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白华美学散步读后感.docx
《宗白华美学散步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宗白华美学散步读后感.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宗白华美学散步读后感宗白华美学漫步读后感1 美学历来给人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因为美正常依附于历史,文学,艺术等存在,并成为历史和文艺的灵魂。始终以来,美学家谈美学都是从历史或者文艺入手。 譬如美的历程中,李泽厚先生根据历史的发展梳理美学。从远古到商周,从盛唐到明清。一个个看似无关的细碎事务被从历史中筛出来串联在一起,组成了几千年来绵延不绝,若隐若现的美学脉络。这种在千年历史中拿捏,为美学把脉的实力,无疑对审美的敏锐力有着极高的要求。 其实另一位美学大家朱光潜,也根据历史的经络阐述过美学。在西方美学史中,我们看到的,其实不仅仅是美,更是西方历史文化的结合体。是雅典学园到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对美的
2、不同理解,不同的鉴赏与思索。不同的是,朱光潜把人作为一个欣赏者,看美的发展,美的升华与改变,把“我”作为一个置身事外的记录者,记录下了浩浩百万字的美学体系,森严而雄伟。李泽厚则对这种看法持否定看法。他认为美是随着人的出现而出现的。 人是美的鉴赏者,更是创建者。美的感觉起源于人的思维,因而人不存在,美也就不存在了。不能说两位大师孰是孰非,只能说这是唯物主义美学和唯心主义美学的碰撞。但是在我个人看来,感受龙飞凤舞的远古图腾,摩挲锈迹斑斑的青铜器,吟哦气吞山河的盛唐诗歌,观赏清雅超然的山水画作比肃穆地谛视厚重的历史,探究一部部哲学论著带来的美感更深化人心,更能引起一个一般人发自内心的共鸣。 不妨再将
3、眼光放到美学漫步上来。同样是负有盛名的美学著作,宗白华先生并没有像前两位那样根据中西历史发展来梳理美的脉络。正如书名所说,这本书就犹如漫步一般,漫无目的的漫步。走到哪里,捡起什么,便对它讲解一番。看上去,好像这本书根本就不成体系,根本就是随笔,山水,素描,雕刻,书法,哲学,诗歌无所不谈。但就在这杂乱无章中,宗白华先生却又有条有理地带我们探究了一个个美学的大问题:虚与实,道,留白,舞,生命的意蕴。在虚与实,阴和阳,充塞与空白,最高理性和最高生命等等对立的碰撞与融合中,一切已达化境,因而产生了美。再将其与朱光潜,蔡仪等的唯物主义美学对比,发觉在这方面,宗白华和李泽厚不约而同。 唯物主义的美学探讨者
4、深究着本体论,相识论等钻研,于是,对于美学的探讨更加艰深,忽焉在前忽焉在后,体系巨大而难得要领。而宗白华和李泽厚则选择了另外一条路,跳脱出来,不再苦究美的哲学逻辑。他们认为,与其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文艺中找寻美的逻辑,美的原理,不如探寻你的内心。因为美的感受正是发源于你的心。罗丹的雕刻,陶渊明谢灵运的山水诗,王羲之的书法好,好在哪里,无非是因为他们把自己和美的对象融合在了一起,借以一种艺术形式表达出来,向外发觉自然,向内探寻自我,于是山水等外物空灵化了,也附上了情致,美自然也产生。这种境界有一点道教的天人合一之感。因此,看美学漫步美的历程时,很简单感受到一种返璞归真,冥合天人的宗教境界。 说罢关于
