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本科论文终稿(25页DOC).docx
《会计学本科论文终稿(25页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学本科论文终稿(25页DOC).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摘要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进一步规范了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体现了稳健性原则,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就目前而言,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不少缺陷,这些缺陷成为一些企业粉饰企业财务报表,扭曲企业会计信息的重要手段。笔者在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发展现状,指出了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存在的不足,分析了部分企业在资产减值会计实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探讨了通过规范会计准则、充分披露等方式提高资产减值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对策。关键词:资产减值 会计信息 披露 最新精品资料整
2、理推荐,更新于二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2020年12月25日星期五22:01:41Abstract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Business Enterprises Were further standardized Asset impairment of recognition, measurement and disclosure of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which refle
3、cted the prudence principle in 2006. But for the moment, the accounting for assets impairment still exist some deficiencies which becomes the important means that some enterprises whitewash enterprise financial statements and distorted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n our country. This article elaborated o
4、n development status about the accounting for assets impairment. The writing pointed out that there has some companies problems related to accounting asset impairment and impacts on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ussed regulate the measure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
5、n.朗读显示对应的拉丁字符的拼音Key words:Asset impairment loss;accounting information;disclosure目录摘要IAbstractII一 资产减值的内涵1(一)资产减值会计的定义1(二)资产减值会计遵循的原则1(三)资产减值会计的目标1二 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发展现状3(一)我国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会计的规定31资产减值会计的确认标准32资产减值会计的计量33资产减值会计信息的披露5(二)资产减值会计在我国企业的运用现状61资产减值会计政策可选择性较强62资产减值损失转回的会计处理仍有操纵利润的空间83资产减值会计信息的披露不够充分8三 资
6、产减值会计处理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10(一)资产减值会计处理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影响101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102计量属性衡量的复杂性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113较大的职业判断空间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11(二)资产减资会计处理对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影响11四 完善资产减值会计信息的相关对策13(一)增强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规范性131适当限制企业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权132完善资产减值损失转回的会计处理13(二)充分披露资产减值会计信息141充分披露资产减值计提具体操作方法142充分披露资产减值损失对会计数据的影响143充分披露资产减值损失转回的会计信息15(三)进一步健全市场信息
7、披露、存档机制15(四)以社会责任观念引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15五 结论17参考文献18致 谢19一 资产减值的内涵(一)资产减值会计的定义资产的本质是能够产生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当资产的账面价值低于该资产所带来预期经济利益时,则认为资产已发生减值,并将账面价值与预期经济利益的差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由此可见,资产减值的本质是指可回收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减计资产的会计处理,是对资产计价的一种调整。资产减值会计是指根据稳健性原则,对资产的减值情况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和披露的一系列会计处理过程1。资产减值会计通过对各项资产的测试、计量和分配减值准备,综合使用公允价值和现值计量属性对企业以历史成
8、本计量为基础的资产状况进行评估和计量,为资产的真实价值提供了准确的量度。(二)资产减值会计遵循的原则资产减值会计从稳健性原则出发,目标是尽可能的排除资产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以真实反映资产价值,让会计信息使用者掌握企业真实的经营管理成果。稳健性原则又称谨慎性原则,是指在处理企业不确定的经济业务时,应持谨慎的态度。在实务中的应用可概括为“高估可能的损失,低估可能的收益”2。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概念框架中定义如下:“谨慎性是在不确定的条件下,需要运用判断作出必要的估计中包含一定程度的审慎,比如资产或收益不可高估,负债或费用不可低估”。我国从1992年计提“四项减值准备”到新准则颁布,均要求企业对交易
