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西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导则.docx
《2022年山西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导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山西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导则.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山西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导就 1 总 就 1.1 编制目的 为落实科学进展观,统筹城乡进展,改善人居环境,指导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进展,依据 国务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治理条例,省政府山西省 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治理实施方法,建设部村镇规划编 制方法和村镇规划标准,制定山西省村庄建设规划 编制导就(以下简称导就);1.2 适用范畴 本导就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范畴内村庄(不含城镇规划区范畴内的村庄和历史文化名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和管 理;1.3 基本任务 村庄建设规划的基本任务,是在镇(乡)域村镇体系规 划所确定的村庄等级规模、职能分工
2、和空间布局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村庄的性质、人口和用地规模、 规划范畴和界限,统筹支配村庄建设的各项用地和空间布局,综合和谐村民住 宅与各类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的关系,为村庄居民供应 符合当地实际、与村庄经济社会进展水平相适应的生产和生 活环境;名师归纳总结 1.4规划依据第 1 页,共 22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1.4.1 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4.2 乡镇总体规划 含乡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1.4.3 乡镇经济社会进展规划;1.4.4 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等;1.5 规划范畴 1.5.1 村庄建设规划以行政村为单
3、位进行编制,进行迁村 并点的,依据调整后的行政村人口划定村庄建设规划范畴;对具有肯定规模而规划中不方案撤并的自然村,也可单独编 制村庄建设规划;1.5.2 本导就所称行政村,是指依据行政建制依法设立村 民委员会的村庄;1.5.3 本导就所称自然村,是指没有设立村民委员会,隶 属于其他村庄村民委员会领导的村庄;规划原就 1.6 1.6.1 引导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村人口在行政村集中居住,勉励从事其次、三产业的农村人口到城镇居住,推动城市化 进程;1.6.2 以规模大、区位好、基础设施配套的现有村庄进 行整治、扩建为主,以新建村庄为辅,集中改建或新建的村 庄应统一规划、分步建设;1.6.3 爱护农村土
4、地资源和生态环境,进展,实现集约用地和合理用地;保证农村的可连续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2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1.6.4 村庄建设用地应躲开山洪、风口、滑坡、泥石流、洪水埋没、地震断裂带和地下采空区等自然灾难影响的地段,躲开自然爱护区、有开采价值的地下资源埋藏区;1.6.5 村庄建设用地应防止铁路、重要大路和高压输电线 路穿越,防止沿大路进行布局;1.6.6 充分考虑丘陵、平原、水网等不同自然地理条件的 要求,因地制宜,敏捷布置,突出地方特色;1.6.7 公共设施应集中布局,基础设施满意农夫生活、生 产需要,提高农夫生活质量,
5、住宅建设应敬重地方民俗风情 和生活生产习惯;1.7 规划期限村庄建设规划的期限远期为10 年,近期为5 年;对规划期限已过,或明显不适应进展要求的村庄建设规划,应准时 进行调整和修编;1.8 规划审批 村庄建设规划应当经村民会议争论同意,由乡镇人民政府 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2 村庄布局 2.1 村庄布点原就 2.1.1 表达集约用地、集中建设、集聚进展的原就;2.1.2 符合镇(乡)域村镇体系规划、镇(乡)总体规 划的村庄布局要求;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2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2.1.3 有利于现代化农业生产的组织,适应农村建
6、设小 康社会的要求;2.1.4 与镇(乡)域范畴内相关专业规划相和谐,与当 地基础设施水平相适应;2.2 村庄等级 依据国家村镇规划标准,依据镇(乡)域村镇体系规 划确定的村庄职能,可分为中心村和基层村;中心村,是指 镇(乡)域村镇体系规划中,设有兼为四周村庄服务的公共 设施的行政村;基层村,是指镇(乡)域村镇体系规划中,中心村以外的行政村;2.3 村庄规模 2.3.1 依据国家村镇规划标准,依据村庄人口规模的 不同,可分为特大型村、大型村、中型村和小型村等四个等级;其中:特大型村为1000 人以上,大型村为 600 1000人,中型村为 200 600 人,小型村为 200 人以下;2.3.
