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收益分配(周密)(40页PPT).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收益分配(周密)(40页PPT).pptx(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企业收益分配理论的回顾与评价企业收益分配理论的回顾与评价 企业收益分配企业收益分配1.1 企业收益的概念企业收益的概念1经济学上收益经济学上收益 亚当斯密第一次把收益定义为“财富的增加”并认为收益“乃是以不侵蚀资本为条件”,后来许多经济学家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概念。希克斯在价值与资本(1946)一书中将收益定义为:“个人在本星期能支出的最高数额的货币,并预计在未来的每一个星期仍能支出按实物标准计算的同一数额 关于收益,观察的角度不同,收益所含的内容不同。纵观各种分配理论,人们在思考分配是什么的过程中,客观纵观各种分配理论,人们在思考分配是什么的过程中,客观上给经济收益一个简洁的解
2、释,即生产和交换过程中所产生上给经济收益一个简洁的解释,即生产和交换过程中所产生的的“剩余剩余”。这一概念从开始的农业化阶段就有了基础。这一概念从开始的农业化阶段就有了基础。马克思认为收益是劳动者剩余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马克思认为收益是劳动者剩余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交易费用经济学家和产权经济学家如威廉姆森、哈特、克莱交易费用经济学家和产权经济学家如威廉姆森、哈特、克莱因等则认为企业剩余是一种特殊或专门投资的租金。如哈森因等则认为企业剩余是一种特殊或专门投资的租金。如哈森(Hansman,1996)认为:企业在偿付了契约债务如工)认为:企业在偿付了契约债务如工资、贷款利息以及原材料价款后的净收益。资
3、、贷款利息以及原材料价款后的净收益。欧文欧文费雪费雪20世纪初曾提出过三种不同的收益形态:(世纪初曾提出过三种不同的收益形态:(1)精神)精神收益,即心理得到满足;(收益,即心理得到满足;(2)实际收益,即财富得到增加;)实际收益,即财富得到增加;(3)货币收益,即现金货币价值增加。)货币收益,即现金货币价值增加。综上所述,经济收益观的要点在于:对于企业而言,考察期内综上所述,经济收益观的要点在于:对于企业而言,考察期内的收益是指期末与期初资本效用比较的差额,即如果存在正的的收益是指期末与期初资本效用比较的差额,即如果存在正的收益,则是指在保持原始投入资本完整、维持原始资本价值的收益,则是指在
4、保持原始投入资本完整、维持原始资本价值的前提下,超出原始投入的部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保持前提下,超出原始投入的部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保持所有者投入的实际生产能力即原始资本的价值不变,超过所有所有者投入的实际生产能力即原始资本的价值不变,超过所有者投入的实际生产能力的部分形成经济学者投入的实际生产能力的部分形成经济学“收益收益”。经济收益。经济收益的计量与资产的计价密切相关,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净资产现的计量与资产的计价密切相关,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净资产现值的差异,它体现了企业的实际收益。值的差异,它体现了企业的实际收益。2会计学上的收益会计学上的收益会计学对收益的界定与经济学对收益的
5、界定相比,不仅会计学对收益的界定与经济学对收益的界定相比,不仅从历史时间上看更晚,且其定义本身也更有针对性、实从历史时间上看更晚,且其定义本身也更有针对性、实用性。会计学关注的是企业收益用性。会计学关注的是企业收益。3全面收益全面收益1961年爱德华兹和贝尔在其著作年爱德华兹和贝尔在其著作企业收益理论与计量企业收益理论与计量方法方法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于1980年年12月首月首先提出了先提出了“全面收益全面收益”这一新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企业这一新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企业在报告期内,除与所有者之间的交易以外,由于其它一切在报告期内,除与所有者之间的交
