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发育过程中的重要概念和关键技术3191教学内容.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麦发育过程中的重要概念和关键技术3191教学内容.ppt(5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麦发育过程中的重要概念和关键技术3191目的是解决两个问题目的是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根据播期确定合理的播种量一是如何根据播期确定合理的播种量二是向农户推荐适宜的播期二是向农户推荐适宜的播期一、叶蘖同伸规律与播期密度一、叶蘖同伸规律与播期密度一、叶蘖同伸规律与播期密度一、叶蘖同伸规律与播期密度(一)小麦冬前叶片(一)小麦冬前叶片 根据着生部位的不同又可分为近根叶和茎生叶两种。根据着生部位的不同又可分为近根叶和茎生叶两种。近根叶是即着生于分蘖节上的叶片,对冬小麦而言包括冬近根叶是即着生于分蘖节上的叶片,对冬小麦而言包括冬前生长的叶片(一般包括前生长的叶片(一般包括6-8片叶)和春后最先长出的两片
2、叶)和春后最先长出的两片叶,其光合产物主要用于分蘖、根系、中部叶片的形成片叶,其光合产物主要用于分蘖、根系、中部叶片的形成和幼穗分化以及基部节间的生长;和幼穗分化以及基部节间的生长;(二)小麦分蘖的识别及发生规律(二)小麦分蘖的识别及发生规律1、小麦分蘖、小麦分蘖 分蘖分蘖是从分蘖节的叶腋处长出的分枝。是从分蘖节的叶腋处长出的分枝。分蘖的多少、壮弱是决定群体好坏和个体发育健壮程度的重要标志。分蘖的多少、壮弱是决定群体好坏和个体发育健壮程度的重要标志。分蘖节分蘖节是由地下部不伸长的节、节间和腋芽紧缩是由地下部不伸长的节、节间和腋芽紧缩在一起组成的一个节群,是分蘖着生的地方。在一起组成的一个节群,
3、是分蘖着生的地方。一、叶蘖同伸规律与播期密度一、叶蘖同伸规律与播期密度正确确定冬前叶片数量正确确定冬前叶片数量找第一叶:找第一叶:冬前第一叶:叶片叶尖钝。冬前第一叶:叶片叶尖钝。分蘖发生的顺序:在分蘖节上由下而上逐渐伸出;分蘖发生的顺序:在分蘖节上由下而上逐渐伸出;主茎及分蘖的代表符号:主茎及分蘖的代表符号:主茎主茎 0一级分蘖(从主茎叶腋伸出)一级分蘖(从主茎叶腋伸出)1N1N、2N2N、3N3N二级分蘖(从一级分蘖叶腋中伸出)二级分蘖(从一级分蘖叶腋中伸出)1N-1、1N-2、2N-1、2N-2 每个分蘖的第一片叶是不完全叶,称为鞘蘖;每个分蘖的第一片叶是不完全叶,称为鞘蘖;三级分蘖(从二
4、级分蘖叶腋中伸出)三级分蘖(从二级分蘖叶腋中伸出)1N-1-1、1N-1-2第一个第一个三级分蘖也是鞘蘖。三级分蘖也是鞘蘖。一、叶蘖同伸规律与播期密度一、叶蘖同伸规律与播期密度一、叶蘖同伸规律与播期密度一、叶蘖同伸规律与播期密度2.叶蘖同伸规律叶蘖同伸规律小麦幼苗的主茎生出麦幼苗的主茎生出第三片叶第三片叶时,由胚芽鞘中长出时,由胚芽鞘中长出胚芽鞘分蘖胚芽鞘分蘖(YN)。)。当主茎长出当主茎长出第四片叶第四片叶时,在主茎一叶的叶鞘处长出时,在主茎一叶的叶鞘处长出第一个分蘖(第一个分蘖(1N)。以后主茎以后主茎每长出一片叶,该叶的每长出一片叶,该叶的N-3位叶片的叶鞘处位叶片的叶鞘处就长出一个分蘖
