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概述(powerpoint 52页).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企业所得税概述(powerpoint 52页).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所得税概述(powerpoint 52页).pptx(5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六章第六章 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 企业所得税概述企业所得税概述企业所得税概述企业所得税概述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纳税人和税率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纳税人和税率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纳税人和税率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纳税人和税率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 企业所得税的税基企业所得税的税基企业所得税的税基企业所得税的税基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第五节第五节第五节第五节 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第六
2、节第六节第六节第六节 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本章思考题本章思考题本章思考题本章思考题2 2n n第一节第一节 企业所得税概述企业所得税概述n n一、企业所得税的概念一、企业所得税的概念n n企业所得税是对我国境内的内外资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它所得征收的一种税。其中,所得又叫所得额或纯收益额,是指纳税人从事生产、经营等项活动取得的总收入,减去为取得这些收入所花费的各项成本、费用、税金和损失后的余额。n n对所得课税,最早始于英国。1798年,英国为了筹措英法 战争的军费,开征3 3n n了一种临时性质的所得税,后来随着战争的停止和再兴起
3、,时征时停。到1874年才正式成为永久税。n n我国首次提出对所得课税是在清朝末年,但由于清政府趋于崩溃,未能开征。n n1936年,国民党政府颁布了所得税暂行条例,于同年开始征收所得税。n n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旧的所得税制。n n1950年1月政务院颁布的全国税政实施要则和工商业税暂行条例中,4 4n n把所得税并入工商业税中。n n1958年税制改革时,又把所得税从工商业税中分离出来,使之成为一个独立n n国营企业以外的集体税种,并正式定名为工商所得税,但仅对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征收。n n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适应对外开放和对内改革的需要,我国相继开征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外国企
4、业所得税、国营企业所得税、集体企业所得税、私营企业所得税、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5 5n n个人所得税、个人收入调节税等所得税税种。n n1991年7月1日,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和外国企业所得税合并为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n n 1993年底,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我国对税制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将几个内资企业所得税税种和个人所得税税种分别合并,从1994年1月1日开始实施。至此,形成了内资企业所得税、外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6 6n n三税并立的所得税格局。n n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颁布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决定从2008年
5、1月1日起开始实施。n n2007年12月11日,国务院进一步颁布了n n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对企业所得税法条文做出了更明晰、更具体和更具操作性的解释和规定。n n至此,我国所得税制形成了企业所得税7 7n n法和个人所得税法两法并存、内外籍纳税人普遍适用的新格局,实现了税制改革的重大突破,并在我国税制改革史上树立了一座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的里程碑。n n新税法改变了内外资企业适用不同所得税法的局面,统一了纳税人及其纳税义务的认定标准,统一了所得税的适用税率,统一了所得的核算程序和成本费用扣除标准,统一了税收优惠政策,这对促进各类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公平竞争,8 8n n强化税收的
6、宏观调控和组织收入功能,维护我国在涉外经济交往中的税收权益,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的税收分配关系,促使其加强财务核算、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经济效益等,都将产生深远和重大的影响。n n二、企业所得税的类型二、企业所得税的类型n n1.按纳税人的性质分类,有内资企业所得税和外资企业所得税。n n2.按课税对象或税基的核算方法分类,有综合所得税、分类所得税和混合9 9n n所得税。n n3.按税率分类,有比例税、累进税和定额税。n n4.按费用扣除方法分类,有实报实销法和标准扣除法。n n5.按征收管理方法分类,有源泉法和申报法。n n三、现行企业所得税的特点三、现行企业所得税的特点n n1.对内外资企业
7、普遍征收n n2.对企业的纯所得征税n n3.对法人企业和其它社会组织课税1010n n4.实行单一比例税率。n n5.实行综合所得税制。n n6.优惠政策较多,优惠方式灵活多样n n7.计税过程较为复杂。n n8.采用按年计征,分月或分季预缴,年终汇算清缴、多退少补的解缴办法。n n四、企业所得税的作用四、企业所得税的作用n n1.符合国际惯例,有利于促进各类企业的公平竞争。n n2.有利于提高我国现行税制的法律效力。1111n n3.有利于提高税收征管效率。n n4.有利于促进和扩大国际经贸和税收合作,维护我国涉外交往中的税收权益。n n5.有利于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n n第二节第
8、二节 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纳税人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纳税人和税率和税率n n一、征税对象一、征税对象n n企业所得税以纳税人来自中国境内、境外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为征税对象。其中:1212n n1.生产、经营所得。n n2.其他所得。n n按照国际惯例,我国企业所得税对纳税人的所得实行居住地和来源地双重管辖权。即对居民纳税人的境内外所得以居民管辖权为依据进行管理,对非居民纳税人来源于境内的所得以收入来源地管辖权或地域管辖权为依据进行管理。纳税人的境内、境外所得,除了无权管辖的以外,均要向中国政府承担纳税义务。1313n n二、纳税人二、纳税人n n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
9、国境内取得收入的企业和其他非企业性社会组织(包括各类内资企业和各类外资企业,但不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n n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划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两大类。其中:n n居民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1414n n非居民企业,则是指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n n三、税率三、税率n n1.居民企业的适用税率。统一规定为25%。n n2.非居民企业的适用税率。分两种情况规定:n n(1)在中国境内设立非法
