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42页DOC).docx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42页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42页DOC).docx(4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年)的若干意见黑政发号 发文时间: 2011-08-17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属单位: 为深入实施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年)(以下简称规划),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紧密结合林区的实际,统筹安排,重点突破。要以增强生态功能、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强化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巩固我国北方生态屏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大力培育林区“造血功能”,以生态主导型经济为主攻方向,积极争取国家大项目
2、和政策的支持,积极培育和发展与资源环境相适应的接续和替代产业,坚持林中经济林区发展、工业经济林外发展,以发展产业项目增强林区经济内生动力。以改善民生为目标,大力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让林区人民充分享受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的成果。以理顺管理体制、转变经营机制为突破口,有序推进林区各项改革,为林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到规划期末,建成生态环境优良、产业特色鲜明、社会文明和谐、人民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林区。 (二)主要目标。到年,规划区域森林覆盖率由年(下同)的提高到。森林面积由万公顷提高到万公顷。活立木蓄积由亿立方米提高到亿立方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幅保持在以上。一、二、三产业结构由调整到。非传
3、统木材生产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提高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以内。 二、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全面恢复和增强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 (三)认真贯彻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结合贯彻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落实规划确定的生态保护与建设任务,形成点状开发、面上保护的空间结构和环境友好型的产业结构,全面恢复和增强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 (四)停止森林主伐。从年起,年采伐量由万立方米调减到万立方米,调减幅度为。到年,累计减少森林资源蓄积消耗万立方米。 (五)实行分类经营。对于国家级公益林,以发挥生态效益为核心,实施封山育林,落实专人管护,林地内严格控制矿产
4、资源勘探与开发。对于商品林,逐步完善以市场运作为主的经营管理机制,在保障生态功能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进行经营,严格执行国家采伐限额,加强“三总量”(采伐总量、木材销售总量、木材运输总量)控制。 (六)强化森林管护与保护。继续推行森林资源管护经营责任制,采取专业队、职工联合、个人承包等形式,将管护与经营有机结合起来,建立管护经营责任人参与分配森林资源培育成果的新机制。实行点、线、面布防,逐步建立健全包括预防、扑灭、检测等内容的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体系,森林火灾受灾率稳定控制在以内,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以下。 (七)加快森林资源培育。大力开展植树造林,采取人工造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等措施,加快
5、恢复森林资源。以针阔混交、复层异龄为目标,调整和优化林分林龄结构、树种结构和林层结构,提高林分生长量和林分质量。到年,完成人工造林万公顷,封山育林万公顷,中幼龄林抚育万公顷、森林改建培育万公顷、低质低效林改造万公顷、改培优质大径材商品林万公顷。 (八)加强自然保护区和湿地的保护与建设。构建布局合理、类型齐全、功能完善的自然保护区体系,重点建设寒温带针叶林生态系统和温带红松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森林湿地生态系统,以及野生动物类型、野生植物类型、地质遗迹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建立一批集生态环境监测、野生动物救护、鸟类环志、科学研究等为一体的多功能保护区。加强界江界河以及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湿地植被和