6、易以外,由于其它一切原因所导致的净资产的变动。原因所导致的净资产的变动。1997年,年,FASB正式公布了第正式公布了第130号财务会计号财务会计准则准则报告全面收益报告全面收益。全面收益包括净收。全面收益包括净收益和其他全面收益。其中:净收益仍由收益益和其他全面收益。其中:净收益仍由收益表提供,只反映已确认及已实现的收入(利表提供,只反映已确认及已实现的收入(利得)和费用(损失);其他全面收益则涵盖得)和费用(损失);其他全面收益则涵盖那些已确认但未实现、平时不记入收益表而那些已确认但未实现、平时不记入收益表而在资产负债表部分表述的项目,包括外币折在资产负债表部分表述的项目,包括外币折算调整
7、项目、最低退休金负债调整、可销售算调整项目、最低退休金负债调整、可销售证券的利得或损失。证券的利得或损失。企业收益源泉企业收益源泉1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2协作生产理论协作生产理论3企业资源理论企业资源理论1收入的构成及实现收入的构成及实现2成本费用的构成及实现成本费用的构成及实现3企业净收益(利润)的确定企业净收益(利润)的确定l1.物质资本决定收益分配物质资本决定收益分配l宏观收益分配理论对微观层次的企业收益模式的构建和实宏观收益分配理论对微观层次的企业收益模式的构建和实施起着指导作用,与施起着指导作用,与“资本决定收益资本决定收益”的宏观分配理论一的
8、宏观分配理论一致,微观层次上的企业收益模型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致,微观层次上的企业收益模型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l(1)最低工资理论模式。)最低工资理论模式。l(2)工资基金理论模式)工资基金理论模式。l(3)工资差别模型。)工资差别模型。2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共同决定分配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共同决定分配(1)企业利润分享模式)企业利润分享模式(2)价值分享模式 l马克思把分配的含义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生产要素本身马克思把分配的含义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生产要素本身的分配,这种分配关系决定着生产的全部性质和运动;其的分配,这种分配关系决定着生产的全部性质和运动;其次是产品的分配,这种分配完全由生产决定
9、,分配结构取次是产品的分配,这种分配完全由生产决定,分配结构取决于生产结构。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产品分为资本和决于生产结构。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产品分为资本和收入部分,作为收入的产品也就是活劳动创造的价值,其收入部分,作为收入的产品也就是活劳动创造的价值,其中一种收入为工资,另两种收入形式为利润和地租。工资中一种收入为工资,另两种收入形式为利润和地租。工资归劳动力所有者,利润归资本所有者,地租归土地所有者。归劳动力所有者,利润归资本所有者,地租归土地所有者。第二部分第二部分剩余索取权配置的相关理论剩余索取权配置的相关理论 企业收益分配企业收益分配l1.奈特(奈特(Knight)主观风险偏好
10、差异理论)主观风险偏好差异理论l奈特在奈特在风险、不确定和利润风险、不确定和利润(1921)一书中致力于)一书中致力于解释完全竞争并不能消除利润的原因,认为不可度量解释完全竞争并不能消除利润的原因,认为不可度量风险即不确定性,才能产生利润。在奈特看来企业组风险即不确定性,才能产生利润。在奈特看来企业组织制度内有两类个人收入:固定合约收入和利润,固织制度内有两类个人收入:固定合约收入和利润,固定合约收入是由企业家支付的,企业家本人是一种剩定合约收入是由企业家支付的,企业家本人是一种剩余。余。l奈特及其理论把劳资之间对风险的态度作为剩余索取权配置特及其理论把劳资之间对风险的态度作为剩余索取权配置的
11、根本原因,并由此认定企业是资本家的企业,资本家应享的根本原因,并由此认定企业是资本家的企业,资本家应享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l(2)阿尔钦和德姆塞茨的团队生产理论)阿尔钦和德姆塞茨的团队生产理论lA.A.Alchian&H.Demsetz:Production,Information Costs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America Economic Review62,1972。l阿尔钦和德姆塞茨的团队生产理论,该理论提供了一个审视阿尔钦和德姆塞茨的团队生产理论,该理论提供了一个审视企业剩余索取权配置的新视角。阿尔钦和德姆塞茨认为:经企业剩余索取