10、人性质的1515n n机构、场所,且有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的非居民企业,以及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其在境内所设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的非居民企业,适用税率为25%。n n(2)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或者虽设立了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该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非居民企业,适用税率为20%,但双边或多边税收协定、条约有特殊规定的,依照有关协定、条约执行。这一税率1616n n又称预提所得税税率。n n3.小型微利企业及高科技企业的适用税率。n n为了体现对特殊企业的照顾或鼓励政策,新税法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
1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n n第三节第三节 企业所得税的税基企业所得税的税基n n企业所得税的税基又称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1717n n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用公式表示为:n n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n n一收入总额一收入总额n n收入总额,是指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之和。n n企业收入总额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来确定。1818n n财会制度和税法对收入的确认口径不一致时,以税法确认原则为准。n n(一)应当计入收入总额的收入(一)应当计入收入
12、总额的收入n n1.销售货物收入。n n2.提供劳务收入。n n3.转让财产收入。n n4.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n n5.利息收入。n n6.租金收入。n n7.特许权使用费收入。n n8.接受捐赠收入。1919n n9.其他收入。n n(二)应以特殊方式计入收入总额的收入(二)应以特殊方式计入收入总额的收入n n1.以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的n n2.企业受托加工制造大型机械设备以及从事建筑、安装等工程作业的n n3.采取产品分成方式取得收入的n n4.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应当视同销售货物
13、、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2020n n企业以非货币形式取得的收入,应当按照公允价值确定收入额。n n(三)不计入收入总额的收入(三)不计入收入总额的收入 n n1.财政拨款。n n2.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n n3.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n n二、扣除项目二、扣除项目n n(一)允许扣除项目的一般规定(一)允许扣除项目的一般规定n n1.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准予扣除。包括:2121n n(1)成本。n n(2)费用。n n(3)税金。n n(4)损失。n n(5)其它支出。n n2.企业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
14、不得重复扣除。n n3.企业的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或者财产,不得扣除或者计算对应的折旧、摊销扣除。2222n n4.企业发生的各种支出,应当区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n n(二二)允许扣除项目的具体规定允许扣除项目的具体规定n n1.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n n2.企业按规定缴纳的各种保险费,准予扣除。n n3.企业按工资总额的14%提取的职工福利费支出,允许扣除;n n4.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的部分,准予扣除。n n5.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2323n n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n n6
15、.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劳动保护支出,准予扣除。n n7.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下列利息支出,准予扣除:n n(1)非金融企业向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金融企业的各项存款利息支出和同业拆借利息支出、企业经批准发行债券的利息支出;2424n n(2)非金融企业向非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不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n n8.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合理的不需要资本化的借款费用,准予扣除。n n企业为购置、建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经过12个月以上的建造才能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的存货发生借款的,在有关资产购置、建造期间发生的合理的借款费用,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计入有关资产的成本。
16、2525n n9.企业在货币交易中发生的汇兑损失准予扣除。n n10.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n n11.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n n12.企业按规定提取的用于环境保护、2626n n生态恢复等方面的专项资金,准予扣除。n n13.企业租入固定资产支付的租赁费,按照以下方法扣除:n n(1)经营性租赁费支出,按照租赁期限均匀扣除;n n(2)融资性租赁费支出,应当提取折旧费用,分期扣除。n n14.非
17、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机构、场所,就其中国境外总机构发生的与该机构、场所生产经营有关的费用,能够提供总机构出具的费用汇集范围、定额、2727n n分配依据和方法等证明文件,并合理分摊的,准予扣除。n n15.企业发生的损失,减除责任人赔偿n n和保险赔款后的余额,准予按规定扣除。n n16.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扣除。n n(三)不准扣除的项目(三)不准扣除的项目n n1.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款项。n n2.企业所得税税款。n n3.税收滞纳金。2828n n4.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n n5.企业发生的非公益性捐赠支出以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企业所得税概述powerpoint 52页 企业所得税 概述 powerpoint 52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