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投资回报率与我国养老金体系改革(12页DOC).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资本市场投资回报率与我国养老金体系改革(12页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本市场投资回报率与我国养老金体系改革(12页DOC).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资本市场投资回报率与我国养老金体系改革韩燕 曾令波(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研部,复旦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摘要:理论上,投资回报率的高低是我国养老金体系转轨能否成功的关键。本文指出,我国建立基金制养老金体系所面临的极为特殊的背景高工资增长率和低投资回报率。基于这个背景,本文认为现阶段进行体制转轨的时机还不成熟,当前需要大力提高我国养老基金的投资回报率或者为提高投资回报率创造条件。本文最后提出了关于提高我国养老基金投资回报率的几点建议。关键词:养老体系改革;资本市场发展;投资回报率作者简介:韩燕,女,经济学博士,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曾令波,经济学
2、博士,复旦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研究员,研究方向:养老体系改革与投资管理。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投资回报率的高低是养老保障体系转轨能否成功的关键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国家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发展,现收现付制养老体系出现收支难以平衡的问题。经济学界有人主张逐步放弃现收现付制,建立部分个人积累制,甚至完全的个人积累制(Fully Funded System)。由此带来了全球养老体制转轨的大讨论。我们首先从理论上回顾一下养老保障体制转轨的必要性。一、投资回报率与体制转轨的“艾伦条件”对于现收现付体系是否应该转向基金制体系的问题,西方学者们已经进行了旷日持久的争论。
3、萨缪尔逊(Samuelson,1958)用一个储蓄型叠代模型论证了现收现付制公共养老体系的运行机制,并指出在一个纯粹储蓄型(即不存在生产和投资)经济中,养老基金的增长主要取决于人口的增长。当人口按n速率增长时,每一代人实际上是按n比率向上一代人的储蓄支付利息,因此在一个纯储蓄并通过现收现付的代际转移来维持养老保险的社会里,养老储蓄的利率等于人口增长率。但是萨缪尔逊的模型中没有生产和投资,这是该模型的最大不足。后来Henry J. Aaron (艾伦)1966年在社会保险悖论(The social Insurance Paradox)中,在叠代模型中引进了生产和投资,通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这一因素
4、来修正萨缪尔逊的模型。在艾伦的叠代模型中,养老金的增长取决于两个因素:人口的增长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艾伦同时证明,如果萨缪尔逊的“生物回报率”(人口增长率+实际工资增长率)大于市场利率,现收现付制就能够在代际之内进行帕累托有效的配置;而基金制将会带来一个使各代的生命期效应都要减少的跨时配置。1由于艾伦是把实际工资增长率和市场利率作为一个外生变量来对待的,因此他所指的经济被称为是一个小型的开放经济,而现收现付制赖以达到帕累托有效的外生前提也被称为“艾伦条件”。我们知道,在均衡条件下实际工资等于劳动生产率,因此“实际工资的增长率”等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因此从另一个角度看,现收现付体系中养
5、老财富的内涵增长率实际上等于“劳动人口的增长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而市场利率可以视为基金制养老体系中养老基金的投资回报率。因此,“艾伦条件”的满足实际上意味着在“劳动人口的增长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大于“养老基金的投资回报率”的情况下,现收现付体系中养老财富的积累速度快于基金制体系中养老财富的积累速度,因此不应该实现从现收现付体系向基金制体系的转轨;反之,在“投资回报率”大于“劳动人口的增长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的情况下,基金制中养老财富的积累速度快于现收现付体系中养老财富的内涵回报率,则应该进行“体系转轨”。因此,基金制体系是否需要建立,以及建立之后是否能够运行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
6、于基金制体系下养老基金的投资回报率的高低。二、关于体制转轨是否是“帕累托改进”的进一步争论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最新的争论主要包括:在争论的一方,以Feldstein (1995),Kotlikoff,Smetters与Walliser(1998),Feldstein与Samwick(1998),Borsch-Supan(1998),Homburg (1990,1997)23等人为代表,支持从现收现付养老金体系转向基金制体系,并通过一系列实证研究来证明这种转换能提高效率。Feldstein(1997)3明确指出,从现收现付转向基金制并不是因为西方国家现行的现收现付公共养老金体系会破
