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制度基础理论讲解(34页PPT).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税收制度基础理论讲解(34页PPT).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税收制度基础理论讲解(34页PPT).pptx(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中 国国 税税 制制任课教师:黄毅凤任课教师:黄毅凤E-mail:huangyf_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系统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系统了解税收制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了解税收制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我国现行税收法律制度的结构体系、各握我国现行税收法律制度的结构体系、各税种的立法精神及其制度构成要素的主要税种的立法精神及其制度构成要素的主要规定,熟练运用税法规定进行各税税款的规定,熟练运用税法规定进行各税税款的计算,为以后学习相关课程、毕业实习和计算,为以后学习相关课程、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写作奠定专业基础。毕业论文的写作奠定专业基础。本资料来源第一章第一章 税收
2、制度基础理论税收制度基础理论第一节第一节 税收制度概述税收制度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税收制度与税法税收制度与税法第三节第三节 税收原则税收原则第四节第四节 税收分类税收分类第一节第一节 税收制度概述税收制度概述一、税收制度的概念:一、税收制度的概念:税收制度,简称税收制度,简称税收制度,简称税收制度,简称“税制税制税制税制”,是指国家以法律形式,是指国家以法律形式,是指国家以法律形式,是指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律法规和征收管理制度的总规定的各种税收法律法规和征收管理制度的总规定的各种税收法律法规和征收管理制度的总规定的各种税收法律法规和征收管理制度的总称,或者说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各种课
3、税称,或者说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各种课税称,或者说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各种课税称,或者说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各种课税制度的总和。制度的总和。制度的总和。制度的总和。简单型税制、复合型税制简单型税制、复合型税制简单型税制、复合型税制简单型税制、复合型税制狭义的税收制度、广义的税收制度狭义的税收制度、广义的税收制度狭义的税收制度、广义的税收制度狭义的税收制度、广义的税收制度(一)狭义的税收制度(一)狭义的税收制度(一)狭义的税收制度(一)狭义的税收制度指国家某一税种由若干要素所构成的法律制度。指国家某一税种由若干要素所构成的法律制度。指国家某一税种由若干要素所构成的法律制度。指国家某一税种由
4、若干要素所构成的法律制度。(二)广义的税收制度(二)广义的税收制度(二)广义的税收制度(二)广义的税收制度指一国政府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税收制度结构,即国家设指一国政府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税收制度结构,即国家设指一国政府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税收制度结构,即国家设指一国政府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税收制度结构,即国家设置的所有税种组成的税收体系及各项征收管理制度。内容置的所有税种组成的税收体系及各项征收管理制度。内容置的所有税种组成的税收体系及各项征收管理制度。内容置的所有税种组成的税收体系及各项征收管理制度。内容有:有:有:有:税收基本法规,包括已完成立法程序的税收法律和尚未完成全部立法程序税收基本法规,
5、包括已完成立法程序的税收法律和尚未完成全部立法程序税收基本法规,包括已完成立法程序的税收法律和尚未完成全部立法程序税收基本法规,包括已完成立法程序的税收法律和尚未完成全部立法程序的条例、办法、暂行规定等;的条例、办法、暂行规定等;的条例、办法、暂行规定等;的条例、办法、暂行规定等;税收管理体制,即在中央和地方之间划分税收管理权限和立法税收管理体制,即在中央和地方之间划分税收管理权限和立法税收管理体制,即在中央和地方之间划分税收管理权限和立法税收管理体制,即在中央和地方之间划分税收管理权限和立法权限的制度;权限的制度;权限的制度;权限的制度;税收征收管理制度;税收征收管理制度;税收征收管理制度;
