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案例.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案例.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案例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四年级 2、学科:语文 3、课时:2 4、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搜集双龙洞的有关资料二、教学课题 1引导学生认识 6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等词语。会用“时而时而时而”造句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4引导学生掌握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三、教材分析 是一篇游记,记叙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
2、的情趣。 课文按游览顺序,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写了路上的景色明艳、溪流欢唱,外洞的宽敞,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小,内洞的“黑、奇、大”,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欲望。全文结构严谨,内容安排浑然一体、井然有序,两条线索(一是游览的顺序,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有机交融、贯穿始终;观察仔细,描写形象生动,景物特点鲜明;叙述有详有略,详写孔隙、内洞风貌,突出了双龙洞的特色。了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和落实“分清文章的主次”这一重点训练项目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是教学的难点。 选编本课的意图
3、在于让学生学习作者观察、表达的方法,通过语言文字领略金华双龙洞的神奇之美,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四、教学方法文章的语言浅显易懂,读起来让人有一种亲切感。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我在教学中以读代讲,读贯穿全文。我在朗读教学中采用了默读、听读、齐读、表演读、带动作读、赛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自读、学读、感情朗读的过程。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五十年前的 4 月 14 日,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曾游览过一个地方,并且把他游览的经过写了下来,这个地方就是浙江省金华的双龙洞。这节课,让我们随叶圣陶老爷爷一起去游览一番吧!2出示课题,(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 指名读,
4、齐读。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本文是一篇游记。)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欣赏课文朗读录音。第八册 第三课 记金华的双龙洞_在线视频观看_土豆网视频 小学语文课文朗读3出示生词:“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 ,指名认读,教师和学生共同正音。教师强调生字“浙”的读音是zh ,不要读成zh ;“蜿”的读音是 wn,不要读成 wn;“蜒”字中间是“廴”,不是“辶”。要求学生在读写时注意。4相机理解如下词语:油桐、溶洞、石钟乳、石笋(教师相机展示图片资料,帮助
5、学生理解)。5再默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记叙了游金华双龙洞的经过。)三、探寻游踪,理清条理1再读课文,作者从金华出发,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游览双龙洞的?(游览顺序)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点?根据作者游览的顺序,画一张游览示意图。(可以各自进行,也可与几个同学讨论完成。)2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金华罗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3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设计意图:让学生探寻游踪,一来是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二来是考查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同时这也是为了学习写游记的基本方法。四、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五、品读交流,理解深化 1品赏路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华 双龙洞 教学 案例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