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小学校本课程教材《古诗文启蒙》.docx
《2022年小学校本课程教材《古诗文启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小学校本课程教材《古诗文启蒙》.docx(6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古诗文启蒙 丛书三年级(上册)前言五于年厚重的历史, 衍生出五千年辉煌的文化, 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财宝;它不仅对中一华呱的进展产生了庞大的凝结力,而且对于我们今日如何熟悉民族的历史,受到爱国主义训练, 陶冶道德情操,提高整个民族的素养,促进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富强,仍 然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它是我们炎黄子孙的文化精髓,是一代 代龙的传人不竭的血脉;“ 仁、义、礼、至、信”,“ 温、良、恭、俭、让” 等,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强调自身修养的文化规范;我们撷取这朵朵浪花, 做为本套教材的主题,意在补充现行教材中德育点的不足,修身点的不够,进而潜
2、移默化地影响同学人文品质的形成,训练同学守礼、 坚强、团结、惜时、进取,为实现“ 做现代人,做现代文明人” 奠定基础;小故事、俗语、文言警句、名篇节选等是本书的主要内容;所选 文章少就十几字,多就几十字,多是琅琅上口,易于成诵,且在短小 精致的文字中,容纳了深刻的意蕴;一课一个训练点,一个学问点,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34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在育人的同时,为孩子们将来学习古文打好基础;在赏析部分,我们以剧烈的时代精神为准,对相关内容作出推陈出新的诊释和评论;即该书的内容是“ 古”,但精神是“ 今”; 形式是“ 古” ,但价值观
3、是“ 今” ,使传统文化和现代理念很好地融合,让今 天的孩子开心地接受了传统文化, 让辉煌的古代文化走进孩子们的心 中;创编这套从书,是复杂的情感和思维过程;我们徜徉在古诗文的 海洋里,感受着古典的魅力,观赏着古人的才情,心中布满了欢乐;但是由于我们才能、水平和审美标准的局限,因而,所选文章及赏析 等不行能尽善尽美;我们会不断学习,不断改进,努力做得更好;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34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目录第一课立与废 1名师归纳总结 其次课知而好问 1 1第 3 页,共 34 页第三课学要切磋 1 第四课有错即改 1 第五课后
4、事之师 1第六课同心协力 1 第七课秋月 1 第八课学问勤中得 1 第九课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1 第十课习惯成自然 1第十一课常劳身健 第十二课乐善好施知恩图报 1 第十三课敬人即是敬己 1第十四课见己短量人长 1第十五课言之及言 1第十六课没齿难忘 1-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第一课立与废凡事预就立,不预就废;【注释】立 :成立,胜利;废 :与上文 立相对,荒废的意思;文中可懂得为事不 能办好;预 :预先,文中指事先做好方案和预备;就 :就、才;【译文】不论做什么事 ,事先要是做好充分的 预备,就能做成 ;事先没有 做好充分 的预备,就将一事无
5、成;【评析】本文节选自礼记 中庸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其主要内容为秦汉以前对各种礼仪的论述,仍涉及 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奠、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 方面,是争论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本文强调了“ 预” 在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的重要性;告知我们做任何事 情都应有肯定的预备、 方案,这样才能获得胜利; 人们常说的 “ 不打无预备的仗”就是这个道理; 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 有很多人做事时缺乏筹划, 不情愿做充分的预备,往往故作潇洒,美其名曰“ 跟着感觉走”;其实,这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这样终将难成大事;或者,我们也曾有过
6、“ 无预备” 而“ 有收成”的体验,这时,请想想” 守株待兔“ 的故事,肯定要清醒地熟悉到这只是一种偶 然,偶然不会进展为必定,我们不行心存侥幸、自欺欺人啊 .请记住:机会永久 只垂青有预备之人;【练习】1.文言文中,才会产生时, ” 就“ 常被译为 _;读下面两句话,写出“ 就”的意思;(1)有就改之,无就加勉; ()(2)千人同心,就得千人之力;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34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2.在平日的学习、生活中,你对“ 凡事预就立,不预就废” 有哪些体会 .然后说一说本学期你有哪些方案,你准备如何去实现它们呢 .