12、权配置的新视角。阿尔钦和德姆塞茨认为:经济组织产生和发展的原因主要是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之间的合济组织产生和发展的原因主要是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之间的合作可以产生更高的生产力。但是团队生产的最大问题在于无作可以产生更高的生产力。但是团队生产的最大问题在于无法精确计算每个成员的边际贡献,从而存在严重的法精确计算每个成员的边际贡献,从而存在严重的“搭便车搭便车”行为,进而损害团队的效率,所以,为了提高团队效率,行为,进而损害团队的效率,所以,为了提高团队效率,克服各要素所有者之间在协作生产过程中的偷懒和搭便车动克服各要素所有者之间在协作生产过程中的偷懒和搭便车动机,采用机,采用“由某个人专门作为监督人检查
13、团队成员的绩效由某个人专门作为监督人检查团队成员的绩效”,而对监督者的约束是,而对监督者的约束是“授予他获得团队净收入的权利授予他获得团队净收入的权利”。l(3)格鲁斯曼和哈特等不完成契约的理论)格鲁斯曼和哈特等不完成契约的理论lGrossman,S.,And Hart,O.,1986,“The Cost and Benefits of Ownership:A Theory of Vertical and Lateral Integration,”J.Political Economy,vol.94 lHart,O.and Moore,1990,”Property rights and the
14、 Nature of the Firm.J.Political Economy,vol98.l该学派将企业的所有权直接定义为剩余控制权,剩余控制权该学派将企业的所有权直接定义为剩余控制权,剩余控制权就是关于物质资产在初始合同未规定的所有情况之下如何被就是关于物质资产在初始合同未规定的所有情况之下如何被使用的排他性决策权,而且这种权利天然归非人力资本所有使用的排他性决策权,而且这种权利天然归非人力资本所有者所有,就使得资本家成为最大的风险承受者,同时专用性者所有,就使得资本家成为最大的风险承受者,同时专用性资产对整个企业的生产效率有重大影响,所以应该把企业的资产对整个企业的生产效率有重大影响,所
15、以应该把企业的剩余权交给资方,这有利于刺激专用性资产的投资,有利于剩余权交给资方,这有利于刺激专用性资产的投资,有利于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提高社会福利水平。l(4)罗宾斯坦博弈理论)罗宾斯坦博弈理论(Rubinstein,Ariel,1982,“Perfect Equilibrium in a Bargaining Model”,)l罗宾斯坦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研究为什么采取某种方式配置罗宾斯坦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研究为什么采取某种方式配置剩余索取权剩余索取权。l他们认为在任何组织中,权力的最终分配都是相关当事人讨他们认为在任何组织中,权力的最终分配都是相关当事人讨价还价的结果,而且每一方当事人获得
16、的利益份额由其相对价还价的结果,而且每一方当事人获得的利益份额由其相对谈判来决定。罗宾斯坦假设劳资之间的谈判是一个无限期的谈判来决定。罗宾斯坦假设劳资之间的谈判是一个无限期的轮流讨价还价的博弈过程,通过构造模型论证了资本家具有轮流讨价还价的博弈过程,通过构造模型论证了资本家具有谈判成本优势,因此,工人领取固定工资,资本家独享组织谈判成本优势,因此,工人领取固定工资,资本家独享组织租金(租金(Rubinstein,Ariel,1982)。该学派以无限期讨价还价)。该学派以无限期讨价还价博弈模型为代表,采用非合作博弈方法论证了资本家独享剩博弈模型为代表,采用非合作博弈方法论证了资本家独享剩余索取的
17、重要性,他们认为资本家拥有剩余索取权是由于资余索取的重要性,他们认为资本家拥有剩余索取权是由于资本家相对工人来说具有谈判实力方面的优势。本家相对工人来说具有谈判实力方面的优势。l(1)威茨曼的分享经济理论)威茨曼的分享经济理论l威茨曼威茨曼分享经济分享经济(1984)l他认为,传统的资本主义经济的根本弊病不在于生产,而在于分配,特别是在雇员报他认为,传统的资本主义经济的根本弊病不在于生产,而在于分配,特别是在雇员报酬制度上。在传统的雇员报酬制度即工资制度中,工人的工资同厂商的经济活动无关,酬制度上。在传统的雇员报酬制度即工资制度中,工人的工资同厂商的经济活动无关,只同厂商所无能为力的一些要素(
