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安全生产知识5(2011)ppt课件.ppt
《最新安全生产知识5(2011)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安全生产知识5(2011)ppt课件.ppt(9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安全生产管理知识5(2011)5(2011)第五章 职业危害预防和管理w基本要求:运用职业危害因素的辨识标准和评价方法,检测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设置职业危害警示标识,告知和申报职业危害,建立职业卫生档案,采取职业危害防护控制措施,选用个体防护装备,开展建设项目职业危害评价。(三)职业接触限值(OEL)w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值量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w其中,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最高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超限倍数四类。w1.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指以时
2、间为权数规定的 8小时工作日、40小时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w2.最高容许浓度(MAC)。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w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在遵守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分钟)接触的浓度。w4.超限倍数。对未制定PC-STEL的化学有害因素,在符合8h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情况下,任何一次短时间(15 分钟)接触的浓度均不应超过的 PC-TWA的倍数值。(四)职业禁忌与职业健康监护 w1.职业禁忌。指员工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危害的侵袭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
3、疾病的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 状态。w2.职业健康监护。是通过各种检查和分析,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对接触者健康影响及其程度,掌握职工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健康损害征象,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有害因素所致疾患的发生和发展。包括开展职业健康体检、职业病诊疗、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等。w3.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指生产经营单位需要建立的劳动者职业健康档案,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五)职业性病损和职业病w1.健康。指整个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
4、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w2.职业性病损。劳动者职业活动过程中接触到职业危害因素而造成的健康损害,统称职业性病损。包括工伤、职业病和工作有关疾病。w3.职业病。职业病。指企业、事业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或有害因素等而引起的疾病。如在职业活动中,接触铍可引致铍肺,接触氟可致氟骨症,接触氯乙烯可引起肢端溶骨症,接触焦油沥青可引起皮肤黑变病等。w由国家主管部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所列的职业病称为法定职业病。界定法定职业病的 4个基本条件是:(1)在职业活动中产生;在职业活动中产生;(2)接触职业危害因素;接触职业危害因素;(3)列入国家职业列入国家职业
5、病范围;病范围;(4)与劳动用工行为相联系与劳动用工行为相联系。4.职业病的分类。卫生部、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2年颁布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108号),将10类共115种职业病列入法定职业病,包括:w(1)尘肺13种;w(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w(3)化学因素所致职业中毒56种;w(4)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w(5)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w(6)职业性皮肤病8种;w(7)职业性眼病3种;w(8)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w(9)职业性肿瘤8种;w(10)其他职业病5种。二、职业卫生工作方针与原则w职业危害因素预防控制工作的目的是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