5、。就长出一个分蘖。一、叶蘖同伸规律与播期密度一、叶蘖同伸规律与播期密度2.叶蘖同伸规律叶蘖同伸规律当主茎长出第六片叶时,第一个当主茎长出第六片叶时,第一个一级分蘖(一级分蘖(1N)已达到)已达到3叶龄,其叶龄,其蘖鞘中长出第一个二级分蘖(蘖鞘中长出第一个二级分蘖(1N-1),依此类推。),依此类推。主茎出生与各级分蘖出生的对应主茎出生与各级分蘖出生的对应关系见表关系见表1。从表中看出每个叶龄。从表中看出每个叶龄组的单株总茎数是前两个叶龄组组的单株总茎数是前两个叶龄组的单株总茎数之和。的单株总茎数之和。表表1 主茎的叶位与各级分蘖出现的对应关系主茎的叶位与各级分蘖出现的对应关系主茎出主茎出现现叶
6、位叶位主茎出主茎出现现叶片叶片数数同同 伸伸 的的 蘖蘖 节节 分分 蘖蘖同伸同伸组组蘖蘖节节分分蘖数蘖数单单株株总总茎数茎数(不不包括芽包括芽鞘蘖)鞘蘖)胚胚 芽芽 鞘鞘 分分 蘖蘖 和和 它它 的的 分分 蘖蘖一一级级二二 级级三三 级级3/0301YN4/041N125/052N13YN-16/063N1N-125YN-27/074N1N-2 2N-138YN-3 YN-1-18/085N 1N-3 2N-2 3N-1 1N-1-1513YN-4 YN-1-2YN-2-19/096N1N-4 2N-33N-2 4N-11N-1-22N-1-11N-2-18 21YN-5 YN-1-3YN
7、-2-2 YN-3-1 YN-1-1-1(三)基本苗和播种量的确定三)基本苗和播种量的确定在大田条件下,冬小麦从播种到出苗需要在大田条件下,冬小麦从播种到出苗需要0以上积温以上积温120左左右,从出苗到越冬每长一片叶平均约需右,从出苗到越冬每长一片叶平均约需80-100左右,上等肥左右,上等肥力为力为80,中等地力约需,中等地力约需90,下等地力可达,下等地力可达100。根据小麦从播种到越冬积温数,可推算出当地小麦不同播种期根据小麦从播种到越冬积温数,可推算出当地小麦不同播种期的麦苗在越冬前主茎的叶片数。的麦苗在越冬前主茎的叶片数。进一步由单株主茎叶片数推算出单株分蘖数进一步由单株主茎叶片数推
8、算出单株分蘖数.根据冬前最佳总茎数,推算出不同播种期应具有的基本苗数。根据冬前最佳总茎数,推算出不同播种期应具有的基本苗数。一、叶蘖同伸规律与播期密度一、叶蘖同伸规律与播期密度(三)基本苗和播种量的确定(三)基本苗和播种量的确定最佳成穗数最佳成穗数4545万万/亩,冬前最佳总茎数亩,冬前最佳总茎数9090万万/亩(是成穗数的亩(是成穗数的2 2 倍)。倍)。再根据叶蘖同伸规律(三再根据叶蘖同伸规律(三 1 1、四、四 2 2、五、五 3 3、六、六 5 5、七、七 8 8、八八 13 13)。(中文数字为露尖叶的叶片序数、阿拉伯数字为单株茎数),)。(中文数字为露尖叶的叶片序数、阿拉伯数字为单
9、株茎数),求出对应的单株茎数。然后利用下面公式计算出应播的基本苗。求出对应的单株茎数。然后利用下面公式计算出应播的基本苗。冬前最佳总茎数冬前最佳总茎数 基本苗基本苗 单株茎数单株茎数一、叶蘖同伸规律与播期密度一、叶蘖同伸规律与播期密度积温与冬前可见叶片与单株茎数对照表积温与冬前可见叶片与单株茎数对照表日期日期冬前积温冬前积温()冬前可见冬前可见叶片数叶片数单株茎数单株茎数理论基本苗理论基本苗(万(万/亩)亩)基本苗基本苗(万(万/亩)亩)基本苗日基本苗日差(万差(万/亩)亩)9月月23日日670.06.16.513.816.6-9月月24日日 650.05.96.114.817.71.19月月
10、25日日 631.05.75.715.818.91.29月月26日日 613.05.55.416.720.01.19月月27日日 595.05.35.117.621.21.29月月28日日 578.05.14.719.123.01.89月月29日日 562.04.94.320.925.12.19月月30日日 545.04.73.823.728.43.310月月1日日 528.04.53.426.531.83.310月月2日日516.04.23.029.833.83.010月月5日日 463.03.82.536.043.22.910月月8日日 418.03.32.045.050.02.310月月
