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学校德育课的改革与思考科研论文报告.docx
《技工学校德育课的改革与思考科研论文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工学校德育课的改革与思考科研论文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技工学校德育课的改革与思考科研论文报告 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是技工学校的职责所在,德育同样是技工学校的工作重心,这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结合不紧密的现象。德育课作为技工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但是德育课对实现学校的德育目标还缺乏较强的引领性、基础性和塑造性,存在德育课育人价值彰显不够、与学校其他德育工作脱节等问题。针对问题,分析存在思想认识层面、师资队伍建设及育人环境等方面的原因,由此提出更好发挥德育课应有功能的对策。 关 键 词 职业教育;技工学校;德育课 G641 A 2096-0603(2022)03-0136-03 在加快职业教育体系改革、
2、加大德育课程体系建设力度的前提下,德育课的内涵从“立德树人”和“工匠精神”等方面得到拓展延伸,学生素质也显著提高。然而,现阶段技工学校德育课还未充分发挥其效用。 一、技工学校德育课的突出问题 技工学校的德育课涉及各个方面,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职业生涯规划、法治意识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全面培养。但目前技工学校的德育课还未完全实现其意义。 (一)学校对德育课特殊性的认识存在不足 目前,技工学校大多从国家要求等方面来认识德育課的重要性,未能充分从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及学生自身角度出发来考虑德育课的意义所在,将德育课当作一门普通的课程,未能彰显德育课的特殊性。 学校认识的偏差会影响教师和学
3、生对德育课的认识,德育课上存在睡觉、完成其他课程的功课、嬉戏玩闹等现象,学生误认为德育课是与专业无关紧要的课程。 (二)德育教师的教学地位与课程重要性不相称 德育教师在学生心中存在感较弱,他们与学生在课堂外的联系较少,学生有问题往往会选择找班主任教师而不是德育教师。另外,德育教师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存在感较弱。德育教师大多是学校相关政策的执行者而非政策制定的参与者。不管是在学生心中还是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德育教师的存在感都较弱,教学地位较低,与德育课程的重要性极不匹配。 (三)德育课的教育性不够突出 技工学校的德育课在教导学生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及职业道德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在个人思想方面还存
4、在一些不够成熟的现象,如金钱至上,认为学习是为了以后上班挣钱。另外,大多学生不愿意吃学习的“苦”,不愿意将时间和精力花在学习上。这些思想观念的转变,需要进一步增强德育课的教育性。 二、技工学校德育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德育课各主体思想认识上略有不足 在2019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表示要“切实发挥思想政治课关键课程作用”。然而,技工学校以就业为导向,学校管、教师教及学生学的重心都偏于专业课。 从学校方来看,从提升办学质量、吸引考生报考的角度出发,专业课的质量被摆在了第一位。此外,由于技工学校的学生往往自控力及自律能力较弱,学校方对学生的要
5、求更多体现在日常行为规范上,重管轻育。 从教师方来看,技工学校的学生相对较“顽劣”,因此教师主要追求的是学生课堂纪律情况。 从学生方来看,技工学校的学生本身是需要被引导教育的群体,而学生活动与交往的直接环境中,正面积极的引导较少,学生认知容易出现偏差。 (二)教师专业化程度不够高 教师专业化程度不够高首先体现为教师德育观念有些落后。目前技工学校德育课以课堂讲授为主,而获得相应的德育知识仅仅是德育的第一步。此外,仅仅通过课堂讲授以期望学生获取相应的知识,对文化基础较弱、学习能力及学习欲望不强的学生而言,可能较难获得理想的效果,学生对德育课的兴趣度也难以提升。 教师专业化程度不够高其次体现为教师师
6、生观及学生观的偏差。教师出于教师权威的考虑,往往以管理者的身份来要求学生,学生作为被管理者,学习积极性下降的同时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同时教师容易忽视学生的可发展性,认为学生“不可教”,从而产生倦怠心理,教学成就感较弱。 教师专业化程度不够高还体现为部分教师知识储备不足。德育课在政治、经济、历史、伦理等方面都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大部分德育课教师难以达到这个要求。 教师专业化程度不够高同样体现为德育教师对学校相关事务及其他德育工作的陌生上。德育教师作为德育的工作者,应对学校管理工作了如指掌,否则,教师在学生心中的权威性将降低,教师在学校的存在感也较弱。 (三)德育课理论与实践统一度不高 德育
7、课的理论与实践统一度不高,实际是将德育课简单地“课程化”,教学内容空洞,教学方法单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专注于理论教学,忽视与实践的联系,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学生道德知识较为丰富,却未能真心认同相关知识,也就很难有相应的意志去做出行为上的转变。 同时教师未能充分与时俱进,将课程内容与社会及学生实际相结合。德育课是一门时代性的课程,这要求德育课教师能够与时代共进步,将时代内容体现在德育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举事例不能脱离学生生活,否则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 教学方法单一主要体现为教师大多采用讲授法,未能依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及教学手段等灵活选择教学方法。 (四)课程评价方式较为单一 目前德育课在
8、大部分学校属于考察课,初衷是为德育课教师考评学生学习成果留有更多的余地,而在部分师生眼里,考察课约等于不重要的课。评价方式主要还是以知识为导向,评价主体主要为任课教师,评价内容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德育知识的把握。 这种课程评价方式未能体现德育课的独特性。德育课是一门见效慢且最终效果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的课程,现有评价模式很难判断学生实际行为的转变,也就很难落实课程评价的意义。 (五)负面环境的影响 校园环境总体上由教师把控,但由于并没有形成全体教师的联动,德育课的教育性在课后有时候未能得到进一步增强,且部分学生在与同学或其他朋友的交往过程中会传播一些较为负面的思想,影响德育功能的实现。 网络环境的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技工学校 德育 改革 思考 科研 论文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