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备公司内部控制规划.docx
《电力设备公司内部控制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设备公司内部控制规划.docx(10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泓域/电力设备公司内部控制规划电力设备公司内部控制规划目录一、 公司简介3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4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4二、 产业环境分析4三、 “双碳”政策积极,能源IT大有可为6四、 必要性分析8五、 不完全契约理论9六、 委托代理理论11七、 内部控制演进过程总结13八、 内部控制的起源15九、 企业的演进18十、 公司治理的产生及动因23十一、 风险的分类和评估32十二、 风险的概念及其分类35十三、 风险图谱37十四、 风险分析的方法38十五、 风险识别的概念和内容45十六、 风险识别的方法47十七、 企业文化54十八、 人力资源57十九、 控制的层级制度61二十、 有效内部环
2、境的属性63二十一、 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内部环境的成熟67二十二、 我国的借鉴与创新68二十三、 利益导向70二十四、 董事会模式72二十五、 家族治理模式的主要内容77二十六、 家族治理模式的评价81二十七、 发展规划83二十八、 SWOT分析86二十九、 法人治理94一、 公司简介(一)基本信息1、公司名称:xx(集团)有限公司2、法定代表人:龙xx3、注册资本:1060万元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5、登记机关:xxx市场监督管理局6、成立日期:2011-1-277、营业期限:2011-1-27至无固定期限8、注册地址:xx市xx区xx(二)公司简介面对宏观经济增速
3、放缓、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公司在企业法人治理机构、企业文化、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着力探索,提升企业综合实力,配合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同时,公司注重履行社会责任所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践行“责任、人本、和谐、感恩”的核心价值观。多年来,公司一直坚持坚持以诚信经营来赢得信任。展望未来,公司将围绕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在“梦想、责任、忠诚、一流”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围绕业务体系、管控体系和人才队伍体系重塑,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和管理及业务模式的创新,加强团队能力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把公司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供应链管理平台。(三)公司主要财务数据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12月2019年12月2
4、018年12月资产总额8505.016804.016378.76负债总额4072.763258.213054.57股东权益合计4432.253545.803324.19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度2019年度2018年度营业收入33894.9727115.9825421.23营业利润5103.544082.833827.65利润总额4575.413660.333431.56净利润3431.562676.622470.72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431.562676.622470.72二、 产业环境分析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以提质增效为核心,以融合发展为路径,推动产业集聚化、智能化、高
5、端化、特色化、服务化发展,做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大主干,打造“常州智造”“常州服务”两大品牌,着力增强现代产业竞争力。发挥投资对产业发展的关键作用。加大有效投入,优化投资结构,坚定不移推进重大项目建设,重点围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领域,大力招引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产出效益好、环境影响小的大项目好项目,以重大项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引领产业层次提升。放宽投资领域,降低投资门槛,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提升发展先进制造业。围绕打造升级版的工业明星城市目标,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常州行动纲要,“三位一体”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深化十大产业链建设,