11、12日日 359.02.71.0-10月月15日日 319.02.21.0-小麦小麦形成形成形成形成壮苗的最适播期:壮苗的最适播期:9月月24日日-10月月2日日冬前积温年代变化特征冬前积温年代变化特征日期年代年代平均距平1距平2时间日期年代平均距平1 距平29.2560616-15-8 10.160516-11-6 70621-10-2 70518-10-5 80621-10-3 80522-6-1 906572633 905512429 00-096411118 00-09532510 注:图中所用数据均为八站平均,距平注:图中所用数据均为八站平均,距平1:与与1971-2000年平均值之
12、差,年平均值之差,距平距平2:与与1961-1990的平均值之差的平均值之差时间年代年代平均距平1距平2时间 年代年代平均距平1距平210.560455-7-2 10.860412-41 70454-8-4 70408-8-3 80453-10-5 80404-12-7 904892631 904452933 00-0946648 00-0942049 冬前积温年代变化特征冬前积温年代变化特征注:图中所用数据均为八站平均,距平注:图中所用数据均为八站平均,距平1:与与1971-2000年平均值之差,年平均值之差,距平距平2:与与1961-1990的平均值之差的平均值之差冬前积温年代变化特征冬前
13、积温年代变化特征时间年代年代平均距平1距平2时间年代年代平均距平1距平210.1260353-40 10.1560314-20 70353-4-1 70312-4-1 80344-13-10 80305-12-9 903832630 90339 2325 00-0936259 00-09322 68 注:图中所用数据均为八站平均,距平注:图中所用数据均为八站平均,距平1:与与1971-2000年平均值之差,年平均值之差,距平距平2:与与1961-1990的平均值之差的平均值之差9.24-9.309.25-10.1 基本苗(万)基本苗(万)千粒重(克)千粒重(克)亩播量(亩播量(Kg)出苗率(发
14、芽率出苗率(发芽率 0.85)100一、叶蘖同伸规律与播期密度一、叶蘖同伸规律与播期密度(四)壮苗对积温的要求(四)壮苗对积温的要求 1、壮苗的标准、壮苗的标准 北京地区冬前壮苗标准是北京地区冬前壮苗标准是4 4叶一大心(叶一大心(5 5叶长出一大叶长出一大半叶)到五叶一心(半叶)到五叶一心(6 6叶露尖),带叶露尖),带3 3个以上分蘖。个以上分蘖。2、壮苗对积温的要求、壮苗对积温的要求 该日的冬前积温该日的冬前积温120 可见叶片数可见叶片数 平均冬前每片叶所需积温平均冬前每片叶所需积温 90 小麦壮苗需要积温小麦壮苗需要积温530-650530-650。一、叶蘖同伸规律与播期密度一、叶蘖
15、同伸规律与播期密度9月月22日播种日播种9月月27日播种日播种10月月2日播种日播种10月月7日播日播种种10月月12日播种日播种 播期年代9.209.259.2810.110.310.510.810.12 10.151960-20096675785274784464163733162781970-20096655765264764434133693132751980-20096655765254754424123683112721990-20096735835314794474193763192802000-20096675745194674354053613062691971-1971-2