18、比如货币发行量、生活费用指数等)有关,由于工只同厂商所无能为力的一些要素(比如货币发行量、生活费用指数等)有关,由于工资固定,劳动成本固定,厂商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对市场总需求的变化做出的反应资固定,劳动成本固定,厂商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对市场总需求的变化做出的反应总是在产品的数量方面,而不是在产品的价格方面。因为价格一般是按照成本加成的总是在产品的数量方面,而不是在产品的价格方面。因为价格一般是按照成本加成的方法确定的,成本不能动,价格也就不能动。一旦市场需求收缩,厂商只能减少生产,方法确定的,成本不能动,价格也就不能动。一旦市场需求收缩,厂商只能减少生产,这就必然出现工人失业。基于上述原因
19、,威茨曼认为,必须对工资制度动大手术,把这就必然出现工人失业。基于上述原因,威茨曼认为,必须对工资制度动大手术,把工资制度改为分享经济,即将劳动收入分成两个部分:工资收入和分享收入。他建议工资制度改为分享经济,即将劳动收入分成两个部分:工资收入和分享收入。他建议政府成立专门的分享制度实施机构,由它来制定分享制度标准。政府成立专门的分享制度实施机构,由它来制定分享制度标准。l(2)青木昌彦的企业的合作博弈理论)青木昌彦的企业的合作博弈理论l认为认为“企业作为一个由股东、管理者和雇员等组成的一个联企业作为一个由股东、管理者和雇员等组成的一个联盟结构。提出了股东盟结构。提出了股东-雇员共享企业剩余的
20、合作博弈模型。在雇员共享企业剩余的合作博弈模型。在他的合作博弈模型中,体现企业不仅是资本家的企业,而且他的合作博弈模型中,体现企业不仅是资本家的企业,而且是所有相关者所组成的一个团队,雇员们由于或多或少地掌是所有相关者所组成的一个团队,雇员们由于或多或少地掌握了特定企业所需的专业技术和知识,并和股东们投入企业握了特定企业所需的专业技术和知识,并和股东们投入企业货币资本相结合,从而能给企业带来相对持久的剩余收益。货币资本相结合,从而能给企业带来相对持久的剩余收益。因此,雇员们获得或明或暗的和股东们讨价还价的谈判力,因此,雇员们获得或明或暗的和股东们讨价还价的谈判力,并要求分享企业的剩余收益。并通
21、过合作博弈,共同分享,并要求分享企业的剩余收益。并通过合作博弈,共同分享,从而达到一种组织均衡。从而达到一种组织均衡。l(3)凯尔索的双因素理论)凯尔索的双因素理论l凯尔索和阿德勒合著凯尔索和阿德勒合著资本主义宣言资本主义宣言 l凯尔索凯尔索 民主与经济力量民主与经济力量通过双因素开展雇员持股计划通过双因素开展雇员持股计划革命革命(1996)l凯尔索认为(1996),西方的现行资本主义制度曾经创造了经济奇迹,但它不能创造经济公平,它不仅不能消除贫困却使其有扩大的趋势。发达资本主义企图通过税收和再分配的手段达到体现社会公平和消除社会贫困的目的,但未能取得实际效果,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对产品生产和
22、服务的提供这一问题上存在着简单而固执的误解。l凯尔索认为:必须建立一种民主的市场经济制度。这种必须凯尔索认为:必须建立一种民主的市场经济制度。这种必须遵循财产权原则、参与原则和限制原则。要实现这些原则,遵循财产权原则、参与原则和限制原则。要实现这些原则,必须建立使资本主义所有权分散化的新机制,以便所有的人必须建立使资本主义所有权分散化的新机制,以便所有的人能分享从劳动中获得的收入,也能分享从资本中获得的收入。能分享从劳动中获得的收入,也能分享从资本中获得的收入。劳动者的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应该结合起来,实现亚里斯多劳动者的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应该结合起来,实现亚里斯多德德“普遍的资本所有权并非一种
23、选择而是一种必须普遍的资本所有权并非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必须”。具体。具体方案就是运用资本信贷手段方案就是运用资本信贷手段“为大多数生来没有资本的人,为大多数生来没有资本的人,打开一条获取资本的道路打开一条获取资本的道路”。l凯尔索的双因素经济理论为员工通过一定的金融途径持有股凯尔索的双因素经济理论为员工通过一定的金融途径持有股份,从而享有剩余索取权提供了理论依据。份,从而享有剩余索取权提供了理论依据。l(4)我国学者关于共享剩余索取权的观点)我国学者关于共享剩余索取权的观点l现代企业的特征有:(现代企业的特征有:(1)具有独立的法人财产的企业主体;)具有独立的法人财产的企业主体;(2)股东以投入