6、动者健康及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利用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和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卫生调查,判断职业危害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评价工作环境是否符合相关法规、标准的要求。w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必须发挥政府、生产经营单位、工伤保险、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职业病防治机构等各方面的力量,由全社会加以监督,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遵循职业卫生“三级预防”的原则,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不断提高职业病防治管理水平。w第一级预防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从根本上杜绝职业危害因素对人的作用,即改进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合理利用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以减少工人接触的机会和程度。将国家制订
7、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物质职业接触限值等作为共同遵守的接触限值或“防护”的准则,可在职业病预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w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对职业病前期预防的要求,产生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的设立,除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设立条件外,其工作场所还应当符合以下要求:w1.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w2.有与职业危害防护需求相适应的设施。w3.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元害作业分开的原则。w4.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w5.设备、工具、用具及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w6.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关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其他要
8、求。w国家实行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主持的职业危害项目的申报制度,即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提交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进行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其职业病防护设施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式生产和使用。建设项目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这些措施均属于第一级预防措施。w第二级预防,第二级预防,又称发病预防。是早期检测和发现人体受到职业危害因素所致的疾病。其主要手段是定期进行环境中职业危害
9、因素的监测和对接触者的定期体格检查,评价工作场所职业危害程度,控制职业危害,加强防毒防尘,防止物理性因素等有害因素的危害,使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监护,开展职业健康检查,早期发现职业性疾病损害,早期鉴别和诊断。w第三级预防,第三级预防,是在病人患职业病以后,合理进行康复处理。包括对职业病病人的保障;对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保障职业病病人享受职业病待遇,安排职业病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入,应当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w第第一级预防一级预防是理想的方法是理想的方法,针对整体的或选择的人群对人群健康和福利状
10、态均能起根本的作用能起根本的作用,一般所需投入比第二级预防和第三级预防投入比第二级预防和第三级预防要少要少,且效果更好效果更好。三、我国职业危害现状w(一)职业危害形势1.接触职业危害人数众多,患者总量巨大2.职业危害分布行业广,中小企业危害重3.职业危害流动性大、危害转移严重4.群发性职业危害事件多发,在国内外造成严重影响(二)职业病发病特点w1.职业病种类构成w职业病发病以尘肺病为主,历年来报告的职业病中,尘肺病约占到80%,而尘肺病中主要为煤工尘肺和砂肺,例如在2009年报告的14495例尘肺病新病例中(占所有职业病的79.96%),煤工尘肺和砂肺占所有尘肺病的91.89%。w2.职业病
11、发病行业分布w据卫生部统计数据,职业病发病主要分布在煤炭、冶金、建材、有色等行业,例如2009年职业病病例数列前3位的行业依次为煤炭、有色金属和冶金,分别占总病例数的 41.38%、9.33%和 6.99%。第二节 职业卫生法规标准体系简介w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建国以来,我国陆续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如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等,有关标准也日渐完善。职业危害防控工作不断加强,为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健康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w一、职业卫生法规标准体系构成一、职业卫生法规标准体系
