一个主要问题。为了掌握供应链管理的技术,必须建立、健全业绩评价和激励机制,使我们知道供应链管理在哪些方面、多大程度上给予企业改进和提高,以推动企业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和提高,也使得供应链管理能够沿着正确 的轨道与方向发展,真正成为能为企业管理者乐于接受和实践的新的管理模式。 (4)自律机制。自律机制要求供应链企业向行业的领
37、头企业或具有竞争力的竞争对手看齐,不断对产品、服务和供应链业绩进行评价,并不断地进行改进,以使企业能保持自己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自律机制主要包括企业内部自律、对比竞争对手的自律、对比同行企业的自律和比较领头企业的自律。企业通过推行自律机制,可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和销售量,更好地了解竞争对手,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加信誉,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业绩差距也可以得到缩小,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2.3.5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管理模式的区别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的管理模式有着明显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供应链管理把供应链中所有节点企业看作一个整体,供应链管理涵盖整个物流的、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采购、制造、
38、分销、零售等职能领域过程。(2) 供应链管理强调和依赖战略管理。“供应”是整个供应链中节点企业之间事实上共享的一个概念,同时它又是一个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概念,因为影响或者可以认为它决定了整个供应链的成本和市场占有份额。(3) 供应链管理最关键的是需要采用集成的思想和方法,而不仅仅是节点企业、技术方法等资源简单的连接。(4) 供应链管理具有更高的目标,通过管理库存和合作关系去达到高水平的服务,而不仅仅完成一定的市场目标。2.4博弈论基本理论2.4.1 博弈论的定义与起源 博弈论(game theory),又叫对策论,是一门以数学为基础,研究对抗冲突中最优解问题的学科。“game”的原意是“游戏”,
39、因此博弈论就是一种“游戏理论”。事实上,博弈论正是从象棋、围棋、扑克等古老的游戏中衍生出来的。 博弈论思想可以追溯到18世纪,但是主要的理论发展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数学家埃米尔.鲍雷尔Emile (1871-1956)和博学的约翰.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1903-1957)的工作。博弈论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事件是1944年冯.诺依曼和奥斯卡.摩根斯坦的著作博弈论和经济行为的出版,此书奠定了该领域的基石。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约翰.F.纳什(John.F.Nash)提出了一个关键的概念(纳什均衡),并开创了有关讨价还价的博弈论研究。在纳什的工作之后不久,博弈论模型开始应用于
40、经济学和政治学,心里学家也开始研究人类实验对象在实验性博弈中的行为。在70年代,博弈论首次作为工具应用于进化生物学。随后,博弈论方法逐渐掌控微观经济学,并运用到经济学许多领域和其他社会行为学的各个领域。199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论了博弈论专家约翰。.C.海萨尼John C.Harsanyi (1920-2000)、约翰.F.纳什和伦哈德.泽尔腾Reinhard Selten (1930-)。2.4.2 博弈论的基本分类 博弈的分类方法很多。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博弈分成不同的类别。 一、根据一个博弈中博弈方的数量,可以分为“单人博弈”、“双人博弈”和“多人博弈”。 “单人博弈”即只有一个博
41、弈方的博弈。由十不需要考虑其他博弈方对该博弈方的反应和反作用,因此相对双人博弈和多人博弈来说要简单得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单人博弈已经退化为优解论研究。但分析单人博弈可以为分析复杂的多人博弈提供启示,因为两人或多人博弈常常需要转化为多个、多层次的单人博弈进行分析。 “双人博弈”就是两个各自独立决策,但策略和利益具有相互依存关系的博弈方的决策问题。双人博弈是博弈问题中最常见,也是研究得最多的博弈类型。 “多人博弈”是指有二个或二个以上博弈方参与的博弈。多人博弈中有比双人博弈中更多地以自身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独立决策者,因此多人博弈中策略和收益的相互依存关系也更为复杂,任一博弈方的决策及其所引起的反
42、应也可能比双人博弈中要复杂得多。 二、根据一个博弈中博弈方行动的先后次序,可以分为“静态博弈 和“动态博弈”。在“静态博弈”中,博弈方同时采取行动;或者尽管博弈方的行动有先后顺序,但只要后行动的人不知道先行动的人采取的是什么行动,也被视为是同时行动。静态博弈也被称为是“同时行动博弈 。而在“动态博弈”中,博弈方的行动有先后顺序,而且后行动者能够观察到先行动者所选择的行动。 三、根据一个博弈中每个博弈方的策略数量,可以分为“有限博弈和“无限博弈”。如果在一个博弈中,每个博弈方的策略数都是有限的,则称为“有限博弈”。如果一个博弈中,至少有一个或者多个博弈方的策略有无限多个,则称“无限博弈”。 四、