16、00020006635755254754434133693122743、不同地区冬前积温变化、不同地区冬前积温变化-北部山区北部山区(密云密云)播期年代9.209.259.2810.110.310.510.810.12 10.151960-20097336405875365034714253663251970-20097396465935415074754283693271980-20097466525995465124804333723301990-20097536586035495154844393793362000-20097336365815274924614153583171971-
17、1971-200020007386465935415084764293693283、不同地区冬前积温变化、不同地区冬前积温变化东部平原(顺义)东部平原(顺义)播期年代9.209.259.2810.110.310.510.810.12 10.151960-20097256325795294964644183603191970-20097276345815314974654193603201980-20097306375845345004684223633221990-20097386455915405064754313723302000-20097416465915405054734273703
18、291971-1971-200020007216285765254924604143553143、不同地区冬前积温变化、不同地区冬前积温变化南部平原南部平原(房山房山)由以上数据(来自北京市气象局)可以得出:由以上数据(来自北京市气象局)可以得出:1.从2000年到2009年,北京市9月25日至小麦越冬期间积温较30年平均值上升11,10月1日至小麦越冬期间积温较30年平均值仅上升4,从出苗到越冬每长一片叶平均约需80-100左右,故北京地区升温幅度不足以推迟播期。北部山区适宜播种期为:9月22日-9月28日;东部平原区适宜播种期为:9月25日-10月1日;南部山区适宜播种期为:9月25日-1
19、0月1日。(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1、如何确定春季的叶片数、如何确定春季的叶片数春生叶片分为中部叶片(着生于第1、2伸长茎节的叶片,一般为3、4叶)和上部叶片(指旗叶和倒二叶);中间叶片光合产物主要供应茎秆的生长和充实以及上部叶片的形成和穗的分化发育,上部叶片的光合产物主要用于后期小麦籽粒的灌浆。在一株小麦中主茎的叶面积最大,出生越晚的分蘖叶面积越小,在一个单茎上,发生越晚的叶位叶面积越大,现有小麦品种一般倒二叶叶面积比旗叶大。二、器官同伸规律与春季管理二、器官同伸规律与春季管理2、如何确定节位、如何确定节位茎秆分为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下部分不伸长构成分蘖节,地上4-6个节间伸长。节间的伸
20、长开始于起身后,由下向上依次进行,并且节间的伸长有重叠现象,最后一节(穗下节)到开花期才停止伸长。小麦的节间以最下一节最短,向上依次加长,穗下节最长,有的品种的穗下节可以占全株高度的50-60%,茎节的粗度通常是第一节较细,从第2、3 节开始加粗,最上一节又逐渐变细,秆壁的厚度则是由下向上逐渐变薄的。二、器官同伸规律与春季管理二、器官同伸规律与春季管理3、如何确定生育期、如何确定生育期 返青期:返青期:春季气温回升后,植株恢复生长的心叶新长出部分露出春季气温回升后,植株恢复生长的心叶新长出部分露出叶鞘叶鞘2厘米左右。厘米左右。起身期:起身期:主茎、分蘖叶鞘显著伸长,幼苗由匍匐转为直立,第三主茎