7、 3.背诵课文;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34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其次课知而好问知而好问,然后能才;【注释】知 zhi):同“ 智” ,聪慧;而 :且,并且;好 hao:宠爱,爱好,文中可懂得为情愿;才 :才能,文中是成为人材的意思;【译文】聪慧并且情愿 常常向他人 请教 自己不懂的问题 ,这样做才能成为人材;【评析】本文选自荀子 .儒效;荀子,名况,字卿,战国后期赵国 今山西南部 人,闻名的思想家和训练家; 荀子是由荀况及其弟子所著;全书共二十卷,收文章三十二篇;儒效是荀子弟子记录其言行的篇章;文章告知我们,人仅仅有聪慧的头脑是
8、不够的,仍要勤学好问、虚心求教;的确,求学第一需要有虚心的态度,只有不满意于自己己有的学问水平,才能产生如饥似渴的学习愿望;然后,仍应有追根问底、寻宗溯源的精神,不能浅尝辄止;由于” 学贵有疑,小疑就小进, 大疑就大进 “ ;做到了这些, 才能学有实效,学后成材;【练习】1.说明下面词语中“ 好” 的意思,并想一想这里“ 好” 的读音应当是 _;I好为人师()2勤奋好学()2.论语中也讲到了勤学好问、虚心求教的道理,其中有一句是这样说的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请你试着说明这句话的意思,3.背诵课文;可以查查资料或向他人请教;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34
9、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第三课学要切磋独学而无友 ,就孤陋而寡闻;【注释】切磋 :比如 J 位德学问方面相互研讨鼓励;独:独自;而:连接并列的前后两项,可不译;就:就;孤陋而寡闻:学问狄隘,学问短浅;孤、寡:意思相近,指单一或少;陋:见闻少,学问浅薄;【译文】一;独自学习,不和学友沟通、切磋,就会 导致学问面窄且浅薄,见闻少而单【评析】木文选自礼记 学记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 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其主要内容为秦汉以前各种礼仪的论述,仍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 史、祭奠、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是争论先秦社会的爪要资 料
10、;木文告知我们学习需要切磋;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动脑争论、刻苦钻研,当然值得提倡;但有的时候,与学友之间的切磋、探讨也是特别必要的,别人的 大多十 想法或许会让你你豁然开朗; 古今中外很多善于读书治学并且成大器者,分重视结交学友, 并在争论与沟通中获益匪浅; 我们既要有独立学习、 自己解决 问题的意识,也要重视与别人的沟通合作;【练习】1. 你 知 道 “孤 陋 寡 闻 ”这 个 成 语 的 意 思 吗 . 请 写 出 来 ;_ 2. 与“ 孤陋寡闻” 的意思相近或相反的成语有很多,请读一读,并懂得它们的 意思;才疏学浅浅见寡识满腹经纶博学多才见多识广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7 页,共 34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3.背诵课文;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34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第四课有错即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注释】非 :不是;圣贤 :具有极高聪慧和道德的人; 但圣与贤在程度上有所区分,圣:是指具有极高聪慧和道德的人;贤:是指有道德、有才能的人;孰 :谁;而 :表示转折,但是、可是、却的意思;善:好的 事情或行为 ;莫 :没有;大 :表示程度深的词,相当于“ 更” 或“ 特别” 的意思;焉 :语气助词;用在句末,相当于“ 了” ;【译文】不是每个
12、人都具有高级聪慧、极高道德和极高才能,谁能没有过错呢 .错了 但是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了;【评析】本文选自左传;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 ,原名左氏春秋;它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它与公羊传、谷 梁传合称“ 春秋三传”;文章强调了改错的重要性; 其实在生活中, 我们每个人都难免会犯错; 做错事情 并不行怕,知道错了,改了,下次不再重犯,就是一件幸事;怕的是不知错,或 知错而不改,或改而又重犯,知错能改,就肯定会不断进步;【练习】1. 你知道“ 孰” 是什么意思吗. 查查成语词典,怎样懂得“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孰: _ 2.积存以下名言,谈谈你的感受;
