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基础化学实验实验原理及思考题.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基础化学实验实验原理及思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基础化学实验实验原理及思考题.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多练出技巧 巧思出硕果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一、 试验原理掌握变量法:测量所需波长、有色物质的稳固性、溶液酸度、显色剂用量 、溶剂、反应温度、干扰离子的影响;邻二氮菲与 Fe 2+生产红色协作物的最大吸取峰在 510nm 处;2+Fe2+ 3NNN3FeN红色协作物二、 试验步骤1、显色反应的试验条件(1)测定 Fe3+标准溶液的测量波长与吸光度曲线(2)显色剂用量与吸光度曲线2、试样中铁含量的测定三、数据处理Fe 含量的运算: Fe标准曲线F e 对应的微克数 gmL-1 5.00四、 摸索题1、在加入显色剂之前加入盐酸羟胺溶液的目的是
2、什么?答: 工业盐酸中含有 Fe2+和 Fe3+,而 Fe3+能与邻二氮菲生成淡蓝色协作物,故在加入显色剂之前,应用盐酸羟胺NH2OH.HCl将 Fe3+仍原为 Fe2+,然后,进行铁的总量的测定;2、如用配制已久的盐酸羟胺溶液,有何影响?答: 盐酸羟胺是将 Fe3+仍原成 Fe2+,假如配制已久,仍原才能减弱,就会使部分铁离子得不到仍原,造成分析结果偏小;3、显色时,加仍原剂、缓冲溶液、显色剂的次序可否颠倒?为什么?答:不能,盐酸羟胺 NH2OH.HCl是用来将 Fe3+仍原为 Fe2+,邻二氮菲是显色剂,乙酸钠用来调剂酸度(如酸度较高反应进行较慢 ,酸度太低就 Fe2+水解 ,影响显色);
3、水中微量氟的测定摸索题用氟电极测得的是F-离子的浓度仍是活度?假如要测定F-离子的浓度,该怎么办?答: 在没有加入总离子强度缓冲液(即TISAB )时,测量的数值都是离子活度;假如在测量时,加入了TISAB ,可以在测量过程中保持离子强度的稳固性,这时所测的数值就是氟离子浓度;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多练出技巧 巧思出硕果蒸馏及沸点的测定一、试验原理蒸馏:依据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蒸气压的不同而达到分别的目的;广泛应用于炼油、 化工、轻工等领域(沸点至少 相差 30 0C的两种物质才能进行有效分别);沸点: 液体
4、的饱和蒸气压等于外界压强时,大量气泡从液体内部溢出,即液体沸腾,此时的温度称为溶液的沸点;液体的沸点跟外部压强有关;意义:沸点的测定可以鉴定 液体有机化合物或其纯度(有固定沸点的液体不肯定都是纯液态化合物) ;二、摸索题1、蒸馏时加入沸石的作用?如蒸馏前遗忘加沸石,能否立刻将沸时加入将近沸腾的液体中?重新蒸馏时,用过的沸石能否连续使用?答:加沸石以防爆沸;如加热前忘加沸石,应使液体稍冷后补加(接近沸点 温度时不能补加!),然后连续加热; 如中途因故停止蒸馏, 烧瓶中原有沸石不能延用,应重新加入沸石;2、为什么蒸馏时最好掌握馏出液的速度为 12 滴/ 秒为宜?答: 蒸馏速度过快,会使蒸汽过热,破
5、坏气-液平稳,影响分别成效;熔点的测定 一、 试验原理 1、熔点:当固体物质加热到肯定温度时,从液体转变为液体,此时的温度称为熔点;2、纯洁的固体化合物一般都有固定的熔点,固-液两相间的变化特别敏捷,从初溶到全溶的温度范畴一般不超过 0.5-1oC(除液晶外);当混有杂质后熔点降低,溶程增长;意义: 可以定性的鉴定一个固体有机物 二、 摸索题可以估量出有机物的纯度;1、 如样品研磨得不细,对装样品有什么影响?对测定有机物的熔点数据是否牢靠?答:样品研得不细或装得不实,这样样品颗粒之间间隙较大,其间隙之间为空气所占据,而空气导热系数较小,会导致熔距加大,测得的熔点数值偏高;2、 加热的快慢为什么
6、会影响熔点?什么情形下可快?什么情形下要慢?答:加热太快, 就热浴体温度大于热量转移到待测样品中的转移才能,而导致测得的熔点偏高,熔距加大;达到距熔点 20之前可快,之后以 12/min 的速度上升,接近熔点时, 0.20.3 /min 为宜;3、 可否用第一次测定时已熔化的的有机物和毛细管再做其次次测定?为什么?答:不能; 由于有些物质可能已经分解,晶体,使所测数据产生偏差;有些物质就可能转变为具有不同熔点的其它结柱色谱分别染料 一、 试验原理 从柱顶加入样品,溶液经过表面积很大、经过活化的多孔或粉状固体固定相(吸附剂,如 Al2O3、硅胶)时,由于各组分吸附才能不同,向下移动的速度也不同,
7、从而形成不同色 带,连续洗脱,即可分别洗出;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多练出技巧 巧思出硕果二、 摸索题 1、柱色谱填装及加样时应留意什么问题?答:色谱柱应装填得匀称紧密,不能有气泡,亦不能显现松紧不匀和断层现象,否就会 影响色带的齐整;2、分别过程中,为什么不能让柱内的液体流干和不让柱内留有气泡?答:吸附剂变干会发生龟裂,使吸附剂不匀称,影响吸附成效;进气泡,影响分别出峰 成效;纸色谱分别氨基酸一、 试验原理 以纸为载体, 以纸上所含水分或其他物质为固定相,含有肯定水分的有机溶剂作为流淌 相,利用样品中各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基础 化学 实验 原理 思考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