7、2 新规划建设的村庄应尽可能超过 1000 人,对原有200 人以下的行政村和自然村要积极引导撤并;2.4 现有村庄2.4.1 应妥当处理新区建设与旧区改造的关系,积极推进旧区改造和整治,合理连续原有村庄的空间格局,有序建设新区;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2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2.4.2 旧区改造,应重视爱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对 现有建筑进行质量评判,确定爱护、整饰、拆除的建筑,注 意爱护原有村庄的社会网络和空间格局;加强村庄绿化和环 境整治,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提高村庄 居住环境质量;2.4.3 新区建设,应
8、与原有村庄在社会网络、道路系统、空间形状等方面良好连接;在建筑风格、景观环境等方面有机和谐;在原有村庄基础上沿1 2 个方向集中建设,防止无序扩散,尽量形成团块状紧凑布局的形状;挑选进展方向 应考虑交通条件、 土地供应、 农业生产等因素; 统筹支配新、旧区公共设施与基础设施配套建设;2.5 新建村庄 新建村庄,应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用地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设施配套完善,环境清爽美丽,充分表达浓郁乡 风民情和时代特点;2.6撤并村庄,除危房修理以外,应停止全部集体和对规划撤并的村庄个人的建设活动,提出搬迁建设的方案;2.7 村庄用地布局原就 2.7.1 全面综合地支配村庄各类建设用地;2.7.
9、2 宜集中紧凑建设,防止无序扩张;2.7.3 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挖掘地方文化内涵,表达地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2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方特色;2.7.4 新、旧街区有机连接,形成合理有序的空间结构;2.8 村庄建设用地布局 2.8.1 居住建筑用地布局,应本着有利于生产、便利生 活,有相宜的卫生条件和建筑条件;应布置在大气污染源的 常年最小风向频率的下风侧以及水污染源的上游;与生产劳 动地点联系便利,又不相互干扰;2.8.2 公共建筑用地布局,除训练和医疗保健机构应独 立选址外,其他公共设施宜相对集中布置,表达集聚规模、使用便
10、利、 节省用地、 保持特色的原就, 形成公共活动中心;商业金融和集贸设施宜设在村庄入口邻近或交通便利地段;学校宜设在阳光充分、环境寂静的地段;生产建筑用地布局,应依据其对生活环境的影响 2.8.3 状况进行布局,一类工业用地可挑选在居住建筑或公共建筑 用地邻近,二、三类工业用地可挑选在常年最小风向频率的 上风侧及河流的下游;2.9 村庄建设用地标准 2.9.1 村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按以下标准掌握:山区 130 150 平方 或丘陵地区的村庄,人均规划建设用地指标 米;平原地区的村庄,人均规划建设用地指标 120 140 平 方米;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22
11、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2.9.2 村庄规划中的居住建筑用地、公共设施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公共绿地等四类建设用地之和要占到 70 90% ;其中,居住建筑用地占 52 62% ;公共设施用地占 6 12% ,道路广场用地占 9 16% ;公共绿用地占 4 8% ;3 住 宅3.1 住宅规划设计原就3.1.1 住宅应以双拼式、联排式为主,积极引导多层住宅楼的建设,限制建设独立式住宅;3.1.2 住宅组团应防止单一、呆板的布局方式,应结合地形,敏捷布局,空间围合丰富,户型设计多样;3.1.3 住宅设计应遵循适用、经济、安全、美观、保温、节能的原就,积极推广新型建筑材料
