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大青二稿 - 删减稿 - 修改完成稿.doc
《谢大青二稿 - 删减稿 - 修改完成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谢大青二稿 - 删减稿 - 修改完成稿.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统计学专业2015届本科毕业论文学号:2011041148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贵阳市花溪区党武乡 下坝村受教育程度的调查分析 学 院: 数学科学学院 学 科:理 学 专 业:统计学 姓 名:谢大青 指导老师:段彦玲贵州 铜仁二一五年制 目 录摘 要I关键词I一、引言1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II三、研究的对象和方法III四、研究的情况及结果分析.五、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六、发展农村教育的对策建议参考文献致 谢 摘要。研究目的:通过对家乡的村民受教育程度进行调研,掌握每年龄段农村人民在文化水平方面的差别,对影响农村青少年接受教育的原因作出分析,通过前往访问以及发放调查问卷等手段统计当前每年
2、龄段村民的受教育情况,并对此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关键词】 农村 教育 影响因素 教育乃一国之本,是一个国家想要兴旺发达、蓬勃发展的必要条件,一个国家想要长久存在于世界之上,其国内教育的良好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当前家乡的人民文化水平正在逐渐提高,这些与收入的增加、观念的改善、政府的大力支持等是密不可分的。当下中国正在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比较中国在农村教育上已取得了极其喜人的进展。能够分成两个主要的时期,其一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至九十年代初期,由于当时农村发展模式的改革以及经济的持续进步,农村的教育也有了较大的进步。其二是九十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经济制度的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改变,
3、导致农村教育面对了极大的挑战,在全国各地进行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活动农村中屡屡碰壁,导致了大量人才的浪费。而贵州市就是贵州省回,贵州是我国发展极为落后的一个省份,贫富差距、城乡差距想想几位明显。本篇文章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统计分析当前家乡农村人民受教育的情况,探究对农村人民受教育情况造成影响的原因,并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一些建议。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 研究农村教育有利于挖掘我国人力资源潜力 要想通过利用人力资源的优势,将人口过多的压力转变为大量人才的动力,提高人口素质是至关重要的,想要达到提高农村人民的文化水平的目的,大力发展当地的教育刻不容缓,所以,中国人口过多的现状导致了当前大力发展农村教
4、育在中国教育事业发展中占据的重要地位。 伴随着中国社会高速发展的是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人们差距越来越大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教育公平问题日益显著,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教育这一推进社会进步与改革步伐的活动不仅能够对社会经济发展时在效率上的要求造成影响,还能够对其在公平上的要求造成影响。依照这一时期的新目标,中国在发展教育事业时要以和谐为主要思想,以达到教育的公平为前提来达到整个社会发展的公平,以建设和谐的教育体系为前提来达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农民是中国最主要的生产力,要想达到社会和谐的状态,大力发展农村是必不可少的。而想要使农村得到发展,前提就是重点发展农村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一个长
5、久的视野,只有发展好了基础教育才能保证有足够的人才。如果地方基础教育欠佳,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也不会有太大的进步。但是当前中国的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状况却并不如人意。2、研究的对象和方法2.1 研究对象以下坝村的村民为样本空间,因为此村是由五寨构成,本次调研从样本空间中随机选取村民进行调查访问,每寨各三十份调查问卷,且随机抽取村民进行访问。2.2 研究方法提前以上网、查阅书籍资料等方式收集材料,掌握自新中国诞生以来农村人民受教育程度的变化概况,通过自足设计的问卷展开调查,对于老龄人以及文盲等进行访问,表达出调查内容并帮助其完成调查。进行实地考察以及借助各种媒介搜取资料;统计当前农村基础教育的状况并对