9、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过程中遵循谨慎性原则,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三)资产减值会计的目标资产减值会计的目标就是资产减值会计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就财务会计目标而言,国内外存在着两种主流观点:即“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前者认为,会计的目标是受托者以适当的形式向委托者如是报告资源的经营管理责任和履行情况。在“受托责任观”下,会计信息使用者(投资者)更为关注的是资本保全(资本保值和增值)、经营业绩(管理业绩)和现金流量等信息。后者认为,会计的目标是向现存的、可能的(潜在)信息使用者提供利于决策的会计信息。该观点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的创新
10、。在决策有用观下,财务会计的目标与财务报表的目标相趋同,它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不论是“受托责任观”还是“决策有用观”均采用单一的会计目标,二者时有争论。但“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并非是矛盾或排斥的,相反两者之间具有某些交集。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在其“财务报报告原则公告”中,率先将“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融合性的表述,形成了财务报告的完整目标。ASB认为,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一个广泛范伟内的使用者提供关于一个报告主体财务业绩和财务状况的信息,利于他们评价该主体的管理当局履行受托责情况并进行相应的经济决策”。我国评价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的体系3(图1.1)也表明,会计信息所达到的
11、会计目标也具有交融性。财务信息内容质量 全部财务信息表述(含披露)质量决策有用性保护投资者 透明度可靠性相关性实质重于形式充分披露完整性明晰性可比性中立性重要性图1.1评价企业财务报告质量体系资产减值会计符合“决策有用观”的会计目标。Beaver,Eger,Ryan在1989年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市场会对企业资产的价值进行“调整”标价,资产计量越接近其真实价值,越有助于市场的投资决策。这也反映了资产减值的本质,资产减值会计是通过多种计量属性对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资产的价值进行重估修正,为现存和可能的(潜在)信息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提供有利依据。二 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发展现状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起步比
12、较晚。从1992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财务通则到2000年我国颁布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资产减值”的概念才在制度和准则中明确提出。2006年,财政部正式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这一准则比较具体地规范了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增强会计实务的可操作性。但是,由于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在准则方面仍然存在的一些不足和实务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影响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一)我国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会计的规定1资产减值会计的确认标准根据会计确认的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资产减值会计有三种确认标准可供选择4:(1)永久性标准。该标准认为,只有永久性(在可预计的未来期间内不可能恢复)资产减值损才予以确认
13、,支持这种标准的主要理由是可以避免确认暂时性减值损失。但在这种标准下,难以界定什么是暂时性减值、什么是永久性减值,主观性较强。(2)可能性标准。该标准是指对可能的资产减值损失予以确认。在可能性标准下,如果未来现金流量的贴现值大于账面价值,即使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也不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其目的主要在于与历史成本框架保持一致以及避免对不必要减值损失的确认。(3)经济性标准。该标准认为,只要资产发生减值,就应当予以确认。在经济性标准下,资产被定义为“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资源”,具有可定义性;可回收金额小于账面价值的差额用以计量减值损失,具有可计量性和可靠性;另外还能提供相关的信息,具有相关性。我国对于
14、资产减值的确认标准采用的是经济性标准。由于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对会计造成的影响,专业人员对永久性标准和可能性标准的判断存在很大的难度。经济性标准在估算在用价值和确定可收回金额时已考虑各种“可能性”因素,不再要求对可收回金额小于账面价值的可能性进行评估。因此,采用经济性标准也可以减少确认时的主观判断。2资产减值会计的计量(1)资产减值会计的计量属性。我国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的计量采用多重标准,其主要包括:公允价值、重置成本、历史成本、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见表2.15)。在现行准则下,资产的计价模式不再单一地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原则,而是根据资产特性、市场环境及持有目的对资产进行重新分类。
15、并根据不同资产采用不同的计量属性。这样处理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使之更合理。在市场环境较好、资产公允价值能够取得、且公允价值确实公允的情况下,相关性与可靠性能够得到较好地统一。否则,由于公允价值不公允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降低。表2.1主要资产减值计量属性比较表计量属性事态类型交易可靠性相关性操作难度历史成本过去投入实际强弱弱强易难重置成本现在投入假设公允价值现在产出假设可变现净值未来产出假设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未来产出假设(2)资产减值会计的计量基础。资产减值金额的计量基础是单项资产或资产组。资产组是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其产生的现金流入应当基本上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资产组应当