12、构成w我国职业卫生法规标准体系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 件和标准,如图 5 一 1 所示。(P143-145)w二、主要法规标准简介(二、主要法规标准简介(P143-145)第三节 职业危害识别、评价与控制w一、职业危害识别一、职业危害识别w(一一)粉尘与尘肺粉尘与尘肺 w1.生产性粉尘生产性粉尘w能够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叫做粉尘。从胶体化学观点来看,粉尘是固态分散性气溶胶。其分散媒是空气,分散相是固体微粒。在生产中,与生产过程有关而形成的粉尘叫做生产性粉尘。生产性粉尘对人体有多方面的不良影响,尤其是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能引起严重的职业病砂肺。w不同分散
13、度的生产性粉尘,因粉尘颗粒粒径大小的差异,其进入人体呼吸系统的情况存在差异,在生产性粉尘的采样监测与接触限值制定上,通常将其分为总粉尘与呼吸性粉尘两种类型:w(1)总粉尘:总粉尘:可进入整个呼吸道(鼻、咽和喉、胸腔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的粉尘,简称“总尘总尘”。技术上系用总粉尘采样器按标准方法在呼吸带测得的所有粉尘。w(2)呼吸性粉尘:呼吸性粉尘:按呼吸性粉尘标准测定方法所采集的可进人肺泡的粉尘粒子,其空气动力学直径均在7.07m以下,空气动力学直径5m粉尘粒子的采样效率为50%,简称“呼尘呼尘”。2.生产性粉尘的来源w生产性粉尘来源于以下几方面:w(1)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粉碎,其所形成的
14、尘粒,小者可为超显微镜下可见的微细粒子,大者肉眼即可看到,如金属的研磨、切削,矿石或岩石的钻孔、爆破、破碎、磨粉以及粮谷加工等。w(2)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气可在空气中凝结成小颗粒,或者被氧化形成颗粒状物质,其所形成的微粒直径多小于1m,如熔炼黄铜时,锌蒸气在空气中冷凝、氧化形成氧化锌烟尘。w(3)有机物质的不完全燃烧,其所形成的微粒直径多在0.5m以下,如木材、油、煤炭等燃烧时所产生的烟。w此外,对铸件翻砂、清砂作业时或生产中使用粉末状物质在进行混合、过筛、包装、搬运等操作时,也可产生多量粉尘;沉积的粉尘由于振动或气流的影响重又回到于空气中(二次扬尘)也是生产性粉尘的一项主要来源。3.生产性粉
15、尘的分类 w生产性粉尘根据其性质可分为三类:w(1)无机性粉尘无机性粉尘1)矿物性粉尘,例如煤尘、硅石、石棉、滑石等。2)金属性粉尘,例如铁、锡、铝、铅、锺等。3)人工无机性粉尘,例如水泥、金刚砂、玻璃纤维等。w(2)有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1)植物性粉尘,例如棉、麻、面粉、木材、烟草、茶等。2)动物性粉尘,例如兽毛、角质、骨质、毛发等。3)人工有机粉尘,例如有机燃料、炸药、人造纤维等。w(3)混合性粉尘混合性粉尘w指上述各种粉尘混合存在。在生产环境中,最常见的是混合性粉尘。4.生产性粉尘的致病机理 w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与其生物学作用及现场防尘措施等有密切关系。在卫生学上有意义的粉尘理化性质有分
16、散度、溶解度、比重、形状、硬度、荷电性、爆炸性及粉尘的化学成分等。w一般认为,砂肺的发生和发展与从事接触砂尘作业的工龄、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二氧化硅的类型、生产场所粉尘浓度、分散度、防护措施以及个体条件等有关。劳动者一般在接触砂尘 5 10 年才发病,有的潜伏期可长达 1520年。接触游离二氧化硅含量高的粉尘,也有 12年发病的。其机理是由于砂尘进入肺内,可引起肺泡的防御反应,成为尘细胞。其基本病变是砂结节的形成和弥漫性间质纤维增生,主要是引起肺纤维性改变。5.生产性粉尘引起的职业病生产性粉尘的种类繁多,理化性状不同,对人体所造成的危害也是多种多样的。就其病理性质可概况如下几种:w(1)
17、全身中毒性,例如铅、锰、砷化物等粉尘。w(2)局部刺激性,例如生石灰、漂白粉、水泥、烟草等粉尘。w(3)变态反应性,例如大麻、黄麻、面粉、羽毛、锌烟等粉尘。w(4)光感应性,例如沥青粉尘。w(5)感染性,例如破烂布屑、兽毛、谷粒等粉尘有时附有病原菌。w(6)致癌性,例如铭、镍、砷、石棉及某些光感应性和放射性物质的粉尘。w(7)尘肺,例如煤尘、矽尘、矽酸盐尘。w生产性粉尘引起的职业病中,以尘肺最为严重。据卫生部2009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简报统计,截至2009 年6月底,我国共报告尘肺病64.3万例。其中2009年上半年新发尘肺病 4972 例,已死亡361例。w尘肺是由于吸入生产性粉尘引起的
18、以肺的纤维化为主要变化的职业病。由于粉尘的性质、成份不同,对肺脏所造成的损害、引起纤维化程度也有所不同,从病因上分析,可将尘肺分为六类:砂肺、硅酸盐肺、炭尘肺、金属尘肺、混合性尘肺、有机尘肺。w2002年卫生部与劳动保障部联合发布的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108号)公布的职业病名单中,列出了13种法定尘肺病,即砂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炭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根据尘肺疾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二)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w1.生产性毒物及其危害w凡少量化学物质进入机体后,能与机体组织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