6、湿地生态系统。切实保护冻土带,推动五大连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到年,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个,其中:国家级个,省级个,总面积达万公顷,占大小兴安岭林区面积的。 (九)加大退耕还林力度。严格执行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对超坡地和严重沙化、退化耕地实施有计划的退耕还林,正确处理退耕还林与职工和农民增收、粮食生产、生态保护的关系。加大技术支持和补偿力度,做到退耕一片,还林一片,成林一片。 (十)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构建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治理和动态监测体系,依法防止新的人为水土流失。在规划区域实施一批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加大矿区生态综合治理,尽快实施矿区植被保
7、护与生态恢复工程,开展砂金过采区及废弃地的生态环境修复与整治。对大兴安岭林区的呼玛、松岭、漠河、塔河和伊春大西林,乌拉嘎金矿及嘉荫、爱辉区罕达汽和二站砂金过采区,金水、西岗子、黑宝山煤矿过采区,鹤岗采煤沉陷区及废弃地,按照“量力而行、分步实施、急用先治”的原则,有计划地实施地质环境治理,尽快恢复森林植被。 三、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推进林区产业转型升级 (十一)突出发展林区产业。树立“发展是根本、保护是前提、产业是基础”的理念,把林区产业发展摆放在重要位置,为规划的实施奠定坚实基础。充分发挥林区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等优势,做大做强林下经济等优势传统产业,培育壮大资源精深加工等先进制造业和特色
8、旅游产业。按照“开发一点、保护一片、发展全局”的原则有序发展生态矿业,不断壮大林区经济,增强林区发展后劲,逐步实现由林业经济向林区经济转变,由粗放型发展方式向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由单一的林木经济向多元的复合型经济转变,由过度消耗木材资源向低碳环保型经济转变。到年,建立起林区现代产业体系。 (十二)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充分利用林上和林下资源,按照规模化、集约化、绿色化的发展方向,大力支持发展林下产业,积极吸纳林区人口转移和劳动力就业,把林区建设成为我国北方绿色生态食品、特色畜禽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扶持发展以有机黑木耳、蘑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和以蕨菜、黄花菜等为主的特色山野菜产业。合理保护和开发野
9、生林产品资源,提高蓝莓、大果沙棘、榛子等野生果品的产业化水平;积极发展以有机大豆为主的特色种植业,建设全国脱毒马铃薯繁种基地和无公害大豆生产基地等;发展貂、狐、獭兔等珍贵皮毛动物和鹿、林蛙、山禽等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建设林区特色珍稀动物养殖基地。近期(特指年之前,下同)规划建设个重点项目,总投资亿元。 (十三)做优林木深加工产业。坚持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相结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育壮大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利用率高的林木精深加工产业。尽快形成初级产品、中端产品和高端产品各有侧重的产业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提高采伐、造材、加工剩余物及废旧木质材料的综合利用水平,实现林木资源的多环节加工增值。
10、在黑河、加格达奇、伊春等地扶持若干家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品牌优势的大型木材精深加工企业,加快改造升级,提高产品加工度和档次。支持原料林基地建设,全面缓解停止主伐后木材加工业原料缺口问题。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通过跨国并购、跨国经营,推进境外森林资源的合作开发和利用。近期规划建设个项目,总投资亿元。 (十四)积极发展林区商贸服务业。适应林区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需要,依托中心城市、小城市和重点镇,构建全方位、多层次、便捷的商贸物流网络体系。提高加格达奇、黑河、伊春等林区交通枢纽城市的物流中转能力。在黑河、漠河等口岸城市,形成集转口、过境、加工贸易、货物集散、国际商务为一