16、由创造现金流入相关的资产组成。认定资产组最关键的因素是该资产组能否独立产生现金流入。企业对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或者监控方式,以及对资产使用或者处置的决策方式等,也是认定资产组应考虑的重要因素。(3)可回收金额的计量。对资产减值计量的前提是资产减值已经确认。在对资产进行减值计量时关键要对每一种资产可收回金额正确地计量。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的较高者确定。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应当按照资产在持续使用过程中和最终处置时所产生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确定。出于数据可靠性和便于操作等方面的考虑,建立在该预算或预测基础上的预计现金流量最多涵盖
17、5年。在预计了资产未来的现金流量和折现率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PV)的计算公式如下:PV=NCFt/(1+R)t 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属于对未来事项的估计,其考虑的内容、因素和使用的方法复杂多样,折现率的预计也有很大难度。即使按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确定可回收金额,当市场定价不合理、市场信息不透明时,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也不能较准确的反映资产的可回收金额6。所以可回收金额的计量难度较大,需要很强的职业判断能力。(4)资产减值损失转回的会计处理。我国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损失转回的规定为7:长期资产(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下的投资性房地产,即
18、适用于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资产)的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的会计年度都不得转回。对于已确认减值损失的非长期资产(如存货、应收款项、持有至到期投资),当有客观证据表明该资产价值已恢复且客观上与引起减值损失的事项有关时,可以将已计提的减值损失转回,计入当期损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减值损失转回有条件限制,即其必须是可供出售的债务工具。权益工具减值损失的转回只能记入“资本公积”科目。我国禁止资产减值转回源于近些年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转回进行利润操纵的盈余管理现象严重。考虑到存货、应收账款等资产变现能力强、受市场影响大,所以允许其资产减值转回。现行资产减值准则虽然规定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长期资产
19、减值准备不能冲回,只能在处置相关资产后,再进行会计处理,但该规定并未能完全封堵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通道。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与冲回仍是上市公司进行利润操纵的主要渠道。3资产减值会计信息的披露资产减值会计体现了“决策有用观”的会计目标。对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来说,他们不仅需要了解资产减值会计运用的最终结果,还需要清楚企业计提资产减值的依据。资产减值会计信息披露应符合会计目标的要求,包括向谁披露、披露方式和披露内容三个方面。我国资产减值会计信息披露方式与披露内容如表2.2所示。表2.2我国资产减值会计信息披露方式与披露内容一览表披露方式披露内容定量化的表内披露资产负债表资产减值准备作为各项资产的
20、抵减项目,不单独列示利润表通过“资产减值损失”项目反映当期的资产减值总额,包括本期金额和上期金额现金流量表在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中,以“资产减值准备”项目反映,列在净利润下,包括本期金额和上期金额定性化为主的附注披露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准准备的累计金额,可回收金额确认的依据,导致重大的资产减值损失的原因以及当期确认的重大资产减值损失的金额(若属于资产组,还应披露资产组的基本情况),商誉减值的计提与分摊企业会计准则要求披露资产减值的分类、金额、影响和原因,同时还规定重大的资产减值要披露可收回金额的确定方法。这些资产减值会计内容的披露有助于信息使用者更好地了解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情况,分析公司会计信息
21、的可靠性,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但是,企业会计准则要求披露的资产减值会计信息仍然不够充分、详尽。(二)资产减值会计在我国企业的运用现状现行准则进一步规范了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但仍然存在许多的不足,如资产组划分标准不明晰,资产减值确认和计量难度大,资产减值信息的披露不够全面,外部监管难度大等。又加之公司自身的动机,一些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则中存在的这些漏洞,进行利润操纵和盈余管理。因此,资产减值会计在具体的会计实务中必然也会出现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资产减值会计政策可选择性较强由于目前我国资产减值的确认依据不明确,资产减值准则界定模糊,灵活性较大,在具体操作时,更多依赖
22、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操作的随意性较大。在具体实践中,在确认资产减值状况、减值计提比例等环节给上市公司留有较大的回旋余地,使得计提与转回的操作颇具“弹性”,导致企业滥提资产减值准备8。中证网讯中国证监会会计部2009年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报告显示,1714家上市公司2009年资产减值损失合计为1541.62亿元,较2008年的4017.21亿元减少2475.59亿元,同比下降61.62%。本文抽样选取了其中30家上市公司,对其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见下表:表3.1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情况抽样调查表减值项目计提方法数量说明坏账准备1.账龄分析法 2.个别认定法216
23、家公司根据信用风险进行账龄分析法确定坏账准备;7家公司根据公司政策进行账龄分析确定坏账准备;5家公司以个别认定法结合账龄分析法确定坏账准备,3家公司重述准则存货跌价准备1.可变现净值低于账面价值2.账面价值高于合同价格(有合同的情况下)2418家公司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原则进行存货跌价准备计提,3家公司按账面价值高于合同价格的差额确定存货跌价准备,3家公司因订单、质量及产品更新换代确定存货跌价准备;24家公司中有9家公司因原材料或产品市场价格上升对存货跌价准备进行了转回处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可回收金额低于账面价值1815家公司以可回收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固定资产减值准备;3家公司未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会计学 本科 论文 25 DOC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