24、公司的资本额承担有限责任;()股东以投入公司的资本额承担有限责任;(3)公司的)公司的经营由具有专门的管理知识和才能的经营者承担,股东不直经营由具有专门的管理知识和才能的经营者承担,股东不直接参与企业经营。其中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是现代企业的本接参与企业经营。其中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是现代企业的本质特征。质特征。l在现代企业中,股东负责提供企业永久性财务资本,选择与在现代企业中,股东负责提供企业永久性财务资本,选择与监督经营者,经营者享有剩余控制权,具体经营管理企业,监督经营者,经营者享有剩余控制权,具体经营管理企业,而企业剩余索取权由股东与经营者分享,以保证对股东和经而企业剩余索取权由股东与经营
25、者分享,以保证对股东和经营者提供有效的激励,提高企业效率。在实践中,企业剩余营者提供有效的激励,提高企业效率。在实践中,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合约安排是股东与经营者在资本市场、产品市场、索取权的合约安排是股东与经营者在资本市场、产品市场、经营者市场、劳务市场等合力运作下,进行长期合作博弈结经营者市场、劳务市场等合力运作下,进行长期合作博弈结果。果。l一、一、影响净利润分配的因素影响净利润分配的因素l1、法律、法规对公司净利润分配的规定法律、法规对公司净利润分配的规定 l2、债权限制性契约的规定、债权限制性契约的规定 l3、企业内部的有关限制、企业内部的有关限制 l4、股东的意愿、股东的意愿l二、企业
26、净利润分配对象和分配主体二、企业净利润分配对象和分配主体l三、净利润分配的契约框架三、净利润分配的契约框架l1、企业可分配净利润的约定、企业可分配净利润的约定 l2、可分配净利润分配的参与者的约定、可分配净利润分配的参与者的约定 l3 分配标准的约定分配标准的约定 l4、净利润分配次序的约定、净利润分配次序的约定l四、净利润分配契约的局限四、净利润分配契约的局限l1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契约不完全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契约不完全l2交易成本及因交易者缺乏判断力而导致的契约不完全交易成本及因交易者缺乏判断力而导致的契约不完全l3因第三方不能进入缔约谈判过程而产生的外部不经济因第三方不能进入缔约谈判过程而产生
27、的外部不经济l4交易程序的可能不公平和交易结果可能有悖实体公正交易程序的可能不公平和交易结果可能有悖实体公正 l现代西方国家企业收益分配制度的变迁,核心是企业投资者、现代西方国家企业收益分配制度的变迁,核心是企业投资者、经营管理者和企业一般劳动者共同分享剩余问题。经营管理者和企业一般劳动者共同分享剩余问题。l一、企业收益分享的实践方式一、企业收益分享的实践方式 l在国外,人力资本所有者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方式主要有年在国外,人力资本所有者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方式主要有年薪制、经理股票期权(薪制、经理股票期权(Executive Stock Option,ESO)、)、员工持股计划(员工持股计划(E
28、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ESOP)以及其它的股票激励方式如期股()以及其它的股票激励方式如期股(Performance Stock)、虚拟股票()、虚拟股票(Phantom Stock)和股票增值权)和股票增值权(Stock Appreciation Rights)、股票奖励等)、股票奖励等 l1、年薪制、年薪制l2、股票期权、股票期权 l3、员工持股计划、员工持股计划 l4、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 l二、美国企业净收益(净利润)分配模式二、美国企业净收益(净利润)分配模式l1、股权结构和股利政策股权结构和股利政策l美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经过长期演变呈现出高度
29、分散化特征。美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经过长期演变呈现出高度分散化特征。l美国的股利政策的特征表现为:美国的股利政策的特征表现为:l(1)股利支付率高。)股利支付率高。l(2)股利支付率稳定。美国上市公司一般采用高支付率的)股利支付率稳定。美国上市公司一般采用高支付率的稳定股利政策。股利支付率一般在稳定股利政策。股利支付率一般在50左右。高而稳定的股左右。高而稳定的股利支付率,可以向投资者传递公司正常发展的信息,增强投利支付率,可以向投资者传递公司正常发展的信息,增强投资者的信心。资者的信心。l(3)支付方式灵活多样,但多为现金股利。)支付方式灵活多样,但多为现金股利。l2、经营者通过股票期权方式参