12、和地方建筑材料,并符合工程质量要求;3.1.4 住宅建筑风格应适合农村特点,表达地方特色;对具有传统建筑风貌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原有住宅应进行重点爱护和修缮;3.2 住宅建设标准3.2.1 宅基地标准,山区或丘陵地区村庄建设住宅的,每户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180 平方米;平原地区村庄建设住名师归纳总结 宅的, 每户不得超过130 平方米; 特别情形经县有关部门批第 7 页,共 22 页准,每户不得超过200 平方米;3.2.2住宅主楼基底面积应不大于宅基地面积的50% ;-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3.2.3 住宅的朝向和日照间距应符合山西省村镇居住
13、建筑日照间距技术规定要求;3.2.4 住宅层高不宜超过 3 米,其中底层层高可酌情增 加,但不应超过 3.4 米;3.3 不同地势住宅规划设计要求 3.3.1 山地丘陵地势住宅规划设计,应挑选向阳的南、东南、西南向且通风好的坡面,必需躲开滑坡、冲沟地带;建筑群体组合宜适应地势的变化,布置形式敏捷多样,宜形 成随地势陡缓曲直而变化的自由式和行列式布局;住宅建筑 错层、 叠落、应结合地势, 形式多样; 竖向处理可采纳筑台、分层入口等手法;3.3.2 滨水地势住宅规划设计,应处理好河流与道路的 关系,道路宜平行或垂直于河流走向,使住宅建设用地比较 完整;住宅建筑群体的组合及其环境布置,应结合水体环境
14、 进行规划建设,应充分考虑住宅区的防洪安全;平整地势住宅规划设计,因受限制和影响的条件 3.3.3 较少,住宅设计及其群体的布局,可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形,敏捷多样;3.4 住宅平面设计 3.4.1 住宅平面分区及其功能应本着便利农夫生活进行合 理布局;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2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3.4.2 各功能空间应削减干扰,功能分区明确,实现“ 三分别” ,即寝居分别、食寝分别、人畜分别;3.4.3 应为住户供应相宜的室外生活空间;3.5 住宅立面设计3.5.1 住宅立面应统一和谐,突出地方特色;3.5.2 外墙材料立足于
15、就地取材,因材设计;3.5.3 颜色应与当地环境和谐,表达乡土气息;4 公共设施4.1 公共设施类型4.1.1 公益服务型公共设施,是指文化训练、行政办公、医疗卫生、体育等公共设施;4.1.2 商业服务型公共设施,是指商业贸易、餐饮服务、副食加工、理发洗浴、物业治理等公共设施;4.2 公共设施布置原就4.2.1 公共设施的配套水平与村庄人口规模相适应,并应与村庄住宅同步规划、建设和使用;4.2.2 公益型公共设施宜集中布置,形成村庄公共活动中心;4.2.3 应结合村庄公共设施中心或村口布置公共活动场地,满意村庄交往活动的需求;4.2.4 学校校应按县(市、区)训练部门有关规划进行布点;名师归纳
16、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2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4.3 公共设施配套指标4.3.1公共设施配套指标按每千人1000 2000 平方米建筑面积运算;4.3.2 公益型公共建筑项目,一般应设置村委会办公场所和托儿所、幼儿园、文化站、老年活动室、敬老院、卫生站、文化宣扬栏和相应的运动场地;4.3.3 公益型公共建筑建设规模,应依据实际需要合理确定,建筑面积掌握指标为:村委会为 200 500 平方米,托儿所、幼儿园为 600 1800 平方米,文化站为 200 800平方米,老年活动室为100 200 平方米,敬老院为200 500 平方米,
17、卫生站为50 100 平方米,运动场地为6001000 平方米,文化宣扬栏长度大于 10 米;4.3.4 商业服务型公共设施建筑项目,可依据市场需求及村庄实际设置;商业服务型公共建筑建设规模参照下表执行;村庄规模100 300 300 1000 1000 以上(人)建筑面积(平100 200 300 方米)4.4 公共设施的布置方式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2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4.4.1 公共设施应参照合理服务半径,结合现状,依据自然地势,进行敏捷布局,表达地方特色;4.4.2 公共建筑的排列,可依据实际情形沿街、沿广场,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山西省 村庄 建设 规划 制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