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投资学之国际直接投资理论(111页PPT).pptx
《国际投资学之国际直接投资理论(111页PPT).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投资学之国际直接投资理论(111页PPT).pptx(1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Chapter 2:The Theory of FDI第二章:国际直接投资理论2015.03.18国际投资理论 什么是国际投资理论?它是解释国际投资发生原理,即为什么会发生国际投资的行为,因此也可称为国际投资动因理论。一.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动机投资者在进行对外投资时主要受两方面的制约1.企业本身特有的优势:资金、技术、管理、规模经济、市场技能。2.客观社会经济环境:自然资源禀赋、国内市场规模、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劳动成本、政府政策。国际投资的主要动机1.市场导向型动机2.降低成本导向型3.技术管理导向型4.分散投资风险型5.优惠政策导向型1.1.市场导向型动机(主要以巩固、扩大和开辟市场为
2、目的)市场导向型动机(主要以巩固、扩大和开辟市场为目的)突破贸易保护主义的限制 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已经弱化,但新型非关税壁垒出现,表现在:两反一保、技术壁垒、绿色环境壁垒、社会安全壁垒。提供周到及时服务,巩固和扩大已得到的市场占有份额。如机电产品、高科技产品。为了接近目标市场,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要。如金融、保险、零售、餐饮业、饭店等服务业。国内市场饱和,寻求新的市场。2.降低成本导向型动机:为了利用国外相对低廉的原材料和各种生产要素等,降低企业的综合生产成本,提高经营效益,这一类投资可以分为四种具体情况:出于获取自然资源和原材料方面的考虑,节省运费;稳定供应出于利用国外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等
3、生产要素方面的考虑(劳动密集型产品)出于规避汇率风险方面的考虑,汇率的变动会直接导致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本币升值,是开展对外投资、旅游和进口的好时机)出于利用各国关税税率的高低来降低生产成本的考虑。3.技术与管理导向型动机 目的是为了通过投资获取一些购买不到的先进技术生产工艺、新产品设计和先进的管理知识与经验。技术与管理导向型投资具有较强的趋势性,一般集中在发达国家或发达地区。4.4.分散投资风险导向型动机分散投资风险导向型动机 目的是为了分散和减少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企业的投资过分集中在某个国家或某个地区或某个产业,一旦遭遇风险就会由于回旋余地不大而出现较大损失。企业要分散的主要风险是政治
4、风险,同时也包括经济、自然、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风险。5.5.优惠政策导向型动机:优惠政策导向型动机:目的是利用东道国政府的优惠政策以及母国政府的鼓励性政策。6.其它:全球战略导向型动机、信息导向型动机、随大流、公司决策者个人偏好型动机。在分析和理解国际直接投资动机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国际直接投资的根本动机和目的是利润最大化。2.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是可以相互交叉的。3.不同类型国家之间直接投资的主要动机是不同的。4.上述各种投资的动机都是国际直接投资的经济动机,并未考虑政治与军事方面的动机。主要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1.垄断优势理论2.内部化理论3.生命周期理论4.比较优势理论5.生产折衷理论思考:
5、每种理论从什么层面解释国际投资发生 的原因?垄断优势理论1.理论背景2.理论来源3.理论核心观点4.理论的启示1.理论来源:是最早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独立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2.理论提出的背景:海默对美国跨国公司进行了大量实证分析后发现,美国跨国公司对外投资一般集中在少数几个行业。这些行业对利率的差异不敏感这些行业对利率的差异不敏感,在美国跨国公司的海外资产构成中,相当一部分资产是通过举通过举债方式在当地筹集的债方式在当地筹集的。这些情况证明了传统投资理论不能科学地解释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行动。1.垄断优势理论的前提: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有利可图的必要条件是这些企业应具备东道国企业所没有的
6、垄断优势;2.跨国企业的垄断优势,又源于市场的不完全性,即:不完全竞争市场是垄断的根源。不完全市场:指不具备下述条件之一的市场:1.同质产品;2.众多的买者与卖者;3.买者和卖者可以自由进入市场;4.所有买者和卖者都掌握当前物价的完全信息,并能预测未来物价;5.就总成交额而言,市场各个经济主体的购销额是无关紧要的;6.买者与卖者无串通合谋行为;7.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8.商品可转让。市场的不完全性具体表现1.1.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全: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全:产品的差异性、技术要素优势可来自专利、技术诀窍等知识产权;资本要素指跨国公司可用较高的金融信用等级更快筹