21、、分蘖叶鞘显著伸长,幼苗由匍匐转为直立,第三片春生叶露尖片春生叶露尖2厘米左右,第一节间在地下开始伸长,穗分化厘米左右,第一节间在地下开始伸长,穗分化从二棱末期到护颖分化期。从二棱末期到护颖分化期。拔节期:拔节期:主茎、分蘖的茎节伸出地面主茎、分蘖的茎节伸出地面2厘米,倒二叶露尖厘米,倒二叶露尖2厘米左厘米左右,穗分化到小花分化盛期。右,穗分化到小花分化盛期。挑旗期:挑旗期:主茎、分蘖的旗叶展开,叶耳可见,穗分化进入四分体主茎、分蘖的旗叶展开,叶耳可见,穗分化进入四分体期。期。抽穗期:抽穗期:穗子的二分之一露出旗叶叶鞘。穗子的二分之一露出旗叶叶鞘。开花期:开花期:穗子中上部花开放,露出黄色花药
22、。穗子中上部花开放,露出黄色花药。二、器官同伸规律与春季管理二、器官同伸规律与春季管理 籽粒形成期:籽粒形成期:开花后开花后12天左右籽粒外形长成含水率天左右籽粒外形长成含水率70%左右。左右。乳熟末期:乳熟末期:籽粒表面呈绿黄色,体积最大,胚乳呈炼乳状,含水率籽粒表面呈绿黄色,体积最大,胚乳呈炼乳状,含水率45%左右。左右。糊熟期:糊熟期:籽粒背部变黄发白,只有腹沟和胚周围显绿,胚乳粘稠呈面籽粒背部变黄发白,只有腹沟和胚周围显绿,胚乳粘稠呈面筋状,含水率筋状,含水率40%左右。左右。蜡熟期:蜡熟期:籽粒变黄,胚乳呈蜡状,麦粒可被指甲掐断,含水率在籽粒变黄,胚乳呈蜡状,麦粒可被指甲掐断,含水率
23、在35%-25%,只有茎节上微带绿色。,只有茎节上微带绿色。完熟期:完熟期:籽粒变硬,含水量下降到籽粒变硬,含水量下降到25%以下,体积缩小,收获时易掉以下,体积缩小,收获时易掉粒,造成损失。粒,造成损失。各生育期均以群体中有各生育期均以群体中有50%的茎蘖达到所列标志为准。的茎蘖达到所列标志为准。二、器官同伸规律与春季管理二、器官同伸规律与春季管理1、小麦器官同伸规律、小麦器官同伸规律小麦不同器官之间在生长上保持一定的同伸关系,并与穗分化进程的不同阶段密切相关。如第一节的节间、第二节的着生叶的叶鞘和第三节上的叶片是同时伸长的故称同伸器官,不同地区穗分化时间与叶龄的对应关系在苗期差异较大,但拔
24、节期后,叶龄余数和穗分化的对应关系就比较稳定,由于不同地区全部叶片数目不尽相同,因此用叶龄余数与穗分化进程的对应关系是统一的,可在不同条件下广泛使用。(二)小麦器官同伸规律以及叶龄指标促控法(二)小麦器官同伸规律以及叶龄指标促控法小麦同伸器官及其与穗分化的关系小麦同伸器官及其与穗分化的关系生育期生育期返青期返青期起身期起身期拔节期拔节期挑旗期挑旗期抽穗期抽穗期叶龄叶龄一叶一心一叶一心二叶一心二叶一心三叶一心三叶一心四叶一心四叶一心五叶一心五叶一心全部叶片建全部叶片建成成叶龄余数叶龄余数N-6N-5N-4N-3N-2N-1NN叶展开叶展开外部可见外部可见叶叶 片片越冬心叶越冬心叶继续生长继续生长
25、春生叶春生叶一叶露尖一叶露尖春生叶二春生叶二叶露尖,叶露尖,春一叶展春一叶展开开春生叶三春生叶三叶露尖,叶露尖,春二叶展春二叶展开开春生叶四春生叶四叶露尖,叶露尖,春三叶展春三叶展开开春生叶五春生叶五叶露尖,叶露尖,春四叶展春四叶展开开春生六叶春生六叶露尖,春露尖,春五叶展开五叶展开旗叶展开,旗叶展开,最上部两片最上部两片叶的叶枕相叶的叶枕相距三厘米左距三厘米左右右时间时间三月上三月上三月中三月中三月下三月下四月上四月上四月中四月中四月中旬四月中旬末末四月下旬四月下旬初初五月初五月初五月中五月中 解解剖剖观观察察穗分化穗分化阶段阶段伸生期伸生期 单棱期单棱期 二棱二棱 初期初期 中期中期 末期
