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大比例尺地形图基本知识及其测绘.ppt
《第七章大比例尺地形图基本知识及其测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大比例尺地形图基本知识及其测绘.ppt(6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七章大比例尺地第七章大比例尺地形形图基本知基本知识及其及其测绘二、地形图的比例尺 地形图上某线段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水平长度之比,称为地形图的比例尺。1、比例尺的表示形式:1)数字比例尺 数字比例尺是用分子为1,分母为整数的分数表示。设图上一线段长度为d d,相应实地的水平距离为D D,则该地形图的比例尺为:式中 M M 比例尺分母。2)图示比例尺 1050102030405023.8m18.9m 常见的图示比例尺为直线比例尺。这是一个1:500的直线比例尺,由间距为2mm的两条平行直线构成,以2cm为单位分成若干大格,左边第一大格十等分,大小格分界处注以0,右边其它大格分界处标记按绘图
2、比例尺换算的实际长度。使用时,先用分规在图上量取某线段的长度,然后用分规的右针尖对准右边的某个整分划,使分规的左针尖落在最左边的基本单位内。2 2、比例尺精度地形图上0.1mm0.1mm的长度所代表的实地水平距离,称为比例尺精度,用表示,即 几种常用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如下表所示。根据比例尺的精度,可确定测绘地形图时测量距离的精度;另外,如果规定了地物图上要表示的最短长度,根据比例尺的精度,可确定测图的比例尺。三、地形图的图名、图号、图廓及接合图表1、图名 地形图的图名为本图幅的名称,一般以本图幅内主要的地面命名,注记在外图廓上方的中央。西面角坐标为x x=15.0km=15.0km,y y=1
3、0.0km=10.0km。白吉树村白吉树村2、图号 为了便于测绘、管理和使用地形图,需要将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进行统一分幅、编号。图号就是该图幅相应分幅方法的编号,注于图幅正上方、图名的下方。大比例尺地形图常采用正方形分幅的方法,1:50001:20001:10001:5000正方形分幅及面积1:50004040410.251:200050501411:1000505050500.251641:5000.06256416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编号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1 1)坐标编号法 采用该图图廓西南角的坐标公里数来编号,x x坐标在前,y y坐标在后,中间有短线连接。(2 2)数字顺序编号法 如
4、果测区范围比较小,图幅数量少,可采用数字顺序编号法。123459136101471115812163、图廓和接合图表 1)1).图廓 图廓是地形图的边界线,有内、外图廓线之分。内图廓就是坐标格网线,也是图幅的边界线,用0.1mm0.1mm细线绘出。外图廓线为图幅的最外围边线,用0.5mm0.5mm粗线绘出。内、外图廓线相距12mm12mm,在内外图廓线之间注记坐标格网线坐标值。2)接合图表 为了说明本幅图与相邻图幅之间的关系,便于索取相邻图幅,在图幅左上角列出相邻图幅图名,斜线部分表示本图位置 白吉树村白吉树村1:1000 西面角坐标为x=15.0km,y=10.0km。*四、地物符号 地形图
5、上的地物,一般用规定的符号和要求表示。为了统一,国家测绘总局颁布有地形图图示。根据地物的大小和描绘方法不同,地物符号可以分成依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半比例符号和地物注记四种类型。1)比例符号 将地物按照地形图比例尺缩绘到图上的符号称为比例符号。轮廓较大得地物,如一般房屋、简易房屋等符号。2)非比例符号 对于体积较小而又重要的地物,当不能按比例尺缩小绘在图上时,可以不考虑其实际大小,而采用规定的符号来表示,这类符号称为非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的中心位置与实际地物中心位置的关系随地物而异,在测绘、读图及用图时应注意一下几点:规则的几何图形符号,如三角点、图根点等,该几何图形的中心即为地物的中心宽底符