30、与净收益分配经营者通过股票期权方式参与净收益分配l股票期权制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股票期权制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l(1)吸引和稳定优秀企业管理人才,具有长期激励效果。)吸引和稳定优秀企业管理人才,具有长期激励效果。l(2)股票期权制度可以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股票期权制度可以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参见参见Richard A.lambert,Contracting theory and accounting,p47.l3、员工通过员工持股方式分享企业净收益员工通过员工持股方式分享企业净收益 l员工持股计划的最初倡导者是美国企业金融投资律师凯尔索,他撰写了资本家的宣言:如何用借来的钱让资本家的宣言
31、:如何用借来的钱让800万工万工人变成资本家人变成资本家一书来阐述他的理论。根据路易斯.凯尔索的理论,员工持股制企业与传统的股份制企业的主要判别在于,企业的产权所有制形式发生了变化由以往少数大资本家持股拥有企业的产权,变为员工持股共同拥有企业产权。l美国的员工持股制度制萌芽于美国的员工持股制度制萌芽于19世纪后期,发展大致概括为世纪后期,发展大致概括为以几个个阶段。以几个个阶段。l(1)20世纪世纪20年代至年代至50年代。年代。l(2)50年代后期到年代后期到1973年。年。l (3)1974以后的迅速发展阶段。以后的迅速发展阶段。l美国的标准员工持股制度有两种类型:美国的标准员工持股制度有
32、两种类型:l(1)杠杆型员工持股制度()杠杆型员工持股制度(Leveragde ESOP,又称为融资又称为融资型员工持股计划)。型员工持股计划)。l(2)非杠杆型员工持股制度。)非杠杆型员工持股制度。l三、日本企业净收益分配模式三、日本企业净收益分配模式l1.企业的股权结构和股利政策企业的股权结构和股利政策 l日本资本市场相对于美国来说欠发达,上市公司少,日本企业的资本来源主要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资本市场融资少,因此其股权表现为:(1)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重低,且个人持股比重不断下降。(2)企业股东主要是银行和企业法人,其持股比重不断提高。l日本企业的股利政策的特征体现为日本企业的股利政策
33、的特征体现为:l(1)现金股利支付率低。l(2)股利支付固定。l(3)股利支付方式单一 l三、日本企业净收益分配模式三、日本企业净收益分配模式l2、管理者以年度分红形式分享企业利润、管理者以年度分红形式分享企业利润l在在20世纪世纪90年代以前,日本实行的是年代以前,日本实行的是“终身雇佣制终身雇佣制”,在这,在这种制度下,企业的经营者通常是在企业内部产生。日本企业种制度下,企业的经营者通常是在企业内部产生。日本企业对经理人员的有效激励主要是通过事业型激励机制来实现,对经理人员的有效激励主要是通过事业型激励机制来实现,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是这个时期日本企业人事管理制度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是
34、这个时期日本企业人事管理制度的法宝。在日本,经营者的报酬由两个部分构成:工资和年的法宝。在日本,经营者的报酬由两个部分构成:工资和年度分红。度分红。l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不少企业开始引进更重视能力和工作实绩的新的工资制度,2002年日本40%的上市公司实行了年薪制。l三、日本企业净收益分配模式三、日本企业净收益分配模式l3 员工以奖金制度分享企业利润员工以奖金制度分享企业利润l日本企业以人本管理理念而著名,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精神。l日本企业的奖金制度是一种独立于工资之外的员工分享企业利润制度。l日本奖金分两部分:一部分为基本奖,占60%,平均发放给员工,不需要评定;另一部分为激励奖,占4