26、末期小花分小花分化期化期雌雄蕊雌雄蕊分化期分化期药隔形药隔形成期成期四分体四分体时期时期花粉花粉粒粒形成形成叶位叶位春生叶二春生叶二叶迅速伸叶迅速伸长,三叶长,三叶开始伸长开始伸长春生叶三春生叶三叶迅速伸叶迅速伸长,四叶长,四叶开始伸长开始伸长春生叶四春生叶四叶迅速伸叶迅速伸长,五叶长,五叶开始伸长开始伸长春生叶五春生叶五叶迅速伸叶迅速伸长,旗叶长,旗叶开始伸长开始伸长旗叶迅速旗叶迅速伸长伸长节位节位第一节间第一节间开始伸长开始伸长第一节间第一节间迅速伸长,迅速伸长,第二节间第二节间开始伸长开始伸长第一节间第一节间接近定型,接近定型,第二节间第二节间迅速伸长,迅速伸长,第三节间第三节间开始伸长
27、开始伸长第一节间第一节间定型,第定型,第二节间继二节间继续伸长,续伸长,第三节间第三节间迅速伸长,迅速伸长,第四节间第四节间开始伸长开始伸长第二节间定第二节间定型,第三节型,第三节间继续伸长,间继续伸长,第四节间迅第四节间迅速伸长,第速伸长,第五节间开始五节间开始伸长伸长第三四第三四节间相节间相继定型,继定型,第五节第五节间迅速间迅速伸长至伸长至定型定型两极分化两极分化新生分蘖停止出现,新生分蘖停止出现,分蘖向两极急剧分化,分蘖向两极急剧分化,小孽死亡,小孽死亡,大孽继续两极分化大孽继续两极分化不育小花集中退化不育小花集中退化 2、叶龄指标促控法、叶龄指标促控法根据器官同伸规律与穗分化的对应关
28、系,根据叶龄运用肥水,可以推断受促进的器官。n叶露尖时施肥浇水受影响最大的是n+2位叶片,n+1位叶鞘和n叶着生的节间,其次受促进的是与上述器官前后相邻的部位。起身期春生三叶露尖施肥灌水,主要促进五叶叶片和三叶座生节(第一节间)伸长,并加强小花分化,延缓两级分化,其次对旗叶和第四叶以及对二、三节间也有比较明显的促进作用。拔节期(即春生 5、6 叶露尖)时施肥浇水,主要促进中上部节间伸长和花器官发育,有利于壮杆大穗,提高小花结实率和巩固大蘖成穗。二、器官同伸规律与春季管理二、器官同伸规律与春季管理表表5 春季不同叶龄时期的肥水综合效应春季不同叶龄时期的肥水综合效应 肥 水 促 进 部 位 时 期
29、叶 位鞘 位节 位分蘖穗数粒数粒重株 型 和 群 体 结 构主茎可见叶龄春一叶2、3*、41、2*、3增蘖*增穗春生分蘖多,中部叶片大,起身、拔节期生长较快,群体增大。春二叶3、4*、52、3*、41增蘖增穗*春三叶4、5*、63、4*、51*、2增穗*分蘖成穗率较高,上部叶片大春四叶5、6*4、5*、61、2*、3增穗增粒*中、下部节间长,植株增高,叶面积增长快。倒二叶65、6*2、3*、4增粒*增重中、上部节间较长,小花结实率高,秸壮、穗大,抽穗、开花期旗 叶63、4*、5增粒增重*叶面积指数下降较慢。挑 旗4、5*增粒增重*粒重增加,叶片功能期和根系活力持续时间较长。注:*表示受促进作用
30、最大,无标记者次之,影响小的未列入。(三)春季一、二、三类苗的标准及管理(三)春季一、二、三类苗的标准及管理1、一类苗的标准及春季管理、一类苗的标准及春季管理冬前茎在80-100万/亩的一类苗,春季管理应控促结合,目标是提高分蘖成穗率,促穗大粒多。返青期进行搂麦、扎麦,抑制春季分蘖发生,防止后期倒伏。在拔节期(春4叶春5叶露尖)进行肥水管理,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215公斤。二、器官同伸规律与春季管理二、器官同伸规律与春季管理2、二类苗的标准及春季管理、二类苗的标准及春季管理冬前茎在60-80万/亩的二类苗,春季管理应适当促进,以巩固冬前分蘖,适当促进春季分蘖发生。肥水可在起身期(春3露尖)使用,
