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023高考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习(讽喻类)(附参考答案).doc
《高中语文2023高考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习(讽喻类)(附参考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2023高考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习(讽喻类)(附参考答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语文讽喻类古代诗歌阅读练习 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乌栖曲李白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注】姑苏台:在吴县姑苏山上,是吴王夫差为西施所筑。高:同“皜”,白、明。奈乐何:一作“奈尔何”。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乌栖曲是六朝乐府清商曲辞的歌调名,诗人大胆突破旧题偶句收尾的格式,变偶为奇。这陡然收煞的一句,既引人注意,又收束有力。B.“银箭金壶”,指宫中计时的铜壶滴漏。铜壶漏水越来越多,上面银箭的刻度也随之越来越高,表明漫长的秋夜渐渐消逝。C
2、.李白的诗歌,大都写得雄奇奔放、直抒胸臆。此诗作者通过台上栖鸦、青山衔日、秋江坠月等景物具体体现了这一特点。D.这首诗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写出吴宫人物自日至暮、自暮至旦的生活过程,而对这一过程中的种种场景,并没有具体描绘渲染。2.这首诗采用了“借古讽今”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采桑女唐彦谦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青鸦嘴。侵晨采桑谁家女,手挽长条泪如雨。去岁初眠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愁听门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新丝。【注】唐彦谦,唐末诗人。朝廷财政入不敷出,统治者就把征收夏税的时间提前到阴历二月。1.下列对这首诗的正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运用了
3、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蚕之细小,桑芽之嫩的特点。B.颈联通过对比,写出因倒春寒,今年的桑叶长势堪忧,暗示了收成可能不好。C.诗人刻画采桑女,把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融为一体,使采桑女形象感人至深。D.尾联一个“愁”,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下层人民的同情。2.颔联写采桑女“手挽长条泪如雨”,她为何“泪如雨”?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作答。三、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十九陈子昂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 黄屋非尧意,瑶台安可论?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 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夸愚适增累,矜智道逾昏。注武则天当政时期
4、,搜刮民财,大规模地在全国范围内兴建佛寺。佛寺的规模超过宫阙。崇佛的工程兴起以后,每天要役使上万人,国库耗竭,民不聊生。黄屋:车名,古帝王所乘,车盖用黄缯作里子。瑶台:用玉石装饰的台子。云构:指高耸入云的建筑群。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前四句赞美圣人一心为公,以济民救世为心,不贪图个人富贵的高尚品德。B.诗歌第五、六句用典,写老子西渡流沙,创立道家,倡导清静为本,为后文做铺垫。C.“奈何”是诗人喟叹,表达对耗尽资财而以雕刻粉饰为尊贵的不解,含有批评。D.“云构”“瑶图”两句渲染富贵浮华,暗讽武则天劳民伤财兴建佛像寺的行为。2.这首诗与杜牧阿房宫赋一文相比,都有
5、相近主题,但陈诗影响力明显不如杜文,为什么?请简要分析。四、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杂诗曹植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作品注释:南国:南方。屈原橘颂:“后皇嘉树,生南国兮。”江:长江。下文“湘浊”,湘水中的小洲。薄:鄙薄。朱颜:红颜,美色。下句“发皓齿”,言笑或歌唱。意为佳人不敢展示才华。俯仰:一俯一仰之间,形容时间短暂。1.对这首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二句运用比喻手法描写“南国佳人”的美貌,如桃李花开灿烂,耀人眼目。B.三四句写佳人朝游长江之北,夕宿潇湘之滨,通过行踪的对比表现其迁徙不定的行踪。C.五六