11、体的口岸物流中心。围绕林区特色产品,构建大型跨区域绿色食品交易市场、毛皮交易市场、北药产品集散市场、木材精加工产品和种苗交易市场,形成全国林特产品集散基地。进一步提升批发零售经销模式,培育壮大连锁经营、统一配送、代理制、电子商务等现代化经营模式。大力推进超市、便利店、专卖店、大卖场等新型业态向中小城镇延伸。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培育若干个集运输、仓储、检验、包装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物流企业。近期规划建设个项目,总投资亿元。 (十五)壮大生态文化旅游业。突出开发森林、湿地、草原、冰雪和少数民族风情等林区特色旅游资源,加大区域合作,构建区域旅游联盟,开发区域精品旅游线路,完善景区景点和旅游基础
12、设施,打造国内外知名的避暑、度假、康体和健身等休闲生态养生旅游胜地。重点挖掘狩猎部落、民族文化、文化遗址、民俗风情等民族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建设北方多民族、多文化生活体验基地。围绕中俄边境景观、异域风情、界河和境外旅游资源,建设边境观光基地。重点建设一批旅游小城镇,开发一批以乡村度假为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加大区域旅游通道、重点旅游景区景点的道路建设,提高与旅游中心城镇的通达水平。加快建设不同档次的星级宾馆、绿色环保酒店、经济型酒店和家庭旅馆等,提高游客接待能力。近期规划建设个项目,总投资亿元。 (十六)扶持发展北药产业。充分利用林区“绿色药库”资源优势,发掘和传承民族医药精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
13、和营销方式,尽快形成独具特色的北药产业体系。重点发展刺五加、五味子、防风、龙胆草和鹿、蜂等标准化种植和养殖,加大野生道地药材保护力度,建设北药特色原料供应基地。加强自主创新和产品研发,积极与国内知名中药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实现北药生产技术现代化、质量标准化、产品规模化和品牌化,提升北药的精深加工水平,建设现代化的北药生产加工基地。近期规划建设个项目,总投资亿元。 (十七)培育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推进林区替代能源建设,大力发展生物质能、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切实提高清洁能源在林区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解决林区替代能源问题。鼓励企业利用林业抚育剩余物、养殖业废弃物、林区灌木、秸秆、木材
14、加工中产生的废弃物等发展生物质能源。在伊春、黑河、大兴安岭等条件具备的地区建设若干个风电场或分布式能源系统。在偏远地区采用电网延伸、风能与太阳能互补发电等方式,解决生产和居民生活用电问题。近期规划建设个项目,总投资亿元。 (十八)加快建设矿业开发基地。在确保生态安全的前提下,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实施点状开发、适度规模、综合利用、梯度增值,建设大兴安岭与黑河地区能源矿产和铜金等有色金属、贵金属、黑色金属矿产开发基地,伊春地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矿产开发基地,五大连池水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基地。近期规划建设个项目,总投资亿元。 (十九)集约开发能源矿产。建设区域煤炭开采与加工基地,以能源矿产资源利
15、用最大化和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支撑林区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重点以古莲河地区和黑宝山地区为主,在年之前,大兴安岭地区和黑河市煤炭产量分别达到万吨和万吨,并形成连接区域内外的煤炭运输通道。建设一批煤炭精深加工项目,力争煤炭加工转化率达到。近期规划建设个项目,总投资亿元。 (二十)综合开发金属矿产。坚持“整装勘查、系统规划、点状开发、集聚发展”的原则,以矿产勘探为重点,以引进矿产冶炼加工新技术、新工艺为核心,引进战略投资者,重点发展铜、铁、铅锌、钼、金、银等多金属优势矿产资源开发,建设一批规模适度、综合利用、产业链长、附加值高的项目,实现矿产资源勘探、采选冶炼、加工一体化,将矿产开发业发展成主导产业,
16、把大小兴安岭林区建设成全省生态矿业示范区。近期规划建设个项目,总投资亿元。 (二十一)高起点开发非金属矿产。依托我省丰富的石墨等非金属矿产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园区为载体,以抢占稀缺资源产业制高点为目标,运用高新技术,对石墨等非金属矿产实施绿色开发和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打造中国石墨城。加快勘探步伐,从严掌控资源。引进战略投资者,集成高新技术,依托专业园区,建设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产业链条长、综合利用水平高、经济效益好、环境影响小的产业集群,形成包括开采、粗选、精选、粗加工、精深加工、终端产品的生产和应用在内的完整产业链条。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国内、国际市场的强势品