31、一般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015公斤。3、三类苗的标准及春季管理、三类苗的标准及春季管理冬前茎低于60万/亩的三类苗,春季应及早促进,目标是促弱转壮,提高春季分蘖数量,增加亩穗数。在返青期(春1叶一大叶春2叶露尖)进行第一次肥水管理,一般亩追尿素510公斤和适量磷酸二铵、浇水2小时左右。在拔节孕穗期进行第二次肥水管理,将另一半氮肥施入,提高穗粒数。二、器官同伸规律与春季管理二、器官同伸规律与春季管理4、冬前茎大于冬前茎大于100万万/亩的旺苗,要看春季长势分别对待。亩的旺苗,要看春季长势分别对待。一是墒情好、麦苗返青快、生长势强的麦田,可以依一类苗进行管理,早春镇压蹲苗,也可在起身期喷施化控药剂,
32、缩短基部第一节,控制植株旺长,防止后期倒伏。在拔节期施肥浇水,每亩施尿素1015公斤。二是春季返青慢、不发苗、有脱肥现象的麦田,应按弱苗进行管理,在返青起身期及时施肥灌水,防止旺苗转弱苗。二、器官同伸规律与春季管理二、器官同伸规律与春季管理三、小麦冻害的标准与识别三、小麦冻害的标准与识别1.冻害的概念和类型:冻害的概念和类型:越冬冻害是指越冬休眠期间或早春萌动期间遭受0以下强烈低温或剧烈变温而造成的伤害。可分为初冬温度骤降型、冬季长寒型和冻融型三种类型。2.冻害的形态特征:冻害的形态特征:小麦受冻后不能恢复正常状态,叶片呈现墨绿色水浸状态,叶片柔软下垂,叶鞘和根呈现白蜡色浸润状态。三、小麦冻害
33、的标准与识别三、小麦冻害的标准与识别三、小麦冻害的标准与识别三、小麦冻害的标准与识别细胞结冰,导致机械损:细胞间结冰,体积增大,产生机细胞结冰,导致机械损:细胞间结冰,体积增大,产生机械压力,同时蒸气压降低,细胞内水分向外渗透,原生质械压力,同时蒸气压降低,细胞内水分向外渗透,原生质脱水,造成细胞死亡;细胞内结冰,直接破坏原生质结构脱水,造成细胞死亡;细胞内结冰,直接破坏原生质结构而造成冻害。而造成冻害。过度脱水:反复融冻伴随大风和干旱,胞间水分被原生质过度脱水:反复融冻伴随大风和干旱,胞间水分被原生质吸收复原,即蒸发散出,使原生质浓度过高而受干害。吸收复原,即蒸发散出,使原生质浓度过高而受干
34、害。3.冻害致死的原因冻害致死的原因三、小麦冻害的标准与识别三、小麦冻害的标准与识别细胞膜损伤:持续低温,使细胞膜结构改变,透性增大而细胞膜损伤:持续低温,使细胞膜结构改变,透性增大而使电解质外渗,原生质体受到破坏。使电解质外渗,原生质体受到破坏。土壤冻融:土壤昼夜冰融交替,结冰时体积增大,而解冻土壤冻融:土壤昼夜冰融交替,结冰时体积增大,而解冻时体积缩小,将小麦根系提出地面,分蘖节暴露在外,以时体积缩小,将小麦根系提出地面,分蘖节暴露在外,以致干枯或受冻而死,称为致干枯或受冻而死,称为“根拔根拔”。发生倒伏,茎秆折断:春性品种片面强调抢墒早播,加之发生倒伏,茎秆折断:春性品种片面强调抢墒早播
35、,加之冬前温度高,麦苗生长较快,若年前拔节,遇大雪后,压冬前温度高,麦苗生长较快,若年前拔节,遇大雪后,压倒麦苗,导致茎秆折断。倒麦苗,导致茎秆折断。3.冻害致死的原因冻害致死的原因三、小麦冻害的标准与识别三、小麦冻害的标准与识别品种抗寒性:冬性半冬性弱春性春性品种。品种抗寒性:冬性半冬性弱春性春性品种。生育时期:拔节(二棱)后,抗寒能力明显下降,生育时期:拔节(二棱)后,抗寒能力明显下降,-8-8受受冻;扬花期对低温最为敏感,冻;扬花期对低温最为敏感,0.70.7有有13%13%的穗部受冻不的穗部受冻不能结实。能结实。播种期:播种过早,春性品种提前拔节,抗寒能力降低,播种期:播种过早,春性品
