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税务理论与操作实务(356页PPT).pptx
《企业税务理论与操作实务(356页PPT).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税务理论与操作实务(356页PPT).pptx(35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企业税务理论与实务企业税收理论与实务教学大纲v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税收原理;税收原理;v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我国税制及其对企业的影响;我国税制及其对企业的影响;v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主要税种的计算、缴纳;主要税种的计算、缴纳;v 第四部分第四部分 习题练习;习题练习;v 第五部分第五部分 企业税务筹划;企业税务筹划;v 第六部分第六部分 案例讨论。案例讨论。教学安排与参考资料v本门课程为选修课程;本门课程为选修课程;v 共共36个课时;个课时;v 九次课;九次课;v 上课七次、习题、案上课七次、习题、案例讨论各一次;例讨论各一次;v 开卷考试。开卷考试。v税收理论与实务税收理论与实务 西安交大出
2、版社;西安交大出版社;v税法税法 中国中国 财经出版社;财经出版社;v税收管理税收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v税收管理与筹划税收管理与筹划 重庆大学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第一部分 税收原理v 税收的概念与特征;税收的概念与特征;v 税收分类与结构;税收分类与结构;v 税收的原则与职能;税收的原则与职能;v 税法要素;税法要素;v 税负转嫁。税负转嫁。第一节 税收的概念与特征v什么是税收;什么是税收;v 税收存在的依据;税收存在的依据;v 税收存在的必要性;税收存在的必要性;v 税收的特征;税收的特征;v 税收的性质。税收的性质。一、什么是税收(一)定义;(一)定义;(二)认识
3、。(二)认识。(一)定义 税收是最早出现的一个财政范畴,随着国家的产税收是最早出现的一个财政范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生而产生。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都始终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都始终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和突出。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和突出。国家凭借其政治权力,为满足一般的国家凭借其政治权力,为满足一般的社会公共需求,强制的、无偿的征收实物社会公共需求,强制的、无偿的征收实物或货币,以形成国家财收入的一种工具。或货币,以形成国家财收入的一种工具。(二)认识1、
4、税收是国家形成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税收是国家形成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目前目前 中国中国80%以上;日本以上;日本91%以上;以上;英国英国96%以上;美国以上;美国98%以上。以上。2、税收是国家凭借其权力实现的特殊关系、税收是国家凭借其权力实现的特殊关系 (1)税收是一种分配关系;)税收是一种分配关系;(2)凭借政治权力实现的分配的关系;)凭借政治权力实现的分配的关系;(3)国家凭借其权力实现的特殊关系。)国家凭借其权力实现的特殊关系。3、税收是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手段、税收是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手段 (1)需求分为个人需求与公共需求;)需求分为个人需求与公共需求;(2)公共需求的内容)公共需求的
5、内容典型的需求(国防、外交、司法、典型的需求(国防、外交、司法、环保环保 等);准需求(大学教育、国家公园、公共医院等);等);准需求(大学教育、国家公园、公共医院等);基础的需求(铁路、公路、民航、电讯、电力等);基础的需求(铁路、公路、民航、电讯、电力等);(3)公共需求的特征)公共需求的特征共用性;普遍性;劳动创造性。共用性;普遍性;劳动创造性。二、税收存在的理论依据1、需求分担论、需求分担论 (1)公需说(因公共需要而存在);)公需说(因公共需要而存在);(2)义务说(纳税是公民应尽义务);)义务说(纳税是公民应尽义务);(3)牺牲说(对消费的一种牺牲);)牺牲说(对消费的一种牺牲);
6、(4)掠夺说(对公民的强制掠夺)。)掠夺说(对公民的强制掠夺)。2、劳务报酬论、劳务报酬论 (1)交换说(用纳税交换国家保护);)交换说(用纳税交换国家保护);(2)保险说(纳税如同投保);)保险说(纳税如同投保);3、经济调节论、经济调节论 (1)社会政策说(实现政策目标的工具);)社会政策说(实现政策目标的工具);(2)经济杠杆说(运用税收调节经济)。)经济杠杆说(运用税收调节经济)。需求分担需求分担 劳务报酬劳务报酬经济调节经济调节三、税收存在的必要性国家行使管理职能的需要;国家行使管理职能的需要;国家平衡分配关系的需要;国家平衡分配关系的需要;国家调节经济运行的需要;国家调节经济运行的