43、根据博弈方对其他博弈方所掌握的信息完备程度,可以分为“完全信息博弈”与“不完全信息博弈”。如果在博弈过程中,每一个博弈方对其他博弈方的特征、策略空间及收益都完全了解,则称为“完全信息博弈”,否则就称为“不完全信息博弈”。在不完全信息博弈中,博弈方的目标就是努力使自己的期望收赫最大化。 五、根据一个博弈中所有博弈方的收益总和,可以分为“零和博弈”和“非零和”博弈。“零和博弈”指参与博弈的各方,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而“非零和博弈”则指博弈中各方的收益或损失的总和不为“零”的博弈。“非零和博弈”又可以进一步分
44、为“常和博弈”和“变和博弈”。所谓“常和博弈”,就是指博弈中各方收益之和是一个非零的常数的博弈。而“变和博弈”则是指随着博弈参与方选择的策略不同,各方的得益总和也不同的博弈。第三章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农业企业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机制分析 3.1 原材料质量安全控制模式 农产品原材料供应商与生产商农业企业构成了农产品生产供应链的第一个环节,本环节涉及到原材料的采购,而原材料的质量对下游生产、运输和销售等环节中农产品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一环节的质量安全控制模式主要有以下四个要素构成:(1)供应商与生产商之间伙伴关系的建立,(2)供应商和生产商之间信息的共享和反馈,(3)生产商对供应商技术上的支持,(
45、4)双方之间的激励机制的建立。 通过这四个质量安全控制要素的组合,建立起以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为基础,以信息的反馈和共享为沟通途径,在所需的关键技术上给予支持,并伴有相应激励机制的质量安全控制模式(见下图3.1)。当然,这一模式不仅仅是运用在供应商生产商环节,在其他的环节也食用,特别是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适用于供应链条中每一个参与企业,可以说是供应链管理思想的精髓所在。 图3.1 原材料质量安全控制机制 3.1.1 加工企业与原材料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1、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界定 美国供应链学院对这个术语的解释是: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是在一定时间内双方一起工作的承诺,为了双方的利益,分担相关的信
46、息、风险和奖励。这样一种关系需要对未来的预期有清晰的理解、开放的交流和信息的交换、相互的信任和共同的发展方向。美国学者罗伯特(Robert)对该方面有很深的研究,他们认为:对于伙伴关系它包含了一定的承诺和协议,而且这个协议是供应商和买方双方的,基于很长一段时间的。这里面包含了一些内容,这些内容可以为这些关系伙伴之间带来共同利益,但是这样的伙伴关系也是需要一定的基础的,他需要伙伴双方存在信任,只有在这个信任的基础上双方才能进行合作,才能共赢。英国学者约翰(John)等人同样对其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伙伴关系是一种打到横向系统集成效果的很好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双方进行目标设定,从而为了共同目标而共同
47、奋斗,这样双方进行合作,从而实现共赢,以双赢为目标而结成的战略联盟。这种界定比较有涵盖性,它基于供应链流程的角度,把任意上下游流程间的关系看作供需关系,以此为纽带而发生合作关系,以信任为基础、以双赢为目标,构成了合作伙伴关系。 农业企业所加工生产的农产品质量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农产品原材料供应商所提供的原材料质量的影响,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在原材料供给环节出现了质量安全问题,势必影响下游整个供应链的农产品生产安全。农产品上生产加工企业与农产品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在这段时期内,供应商对自己所提供的农产品原材料要保证一定的质量,只有保证质量才能获得对方信任,农业企业也会给予相应的优惠措施,并分享和分担这段时间内的利益和风险,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捆绑机制。 2、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建立的方法(1) 创建供应链合作的共同远景 对于供应商与生产商双方之间,是合作关系,因此需要双方进行紧密的合作,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形成共赢局面,双方应该对合作进行高度强调,不能够只看眼前利益,还应该着眼未来,把目光放的长远一些,这样才双方彼此的沟通下进行长期的合作,对于双方之间如果没有足够的信任的话是不能够建立长期合作的,会经常产生冲突,甚至形成对立局面。在一开始的时候双方一般需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