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重在提升课程品质(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学旅行重在提升课程品质(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研学旅行重在提升课程品质 2016年,教育部、发改委等11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将研学旅行课程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研学旅行课程得到社会各界充分肯定和认同,受到广大中小学师生热情欢迎。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中小学校也遇到了一些困难,特别是对如何“研学”的问题,感到困惑、茫然,甚至误解。如何有效地实施与推进研学旅行课程?如何提升研学旅行课程的品质?这是亟待解答的问题。 强化研学旅行的课程意识 研学旅行课程的核心是旅行体验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在教学环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方式上,与学校教育教学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与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有所区
2、别。研学旅行课程从教育教学内容到学习方式都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为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提供了广阔、自由的空间,但如果没有建立课程意识,极容易导致课程实施与评价的随意性,出现“只旅不学”的现象。 是否具有课程意识,从一定程度上决定课程实施水平的高低。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的难点,在于课程内容发生了根本改变,教科书、教室、黑板等消失,教师角色隐退,教师的作用很容易被弱化甚至忽视。但从课程角度看,教育教学目标、内容、实施、成效等要素并没有消失,只是隐藏到了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之中,由显性变成隐性,由可以感知变成不可感知。教师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创新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新的环境下,自主体验和感知新的学习
3、内容,解决生活与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学校教师要聚焦研学旅行课程的核心要素,全程深度参与研学旅行课程的研讨、论证、课程设计与资源开发活动,根据不同学段的研学旅行目标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开发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多种类型的活动课程。只有这样,课程开设与实施才能常态化,课程品质才能不断提升。 加强对研学旅行课程内容的设计 研学旅行课程要做到“立意高远、目的明确、活动生动、学习有效”,必须加强课程内容的设计,挖掘课程的内涵与价值,力求每一个环节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研学旅行课程的实施,显然不是像选择一个旅游景点那样简单。旅行不是难事,选择去哪儿旅行才是难题,这
4、直接关乎研学的成效。旅行方式很简单,但如何将“研学”落在实处,富有成效,这才是课程的重点与难点,更是研学旅行课程所期待的亮点。如果将学习目标与内容设定得过于具体,像布置课堂作业一样,那么期待学生主动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愿望,很可能落空,甚至会直接影响学生旅行的兴致与享受这一课程的乐趣。如果没有充分的设计,目标过于空泛、虚化,学生就会感觉到无所适从。因此,课程的设计显得尤其重要。 做好研学旅行课程内容设计,要充分考虑三个方面的结合与游历地域课程资源的结合;与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的结合;与学校教育课程内容的结合。课程内容要充分利用自然、文化、科技、城乡等资源,拓展学生视野,
5、丰富知识,了解社会,亲近自然,陶冶情操,挖掘可供学生探究的课题,培育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信息收集与整理能力。设计要能体现知识价值、激发学生参与体验的兴趣和热情,实现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有机衔接与高度融合。研学旅行课程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要为学生提供鲜活的素材、真实的问题情境,为学生们搭建课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平台。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要充分学段的特点,体现研学内容的层次性。以黄鹤楼园区研学旅行?n程为例,小学、初中和高中的研学内容和要求是不一样的,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园区资源,进行研学内容的设计。登上黄鹤楼,学生可以真切地感知武汉城市地域构图特点,欣赏三镇的无限风光,感受江城的特有魅力,感
6、受城市建设取得的成就。如果从“研”的视角考虑,可探究的内容十分丰富:武汉三镇名称的来历;对园内楼、台、亭、阁、榭等建筑物特征比较;黄鹤楼的历史与传说;与黄鹤楼有关的古诗文;黄鹤楼景点中文介绍与外文表述;园林美学欣赏;中国四大名楼的比较分析;园区植物种类;旅客数据分析;如何测量黄鹤楼的高度;重修黄鹤楼的价值和意义等。 以黄鹤楼园区为主题的研学旅行课程,其价值导向在于培养学生具备探究的意识,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审美鉴赏的能力,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及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研学旅行学习场景的资源是有限的,只有进行深度分析、挖掘、融合和优化,设计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才能将课程资源的价值充
7、分地体现出来。 在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中,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学习分享与成果展示。学生的智慧与贡献、丰硕的学习成果是建设有影响力的研学旅行精品课程的重要基石。 体现研学旅行课程的特点与价值 研学旅行课程受到广大师生青睐,不仅在于学习空间的变化,更在于学习内容的鲜活与丰富、学习方式的改变、学习评价的多元与多样。学生在行走中观察与思考,在活动中体验与感悟,在实践中学习与拓展,在团队中交流与分享。课程的教育功能渗透在研学旅行的每一个环节。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形式本身都具有极强的教育功能。学生的时间观念、纪律观念、自理能力、合作意识、小组和班集体荣誉感等,在集体行动中都会经受检验和考验。课程在开放、动态、复杂
8、的情境中展开,其学习目标与内容的开放性与不确定性,对课程实施与学生的学习都极富挑战性。这集中地体现在“研学”过程与结果的评价上。这是研学旅行课程的核心价值所在,也是提升研学旅行课程品质的关键。 教师要深入探究,做足功课。要在备课上下功夫。研学旅行中,教师可以不讲课,但是不能不备课。较之于课堂教学,研学旅行的备课不仅要关注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与“研”。面对新的学习内容,教师既是学习的参与者,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是研学旅行课程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还是课程的设计者和实践者,更是学生一起研学的“学长”。研学旅行活动中,教师的深度学习与研究,对学习资源的全面了解,可以让师生间的探
9、讨更加深入,更有效果。 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创设情境。学生在情境中观察、发现、体验和感受,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譬如,在日常学习中学生经常会遇到“亩”这个概念,数学用具体数学表达,语文从构字角度分析,学生对“亩”的知识有了基本的认识。但对为什么要用“亩”这个单位名称,“1亩”究竟有多大?武汉市一所小学组织学生到生态农庄开展研学旅行活动,辅导老师在先行考察农庄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学习内容,设计了一个活动。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农田,感知农田形状,然后让几个班的学生们以手拉手的方式,围成“田”的图案,后来又分别围成面积为“1亩”大小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菱形、梯形等,让学生直观感知“1亩”的大小。在教师的指导下,小学生们还观察农庄种植不同植物的田地,估算其大小,并相互交流估算结果。学生在活动中建立了“亩”与“田”的联系,并对一亩地的大小有了感性的认识。 研学旅行课程品质的提升,需要教师的智慧,更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与探究。学生深度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体验新的学习方式带来的乐趣,养成勤于观察、乐于合作、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这才是课程的价值追求。 (作者单位: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