6、按照突出先导性和支柱性、做实做强做大和打造集群的要求,发挥产业政策导向和促进竞争功能,推动智能装备制造、先进碳材料、通用航空、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优势,实现由转型升级生力军向主力军快速转变。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推行企业制造装备升级计划,推动数控技术和智能装备广泛应用,建设一批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加快冶金、化工、纺织等传统产业技术升级、设备更新和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更加注重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化办法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完善企业退出机制,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发展优势。大力扶持和培育高新技术小微企业。突出整机整车的带动作用,加大产
7、业间纵向、横向整合力度,提升行业配套和协调发展能力。加速壮大现代服务业。实施新一轮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注重引导消费服务提升和消费结构转型,重点发展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科技服务、软件和信息服务、商务服务、旅游休闲、文化创意、电子商务、健康服务和养老服务等十大产业,发展壮大文化创意产业基地、西太湖电子商务产业园、大数据产业园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充分挖掘自然山水、文化创意等特色资源,发展智慧旅游,不断扩大常州旅游的优势和影响力,努力打造旅游目的地城市。围绕构建区域性资本运作中心、资产管理中心和金融服务中心,引导金融
8、产业集聚、金融体系建设和金融服务创新,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加快建设金融商务区。支持中心城区文商旅融合发展,推动凌家塘农副产品、夏溪花木、邹区灯具等专业交易市场内涵发展、品牌提升,促进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三、 “双碳”政策积极,能源IT大有可为全球“减碳”趋势明确。由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本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在此背景下,全球减碳趋势势在必行,在巴黎协议的框架下,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举措。根据高瓴产业与创新研究院引自ECIU、“一带一路”网数据,截至2020年底,全球共有44个国家和经济体正式宣布碳中和目标,包括已经实现目标、已写入政策
9、文件、提出或完成立法程序的国家和地区。其中,英国2019年6月27日新修订的气候变化法案生效,成为第一个通过立法形式明确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发达国家。中国最高层持续加码“双碳”建设。国家主席习近平近年来在全球会议和国家会议多次强调,中国应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首次提出,标志着高层对碳减排重视程度显著提升,有望开启行业蓝海市场。2021年为中国“双碳”落地元年,顶层设计目标明确。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
10、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10月26日国务院进一步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根据国家发改委阐释,“意见”是党中央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系统谋划,是“1+N”中的“1”;“方案”是碳达峰阶段的总体部署,是“N”中为首的政策文件。“意见”和“方案”的出台,标志着“双碳”顶层设计的落地,行业景气有望长期向上。四、 必要性分析1、现有产能已无法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求作为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已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较高的市场知名度,产品销售形势良好,产销率超过 100%。预计未来几年公司的销售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随着业务发展,公司现有厂房、设备资源已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
11、求。公司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强化管理等手段,不断挖掘产能潜力,但仍难以从根本上缓解产能不足问题。通过本次项目的建设,公司将有效克服产能不足对公司发展的制约,为公司把握市场机遇奠定基础。2、公司产品结构升级的需要随着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产业升级,公司产品的性能也需要不断优化升级。公司只有以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为驱动,不断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精密化程度,将产品质量水平提升到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准,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契合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的需求,才能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保持公司在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五、 不完全契约理论从代理问题存在的条件中可以发现,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并不一定就会产生代理问题