7、集资金2.2.规模经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规模经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投入同样的资本,只有少数企业可以得到规模收益递增效益。3.政府的介入而产生某些市场障碍:政府的介入而产生某些市场障碍:例如,价格管制、利润管制、反托拉斯法等。4.由于关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由于关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关税、进口限额和其他非关税贸易限制。20世纪世纪60年代,美国向海外直接投资的企业年代,美国向海外直接投资的企业多是哪些行业?多是哪些行业?1.汽车、石油、电子、化工等制造业部门中具有独特垄断优势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就是为了充分利用其他企业所没有的“独占性生产要素”。2.特点:资本集中度较高、技术先进、开发设计能力强、
8、有完备的销售系统、管理水平高等,能够生产出东道国企业无法生产的高技术优质产品,借以控制东道国市场,谋取高额垄断利润。理论精髓与观点1.观点:国内、国际市场的不完全性和企业的垄断优势是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性因素或根本原因。2.这一理论主要回答一家外国企业的分支机构为什么能够与当地企业进行有效的竞争,并能长期生存和发展下去。垄断优势的要素分析1.技术优势技术优势:企业经过长期投入积累形成的知识2.市场营销技巧:市场营销技巧:通过投资建立起的信息库和销售网络的优势,如耐克公司的销售渠道优势。3.先进的经营和管理经验:先进的经营和管理经验:通过对人力资源开发和经营,管理系统的投入而形成的知识。4
9、.规模经济优势规模经济优势5.对某些原材料的垄断对某些原材料的垄断: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6.国际品牌优势国际品牌优势 7.雄厚的资金实力雄厚的资金实力 国际企业可通过对外投资利用这些无形资产,取得超额利润国际企业可通过对外投资利用这些无形资产,取得超额利润v美国学者约翰逊: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主要来自知识资产的占有和使用,知识资产的开发和研究需要高额的成本,其子公司可以节约这些成本,而当地企业则需要付出全部的成本,因此,无法与跨国公司竞争。案例1.耐克的跨国经营秘密:抓”产品设计“以及”产品销售”,轻资产-海外代工20世纪60年代美国跨国公司海外 直接投资的动因 美
10、国企业拥有的技术与规模等垄断性优势,是美国能够在国外进行直接投资的决定性因素。1)对某种专门技术的控制,2)对某些稀缺原材料来源的垄断3)享有生产和财务等方面的规模经济优势4)市场营销优势5)管理优势跨国公司可以评价这些垄断优势,有效与当地企业竞争。垄断优势论的简要评价1.该理论开创了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研究的先河。注重微观层次上企业行为的分析,为后续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础。2.对于美国20世界60年代大公司向外投资的现象给予了很好的解释。3.首次提出了不完全竞争市场和技术垄断优势是导致国际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与局限性v该理沦虽然对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及发达国家之间的双向投资现象作了很好的
11、理论阐述,但它无法解释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日益增多的发达国家的许多并无垄断优势的中小企业及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案例分析v厂商垄断优势理论对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有什么启示?对我国跨国企业的启示1.加速企业科技创新拥有先进技术优势。2.提高管理水平形成高效率管理优势。3.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拥有规模经济优势。4.打造自主品牌,扩大建立海外销售渠道。2.内部化理论问题问题:在很多的情况下,跨国公司为何不主要:在很多的情况下,跨国公司为何不主要将技术和知识当作商品,通过许可证等形式将技术和知识当作商品,通过许可证等形式在外部市场公开出售,而要通过内部交易转在外部市场公开出售,而要通过内部
12、交易转移给海外子公司呢?移给海外子公司呢?二.内部化理论1.理论来源2.核心观点3.启示理论来源1.理论的提出:内部化理论又称市场内部化理论,是由英国学者巴克莱、卡森和加拿大学者拉格曼共同提出来的。2.该理论主要回答了为什么和在怎样的情况下,到国外投资是一种比出口产品和转让许可证更为有利的经营方式。3.市场内部化理论的基础是科斯教授的产权经济学理论。科斯认为由于市场失灵等市场属性不完善,导致企业的交易成本交易成本增加,企业通过组织形式,组织内部交易来减少市场交易成本。市场成本四类1.寻找和确定合适的贸易价格的活动成本2.确定合同签约人责任的成本3.接受这种合同有关风险的成本4.对从事市场贸易所
13、支付的交易成本内部化理论1.内部化概念:在企业内部建立市场的过程,以企业的内部市场代替外部市场,从而解决这样的问题:由于市场不完整而带来的不能保证供需交换正常进行。2.跨国化是企业内部化超越国界的表现。国际企业实行内部化的动机来源1.公司在其经营活动中,面临各种由于市场的不完全性带来的市场障碍。2.减少外部交易成本:外部市场缺乏交换中间的定价机制,导致市场交易成本上升。3.防止中间产品市场不完全性的消极影响:市场障碍,如关税配额,资本汇出限制,政府干预。4.运用转让定价手段:可使得公司整体利润最大,转移资金,避免各种风险,避税收。内部化理论观点1.内部化理论认为:由于市场存在不完整性不完整性和