7、产(事实上通过适当提高工薪税的税率或者削减退休金待遇来实现该体系的平衡是完全可行的),真正的原因在于基金制能够比现收现付制提供更高的投资回报率。虽然现收现付没有直接的投资行为,但是由于平均工资水平的上涨(年均1)和劳动力数量的增长(年均1),导致该体系的受益人在退休阶段所能获得的退休金待遇要比他们在工作阶段的供款高一些,因此可以认为现收现付体系中供款的隐含年均收益率仅为2注释: 理论上讲现收现付养老体系中内涵回报率实际上等于“劳动人口增长率+实际工资的增长率”。,但是基金制体系中的供款平均能够获得9的年收益率。投资收益率的差别意味着为了获得同样的退休金待遇,现收现付体系比基金制体系需要更多的供
8、款,意味着现收现付制是比基金制更为昂贵的一个制度,因此体制转轨能够提高国民的总福利。 这种市场投资回报率(即理论研究中抽象的“市场利率”)高于“劳动人口增长率+实际工资增长率”的情形,正是不满足“艾伦条件”的情况。当然,Feldstein (1997)3也指出这并不意味着体制转轨一定是帕累托改进,但是在一定条件下经过精心设计的改革路径可能是帕累托改进。在争论的另一方,以Ludeke(1988),Breyer(1989),Fenge(1995,1997),Brunner(1996),Sinn (1997,1998a),Geanakopolos、以及Mitchell和Zeldes(1998)等人为
9、代表,认为从现收现付转向基金制体系不存在“帕累托有效”的路径。Hans-Werner Sinn(2000)采用计算养老金待遇现值的方法,对那种认为现收现付体系浪费经济资源的观点提出了置疑,认为从现值来看,从现收现付体系转向基金积累制体系不会有任何收获,为保障既定的养老金待遇而导致的隐性和显性税收负担之和在任何制度体系下和任何转换策略下都没有差别。当然,部分转向基金制能够对保持代际之间的税收平衡有所帮助,因为基金制用实际的物质资本来替代不断耗损的人力资本,是克服当前人口老龄化危机的途径之一。因此该文不是从“帕累托改进”而是从其他角度支持从现收现付体系转向基金制体系。中国养老金体系改革的特殊背景:
10、高工资增长率与低投资回报率表1:我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9922004年度年平均工资月平均工资增长率实际增长率(扣除价格因素)1992271122615.90%6.70%1993323627019.37%2.80%1994453837840.23%7.70%1995550045821.20%2.80%1996621051812.91%3.80%199764705394.19%1.10%1998747962315.60%7.20%1999834669611.59%13.10%2000937178112.28%11.40%20011087090616.00%15.20%2002124221
11、03514.28%15.50%200314040117013.03%12.00%200416024133514.13%10.50%200518364153014.6%12.8%200621001175014.4%12.7%平均977281415.98%9.02%数据来源: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19922006年各期。在探讨我国养老金体系的改革路径之前,我们首先分析一下我国养老体系的改革所具有的特殊背景,这些特殊性包括低覆盖率与不平衡的城镇农村二元养老结构;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未富先老”的人口结构与较高的赡养率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1996
12、2003年各期的数据计算,我国现收现付体系的赡养率从1996年的26.17%已经提高到2003年的33.14%。;高储蓄率与有效需求不足的宏观经济环境;并不成功的混合模式导向的改革与个人账户空账等等。这种特殊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国养老金体系改革的难度和复杂性。本文重点探讨另外一个方面的特殊背景:高工资增长率与低投资回报率。这是我国与发达国家进行体制转轨时所具有的完全不同的特征。首先,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也呈快速上涨的态势。从表1可以看出,全国城镇在岗职工工资平均工资在19922006年期间的平均增长率为15.98%,即使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工资平均增长率也有9.02%
13、。见表1。实际工资水平快速增长背后的原因是劳动生产率极大的提高。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公布的数据,2000年到2005年间,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增长了63.4%,2006年当年我国的劳动生产率又提高了9.5%。而根据卢锋(2006)4的研究,从1996年开始,我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开始大幅度增长,19961999年的增长率分别为21.4%,13.8%,7.9%和23%;进入21世纪以后,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继续快速增长,20002004年的增长率分别为17.9%,16%,19.1%,17.7%和15.7%。从上述结果来看,尽管我国实际工资水平增长较快,但是实际工资增长水平仍然落后于劳动产生率的提高幅度,因
14、此未来我国的实际工资水平还有继续快速上涨的动力。但是另一方面,与高工资增长率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目前较低的养老基金投资回报率。根据劳动部2004年对企业年金的不完全统计,在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对象中,近50%为银行存款,债券占13.7%,财政专户占1.8%,发放贷款占1.9%,证券投资基金占0.8%,股票占0.3%,其他为购买保险。投资回报率的情况是:东部地区平均4%,中部地区不到1%;30家中央企业抽样调查的平均投资回报率为2.6%。而我国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的投资收益率更低。由于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大多数为银行存款,或者为财政专户,少量投资于国债,平均来看仅仅能够获得银行存款利息,扣除