7、需要;国家在国际交往中维护权益的需要。国家在国际交往中维护权益的需要。四、税收的基本特征v 强制性强制性(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国家凭借政治权力,通过法律形式征收);通过法律形式征收);v 无偿性无偿性(即不具有直接偿还性);(即不具有直接偿还性);v 固定性固定性(税种、税率以法律形式规定,并保持相对稳定)。(税种、税率以法律形式规定,并保持相对稳定)。税收的税收的“三性三性”,即在征收上的强制性,在纳税时的无偿性,即在征收上的强制性,在纳税时的无偿性,在征收范围和征收比例上的固定性,是税收的三个形式特征,是随在征收范围和征收比例上的固定性,是税收的三个形式特征,是随着税收的产生而产生的,是古
8、今中外税收的共性。税收的着税收的产生而产生的,是古今中外税收的共性。税收的“三性三性”是区别税与非税的重要依据,而不论它的名称是否有是区别税与非税的重要依据,而不论它的名称是否有“税税”字。字。五、税收的属性v 权威性;权威性;v 法律性;法律性;v 严肃性;严肃性;v 公开性;公开性;v 明确性;明确性;F 预期性;预期性;F 合理性;合理性;F 规范性;规范性;F 基本性;基本性;F 社会性。社会性。第二节 税收的种类与结构v 税收的种类;税收的种类;v 税收的结构。税收的结构。一、税收的种类1、按课税对象不同分为:、按课税对象不同分为:(1)流转税类()流转税类(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
9、关税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等););(2)收益税类()收益税类(个人所得税、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内(外)资企业所得税););(3)财产税类()财产税类(房产税、契税、遗产税等房产税、契税、遗产税等););(4)资源税类()资源税类(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等);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等);(5)行为目的税类()行为目的税类(印花税、车船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屠宰税、印花税、车船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屠宰税、赠与税等)赠与税等)一、税收的种类(续)2、按缴纳形态不同分为:力役税、实物税、货币税;、按缴纳形态不同分为:力役税、实
10、物税、货币税;3、按税负是否转嫁分为直接税、间接税;、按税负是否转嫁分为直接税、间接税;4、按计算方式不同分为价内税、价外税;、按计算方式不同分为价内税、价外税;5、按计算依据不同分为从量税、从价税、定额税;、按计算依据不同分为从量税、从价税、定额税;6、按归属权不同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按归属权不同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7、按征收范围不同分为国内税、国际税;、按征收范围不同分为国内税、国际税;8、按征收环节不同分为商品税、要素税;、按征收环节不同分为商品税、要素税;9、其他分类如对人税、对物税。、其他分类如对人税、对物税。二、税收的结构1、含义、含义各种税收
11、之间的比例关系;各种税收之间的比例关系;2、世界上的结构模式、世界上的结构模式(1)以流转税类为主体,辅以其他税种(传统);)以流转税类为主体,辅以其他税种(传统);(2)以所得税类为主体,辅以其他税种(西方);)以所得税类为主体,辅以其他税种(西方);(3)以资源税类为主体,辅以其他税种(可持续);)以资源税类为主体,辅以其他税种(可持续);(4)以流转税类为主体,以所得税为辅(东方);)以流转税类为主体,以所得税为辅(东方);(5)流转税类与所得税类并重(未来)。)流转税类与所得税类并重(未来)。二、税收的结构(续)3、我国的税收的结构、我国的税收的结构 第一阶段:建国初期到十一届三中全会
12、以前,以流转税第一阶段:建国初期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以流转税为主体的多税种、多次征的结构模式;为主体的多税种、多次征的结构模式;第二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到第二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到1994年税制改年税制改革以前,以流转税为主体,所得税次之,其他税种革以前,以流转税为主体,所得税次之,其他税种相互配合的复合结构模式。相互配合的复合结构模式。第三阶段:第三阶段:1994年税制改革后形成的以增值税为年税制改革后形成的以增值税为主体、消费税、营业税彼此配合,企业所得税和个主体、消费税、营业税彼此配合,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结合,其他税种补充的结构模式。近几年人所得税结合,其他税种补充的结构模
13、式。近几年具体情况是:增(具体情况是:增(40%)、营()、营(20%)、)、消消(10%)、企所()、企所(10%)、个所()、个所(5%););第三节 税收的原则与职能v 税收的原则;税收的原则;v 税收的职能;税收的职能;v 税收的效应。税收的效应。一、税收的原则 西方学者的税收原则西方学者的税收原则(一)威廉(一)威廉-配蒂(英)配蒂(英)公平、便利、节省;公平、便利、节省;(二)尤斯蒂(德)(二)尤斯蒂(德)平等、财政、简化、自发纳税、法律依据等;平等、财政、简化、自发纳税、法律依据等;(三)斯密(英)(三)斯密(英)平等、确实、便利、最少征收费用。平等、确实、便利、最少征收费用。(
