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的“意义危机”与教育理论研究的解困之道.doc
《论教育的“意义危机”与教育理论研究的解困之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教育的“意义危机”与教育理论研究的解困之道.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教育的“意义危机”与教育理论研究的解困之道论教育的“意义危机”与教育理论研究的解困之道 摘要:教育存在教育场域中“人”的缺席、教育世界中语言意义的失落、教育存在中生命意蕴的遮蔽、教育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疏离等危机。文章从当今教育的“意义危机”入手,对教育理论研究的“立场”进行思考与定位,并将教育理论研究中“对话理性”的介入作为教育研究走出困境的可能路径。 关键词:意义危机;理论研究;对话理性; 解困之道 一、问题的提出 在20世纪刚刚来临的时候,瑞典教育家爱伦凯曾郑重预言:20世纪将是一个儿童的世纪。然而,“在20世纪行将结束的时候,我们回顾已经过去的近百年的教育历程,却不得不得出这样的结论
2、:20世纪不是儿童的世纪。”进入21世纪,我们的教育和教育学在改革之路上仍然没有停步,人文关怀、生活意义、生命价值、精神建构等人性化命题已不满足于其在教育学场域的隐匿不彰的理论境地,纷纷从各种角度频频言说着自己在教育中的本然价值和应有地位。 但是,通向实践的道路往往是曲折而漫长的,在对教育的直接介入中,在近距离的凝视和透视中,不能否认,将21世纪还给儿童,仍是教育理论人特别是实践者的艰巨使命。因为今天的教育依旧背负着沉重的负荷,由于对“意义”的漠视,它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危机之中,隐匿了自身的本真状态而变得不是它自身,更严重的危机却是,一些身处教育场域之中的实践者们对此却茫然不觉,而教育理论研究者
3、对此又常常痛感心有余而力不足。 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伴随着对对现代性弊端的批判,许多理论也从不同的层面展开了对现代教育的反思和批判,如批判理论、解构主义、诠释学以及各种后现代思潮,但无论这些批评如何热情和严厉,却只能引起短暂的回应,最终都不得不消逝、失落在主导的教育理念和行动中。 可见,要想摆脱教育的意义危机并非易事,提出教育理论研究的解困之道也似乎是一种“乌托邦”式的遑论,但“乌托邦的伟大使命就在于,它为可能性开拓了地盘以反对对当前事态的消极默认”。因此,本文从当今教育的“意义危机”入手,对教育理论研究的“立场”进行思考与定位,并将教育理论研究中“对话理性”的介入作为教育研究走出困境的可能
4、路径。 二、写实:教育的“意义危机” (一)教育场域中“人”的缺席 里博尔曾说:“倘若要问某人什么是教育?也就等于问他什么是人?”可见,教育是“人”的教育,“人”是教育的原点,没有“人”的教育则是偏离了教育本真的异化了的教育。人是“大写的人”,正如在英语中,“我”永远都是大写的“I”一样。然而,“人”的缺席在当下的教育中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现实中的教育往往将人抽象化,以至于教育成为“无人”的教育。法兰克福学派的阿多而诺曾说:“所有的异化都是一种遗忘”。对“人”的遗忘则导致了教育的异化。教育异化的本质在于人的异化,而人的异化本质上在于其与“存在”的疏离。教育与“人”的疏离化过程,就是教育与“存
5、在”疏离化的过程。 教育将“人”排除于其过程之外,并以“物”的方式加工塑造它的“材料”的行为模式,有其深厚的机械论哲学基础。正是机械论哲学为这种教育哲学提供了理念支持。现代学校教育不仅以教育的异化为根本精神,而且也成为加强异化的推动力量。并且,现代教育越是发展,它推动异化的能力就越强;它越是宣称它取得的价值成就,它就越滑向异化的深渊。 作为其必然结果,宰制知识或成效知识切近化以致唯一化,本质知识或救赎知识则因其玄虚或无用而被驱逐出境。于是,“我们的儿童像羊群一样被赶进教育工厂,在那里无视他们的独特个性,而把他们按同一个模样加工和塑造。教师们被迫或自认为是被迫去按别人给他们规定好的路线去教学。这
6、种教育制度既使学生异化了,也使教师异化了”。 这种现象正如金生教授在规训与教化中指出的:现代教育中教化的隐退和规训的在场,形成了教育对人的新的控制,这种控制导致人的新的奴隶化状态,这意味着教育对人的职能化与工具化,也意味着教育越来越成为一种异化人的实现外在目的的工具。现代教育失去了精神的培育性,越来越成为一种处置人、算计人的手段,它只是造就人的物性、扩张人作为物和工具的性能,使人更多地物性地面对世界,技术地对待、处理生活和生活世界。 (二)教育世界中语言意义的失落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说,人是有理性(Logos,逻各斯)的动物,而逻各斯的本意就是语言。在哲学解释学看来,语言不只是工具更是“人存
7、在的前提”。海德格尔直接提出“语言是存在的家园”这一命题,伽达默尔也指出,语言是我们的世界和存在,语言是人存在的中心。 的确,人永远是以语言的方式拥有世界的,语言表达了人与世界的一切关系。同时,语言也是教育的存在方式,因为教育在任何意义上都是在交流中完成的。一方面是在教育中个体与历史的交流,另一方面是个体与个体的交流。不论教育在对经典作品的解释使历史和传统显现出来而养育心智,还是教育通过言传身教而掌握某种具体生活技艺,语言是教育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 人类历史的发源处,就是语言的发源处,也是教育的发源处。历史存在于语言中,教育存在于语言中,因为人存在于语言中,离开了语言,与人的存在相关的教育将无
8、疑是不可想象的。然而,在教育场域,人们还只是在工具的意义上肯定语言的价值,语言只是被教育大量使用的工具,并且被承认是教育以及交往的极重要的工具。 在教育中,语言服务于口头交谈和协议,服务于一般意义上的交流。但是,语言不仅仅是更非本源上就是对需要交流的东西口头或画面的表述。语言的功能,绝非只是把公开或秘密交流的东西诉诸言词或表述;語言只是把在者如其所是地第一次带入敞开之境。哪里无语言,譬如在石头、动物和植物的存在处,那里也就无在者的敞开。 当语言仅仅作为传递知识的工具存在时,语言也就失去了它本真的意义。语言屈从于人的愿望和驱策,作为支配者的工具供我们使用,语言的活生生的感性特征越来越技术化、理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意义 危机 理论研究 解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