5、美学的唯物和唯心。另一方面,不妨来看看这些美学著述的依托。 比如美学漫步,主要是依托着阴阳虚实等意境,依托着审美的心来阐述美。至于其中涉及的素描,雕刻等等,也着重于艺术家本身的境界思想来讲,而非立足于专业技法。因此,可以说这是一部随心的书,他的逻辑是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与万化冥合”的超然境界。读这本书,不能用脑子,只能专心。而浩浩百万字的西方美学史则扎根于西方历史,探寻历史的美学,每一处论述都注意着逻辑,严格的剖析着各种美学哲学流派的发展,继承。假如说美学漫步是随意绽放的空谷幽兰,那西方美学史更像是一棵根系深厚,枝繁叶茂的橡树。 与西方美学史类似,美的历程也是依托历史,只不过是依托华夏的历史。这
6、本书对美的探讨不像西方美学史那样逻辑严密,一枝一叶一根一脉的来源去向清清晰楚。美的历程对于中国历史中的美,实行了一种大刀阔斧的取舍,摸到了千年以来美的脉搏点,龙凤图腾,青铜饕餮,楚辞唐诗,魏晋风流等等等等。将一个个极美的点从历史的烟海中挑出来,连成一脉。假如说朱光潜是大禹治水一般将九州山河开拓分明,各行其道,那李泽厚就是传闻寻龙点穴的高手,睥睨山河,找出一峰一岭,点出美学的龙脉。 至于蒋勋的美的深思和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又与前面的几本论著有所不一。美的深思着眼于书法,人间词话着眼于诗词。看似一本是书法论著,一本是诗词鉴赏。却又无时不刻让你感受到美的宣泄。蒋勋与王国维一样,曾经致力于对西方美学的探讨
7、,蒋勋承袭泰纳,王国维承袭叔本华,尼采。而后,他们又稀奇一样地感受到了华夏大地的美,将眼光放回到了中国这片土地上来。 于是这两本书便有了依托,两种古老的中国艺术形式书法与诗词。不难看出,这两本书尽管有西方美的影子,但根还是中国的。譬如王国维,很好的继承了中国的古雅美,在严羽和王士祯的神韵说和爱好说基础上提出了耳熟能详的境界说。这才有了中国妇孺皆知的美的三重境界。 其实,不管如何来看,这一本又一本著作都有着自己的特色,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一个美学家都形成了自己的体系,但又没能呈现出美的全部。而当这些著作放在一起,我们不难发觉,其实这就是我们人类已经认知的美。逻辑的,内心的,严谨的,虚无的。
8、 而通过美学漫步美的历程,其实给我们带来的,是呈现了美的更多的方面。只要人类的历史还将接着,那么人类就会不断创建更多,更丰富的美。我们或许无法完全明晰从古至今的一切美。但至少,通过阅读这一册又一册书,我们可以驾驭一点美学的脉络。因而,将自己也作为美学的主子公,美的建设者,去参加创建这雄伟精妙而又千姿百态的美学史诗。 宗白华美学漫步读后感2 山川草木,泥墙黛瓦。原委是什么在梦境里时隐时现?是自然的造化还是本心的感受让我望见落照里白帆点点的月夜的海,听闻那海潮如诉衷曲的絮语。 行走在中国的文化檐廊里,天空的白云貌似永久飘逸,覆成桥畔的垂柳给人无限的遐思。月总是出现在诗人的心腑里,“坐久浑忘身世外,
9、僧窗冻月夜深明”,静穆的月夜不禁让人寒意顿起。“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月又被描摹成念乡的使者。诗人对月的无尽感怀使月的姿态丰富多彩,美渗透在诗人的笔下。朝阳下无意瞥见一枝带露的花,感觉着它生命的簇新,生意的无尽,自由而无所挂碍,便产生了无穷的不行言说之美。美还在怜悯里,美在同疏林透射的斜阳共舞中,美在同蓝天闪闪的星光合奏中,美在同黄昏初现的冷月齐颤中。无限的怜悯对于星天云月,鸟语泉鸣,死生离合,喜笑悲啼。怜悯是一种情感的交融与共振,亦是美之所蕴含。罗素曾说:“对爱情的渴望,对学问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行遏止的怜悯心,这三种纯净而又无比剧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他从对人类的怜悯中获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华美 散步 读后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