17、牌。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排污治理和尾矿综合利用。近期规划建设个项目,总投资亿元。 (二十二)系统开发水气矿产。统筹规划和开发利用区域内丰富的地下矿泉水资源,实施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尽快实现规模化开发、集约化经营、品牌化营销,把五大连池等地建成知名的地下矿泉水产业基地。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整合资源,培育龙头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矿泉水深加工生产线,研发功能性等中高端矿泉水。运用现代营销手段,把五大连池等品牌培育成世界冷泉和寒地功能性饮品知名品牌,提高国内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近期规划建设个项目,总投资亿元。 (二十三)集中力量建设接替产业集聚区。发挥各城镇及区域的产业基础和比较
18、优势,建设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引导林区产业向各城镇和园区集聚。完善设施,适度扩区,争取一批园区上升为国家级开发区。重点培育和建设大兴安岭对俄经济贸易合作区、黑河边境经济合作区、爱辉对俄进出口加工集聚区、伊春生态产业集聚区、鹤岗接替产业集聚区、铁力产业集聚区、嘉荫边境经济合作园区、龙江森工现代木业加工园区、九三经济开发区、宝泉岭经济开发区,形成林区接替产业园区体系。 四、优化林区局、场和城镇布局,加快林区城镇化进程 (二十四)调整撤并林场(所)。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积极稳妥推进林场(所)撤并,以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改善林区居民生活环境。到年,撤并林场(所)个。 (二十五)统筹推进
19、林场(所)调整撤并。林场(所)调整撤并要与林区的中小城镇建设、基础设施改善、棚户区改造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实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共享和高效利用,推动林区城市化进程和经济转型,形成布局合理、集聚发展的空间开发新格局。 (二十六)优化林区城镇布局。统筹林区城镇化发展,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构建起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林区城镇体系。做大做强加格达奇、伊春、黑河等个中心城市,以其完善的城市功能支撑现代产业的发展,引领林区经济转型。做特做优漠河、塔河、呼中、铁力、嫩江、五大连池、北安等县级小城市,以其资源禀赋和优良环境吸引林区产业和人口聚集。做活做实新林、孙吴、通河等中心镇,为林场
20、(所)撤并和妥善安置职工辟建文明家园。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林区生产生活条件 (二十七)加快交通设施建设。经过年的建设,形成林区与周边地区、与中心城市以及与俄罗斯、蒙古贯通的较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到年,林区内部道路的通达性和外部联系的通畅性得到明显改善,制约交通瓶颈基本消除。铁路客货运输能力基本满足林区生产生活发展的需求。形成比较完善的机场布局和支线航空网络。 (二十八)加快形成公路运输通道。重点建设林区通场公路、防火和专用通道,提高林区路网的养护等级。推进高等级公路、重点旅游景区公路和进出口通道及资源运输通道建设,形成上连省道、外连周边市(地)、覆盖林区的公路交通网络。近期建设鹤哈
21、高速鹤岗经伊春至绥化段、加绥高速加格达奇经嫩江、五大连池至北安段和伊春至北安、伊春至嘉荫等高速公路。建设国省干线漠河机场至北极村、京加公路白桦至嫩江段、鹤岗至名山、嫩江至黑河、加格达奇至黑河、加格达奇至漠河、塔河至呼玛、嘉荫口岸延伸等公路。 (二十九)完善铁路运输网络。加强林区既有铁路扩能提速改造,根据资源开发和旅游、边贸发展需要,加快主要干线、后方通道及口岸铁路的改造和建设,尽快形成漠河等林区重要城镇至哈尔滨朝发夕至、夕发朝至的输送能力。启动新建铁路项目,提升林区对外运输能力和林区旅游的通达性。建设五大连池至北安、汤旺河至嘉荫、鹤北至名山、韩家园至呼玛至黑河铁路。实施滨洲线、哈佳线电化改造工
22、程。实施富裕至漠河、佳木斯至鹤岗、滨北线、北黑线既有线扩能改造工程。规划研究新建黑河至黑宝山、莫力达瓦至讷河至五大连池、孙吴至逊克至乌伊岭、满归至古莲至洛古河、铁力至伊春铁路。 (三十)加大力度建设支线机场。大力发展支线航空,完善机场布局。加快加格达奇机场建设,尽快启动五大连池机场建设,加快黑河、漠河、伊春机场的改造升级。在部分地区研究建设通勤机场。巩固现有航线,积极向沿海城市和俄罗斯远东城市延伸。 (三十一)推进林区电网改造。加大林区电网改造力度,尽快实现林区电网纳入区域大电网统一管理运营,提高林区电网整体供电能力,改善供电的可靠性,降低电网能耗。到年,彻底解决林区无电区域供电问题。 (三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龙江省 人民政府 关于 实施 小兴安岭 林区 生态 保护 42 DOC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