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读后感 .docx
《《传习录》读后感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习录》读后感 .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传习录读后感 传习录读后感1一篇答顾东桥书断断续续看了近半个月,中间还夹杂着重温了下万历十五年。突然有个念头冒出来:传习录是终极励志书啊!近期工作反思,想得许多,做得不够。想得太多了,想着一起先做,就要干脆做得很周全,便觉得困难重重,倒反而畏首畏尾了。 这项工作原来属于我比较了解的,且始终关注,却行动迟缓,缺乏实际行动。近期牛刀小试,便有效果反馈。哎,惭愧惭愧,早干嘛去了。归根结底,还是相识上不够到位。我还是把知与行,分作了两样,总想着完成了比较全面的学问储备和技术积累,再进行行动,却没相识到,知与行本是一体。只有在行动中摸索成长,才能完善认知,只有在行动中积累阅历后才能进一步指导行动。看来,
2、传习录真不是读出来的,而是在“知”与“行”中渐渐融入自己的心性的。近来,隐隐感觉有一股动力,这股动力督促我反思自身,认知自己的心性,这股动力督促我即刻行动,投入实践,我想,这股动力,多多少少,就是我的“至良知”吧。这股力气是传习录给我的,或许从这个层面看,称传习录是终极励志书,也不为过。我能够更加感受到心学与佛家禅宗的区分了,虽然心学与禅宗都是以自我本心的认知为主体,以修行者的领悟为成长之路,但,心学与佛释有着本质区分,心学从一起先就将自己的修习落于最微小的实践行动之处 ,而穷究自己的本心,也便是天地间的大道天理。或许,心学与禅宗的终极大道是相通的.,比如有多少高僧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只是我
3、辈凡俗,经常为佛家的一些慧心顿悟的细枝末节而蒙蔽。与此相比,心学的研习,哪怕只是初窥门径,也对日常工作大有裨益啊!嘿嘿,终极励志书!传习录读后感2读了王阳明先生的传习录之后,深感先生的文字意味深长,仅仅是读过一遍的我是绝不敢说出完全领悟王阳明先生的思想这种话,但读完传习录后,我的确有了一丝自己的感悟。王阳明先生的才智跨越时间长河,的确值得人细细品尝。第一点,修心。王阳明先生认为修心即致良知。一切都在心中,只要心在省便是致良知。要做到不欺良知,信任良知,自觉良知。良知在人,恒久不会消逝。不愿致良知的人,只是良知被物欲所蒙蔽,并不是他没有良知。格物是向外的功夫,格就是正,就是订正那些不正确的,使归
4、于正道。在私欲萌芽之际将其扼杀,防患未然以期修得真心。其次点,格物致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参透事物本质,驾驭学问本源。须要断案,就从断案的事上学起,如此才是真的格物。例如判案时不能因对方无礼而愤怒,不能因言语宛转而兴奋,不能因对方请求而屈意宽容。生怕心中有丝毫偏离而妄人是非,这就是格物致知。抛开事物去学就会不着边际。第三点,知行合一。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以知为行,知确定行。读书的目的是知,而知的目的在于行,所以读书必需用来指导行,从而知行合一,是谓“经世致用”。只读书不思索,只会越来越糊涂,只思索不读书就会变得自我。每个人都可以从身边的事物中体会到良知,这个时代物欲横流,当人们漫无目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习录 传习录读后感 传习 读后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