14、四)阿道夫(四)阿道夫-瓦格纳(德)瓦格纳(德)财政政策(收入充分、收入弹性)、国民经济(税源选择、税财政政策(收入充分、收入弹性)、国民经济(税源选择、税种选择)、社会公正(普遍、平等)、税务行政(确实、便利、种选择)、社会公正(普遍、平等)、税务行政(确实、便利、最少征收费用)。最少征收费用)。一、税收的原则(续)v现代西方税收原则现代西方税收原则20世纪以来,当代西方学者在前人提出的税收理论基础上,着重研究税收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提出了当代税收的最高三原则:效率原则、公平原则、稳定原则。1、效率原则效率原则是指税收制度的设计应考虑效益,必须在税务行政、资源利用、经济运转的效应三个方面尽可
15、能的讲求效率。2、公平原则公平原则包括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横向公平是指凡有相同能力的人应纳相同的税收;纵向公平是指纳税年;能力不同的人应纳不同的税收。3、稳定原则稳定原则是指在经济发展的波动过程中,税收通过其发挥调节作用,引导经济趋于稳定。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的作用:“内在稳定器”作用。是指税收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内在稳定机制,不需要政府随时作出判断和采取措施,就能收到自行稳定的效果。“相机抉择”作用。又称“人为稳定器”作用,是指政府根据经济运行的不同时期,相应采取灵活多变的税收政策措施,以消除经济波动,稳定经济增长。一、税收的原则(续)我国的税收原则我国的税收原则1、财政原则(普遍、全面);、财政原
16、则(普遍、全面);2、公平原则(纵向公平、横向公平);、公平原则(纵向公平、横向公平);3、效率原则(经济效率、制度效率);、效率原则(经济效率、制度效率);4、简化原则(精简、便利)。、简化原则(精简、便利)。二、税收的职能1、保障职能(财政);、保障职能(财政);2、调节职能(经济):、调节职能(经济):(1)筹集资金;)筹集资金;(2)调节和优化产业结构;)调节和优化产业结构;(3)调节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调节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4)抑制通货膨胀;)抑制通货膨胀;(5)优化投资环境。)优化投资环境。3、控制职能(社会职能)、控制职能(社会职能)维护社会安定、保护国家主权、创造
17、公平竞争环维护社会安定、保护国家主权、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境。三、税收的效应1、收入效应、收入效应税收必然减少单位或个人的收入,从而改变其境况,影响其决策;2、替代效应、替代效应有的经济活动被征税、有的经济活动不被征税;有的经济活动税收较高,有的经济活动税收较低。3、金融效应、金融效应统一经济活动对应于不同的支付形式而带来的税负不同。第四节 税法要素v 税法与税收的关系;税法与税收的关系;v 税法的构成要素;税法的构成要素;v 税法的分类;税法的分类;v 中国税法的法律层次;中国税法的法律层次;v 税法的作用。税法的作用。一、税法与税收的关系(一)什么是税法?(一)什么是税法?以宪法为依据,调整
18、国家与社会成员在以宪法为依据,调整国家与社会成员在税收上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维护社会秩税收上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纳税秩序,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合序和纳税秩序,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合法权益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法权益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二)税法与税收的关系(二)税法与税收的关系 税法是税收法律表现形式,体现的是国税法是税收法律表现形式,体现的是国家与纳税人在税收方面的权利与义务的关家与纳税人在税收方面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税收是税法的具体内容,体现的是国系;税收是税法的具体内容,体现的是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的分配关系。家与纳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的分配关系。二、税法的构成要素(一)总则
19、(一)总则 立法的精神、意图、依据及适用原则;立法的精神、意图、依据及适用原则;(二)主体(权利主体)(二)主体(权利主体)1、中华人民共和国税务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务机构;2、纳税人、纳税人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 务的单位和务的单位和个人,全称纳税义务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以及扣缴个人,全称纳税义务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以及扣缴义务人。义务人。(三)客体(征税对象)(三)客体(征税对象)税收法律关系中主体双方权利义务所指向的物或行税收法律关系中主体双方权利义务所指向的物或行为;包括为;包括(1)商品与劳务,()商品与劳务,(2)所得与收益,)所得与收益,(3)资源与