6、句中“薄”的意思是轻视,说世俗之人不看重佳人,佳人会为谁轻启朱唇一展歌喉呢。D.整首诗构思巧妙,语短情长,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悲慨之中又具有自然之美。2.本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狐 鼠洪咨夔 狐鼠擅一窟,虎蛇行九逵。不论天有眼,但管地无皮。 吏鹜肥如瓠,民鱼烂欲糜。 交征谁敢问,空想素丝诗。【注】九逵,指都城的大道。鹜,鸭子;瓠,胡芦。“素丝”指士大夫正直、节俭、清廉。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狐鼠”本意是指城墙上之狐,土地庙之鼠,诗开篇从狐鼠落笔,又以此二字为题,点明诗的主旨在于讽刺满朝的贪官污吏。B.首联
7、描绘了一幅虎狼当道的图景。作者以“狐鼠”对“虎蛇”,不仅对仗工整,且用意深长,引出下文,传达出心中的忧愤。C.颔联以犀利的笔触揭示官吏尽情搜刮的狰狞面目。“天有眼”“地无皮”都是前人陈语,诗人顺手拈来,属对工整,如同己出。D.尾联“谁敢问”三字道出了人民愤怒的心声,人民敢怒而不敢言。“空想素丝诗”直指时弊,仅道尽了人民的失望之情。2.钱锺书宋诗选注说:“也许宋代一切讥刺朝政的诗里,要算这一首骂得最淋漓痛快、概括周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是如何讥刺的。六、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赠卖松人于武陵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
8、注:于武陵在唐宣宗大中年间尝举进士,不称意,携书与琴,往来商洛、巴蜀间,或隐于卜中,存独醒之意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前两联是说,卖松人把生长在深山大谷中耐寒的松树送到长安卖与那些住在翠楼中的富贵人家,作者能理解卖松人的这种求利心情。B.诗歌的后两联是说,松树的“瘦叶”“淡花”是不被欣赏的,因为长安富贵人家喜欢的是妖艳媚俗的桃李。C.作者对卖松人的不合时宜的做法进行了嘲讽,也对长安富贵人家不识松树价值的鄙薄进行了批判。D.本诗写法上多用对比。比如“寒涧”“翠楼”的对比,“瘦叶”“淡花”与“桃李”的对比,更能突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2.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
9、要分析。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采桑女唐唐彦谦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青鸦嘴。侵晨采桑谁家女,手挽长条泪如雨。去岁初眠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愁听门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新丝。注唐彦谦,唐末诗人。朝廷财政入不敷出,统治者就加紧掠夺,把征收夏税的时间提前到阴历二月。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蚕之细小,桑芽之嫩的特点。B.颈联通过对比,写出因倒春寒,今年的桑叶长势堪忧,暗示了收成可能不好。C.诗人刻画采桑女,把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融为一体,使采桑女形象感人至深。D.尾联一个“愁”,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对现实
10、的不满和对下层人民的同情。2.颔联写采桑女“手挽长条泪如雨”,诗人想要反映什么样的社会问题?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作答。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西施咏王维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注】本诗是王维早期作品,诗人所处的盛唐时代,在繁华的外衣下隐藏着政治危机:奸邪小人把持朝廷大权,纨绔子弟凭着裙带关系飞黄腾达;才俊之士却屈居下层,无人赏识。西施,吴越春秋载:越得芒萝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饰以罗豰,教以容步,三年学成而献于吴。持谢:奉告。安可希:怎能希
11、望别人的赏识。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头两句通过设问,从通常世态的角度提出一个很有概括性的问题,寓有深意。B.诗歌五、六句运用对比手法:贫贱时,世人不会注意她的美;富贵了,世人惊悟她的丽质。C.“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二句,批评得幸者的恃宠自贵,君王怜爱她不分是非,措辞委婉。D.王维这首五言古诗虽不及其山水诗意境高远,但借古咏怀,寄慨遥深,特色颇为鲜明。2.沈德潜评价此诗“不为题缚”“写尽炎凉人眼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北风刘子翚雁起平沙晚角哀,北风回首恨难裁。淮山已隔胡尘断,汴水犹穿故苑来。 紫色
12、蛙声真倔强,翠华龙衮暂徘徊。 庙堂此日无遗策,可是忧时独草莱。【注】此诗约作于南宋建炎末年。紫色蛙声:典出汉书王莽传:“紫色蛙声,余分闰位。”后多指邪恶势力。诗中指金人于靖康二年所立的张邦昌和建炎四年所立的刘豫两个傀儡皇帝。衮:古代君王等的礼服。草莱:田野,喻指草野平民。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晚角哀”指傍晚时分传来凄婉哀怨的画角声,起句就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B.“淮山”已落入胡寇手中,“汴水”依旧流过宫苑,只是江山依旧而故国不再。C.颈联对邪恶势力进行了怒斥,对于当局者的逃跑懦弱行为却用“暂徘徊”来讳饰。D.尾联诗人认为应该相信朝廷的政策,平民百姓对于时局的
