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程序(9页DOC).docx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程序(9页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程序(9页DOC).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程序时间:2009-3-5 14:36:00 点击次数: 810 新闻来源:不详【字体:大 中 小】11.3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程序1. 目的对进入生产经营活动场所人员、设施的常规和非常规活动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评价其危险程度,判定出重大危险源,从而进行有效控制。2. 适用范围局生产经营活动范围内的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更新与管理控制。 3. 职责3.1局安全部负责局机关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制定并实施风险控制计划。3.2 各分局、项目部负责对本单位生产经营活动范围内危险源的辨识与风险评价,制定并实施风险控制计划,每年年底向局安全部上报重大
2、危险源控制表。4. 工作程序4.1危险源辨识进行危险源辨识时要考虑各种常规活动(正常的工作、作业活动)、非常规活动(如临时性的施工作业、机械检修和维护等活动)、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业主、设计人员、监理、分包方和访问者的活动以及工作场所的所有设备、设施等。4.1.1辨识的主要范围a. 水利水电施工、机电安装工程施工、公路路基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钢结构工程施工及其他作业活动等;b. 办公区、生活区、施工区、材料保管区和油库、炸药库等;c. 工程施工项目地的环境条件;d. 施工工序、作业类别、作业活动;e. 设备、设施及危险作业类别或施工部位。4.1.2辨识的时机a. 新中标项目在开工
3、前;b. 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使用前;c. 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发生重大变化;d. 相关方提出合理化要求或重要抱怨;e. 内审、外审和管理评审地要求;f. 发生遗漏地危险源或危险源发生变化;g. 应急准备与响应的评审要求。4.1.3 辨识方法 a. 预先识别法:根据项目设计文件、施工组织设计、工艺流程、设备、施工生产条件和施工人员的情况预先识别。b. 信息分析法:根据工程局和本行业曾经发生过的各类事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c. 现场观察法:对施工现场生产场所条件、设备运行、工艺程序、人员组成、安全管理进行现场观察。d. 员工座谈法:召集有关安全、技术和作业人员讨论分析存在的危
4、险源。4.2风险评价 4.2.1 工程局采用LEC定性评价方法对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该方法的应用公式如下:D=LEC 式中: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D危险等级。4.2.2参数的确定式中各项参数的取值见表1、表2和表3。表1: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表2: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表3: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a.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当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的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而可能性小、完全意外发生的事件的分数值为1,在系统安全考虑时,绝对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所以人为地将
5、事故实际不可能性的分数值定为0.1,而完全可能预料要发生的事件的可能性分数值定为10。介于两者之间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指定了若干个中间值,如表1所示。表1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分 数 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 完全可能6 相当可能3 可能但不经常1 可能性小 完全意外0.5 很不可能 可以设想0.2 极不可能0.1 实际不可能b.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频繁,则危险性越大。规定连续暴露在此危险环境的情况为10,而非常罕见地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分数值定为0.5。同样,将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危险规定若干个中间值,如表2所示。 表2 E-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分 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危险源 辨识 风险 评价 控制程序 DOC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