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策略.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策略 城郊中学 张君芳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和心理测量学家从未提出过系统的学习理论,他们用需要来解释人的行为动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对人的需要作了一个全面分析,提出了需要层次论。他把人类复杂多样的需要区分为从低到高的七大类,并把其中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称为基本需要或缺失性需要,把较高级的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称为心理需要或成长需要。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学生的学习动机属于满足较高层次的需要,实现这种需要的前提条件是某些低级的需要必须先得到满足,所以要根据学生内源性动机和外源性动机的特点,来激发学习动机。(一)数学教学中,激发内源性
2、动机的策略内源性动机是源于兴趣、好奇心、求成的需要等个人特征的动机,所以激活学生动机的策略是教师长期坚持培养学生求知、求成的需要,通过成功的学习经验又增强他们学习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1精心设疑,激发学习动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实际上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利用设疑激励法可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正如教育家克莱P贝德福特所说:你一天可以为学生上一课。但是如果你用激发好奇心教他学习,他终生都会不断地学习。因此,教师应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养成经常设疑的习惯,让学生产生认知的需要,激发其学习动机。在每节新授结束后,适当安排一些模仿性练习来巩固新知,拓展延伸,这也是很有必要的,设疑就是一个重要的手段
3、。如,教师在教三角形的分类时,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分类后,安排了一个游戏:“猜三角形”。(1)露出三角形的一个直角;(2)露出三角形的一个钝角,学生都能准确判断。(3)露出三角形的一个锐角、两个锐角,学生都不能准确判断,直至露出三个锐角时,学生才异口同声说是锐角三角形。这时教师问:为什么(1)和(2)你能准确判断,而(3)则不能呢?学生说:因为直角只有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钝角也只有钝角三角形中有一个,而锐角在三类三角形中都有。教师接着追问,为什么直角三角形中只有一个直角、钝角三角形中也只有一个钝角呢?通过这样的设疑,既巩固了新知,又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他们的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这样的课堂
4、设疑,学生一开始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却又很渴望知道“答案”,于是学生便会自主地去学习,去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2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动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信息接受与反馈、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把思维过程“融”于情境中,学生就会对教学活动产生直接、强烈的兴趣,而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源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去积极探索,才能积极地提出问题,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变苦为乐. 可以说,激发学习动机的关键就是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他们常常对新颖的东西感兴趣,对运动变化的东西感兴趣,对相互矛盾的东西
5、感兴趣,对笑话、幽默故事感兴趣,对美的东西感兴趣,对实验、操作感兴趣,对竞赛和游戏等感兴趣。要激发学生这种学习动机,就要让数学教学充满魅力,就要求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积极思维的情境。3自主探究,激发学习动机即以“群言堂”为特征的一种集思广益的方法。它是运用围绕中心的主题,进行讨论的形式,大家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相互启迪,相互修正,相互补充,使思维活动发生连锁式反应,诱发出很多新见解、新观点,直到获得创造性方案或设想。“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自主探究是在短时间内产生认知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激发学习动机的一种有效手段。 4体验成功,激发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就是为了获得成功
6、,享受成功的喜悦。体验成功就是让学生从成功中获得激励,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增强学习的动机、热情和信心,主动去争取新的成功。因此,在整堂课上,从开始到结束,针对不同学生状况,要创造让每个人都获得成功的机会。有的学生基础差,有的学生好动,可以有选择地多让他们回答,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其有成功的愉悦感受;有的学生表现出色,可以让他们回答一些略有难度的问题。通过这些成功体验,满足了学生需要,增加了学习的信心,促使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奋进。(二)数学教学中,激发外源性动机的策略1开展竞赛,激发动机竞争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上都比一比结果如何,形成良性竞争势态。教师要对突出的学