13、担忧有时候是杞人忧天。2.结合全诗分析诗中流露出哪些情感。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闲说王建桃花百叶不成春,鹤寿千年也未神。 秦陇州缘鹦鹉贵,王侯家为牡丹贫。歌头舞遍回回别,鬓样眉心日日新。 鼓动六街骑马出,相逢总是学狂人。【注】旧传鹦鹉的产地在陇州之陇山,陇州古属秦地,故又称秦陇州。鼓动,唐时以街鼓为号令,晨时鼓动,则人可上街。六街,指唐长安城中左右的六条大街,代指整个长安。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闲说”,看似漫不经心,实际蕴含了诗人对长安城现状的细致观察和深刻体悟。B.首联的“不成春”“也未神”两个否定能造成拗折不平之势,使起笔突兀、令人惊绝。
14、C.颔联的“贵”和“贫”形成对比,揭示了当时社会鹦鹉昂贵、牡丹却低贱的一种怪象。D.尾联写出当早晨的街鼓响起、撤销宵禁之时,京城中的达官贵人纷纷骑马而出的景象。2.有人评价这首诗“笔法曲折隐晦,似褒而实贬,似谀而实讽”。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附:参考答案和解析一、1.C2.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表现春秋时期吴王沉迷西施、昼夜寻欢的荒唐生活,以此来揭示吴国灭亡的原因,这是写“古”。其目的是给一样贪图享乐的当朝统治者以警醒,不要重蹈历史覆辙,这是讽“今”。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直抒胸臆”错误。这首诗是通过台上栖鸦、青山衔日、秋江坠月等景物来暗示的,没有直抒胸臆,整首
15、诗显得深婉含蓄。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能力。这首诗采用了“借古讽今”的表现手法。从内容上分析,该诗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写出吴宫淫佚生活中自日至暮,又自暮达旦的过程。诗人对这一过程中的种种场景,并不作具体描绘渲染,而是紧扣时间的推移、景物的变换,来暗示吴宫荒淫的昼夜相继,来揭示吴王的醉生梦死,并通过寒林栖鸦、落日衔山、秋月坠江等富于象征暗示色彩的景物隐寓荒淫纵欲者的悲剧结局。这是写“古”。从目的上分析,玄宗早期励精图治,后期荒淫废政,和夫差先发愤图强,振吴败越,后沉湎声色,反致覆亡有相似之处。诗人借吴宫荒淫来托讽唐玄宗的沉湎声色,迷恋杨妃;借吴国灭亡来讽谏当朝统治者不要重蹈
16、历史覆辙。这是讽“今”。二、1.D2.原因:蚕细如蚁,尚未初眠;倒春寒使得桑树叶生长延迟;丝茧收成难卜,里胥提前上门催征。通过描写勤劳善良的采桑女子在苛捐杂税的压榨下所遭到的痛苦,深刻揭露了唐末“苛政猛于虎”的社会现实。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D.“诗人直抒胸臆”说法有误。尾联中这个“愁”指的是采桑女的愁,不是诗人自己的愁。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在诗的颔联写到采桑女“手挽长条泪如雨”,采桑女之所以“泪如雨”的原因在上下文中都有交代。诗的首联和颈联“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青鸦嘴”“去岁初眠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说明因为倒春寒天气较
17、平时寒冷,此时的春蚕还很小,如同蚂蚁般细小,而且还没有初眠;而桑叶也只是青鸦嘴那样刚刚发芽,远没有到采摘喂蚕的时候。但此时“门外催里胥”,税吏已经开始收税,丝茧收成难卜,如此情况,让勤劳善良的采桑女子感到痛苦,伤心之下就“泪如雨”。作者对勤劳善良的采桑女子在苛捐杂税的压榨下所感受的痛苦的描写,写出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根据注释中“朝廷财政入不敷出,统治者就加紧掠夺,把征收夏税的时间提前到阴历二月”的内容可知,揭露了唐末“苛政猛于虎”的真相,表达对农民阶层的同情和对统治阶级的谴责。三、1.B2.主题上,杜文立意深远,总结历史规律,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而陈诗提出追逐浮华只是增加物累,危害百姓,立
18、意格局略欠高度。语言上,杜文手法丰富,长于铺陈,极度渲染和夸张,刻画物事更有力度;陈诗限于篇幅,只能点到即止。构思上,从历史事件入手,借历史讽当代,运用叙述、议论、抒情、对比更显宏大。陈诗就事说事,简单对比,构思简单。体裁上,杜文运用赋体,韵律气势较之陈诗的古体诗,要充沛得多。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诗歌第五、六句用典,写老子西渡流沙”错误,“西方”,佛教术语,指西方净土。“化”指佛教教行。这里不是用老子典故。从下边“雕刻以为尊”也可看出与道家无关。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表现手法及主题的能力。从主题上看,阿房宫赋前文批判秦国穷奢极欲,结尾深化主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2023 高考 古代 诗歌 阅读 专项 练习 讽喻 参考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