6、税收征收管理制度;税务机构和税务人员制度,即有关税务机构的设置、分工、隶税务机构和税务人员制度,即有关税务机构的设置、分工、隶税务机构和税务人员制度,即有关税务机构的设置、分工、隶税务机构和税务人员制度,即有关税务机构的设置、分工、隶属关系以及税务人员的职责、权限等的制度;属关系以及税务人员的职责、权限等的制度;属关系以及税务人员的职责、权限等的制度;属关系以及税务人员的职责、权限等的制度;税收计划、会计、统计制度。税收计划、会计、统计制度。税收计划、会计、统计制度。税收计划、会计、统计制度。二、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二、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是指狭义的税收制度所必须具备的要素。是指狭义的税收制度所必
7、须具备的要素。是指狭义的税收制度所必须具备的要素。是指狭义的税收制度所必须具备的要素。(一)征税对象(一)征税对象1、概念、概念2、与征税对象相关的税目、计税依据、与征税对象相关的税目、计税依据(1 1)税目)税目)税目)税目税目设计应遵循的原则税目设计应遵循的原则税目设计应遵循的原则税目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制定税目的方法制定税目的方法制定税目的方法制定税目的方法(2 2)计税依据)计税依据)计税依据)计税依据从价计征、从量计征从价计征、从量计征从价计征、从量计征从价计征、从量计征和计税依据相关的几个概念:和计税依据相关的几个概念:和计税依据相关的几个概念:和计税依据相关的几个概念:计税单位计税单
8、位计税单位计税单位计税标准计税标准计税标准计税标准计税价格计税价格计税价格计税价格 含税价格成本利润税金含税价格成本利润税金含税价格成本利润税金含税价格成本利润税金 不含税价格成本利润不含税价格成本利润不含税价格成本利润不含税价格成本利润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 1适用税率)适用税率)适用税率)适用税率)不含税价格含税价格不含税价格含税价格不含税价格含税价格不含税价格含税价格/(1 1适用税率)适用税率)适用税率)适用税率)(二)纳税人(二)纳税人1、概念、概念: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
9、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是明确对谁征税的税制要素。单位和个人,是明确对谁征税的税制要素。纳税人包括法人和自然人纳税人包括法人和自然人2、负税人与纳税人的联系和区别、负税人与纳税人的联系和区别 负税人:指在经济上承担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即最终负负税人:指在经济上承担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即最终负负税人:指在经济上承担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即最终负负税人:指在经济上承担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即最终负担国家税款的组织或个人担国家税款的组织或个人担国家税款的组织或个人担国家税款的组织或个人3、代扣代缴义务人、代收代缴义务人、代、代扣代缴义务人、代收代缴义务人、代征人征人(三)税率(三)税率(三)税率(三
10、)税率 税率是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额(量)之间的比例,税率是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额(量)之间的比例,税率是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额(量)之间的比例,税率是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额(量)之间的比例,是计算应纳税额和税收负担的尺度,体现征税的深度,是计算应纳税额和税收负担的尺度,体现征税的深度,是计算应纳税额和税收负担的尺度,体现征税的深度,是计算应纳税额和税收负担的尺度,体现征税的深度,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在征税对象既定的前提下,税率形式的选择和税率在征税对象既定的前提下,税率形式的选择和税率在征税对象既定的前提下,税率形式的选择和
11、税率在征税对象既定的前提下,税率形式的选择和税率档次的设计决定着税收规模和纳税人负担水平以及纳税档次的设计决定着税收规模和纳税人负担水平以及纳税档次的设计决定着税收规模和纳税人负担水平以及纳税档次的设计决定着税收规模和纳税人负担水平以及纳税人之间的税负水平。人之间的税负水平。人之间的税负水平。人之间的税负水平。税率主要分为三种形式:比例税率、累进税率、税率主要分为三种形式:比例税率、累进税率、税率主要分为三种形式:比例税率、累进税率、税率主要分为三种形式: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定额税率。定额税率。定额税率。1、比例税率、比例税率统一比例税率统一比例税率统一比例税率统一比例税率差别比例税
12、率差别比例税率差别比例税率差别比例税率 产品差别比例税率:如消费税产品差别比例税率:如消费税产品差别比例税率:如消费税产品差别比例税率:如消费税 行业差别比例税率:如营业税行业差别比例税率:如营业税行业差别比例税率:如营业税行业差别比例税率:如营业税 地区差别比例税率:如原实行的农业税地区差别比例税率:如原实行的农业税地区差别比例税率:如原实行的农业税地区差别比例税率:如原实行的农业税 幅度差别比例税率:如契税幅度差别比例税率:如契税幅度差别比例税率:如契税幅度差别比例税率:如契税2、累进税率、累进税率按照税率的累进依据,累进税率可分为按照税率的累进依据,累进税率可分为“额累额累”和和“率累率