7、生当众表扬,实现全方位立体信息反馈与评价,使学生得到需要满足,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我在课堂上,尤其是活动课上一般采取竞赛的形式来组织教学。教学中可以适当引进竞争机制,设计一些带有竞争意识的游戏和比赛活动把知识寓于游戏竞争之中。如:在课堂上,分小组讨论问题时,看哪个小组先得出结论:课堂上回答问题看哪行举手的同学多,且回答正确率高等等,造成一种动静结合,活泼有趣的气氛,使学生内心潜在的动机和需要转入兴奋状态,既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同学们的竞争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又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夺红旗”、“比比谁最聪明”、“解题方法最佳的是谁”引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得到自我评价、自我
8、表现的机会,以不断深化学习动机,把学生从对分数的竞争引向追求知识、提高能力的竞赛。从而达到增添兴趣,扩展思维,发展智能的目的。尽管竞赛能对大多数学生起到激励作用,但竞赛要适量。过于频繁的竞赛不但会失去激励作用,反而会制造紧张气氛,加重学习负担,有损学生身心健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常因竞赛失败而丧失学习信心。并且在竞赛方式的选择上,要使不同学生在竞赛中都有获胜的机会。例如,发现个别学生亮点,开展适合他们能力层次的竞赛。通过竞赛,全员参与,激发学习动机,促进教学质量2正确评价,激发动机评价手段应是一粒石子,用它打破之潭死水,激起一道道希望的涟漪,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看到自己的希望,激起学生学习的动
9、机。因此,教师适合的评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但如何评价呢?我总结如下四点:(1)评价要及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应注意抓住评价的时机,该及时鼓励的就毫不迟疑,不宜立即评判的就不能过早定论。教师的评价,应以激发学生的情趣和热情为终极目的。一位教师在执教某一公开课时,因自己紧张而未及时给予一位回答问题的学生应有的评价,而在老师想起并再次给予补偿式的评价时,全班的学生竟都“哄”的笑起来了。因为在学生看来这位回答问题的学生完全被老师给“忽视”掉了。只有及时、有效、确切的评价,才能让学生觉得老师是我的老师,老师是熟悉我并时刻关注我的老师。(2)评价要恰如其分。要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对学生多作肯
10、定的评价是一个非常好的手段。比如,对较优秀的学生,适当的批评可能会更有效,而对一贯受训的学生,赞许则更有显著作用。对自信心差的学生则应多鼓励、表扬,而对过于自负的学生,则应提出更多的要求。这就是说评价要尊重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教育家班杜拉认为:“看到错误的行为受到批评,也能有效的遏止学生进行错误的尝试,并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而适当的批评,不仅不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反而更有利于促进他们的发展,健全他们的心理品格。我们可将批评有效融入表扬中,在表扬中警示学生,让学生提高认识,强化自律行为,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因为表扬和批评是教师有效评价的两种必需的
11、方式。所以说教师评价中既要有表扬,也要有批评。(3)评价要具体化。一次在外听课,一位数学教师在执教“相似形”时,学生每答对一个问题,甚至没答对的,他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不同的评价语言,好在哪里,哪里有些不足。学生在获得老师对他(她)的具体的评价后,学得特别认真,而且有一种投入的激情写在他们的脸上。这样,他的课堂几乎没有一个学生在走神,回答问题精彩纷呈!为什么呢?因为多元具体的评价让课堂多采。一般来说,被评价的行为越具体,效果越好。教师应尽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首先指出其优点,然后再指出其不足之处,并勉励其改之。这样才能使学生有进一步学好的信心,同时产生努力改正不足的愿望。如“你的回答说的
12、真具体,不仅说得详细,而且又有条理,真棒!如果声音再响亮一些就更好了!”学生听了我对他们的表扬以及评价,信心大增,也知道哪里要改进,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3恰当使用物质奖励,激发动机在如今的课堂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堂评价越来越受到了大家的重视,物质奖励当然也不甘示弱。毋庸置疑,物质奖励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调节课堂气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诸如物质奖励这样的外源性动机作用不当会使学习活动指向掌握目标,学生不会在学习中采取积极的学习策略,而且使用不当比表扬的滥用危害更大,不仅会使学生产生消极归因,更有可能损害原来已经有了的宝贵的内源性动机。莱珀(M.R.Lepper,1989)称
13、之为外部奖励的隐蔽性代价,即对原来有内在兴趣的活动因不适当外在奖励而损害对活动本身的兴趣。所以,外源性的物质性奖励应当慎用。物质奖励适用于低年级的教学,最重要首先是课堂纪律的管理,我通常奖励额头上贴小红花,对于那些有些难度的数学题目,只要回答的好可以得到一个,还有表现最好的一个小组每人也能得到一个。这样评分的时候不光是看他们上课举手发言的情况,还可以用来评定他们的纪律,用压力来控制一些不太听话的学生的不良行为了。这样小贴纸比小折纸好,他们不会拿出来玩。高年级的物质奖励也是可以的。比如在数学课上小组合作中,合作的积极的,发言的好的小组可以奖励一颗“红星”,此“红星”属于小组共同荣誉,到了一定数目可以兑换成一张奖励卡属于个人所有。效果也是不错的。总之,在数学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合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策略来激发他们的内源性动机或外源性动机,才能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的目的。当然,我考虑得可能还不够全面,对于其他的一些策略,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利于学生发展,也是可以采用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