14、交易成本的交易成本的上升上升,企业通过外部市场的买卖关系不能保证企业获利,并导致许多附加成本。2.由于市场的不完全性,若将厂商所拥有的科技和营销知识等“中间产品中间产品”通过外部市场来组织交易,则难以保证厂商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最大限度的利润,于是将这种“中间产品”置于共同的所有权的控制下,由企业内部转让,以内部市场来替代原来的外部市场组织交易,通过外部市场内部化内部化降低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内部化理论贡献 该理论解释了跨国公司为什么不利用现存的世界市场,实现各国企业之间的国际分工,而且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建立企业内部化市场,通过企业内部贸易来协调公司的国际分工。奇瑞汽车:海外布局,辐射全球 奇瑞
15、与其协作的关键零部件企业和供应商协奇瑞与其协作的关键零部件企业和供应商协同,和国内大专院校、科研所等进行产、学、同,和国内大专院校、科研所等进行产、学、研联合开发了研发体系,掌握了一批整车开研联合开发了研发体系,掌握了一批整车开发和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目前,奇瑞正发和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目前,奇瑞正全面推进全球化布局,产品面向全球全面推进全球化布局,产品面向全球80余个余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海外国家和地区出口,海外15个个CKD工厂已建或工厂已建或在建,通过这些生产基地的市场辐能力,实在建,通过这些生产基地的市场辐能力,实现了全面覆盖亚、欧、非、南美北美五大洲现了全面覆盖亚、欧、非、南美北美
16、五大洲的汽车市场。的汽车市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四个产品阶段三种类型的国家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1.1966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雷蒙维农维农(R.Vernoon)从动态角度,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过程,提出“产品生命周期”直接投资理论。2.他认为:美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变动与产品的生命周产品的生命周期期有密切的联系,利用产品生命周期的变化,解释美国战后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与区位的选择。3.这一理论可以用来解释新产品的国际贸易问题,也可可以用来解释新产品的国际贸易问题,也可以解释以解释FDIFDI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观点1.维农把一种产品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导入期,增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不同阶段决定了
17、不同的生产成本和生产区位的选择,决定了公司应该有不同的贸易和投资战略。2.观点:企业产品生命周期的发展规律决定了企业需要占领海外市场而到国外投资。产品的生命周期 产品生命周期分析,即新产品从产生到退出市场经历四个阶段,导入期,增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1324时间销售额问题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有什么特征?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特征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销售量低快速增大平稳增长有降低趋势下降利润微薄大逐渐下降低购买者爱好新奇者较多大众后随者竞争甚微兴起甚多减少核心观点 国际直接投资的产生是产品生命周期四个阶段更替的必然结果。假设世界上存在三种类型的国家,第一类是新产品的创新国,通常指发达国家,如美
18、国;第二类是较发达国家,如欧洲各国,日本等工业化国家;第三类是发展中国家。该理论认为新产品依次经历导入、增长、成熟和衰退四阶段,其生产讲依次在上述三类国际之间转移。因此,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一种动态理论。1.1.产品生命周期的第一阶段:创新阶段(导入和增长)产品生命周期的第一阶段:创新阶段(导入和增长)创新国(发达国家,例如美国)凭借雄厚的研究开发资金,创新国(发达国家,例如美国)凭借雄厚的研究开发资金,首先创新技术,开发出新产品,将新产品集中于国内生产,首先创新技术,开发出新产品,将新产品集中于国内生产,主要满足国内少数高收入阶层消费需求,并部分出口满足其主要满足国内少数高收入阶层消费需求,并
19、部分出口满足其他收入水平相近国家的消费需求。他收入水平相近国家的消费需求。其它国家存在技术缺口,无法生产该创新产品,因而不得不依赖从美国进口,而美国企业则凭借技术、产品性能和品牌的优势,用贸易的形式就能够以较高的价格从国外市场获得丰厚的利润,无需冒更大的风险到海外进行直接投资活动。2.第二阶段即成熟阶段市场新特点:寡占市场结构削弱,市场加剧;新产品的生产技术日趋完善,产品在设计和生产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标准化,很少需要变化;国内外市场需求量急剧增加,消费的价格弹性开始增大,因而企业开始关注如何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和价格;随着创新国向其他发达国家大量出口产品,诱导了其他发达国家的市场发育,进口