12、,如果作为委托人的股东能够掌握完全信息,并预测出将来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可以通过制定一份完全的契约,详细地规定代理人的所有职责、权利与义务,并就将来可能发生的所有情况、可能产生的所有后果及解决措施在契约中做出相应的规定,从而完全消除因为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生可能带来的所有问题。例如,一份完全契约将包括: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经理人员将被撤换;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公司将出售或购入资产;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公司应该招收或解雇工人等。如果这样一份完全契约存在的话,即使委托代理关系存在,也不会产生委托代理问题。如果契约完全,所有事情都在合同中预先规定了,那也就没有“剩余”的事项需要决策了,公司治理的结构和机制也就不重要
13、了。因此,当委托代理关系及不完备合同同时存在时,公司治理就将发挥作用。(一)自有交易以来,契约就是不完全的契约不完全的事实比不完全契约理论久远得多。不完全契约理论的初创者是麦克里尔,他在1974年南加利福尼亚法学评论上发表的契约之几个未来发展和1980年在新哈维出版社出版的新社会契约论:现代契约关系的一个调查等著作问世之后,不完全契约理论就在法学界和经济学界,特别是在企业理论家那里产生了广泛而重要的影响。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系列契约(合同)的组合,是个人之间交易产权的一种方式。然而,说企业是“契约”,只是揭示了企业与市场的共性,并没有给出企业的特性。张维迎提出,就契约本身而言,企业与市场
14、的区别主要在于契约的完备性程度不同。一个完备的契约是指准确地描述了与交易有关的所有未来可能出现的状态,以及在每种状态下契约各方的权力和责任。相对而言,市场可以说是一种完备的契约,而企业则是一种不完备的契约。(二)当契约不完全时,将剩余控制权配置给投资决策中相对重要的一方是有效率的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对一项资产的所有者而言,关键的是对该资产剩余权力的拥有,即剩余控制权。据此,哈特将所有权定义为拥有剩余控制权或事后的控制决策权。格罗斯曼、哈特和莫尔等指出,剩余控制权直接来源于对物质资产的所有权。因而,剩余控制权天然地归非人力资本所有。在契约不完备的环境中,物质资本的所有权是权力的基础,而且对物质资
15、产所有权的拥有将导致对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控制。因此,企业也就是由它所拥有或控制的非人力资本所规定的。(三)企业的剩余控制权由谁行使是由要素使用权交易合约事先安排的企业契约不过是一种特别的市场契约,企业是要素使用权交易合约的履行过程,从而在总体上,要素使用权是剩余控制权交易合约的履行过程、履行载体与结果。不完全契约理论以有限理性和信息非对称假设为前提,把企业的要素所有者划分为人力资本所有者和非人力资本所有者,通过不确定性、资产专用性和机会主义行为等重要概念的引入,分析两类要素所有者的产权特征并讨论企业所有权的最优安排。不完全契约理论认为,由于人们的有限理性、信息的不完全性及交易事项的不确定性,明晰
16、所有的特殊权力的成本过高,拟定完全契约是不可能的,不完全契约是必然和经常存在的。六、 委托代理理论20世纪70年代,面对美国公司经济下滑而经理层却牢牢掌握公司控制权的事实,一批学者开始将矛头指向公司经理层,把美国公司经济的下滑归罪于公司管理层,委托代理理论应运而生。(一)所有者与管理层之间的利益冲突界定为企业的代理问题委托代理理论认为,公司治理问题是伴随着委托代理问题的出现而产生的。由于现代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日益分散,经营管理的复杂性与专业化程度不断增加,公司的所有者一股东通常不再直接作为公司的经营者,而是作为委托人,将公司的经营权委托给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作为代理人接受股东的委托,代理经营企
17、业,股东与经理层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由此产生。由于公司的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委托代理关系,两者之间因利益不一致而产生代理成本,并可能最终导致公司经营成本增加的问题,就称为代理问题。(二)所有者与管理层之间的利益冲突将引发代理成本现代公司治理问题在于剩余风险承担者一股东或“委托人”不能确定公司管理者或“代理人”是否根据股东的利益行事。由此产生的成本,以及为防止这种行为而进行的监督和约束费用被称为“代理成本”。代理成本主要包括代理人的选聘费用、代理人的报酬、监督成本、代理人的职务消费和经营损失等,与此对应的自理成本包括学习管理知识的成本、因为经营不专业造成的损失等。代理问题及代理成本存在的条件包括
18、:(1)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利益不一致一一由于代理人的利益可能与公司的利益不一致,代理人最大化自身利益的行为可能会损害公司的整体利益;(2)信息不对称一委托人无法完全掌握代理人所拥有的全部信息,因此委托人必须花费监督成本,如建立机构和雇用第三者对代理人进行监督,尽管如此,有时委托人还是难以评价代理人的技巧和努力程度;(3)不确定性由于公司的业绩除了取决于代理人的能力及努力程度之外,还受到许多其他外生的、难以预测事件的影响,因此委托人通常很难单纯根据公司的业绩对代理人进行奖惩,而且这样做对代理人也很不公平。(三)代理问题的解决或降低代理成本需要以公司内部的激励问题为代价公司治理的主要任务是寻找有助于