6、号,如里程碑、岗亭等,该符号底线的中心即为地物的中心位置。底部为直角的符号,如独立树、加油站等,地物中心在该符号底部直角顶点。由几种几何图形组成的符号,如气象站、路灯等,地物中心在其下方图形的中心点或交叉点。下方没有底线的符号,如窑洞、亭等,地物中心在下方两端点间的中心点。在绘制非比例符号时,除图示中要求按实物方向描绘外,其他非比例符号的方向一律按直立方向描绘,即与南图廓垂直。3)半比例符号 一些呈线状延伸的地物,其长度能按比例缩绘,而宽度不能按比例缩绘,这种符号称为半比例符号,如铁路、公路、电线、管线、围墙等。线形符号的中心线即为实际地物的中心线。4)地物注记对地物加以说明的文字、数字或特定
7、的符号,称为地物注记。如居民地、山脉、河流名称,河流的流速、深度,房屋的层数、控制点高程、植被的种类、水流的方向等。五、地貌符号 1、等高线 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点连接而成的闭合曲线。也是水平面与地表面相交的曲线。2、等高距和等高线平距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通常用h表示。在同一幅地形图上,等高距是相同的。等高线平距:两条相邻等高线间的水平距离。用d表示。等高线平距是由地面坡度的陡缓决定的。等高距与平距之比就是等高线间的地面坡度。地面坡度与平距成反比。3、典型地貌的等高线(1)山丘和洼地 山丘是自然地面隆起部分,而洼地是自然地面凹下部分。山丘与洼地的等高线都是一组闭合曲线,但它们的
8、高程注记不同,内圈等高线的高程注记大于外圈者为山丘;反之,小于外圈者为洼地。也可用示坡线表示,示坡线是垂直于等高线指示坡度降落方向的短线,(2)山脊和山谷 向一个方向延伸的高地 称为山脊。山脊上最高点的连线称为山脊线(分水线)。山脊的等高线表现为一组凸向低处的曲线。山谷是沿着一个方向延伸的低地,山谷一般位于两山脊之间,山谷等高线的特征表现为一组凸向高处的曲线。山谷中最低点的连线称为山谷线,又称为集水线。(3)鞍部两各山头之间呈马鞍状的低地称为鞍部。鞍部的等高线是是对称的两组山脊线和两组山谷线,即在一圈大得闭合曲线内,套有两组小的闭合曲线。(4)陡崖和悬崖陡崖是坡度在70以上的陡峭崖壁,其等高线
9、表示将非常密集或重合为一条线,故采用陡崖符号表示。悬崖是上部突出,下部凹进的陡崖。凹进部分用虚线表示。4、等高线的分类1)、首曲线 在同一幅地形图上,按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称为首曲线,又称基本等高线。首曲线采用0.15mm的细实线绘出。2)、计曲线 在地形图上,凡是高程能被5倍基本等高距整除的等高线均加粗描绘,这种等高线称为计曲线。计曲线上注记高程,线粗为0.3mm。3)、间曲线 如果采用基本等高线无法表示局部地貌的变化时,可在两基本等高线之间加一条半距等高线,这条半距等高线称为间曲线。间曲线采用0.15mm的细长虚线描绘。4)助曲线 有时为了显示局部地貌的变化,按1/4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
10、高线,称为助曲线,用0.15mm的短虚线绘制,描绘时可不闭合。5)等高线的特性l等高性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在地面上的高程都相等。高程相等的各点,不一定在同一条等高线上。l闭合性 等高线为连续的闭合曲线,它可能在同一幅图内闭合,也可能穿越若干图幅后闭合。凡不在本图幅内闭合的等高线,绘至图廓线,不能在图内中断。l非交性 因为等高线为一个个水平面与地面相截而成,非特殊地貌,等高线之间不能相交。l陡稀缓性 等高线越密的地方,地面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的地方,地面坡度越平缓。l正交性 等高线与山脊线、山谷线成正交。由此推断,等高线穿越河流时,应逐渐折向河流上游,然后正交于河岸线。第二节 视距测量 视距测
11、量是利用望远镜内的视距丝装置,根据几何光学原理同时测定地面两点间水平距离和高差的一种测量方法。这种方法操作方便、速度快、一般不受地形限制等优点。普通视距测量精度较低,仅能达到1/2001/300的精度。但能满足测定碎部点位置的精度要求,所以视距测量被广泛地应用于地形测图中。上丝上丝下丝下丝尺尺间间隔隔一、视距测量原理1、视线水平时的视距测量ABnmpnmMN11121314lmnlFf dD视线水平时的水平距离和高差公式令则有则有式中式中 K视距乘常数,通常视距乘常数,通常K=100=100;c 视距加常数,常数视距加常数,常数c值接近零值接近零 。故水平距离为故水平距离为视线水平时的水平距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七 比例尺 地形图 基本知识 及其 测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