20、国的当地企业开始仿制类似产品或生产替代品,使原始创新国的技术优势逐渐丧失;其他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新的民族工业,保持国内市场,也开始实施关税与非关税壁垒,限制美国产品的输入,极大地削弱了美国新产品的出口能力,跨国公司会考虑采用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到其他发达国家寻找更适宜的区位进行生产和销售,占领当地市场。3.3.第三阶段:即标准化产品阶段(衰退)第三阶段:即标准化产品阶段(衰退)(1 1)产品和产品技术已完全标准化,美国在技术上的垄断优势已)产品和产品技术已完全标准化,美国在技术上的垄断优势已完全丧失,产品生产也已在其他发达国家普及,成本和价格因完全丧失,产品生产也已在其他发达国家普及,成本和价格
21、因素在竞争中已起了决定性作用。素在竞争中已起了决定性作用。(2 2)美国企业为进一步降低成本,又将生产转移到生产要素成本更低特别)美国企业为进一步降低成本,又将生产转移到生产要素成本更低特别是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然后将产品返销到美国。是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然后将产品返销到美国。(3 3)美国公司在逐渐放弃老产品生产的同时,又开始研制和开发)美国公司在逐渐放弃老产品生产的同时,又开始研制和开发新产品,继续在新技术和新产品领域中保持垄断优势。新产品,继续在新技术和新产品领域中保持垄断优势。新产品在这三类国家转移过程各阶段的特点是新产品在这三类国家转移过程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什么?周
22、期阶段周期阶段特点特点竞争中获胜因素竞争中获胜因素导入期导入期(new product stage)技术垄断;需求不稳定;国内产销、少量出口技术;创新增长期增长期(Growth stage)技术模仿,产品出口增加,设立子公司在东道国生产销售,垄断竞争技术,创新成熟期成熟期(mature stage)技术扩散;产品定型,竞争者增多,国内市场饱和;寻求国外投资,占领市场、扩大规模成本;品牌标准化期标准化期(standardized stage)技术标准化,垄断优势消失;仿造品大量出现;寻求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以降低成本成本;价格1.1.新产品创新阶段:国内生产,部分出口到次发达国家;新产品创新阶段:
23、国内生产,部分出口到次发达国家;2.2.产品成熟阶段:开始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产品成熟阶段:开始进行对外直接投资3.3.产产品品标标准准化化阶阶段段:产产品品技技术术垄垄断断优优势势消消失失,竞竞争争集集中中在在价格上,发展中国家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最佳区位。价格上,发展中国家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最佳区位。案例 日本汽车业发展看产品生命周期启示1.产品的创新要不间断。因为产品生命周期宿产品的创新要不间断。因为产品生命周期宿短;短;2.要迅速将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要迅速将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3.作为新产品,迅速利用其有限的时间段,出作为新产品,迅速利用其有限的时间段,出口创汇;口创汇;4.适时建立子
24、公司,不能因为贸易壁垒而放弃适时建立子公司,不能因为贸易壁垒而放弃对方市场。扩大企业规模,形成规模经济效对方市场。扩大企业规模,形成规模经济效益。益。厂商增长理论1.理论来源:彭罗斯发表于1956年的对外投资与厂商增长的论文。2.核心观点特点1.厂商增长理论是侧重从厂商的行为角度去解释对外直接投资动因。2.厂商经理具有独立经营权力,跨国公司具有较强的扩张实力,厂商倾向于扩大在国外市场的销售额以获取超额利润。理论核心观点 对外直接投资时厂商追求增长最大化的自然结果。增长最大化厂商的对外扩张一般要经历出口,许可生产,跨国企业三个阶段。这既是厂商追求增长最大化的内在要求,又是增长最大化厂商对外投资的
25、战略体现。厂商增长理论案例v20世纪50年代末,西欧国家经济迅速恢复,市场扩大,因此可在这类国家大规模生产从而就近供应市场,同时西欧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也低于美国,在那里投资生产还可以降低成本。而且随着出口的急剧增加、西欧国家企业竞争力的增强,原来美国厂商拥有的垄断技术开始逐渐扩散到国外竞争者手中,仿制品开始出现并排挤美国产品,西欧国家的关税壁垒也使美国企业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为了实现在西欧的经营扩张,美国厂商采取直接投资,即在西欧本土建立子公司的策略。国际投资宏观理论:比较优势理论 理论来源:日本一桥大学教授小岛清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详细分析与比较了日本型对外直接投资与美国型对外直接投资的不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际 投资 直接投资 理论 111 PPT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