13、(1)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 ;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 李觏 gou易论第九(2)不贵 重要、珍贵 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王守仁改过(3)改身之过,迁 发扬身之善,谓之“ 修身” ;颜元颜习斋先生言行录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34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3.背诵课文;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34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第五课后事之师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注释】后事 :以后的事,这里指以后的行为;之 :结构助词,的;师 :学习,效法;本文可译为“ 借鉴”;前事 :从前的事
14、,这里特指从前的体会、教训;【译文】记住从前的体会教训, 并把这些体会教训当作以后为人处事时可仿照借鉴的 实例;【评析】节选自战国策 赵策一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主要记述了战国时各家的政治主见和策略,展现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 是争论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其作者不详,由秦汉年间的辩士汇编而成;本文原句为“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后改为“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从而成为一就成语, 广为流传; 文章告知我们要留意吸取体会和教训,这是后事得以成功的前提;其实,在人生的历程中,我们做每一件事不肯定都会胜利,常常要经历这样或那样的失败, 这很正常; 失败并不行怕, 有时它仍会成为
15、人生的一笔财富,由于“ 失败乃胜利之母”;只要我们不遗忘曾犯过的错误,吸取教训,准时总结,这个” 跟头“ 就没有白摔,它将丰富我们的阅历,让我们变得更加成熟;反之,就将重蹈覆辙,记住:相同的错误犯其次次,便是愚蠢;【练习】1. 请说明以下词语中“ 之” 的意思;一字之师()囊中之物()井底之蛙()2.“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是一就八个字的成语,这个成语中含有一组反义词 :前后;你仍能写出带有“ 前”“ 后” 两字的成语吗 ._ _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34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3.读一读下面这几就八字成语,然后同学之间相互
16、说一说它们的意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4.背诵课文;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34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第六课同心协力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注释】同心协力:团结一样,共同努力;心:思想 ;协:合;其 :代词;他们的;利:锋利,文中比如力气大;断金把金属折断,锋利;【译文】两个人同心协力,他们的【评析】力气 能把 坚硬的 金属折断;本文选自易经;易经即周易 ,简称易,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本文告知我们团结的力气是无穷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就像一只只“ 拦路虎”
17、 挡在我们面前;有的困难单凭我们一人之力是很难克服的,这就需要亲人、伴侣们的帮忙;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块儿使,仍有什 么战胜不了的困难呢 . 【练习】1. 下面这句话中“ 其” 是什么意思?鸟之将亡其鸣也哀;()2. 读一读下面的名言,说说你明白了什么道理;(1) 一手独拍,虽疾(急速,猛烈无声; 韩非子 .功名(2) 万人操(拿着 弓,共射一招 箭把、目标 ,招无 没有 不中; 吕氏 春秋3. 背诵课文;4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讲的也是这个道理,有爱好的同学可以听一听,唱 一唱;课下也可以搜集一些关于团结的小故事,和同学相互讲一讲;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18、 34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第七课秋月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注释】清溪 :清亮的溪水;碧山头 :碧绿的山的终点,可懂得为山间至山边;碧山:碧绿的山;头 :终点;空水 :天空和溪水;澄鲜 :明朗,清亮;一色秋 :指天空和溪水都和秋色一样;红尘 :佛教中把人间称为红尘;隔断红尘三十里 :指溪水离有人家的地方有三十里路远“ 三十” 也并非实数,只是说明此处远离人群,写出其寂静、幽深;悠悠 :闲适闲适的样子;【译文】清亮的溪水从碧绿的山间流过, 天空、溪水与彩色的秋景形成一幅漂亮的图画;这里离开人间真是遥远 即使是白天也看不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文启蒙 2022 小学 校本 课程 教材 古诗文 启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