13、累”两类两类在实际运用中,主要有三种形式:在实际运用中,主要有三种形式:(1 1)全额累进税率:指按照计税依据的全部数全额累进税率:指按照计税依据的全部数全额累进税率:指按照计税依据的全部数全额累进税率:指按照计税依据的全部数额累进征税的累进税率。即将计税依据分为若干额累进征税的累进税率。即将计税依据分为若干额累进征税的累进税率。即将计税依据分为若干额累进征税的累进税率。即将计税依据分为若干个不同的征税级距,相应规定若干个由低到高的个不同的征税级距,相应规定若干个由低到高的个不同的征税级距,相应规定若干个由低到高的个不同的征税级距,相应规定若干个由低到高的不同适用税率,当计税依据数额由一个征税
14、级距不同适用税率,当计税依据数额由一个征税级距不同适用税率,当计税依据数额由一个征税级距不同适用税率,当计税依据数额由一个征税级距上升到另一个较高的征税级距时,全部计税依据上升到另一个较高的征税级距时,全部计税依据上升到另一个较高的征税级距时,全部计税依据上升到另一个较高的征税级距时,全部计税依据都要按照上升以后的征税级距的适用税率计算征都要按照上升以后的征税级距的适用税率计算征都要按照上升以后的征税级距的适用税率计算征都要按照上升以后的征税级距的适用税率计算征税。税。税。税。(2 2)超额累进税率:指按照计税依据的不同部分分别累进)超额累进税率:指按照计税依据的不同部分分别累进)超额累进税率
15、:指按照计税依据的不同部分分别累进)超额累进税率:指按照计税依据的不同部分分别累进征税的累进税率,即将计税依据分为若干个不同的征税级征税的累进税率,即将计税依据分为若干个不同的征税级征税的累进税率,即将计税依据分为若干个不同的征税级征税的累进税率,即将计税依据分为若干个不同的征税级距,相应规定若干个由低到高的不同适用税率,当计税依距,相应规定若干个由低到高的不同适用税率,当计税依距,相应规定若干个由低到高的不同适用税率,当计税依距,相应规定若干个由低到高的不同适用税率,当计税依据数额由一个征税级距上升到另一个较高的征税级距时,据数额由一个征税级距上升到另一个较高的征税级距时,据数额由一个征税级
16、距上升到另一个较高的征税级距时,据数额由一个征税级距上升到另一个较高的征税级距时,仅就到达上一级距的部分按照上升以后的征税级距的适用仅就到达上一级距的部分按照上升以后的征税级距的适用仅就到达上一级距的部分按照上升以后的征税级距的适用仅就到达上一级距的部分按照上升以后的征税级距的适用税率计算征税。税率计算征税。税率计算征税。税率计算征税。(3 3)超率累进税率:指按照计税依据的相对比例划分)超率累进税率:指按照计税依据的相对比例划分)超率累进税率:指按照计税依据的相对比例划分)超率累进税率:指按照计税依据的相对比例划分征税级距的累进税率,即将计税依据的相对比例分为若征税级距的累进税率,即将计税依
17、据的相对比例分为若征税级距的累进税率,即将计税依据的相对比例分为若征税级距的累进税率,即将计税依据的相对比例分为若干个不同的征税级距,相应规定若干个由低到高的不同干个不同的征税级距,相应规定若干个由低到高的不同干个不同的征税级距,相应规定若干个由低到高的不同干个不同的征税级距,相应规定若干个由低到高的不同适用税率,当计税依据的相对比例由一个征税级距上升适用税率,当计税依据的相对比例由一个征税级距上升适用税率,当计税依据的相对比例由一个征税级距上升适用税率,当计税依据的相对比例由一个征税级距上升到另一个较高的征税级距时,仅就到达上一级的部分相到另一个较高的征税级距时,仅就到达上一级的部分相到另一
18、个较高的征税级距时,仅就到达上一级的部分相到另一个较高的征税级距时,仅就到达上一级的部分相对应的计税依据按照上升以后的征税级距的适用税率计对应的计税依据按照上升以后的征税级距的适用税率计对应的计税依据按照上升以后的征税级距的适用税率计对应的计税依据按照上升以后的征税级距的适用税率计算征税。算征税。算征税。算征税。案例案例案例案例 表表表表2-1 2-1 全额累进税率表全额累进税率表全额累进税率表全额累进税率表级次级次级次级次 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税率税率税率1 1不超过不超过不超过不超过500500元的元的元的元的5%5%2 2500500元至元至元至元至2 0
19、002 000元的元的元的元的10%10%3 32 0002 000元至元至元至元至5 0005 000元的元的元的元的20%20%4 45 0005 000元至元至元至元至20 00020 000元的元的元的元的30%30%5 520 00020 000元以上的元以上的元以上的元以上的40%40%表表表表2-2 2-2 超额累进税率表超额累进税率表超额累进税率表超额累进税率表级次级次级次级次 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税率税率税率1 1不超过不超过不超过不超过500500元的部分元的部分元的部分元的部分5%5%2 2超过超过超过超过500500元至元至元至元至2
20、0002 000元的部分元的部分元的部分元的部分10%10%3 3超过超过超过超过2 0002 000元至元至元至元至5 0005 000元的部分元的部分元的部分元的部分20%20%4 4超过超过超过超过5 0005 000元至元至元至元至20 00020 000元的部分元的部分元的部分元的部分30%30%5 5超过超过超过超过20 00020 000元至元至元至元至50 00050 000元的部分元的部分元的部分元的部分40%40%现假定张先生有收入现假定张先生有收入现假定张先生有收入现假定张先生有收入20 00020 000元,分别计算按上述全额累进税率和超元,分别计算按上述全额累进税率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税收制度 基础理论 讲解 34 PPT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