19、减轻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代理问题的结构和机制。委托代理理论视域中的公司治理是如何缓解公司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代理问题,降低代理成本,其目标是通过公司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来协调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使经营者的行为尽可能地符合股东利益,从而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尤金法玛和迈克尔詹森认为,公司制企业繁荣兴旺的原因在于其能够促成决策管理与风险剩余承担相分离,实现公司经济风险的最优分配。风险分配的好处是以公司内部的激励问题为代价的,决策管理与剩余风险承担是相互分离和专业化的,这导致了决策者与剩余索取者之间的代理问题。七、 内部控制演进过程总结从内部控制概念及理论演变的过程上分析可以推断出以下几点。1
20、、内部控制的目标范围由小到大,目标层次由低到高早期的内部牵制关注于资产的安全与完整、财务信息的可靠性以防弊为主要目标。而制度二分法及结构分析法则在此基础上把内部控制目标延伸到了提高业务效率,促进经营方针、组织计划的贯彻,以防弊和兴利为共同目标。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则明确提出了内部控制为经营效率、财务信息可靠、遵循性三个方面提供合理保证。ERM框架将目标分为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及遵循性目标四种类型。在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基础上增加了战略目标,并将报告目标扩展为企业所有对内和对外报告。ERM框架明确提出终极目标为增加利益相关者的价值。由此可见,内部控制目标日益扩展,层次由管理的业务层上升到自战略层
21、而下的整个管理过程。2、内部控制的架构由一维的扁平结构演变为三维的立体架构制度二分法将内部控制划分为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这是一种简单的“扁平式”的分类。内部控制结构首次提出了“结构”的概念,认为内部控制由三个要素组成了一个三角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在此基础上丰富了要素,并且明确了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ERM框架则提出了立方体的三维结构。四个目标代表水平面,八个要素代表垂直面,企业整体层、部门、经营单元及附属公司代表纵深面。3、内部控制要素由模糊变为清晰且细化内部控制结构首次提出了构成要素,包括控制环境、控制程序及会计制度。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扩大了要素内容,包括控制环境、控制活
22、动、风险评估、监控以及信息与沟通五大要素,提出了许多之前没有包括的要素,如风险评估及监控。ERM框架对整合框架进行了细化,提出了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及监控八个要素。4、内部控制与公司管理的边界越来越融合从内部控制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到,内部控制从公司管理的职能之一演变为与公司管理逐渐融合。传统的内部控制职能中,内部牵制承担的是控制的一小部分职责,内部会计控制在保护财产安全及财务信息可靠方面发挥控制职能,内部管理控制则注重于与组织计划的相符以及业务效率等方面。演变后的内部控制结构首次提出了控制环境的要素,在控制环境中包括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管理思想
23、及经营作风,已涉入战略管理的层次,只是被动反映其静态内容。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除此以外提及的风险评估要素,要求识别对组织目标能产生影响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其影响程度及发生的可能性,对以风险为导向的战略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初探。ERM框架则全面反映了公司风险管理的具体内容,从战略目标设定时考虑风险一直到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以及具体的控制活动,该框架隐含的控制已和公司管理相融合,涉及公司管理的所有层次,控制与管理的职能和界限已经模糊。八、 内部控制的起源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长河中,早已融入了内部控制的基本思想。根据史料记载,远在公元前360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文化时代,就存在着极简单的内部控制实践
24、。例如,古埃及在法老统治时期,就设有监督官负责对全国各级机构和官吏是否忠实履行受托事项、财政收支记录是否准确无误等加以监督。但是,由于社会生产力处于手工劳动阶段,技术水平低下,交通不便,人与人之间社会联系的成本高、有效性低,经济组织和社会活动一般以家庭为基本单位进行,规模小、结构简单。因此,当时的管理是建立在个人观察、判断和直观基础上的传统经验管理,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理论,也不可能提出“内部控制”的概念,这一时期的内部控制实践仅仅是人们无意识的行为。15世纪末,借贷复式记账法在意大利出现。自此开始对管理钱、财、物的不同岗位进行分离设立,并利用其钩稽关系进行交互核对。这种方法直到19世纪末期,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力设备 公司内部 控制 规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