19、,破坏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机体暂时或长期病理状态的,称为毒物。w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通常会生产或使用化学物质,它们发散并存在于工作环境空气中,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危害,这些化学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或化学性有害物质)。w(1)毒物毒性毒物毒性毒物毒性大小可以用引起某种毒性反应的剂量来表示。在引起同等效应的条件下,毒物剂量越小,表明该毒物的毒性越大。例如,60 mg 的氯化钠一次进入人体,对健康无损害;60 mg 的氧化纳一次进入人体,就有致人死亡的危险。这表明,氯化钠的毒性很小,氧化纳的毒性很大。化学物质的危害程度分级分为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和微毒5个级别。w(2)毒物的危害性毒物的危害性毒物的危
20、害性不仅取决于毒物的毒性,还受生产条件、劳动者个体差异的影响。因此,毒性大的物质不一定危害性大;毒性与危害性不能划等号。例如,氮气是一种惰性气体,本身无毒,一般不产生危害性。但是,当它在空气中含量高,使得空气中的氧含量减少时,吸入者便发生窒息,严重时可导致死亡。在石油化工行业,用氮气的作业场所很多,稍有不慎,就有发生氮气窒息的危险,危害性很大。影响毒物毒性作用的因素:w1)化学结构。化学结构。毒物的化学结构对其毒性有直接影响。在各类有机非电解质之间,其毒性大小依次为芳烃醇酮环烃脂肪烃。同类有机化合物中卤族元素取代氢时,毒性增加。w2)物理特性。物理特性。毒物的溶解度、分解度、挥发性等与毒物的毒
21、性作用有密切关系。毒物在水中溶解度越大,其毒性越大;分解度越大,不仅化学活性增加,而且易进到呼吸道的深层部位而增加毒性作用;挥发性越大,危害性越大。一般,毒物沸点与空气中毒物浓 度和危害程度成反比。w3)毒物剂量。毒物剂量。毒物进入人体内需要达到一定剂量才会引起中毒。在生产条件下,毒物剂量与毒物在工作场所空气中的浓度和接触时间有密切关系。w4)毒物联合作用。毒物联合作用。在生产环境中,毒物往往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与其他毒物共存,可对人体产生联合毒性作用。可表现为:相加作用、相乘作用、拮抗作用。w5)生产环境与劳动条件。生产环境与劳动条件。生产环境的温度、湿度、气压、气流等能影响毒物的毒性作用。
22、高温可促进毒物挥发,增加人体吸收毒物的速度;湿度可促使某些毒物如氯化氢、氟化氢的毒性增加;高气压可使毒物在体液中的溶解度增加;劳动强度增大时人体对毒物更敏感,或吸收量加大。w6)个体状态。个体状态。接触同一剂量的毒物,不同个体的反应可迥然不同。引起这种差异的个体因素包括健康状况、年龄、性别、营养、生活习惯和对毒物的敏感性等。一般,未成年人和妇女生理变动期(经期、孕期、哺乳期)对某些毒物敏感性较高。烟酒嗜好往往增加毒物的毒性作用。也有遗传缺陷或遗传疾病等遗传因素,造成个体对某些化学物质更为敏感。(3)毒物作用于人体的危害表现w中毒有急性、慢性之分,也可能以身体某个脏器的损害为主,表现多种多样。1
23、)局部剌激和腐蚀。例如,人接触氨气、氯气、二氧化硫等,可出现流泪、睁不开眼、鼻痒、鼻塞、咽干、咽痛等表现,这是因为这些气体有刺激性,严重时可出现剧烈咳嗽、痰中带血、胸闷、胸疼。高浓度的氨、硫酸、盐酸、氢氧化钠等酸碱物质,还可腐蚀皮肤、黏膜,引起化学灼伤,造成肺水肿等。2)中毒。例如,长期吸入汞蒸气,可出现头痛、头晕、乏力、倦怠、情绪不稳等全身症状,还可有流涎、口腔溃殇、手颤等体征,实验室检查尿汞高,可诊断为汞中毒。w此外,有的化学物质长期接触后,会造成女工自然流产、后代畸形;有的会增加群体肿瘤的发病率;有的则会改变免疫功能等。2.职业中毒w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过量接触生产性毒物引起的中毒,称为职
24、业中毒。例如,一个工人在生产过程中遇到大量氯气泄漏,而又因种种原因未能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吸入高浓度氯气,产生胸闷、憋气、剧烈的咳嗽和痰中带血,这就构成了氯气中毒。由于它是在生产过程中形成,与所从事的作业密切相关,所以称之为职业中毒。当然,职业中毒并不都是急性中毒,还有慢性中毒。毒物可经呼吸道吸人,也可经皮肤吸收。总之。职业中毒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1)生产性毒物存在方式w生产性毒物在生产过程中,可在原料、辅助材料、夹杂物、半成品、成品、废气、废液及废渣中存在。各种毒物由于其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以及职业活动条件的不同,在工作场所空气中的存在状态有所不同。生产性毒物的存在方式见表5-2。(P14
25、9)(2)生产性毒物侵入人体的途径w1)吸入:吸入:呈气体、蒸气、气溶胶(粉尘、烟、雾)状态的毒物经呼吸道进入体内。进入呼吸道的毒物,可通过肺泡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其毒性作用大,发生快。大多数情况下,毒物都是由此途径进入人体的。w2)经皮吸收:经皮吸收:在作业过程中经皮肤吸收而导致中毒者也较常见。经皮吸收有两种,经表皮或经过汗腺、毛囊等吸收,吸收后直接进入血液循环。w3)食入:食入:较少见,可为误食或吞人。氧化物可在口腔中经黏膜吸收。(3)职业中毒的类型w侵入人体的生产性毒物引起的职业中毒,按发病过程可分为三种类型:1)急性中毒急性中毒。由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所致。多数由生产事故或违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安全生产 知识 2011 ppt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