35、0%,按照员工的工作成绩、能力、资格、职务等评定。日本所有的正式员工均能获得奖金,奖金的数额与企业效益和员工表现相关。l四、美、日净收益分配制度比较及评价四、美、日净收益分配制度比较及评价l1、美、日净收益分配制度的比较、美、日净收益分配制度的比较 l2、美国净收益分配制度的评价、美国净收益分配制度的评价 l美国净收益分配制度的优点美国净收益分配制度的优点:l(1)发挥证券市场的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l(2)降低代理成本,提高公司业绩。l美国企业净收益分配的缺点美国企业净收益分配的缺点:l(1)美国高股利分配政策导致经营行为短期化和企业融资成本上升。l(2)股票期权导致高管人员舞弊,侵害股
36、东利益。l(3)员工与管理者收入差距大,影响员工积极性。l(4)股票期权和员工持股计划在会计核算上通过费用核算导致委托代理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l3、日本净收益分配制度的评价、日本净收益分配制度的评价l日本净收益分配制度的优点:日本净收益分配制度的优点:l(1)提高公司经营效率。)提高公司经营效率。l(2)保持企业长期、持续发展。l日本净收益分配制度的缺点:日本净收益分配制度的缺点:l(1)日本的净收益分配以股东利益为代价,不利于股份公)日本的净收益分配以股东利益为代价,不利于股份公司的发展。司的发展。l(2)日本经营者低报酬可能导致激励不足,不利于企业创新。一、一、国有企业收益分配制度的历史
37、沿革国有企业收益分配制度的历史沿革 1、1978年以前的国有企业净收益分配制度年以前的国有企业净收益分配制度2、1978年以后的国有企业净收益分配制度年以后的国有企业净收益分配制度 二、现代国有企业收益分配制度二、现代国有企业收益分配制度1、国有股份制改革、国有股份制改革2、股权分置改革股权分置改革.3、现代企业利润分享的形式、现代企业利润分享的形式股票期权制度股票期权制度员工持股计划员工持股计划年薪制年薪制 三、当前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基本内容三、当前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基本内容1、国有企业净利润分配的基本程序、国有企业净利润分配的基本程序 2、国有企业净收益分配的主要项目、国有企业净收益分配的
38、主要项目 3、当前中国国有企业收益净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当前中国国有企业收益净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 企业剩余收益分配关系尚未理顺企业剩余收益分配关系尚未理顺强制程度高,强制规范多强制程度高,强制规范多缺少一些重要原则缺少一些重要原则 欢迎批评指正!欢迎批评指正!1、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11月-2211月-22Wednesday,November 9,20222、成功源于不懈的努力,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怯懦。01:30:0401:30:0401:3011/9/2022 1:30:04 AM3、每天只看目标,别老想障碍。11月-2201:30:0401:30Nov-
39、2209-Nov-224、宁愿辛苦一阵子,不要辛苦一辈子。01:30:0401:30:0401:30Wednesday,November 9,20225、积极向上的心态,是成功者的最基本要素。11月-2211月-2201:30:0401:30:04November 9,20226、生活总会给你另一个机会,这个机会叫明天。09十一月20221:30:04上午01:30:0411月-227、人生就像骑单车,想保持平衡就得往前走。十一月221:30上午11月-2201:30November 9,20228、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2/11/91:30:0401:30:0409 November 20229、我们必须在失败中寻找胜利,在绝望中寻求希望。1:30:04上午1:30上午01:30:0411月-2210、一个人的梦想也许不值钱,但一个人的努力很值钱。11/9/2022 1:30:04 AM01:30:0409-11月-2211、在真实的生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11/9/2022 1:30 AM11/9/2022 1:30 AM11月-2211月-22谢谢大家谢谢大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