15、有关的费用之后净投资回报率比银行存款收益率更低。因此,为了提高我国养老基金的投资回报率,必须进入资本市场进行投资。我国养老体系改革的路径选择基于我国养老体系的上述现实背景,并借鉴前文的理论分析成果和国际比较的经验,总体上我们认为我国养老体系的改革目标应该是以继续优化和完善现收现付体系为主,同时逐步建立基金制体系作为补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仍然维持以现收现付体系为主体的养老体系。持上述主张的基本理由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我国现收现付体系的内涵回报率(实际工资的增长率)远远高于基金制体系的投资回报率,因此当前情况下没有必要实现完全的体制转轨。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相信未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
16、新的阶段,随着经济增长速度和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的下降,实际工资的增长率可能逐步走低,而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和成熟可能带来基金制投资回报率的上升,因此未来这二者的对比关系可能发生逆转,由此带来加快体制转轨的时机。一、我国的现收现付体系可持续吗?直观地看,截至到2006年底,我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体系的总人数为1.88亿人,全部劳动人口数为7.64亿人,覆盖率仅为24.56%,基本上以每年11.5个百分点的速度在提高;如果按照现在的速度,覆盖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劳动力人数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也会继续增长,因此我国的现收现付体系参保人数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劳动和社会保
17、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6年。袁志刚(2000)5认为我国在现收现付体系内部仍然具有多种调节手段,包括提高供款率、降低替代率、延迟退休等,同时指出在我国目前的二元经济结构下,有可能通过青年农民不断流向城市和农村地区不断城市化的道路,均衡地扩大城镇现收现付体系的供款人数(降低城镇现收现付体系的赡养率),从而实现城镇现收现付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推进农村较低保障水平的现收现付体系,这样全国养老保险体系可以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里维持均衡。综合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在当前阶段我国的现收现付体系完全是可持续的,因此进行体制转轨的要求并不紧迫。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认为从长远来看,当我国现收现付体系的覆盖率达到极
18、限之后,可以考虑将现收现付体系转向NDC(名义供款确定型计划),下面我们要重点论述这一建议。二、当前阶段现收现付体系改革的任务是提高覆盖率目前我国存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体系、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体系和农村养老保险体系三个相对独立、彼此不同的养老体系,各自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水平也不相同。虽然这种格局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形成的,但是从我国社保体系的长远发展来看,建立统一的制度框架、方便人员在三个体系之间的自由流动和增强养老金的可携带性是非常必要的。具体地,从操作上讲,首先可以首先将覆盖范围扩大到事业单位和公务员体系,打破基本养老保险体系的制度隔阂,形成企业单位职工和事业单位职工、公务员统一的基本养
19、老保险体系。 这里主张建立统一制度下的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但是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可以建立不同于企业单位的补充养老体系。其次,可以考虑将覆盖范围扩大到在城市务工的农民工乃至农村。这既是提高覆盖率,确保现收现付体系参保人数继续提高的需要,也是确实加强对农民工和农民养老保障,解决城乡社保差距过大,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当然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向农村推广也会面临一定的困难,需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逐步地推进。三、现收现付体系的长期目标是转向瑞典模式瑞典模型中的名义供款确定型计划(NDC)意味着个人帐户全部都是空帐,帐户中没有实际的资金,这一点与我国现在绝大多数省份实际存在的个人帐户空帐是一样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资本市场 投资 回报率 我国 养老金 体系 改革 12 DOC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