6、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在进行具体案例分析的前提下,掌握到当前农村基础教育的不足以及改进的方式;在当地农村进行调查,分析其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究改进当下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方法,找出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3、研究情况及结果分析 发出三百份调查问卷,实际收回二百七十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百分之九十。概况如下:3.1 研究情况表(1)各年龄阶段学历情况学历百分比年龄18-2927-3937-4950及以上小学及以下12.50%40.00%55.56%74.07%初中37.50%36.67%29.63%18.52%中专31.25%16.67%11.11%7.41%大专及本科15.63%
7、6.67%3.70%0本科以上3.13%000表(2)平均每年教育开支在家庭总收入中占据的比例。表(2)中,第一行百分比表示教育费用在家庭总收入中占据的比例;第二行百分比表示各分区人数在接受调查的总人数占据的比例。3.2 结果分析 通过表(1)能够了解到,年龄超过五十岁的老年人受教育程度大多数为小学或是初中,占据了百分之九十二点五九的份额,学历为高中或本科的寥若晨星,至于受教育程度高于本科的为零。在年龄介于十七岁至二十七岁阶段里,能够十分清晰的看出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尚佳,学历仅为小学的人数明显减少,但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依旧不够。 通过表(2)能够很直观的了解到,对于农村人们来说子女的教育
8、经费占据了家庭总收入较大的部分,对家庭负担依旧很大,农民将收入的大部分都用在了支持子女读书这一活动上,有百分之三十八点一四的家庭,一半或以上的开支在子女的教育经费上,约百分之三十的家庭教育经费在总收入的百分之三十至五十之间,由此能够了解到在农村里,约有百分之七十的家庭或多或少的会面临教育开支的问题。 政府不能够在财政上予以足够的帮助,进行农村基础教育建设时缺少足够的资金支持。想要办好教育,财政上的帮助是必不可少的。由于老师过于缺乏,且教学能力不够,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因为农村的老师无论是在待遇、生活环境还是工资上都无法和城市的老师相比,少有老师愿意到农村进行教学工作。由于家境贫寒,新型的“读
9、书无用论”开始产生。在较为贫困的区域,因为政府在教育上的投入不够,许多应该有地方政府支出的费用都分摊到农民家庭里,所谓的义务教育只是一个空壳,农民们依旧要为学费买单。农民的收入本不多,将较大一部分都花费在孩子的教育上,需对孩子较多的家庭因为教育开支导致贫困。许多农民迫于过大的教育开支压力,不得已让其子女辍学。4、农村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导致受教育程度的原因众多,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4.1 经济条件是最主要的原因。许多农村的青少年有极大的读书愿望,但因为家庭条件不允许不得已在极小的年纪就放弃学业,外出打工或在家干农活以补贴家用。但是在如此低的将文化水平下,进行打工或务农并不能挣到足够的钱
10、,这样就导致其下一代依旧没有良好的受教育条件,徐阿奴按王府,农村青少年受教育的水平永远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经济条件的改善更是天方夜谭。可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水平储蓄提升,农村也不例外,农民的收入日渐增多,在教育上更有余力进行投资,长久下来,农村青少年受教育水平提高指日可待。 4.2 个人的想法。这包括父母的想法以及其本人的想法。约有百分之三十一点二五的农村父母认为其子女并没有接受教育的必要,就算接受教育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在子女的教育方面没有足够的关心,其认为就算子女接受教育一直到大学毕业,在当下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能否找到体面的工作依旧是一个未知数,到最后还是离不开农村。但也有约百分之三十
11、九点八七的农村父母认为读书世纪有必要的,且乐意尽最大的女里来保障其子女接受教育的权利,显然在这种家庭中的青少年文化水平更高。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十七至二十七以及二十八至三十八这两阶段内,男女受教育程度基本相同,由此能够了解到在教育上的重男轻女想想已有了极大的改善。 4.3 教学条件。和城市相比较,不难发现农村的基础教学设施和教师资源与其差距太大,通过查找资料,能够了解到,二零零一年以前,许多农村的校舍还是危房,农村孩在极其恶劣的环境里进行学习,学校开设的课程也极其单调,不用说美术、音乐等课程,有的学校老师身兼数职不仅在不同班级里有授课任务,还有跨年级授课的现象存在,教学设备更是极其简陋。通过表
12、(1)不难看出文化水平在大学本科毕业级以上的老师寥寥无几甚至是没有,这些都和学校太差的教学条件有极大的关联。值得欣慰的是,在当前农村经济持续进步,政府投入加大的情况下,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和以前相比有了较为显著的进步。 4.4 通过进行义务教育普查,能够了解到,年龄介于十七岁至二十七岁之间人民,享受教育程度在小学以及低于小学阶段的和年龄介于二十八岁至三十八岁的群体有了显著的减少,与之相对的是学历在初中以及高中人数的增加,由此不难看出政府对教育的重视,九年义务教育被较大程度的普及开来,上学率增多了许多。可是目前的义务教育并不纯粹,并没有免去所有的开支,虽然免去了学杂费,但其他各项开支却都有一定的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谢大青二稿 删减稿 修改完成稿 大青 删减 修改 完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