20、财产,()资源与财产,(4)行为与目的。)行为与目的。二、税法的构成要素(续)(四)税目(四)税目 征税项目的具体化,确定税目的基本方法有列举征税项目的具体化,确定税目的基本方法有列举法、概括法、演绎法;法、概括法、演绎法;(五)税率(五)税率 1、定义:应纳税额与计税依据之比;、定义:应纳税额与计税依据之比;2、形式:、形式:比例税率比例税率单一、差别、幅度比例税率;单一、差别、幅度比例税率;累进税率累进税率全额累进、超额累进、超率累进税率;全额累进、超额累进、超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定额税率幅度、分类分级、地区差别税率;幅度、分类分级、地区差别税率;二、税法的构成要素(续)(五)税率3、税率
21、与税收收入拉弗曲线(美国供给学派、图中的阴影部分为拉弗禁区)拉弗曲线证明拉弗曲线证明:1)高税率不一定带来高收入。税率在)高税率不一定带来高收入。税率在D点前,税率与税收收入成正比例变点前,税率与税收收入成正比例变化;超过化;超过D点,达到点,达到B点(税率点(税率100%),税收收入降低直到零。),税收收入降低直到零。2)取得不同的税收收入,可以采用高低不同的两种税率,如图中的)取得不同的税收收入,可以采用高低不同的两种税率,如图中的F、E点。点。(六)纳税环节(六)纳税环节 指税法规定的商品从生产、批发、销售到消费的运转过程中应当指税法规定的商品从生产、批发、销售到消费的运转过程中应当纳税
22、的细节,对商品征税分为一次课征、二次课征和多次课征。纳税的细节,对商品征税分为一次课征、二次课征和多次课征。0税收收入税率FEDB二、税法的构成要素(续)(七)纳税期限(七)纳税期限 在我国,纳税期限大体上分为两种,即按期与按次纳税;在我国,纳税期限大体上分为两种,即按期与按次纳税;(八)纳税地点(八)纳税地点 在我国,纳税地点主要有注册地、业务地等形式;在我国,纳税地点主要有注册地、业务地等形式;(九)税收优惠(九)税收优惠 税收优惠的形式主要包括:减税、免税、退税、投资抵免、快速折税收优惠的形式主要包括:减税、免税、退税、投资抵免、快速折旧、亏损结转抵补和延期纳税等。旧、亏损结转抵补和延期
23、纳税等。(十)罚则(十)罚则 对违反税法的行为制定的处罚措施,纳税人违反税法的行为通常包括:对违反税法的行为制定的处罚措施,纳税人违反税法的行为通常包括:偷税、欠税、骗税、漏税、抗税等;偷税、欠税、骗税、漏税、抗税等;(十一)附则(十一)附则 解释权的归属问题、生效时间及废止日期。解释权的归属问题、生效时间及废止日期。三、税法的分类v按照税法的基本内容和效力不同分为:税收基本法按照税法的基本内容和效力不同分为:税收基本法(目(目前没有统一的税收基本法)前没有统一的税收基本法)、税收普通法、税收普通法(如个人所得税法、税收(如个人所得税法、税收征收管理法)征收管理法);v按照税法的功能作用不同分
24、为:税收实体法按照税法的功能作用不同分为:税收实体法(中华(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和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和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法)、税收程序法、税收程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理法);v按照税收收入归属和征管管辖权限不同分为:中央按照税收收入归属和征管管辖权限不同分为:中央税法、地方税法;税法、地方税法;v按照主权国家行使税收管辖权不同分为:国内税法、按照主权国家行使税收管辖权不同分为:国内税法、国际税法、外国税法。国际税法、外国税法。四、中国税法的法律层次v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大
25、常委会制定的税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税收法律法律(个人所得税法、税收征收管理法)(个人所得税法、税收征收管理法);v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制定的税收条例制定的税收条例(增、营、消、资源、土增、企所六个暂行条例)(增、营、消、资源、土增、企所六个暂行条例);v国务院制定的税收行政法规国务院制定的税收行政法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实(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实施细则)施细则);v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税收方地性法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税收方地性法规;规;v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的税收规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企业 税务 理论 操作实务 356 PPT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