36、种提前拔节,抗寒能力降低,冻害严重;晚播麦,苗小苗弱,抗寒能力降低。冻害严重;晚播麦,苗小苗弱,抗寒能力降低。播种深度:播种过浅,分蘖节距地表近,极易发生冻害;播种深度:播种过浅,分蘖节距地表近,极易发生冻害;播种过深,麦苗细弱,抗寒能力差,且地中茎长,不利于播种过深,麦苗细弱,抗寒能力差,且地中茎长,不利于培育壮苗,土壤冻融易造成麦苗受冻。培育壮苗,土壤冻融易造成麦苗受冻。三、小麦冻害的标准与识别三、小麦冻害的标准与识别4.4.4.4.影响冻害的因素影响冻害的因素影响冻害的因素影响冻害的因素三、小麦冻害的标准与识别三、小麦冻害的标准与识别播种量:播量大,个体发育不良,其分蘖节和叶鞘内养分播种
37、量:播量大,个体发育不良,其分蘖节和叶鞘内养分含量少,抗寒能力差,易受冻害。含量少,抗寒能力差,易受冻害。温度:降温强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反复次数越多,初温度:降温强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反复次数越多,初冬低温越早,春季低温越晚,冻害越重。冬低温越早,春季低温越晚,冻害越重。水分:水分低,地温昼夜变幅大,麦苗弱易遭受冻害。水分:水分低,地温昼夜变幅大,麦苗弱易遭受冻害。光照:光照条件好,利于抗寒物质的形成,受害率低。光照:光照条件好,利于抗寒物质的形成,受害率低。土壤类型:质地重的粘土、砂姜黑土、漏风淤土,耙地不土壤类型:质地重的粘土、砂姜黑土、漏风淤土,耙地不实时,小麦冻害重;水分含量低的
38、受冻重,水分含量高的实时,小麦冻害重;水分含量低的受冻重,水分含量高的受冻轻。受冻轻。肥水管理:单施氮肥,越冬死苗率越高;氮磷钾配合使用,肥水管理:单施氮肥,越冬死苗率越高;氮磷钾配合使用,越冬死苗率降低。越冬死苗率降低。三、小麦冻害的标准与识别三、小麦冻害的标准与识别5.防御冻害的措施:防御冻害的措施:严重死苗麦田:亩茎蘖数少于严重死苗麦田:亩茎蘖数少于2020万头的麦田,早万头的麦田,早春补种,点片死苗可催芽补种;茎蘖数春补种,点片死苗可催芽补种;茎蘖数2020万万/亩以亩以上麦田,应加强管理,提高分蘖成穗率。上麦田,应加强管理,提高分蘖成穗率。受冻旺苗田:返青初期耙耧枯叶,促使麦苗新叶受
39、冻旺苗田:返青初期耙耧枯叶,促使麦苗新叶见光,尽快恢复生长,在气温升到见光,尽快恢复生长,在气温升到33时,结合追时,结合追肥早浇返青水,保活主茎、大蘖,促发小蘖,仍肥早浇返青水,保活主茎、大蘖,促发小蘖,仍可争取较高产量。可争取较高产量。三、小麦冻害的标准与识别三、小麦冻害的标准与识别5.防御冻害的措施:防御冻害的措施:受冻晚弱苗:受冻晚弱苗:加强增温防寒工作,如撒施农家肥,加强增温防寒工作,如撒施农家肥,保护分蘖节不受冻害。早春不可深松土,以防断保护分蘖节不受冻害。早春不可深松土,以防断根伤苗。根伤苗。年前拔节麦苗:土壤解冻后,抓紧镇压,控制地年前拔节麦苗:土壤解冻后,抓紧镇压,控制地上部
40、生长,保护分蘖节和幼穗。或结合冬前化除上部生长,保护分蘖节和幼穗。或结合冬前化除喷矮壮素、多效唑(喷矮壮素、多效唑(PP333PP333)或壮丰胺,控制基部)或壮丰胺,控制基部节间伸长,增强麦株抗寒能力。节间伸长,增强麦株抗寒能力。(一)晚播麦概念及分类(一)晚播麦概念及分类1、晚播麦的概念、晚播麦的概念晚播麦指我国北方晚熟冬麦区小麦播种期晚于传统培育壮苗的适宜播期播种的小麦。晚播麦与适期麦的划分应以小麦播种至越冬前的积温为依据。冬前0积温在520以下,小麦生长正常,近根叶不足六片,单株茎4个以下,均属于晚播麦的范畴。四、晚播麦的概念及管理技术四、晚播麦的概念及管理技术2、晚播麦分类、晚播麦分
41、类根据小麦晚播后的形态特征及生理特性把越冬幼苗分为4种类型:带蘖型、倒针型、一根针型和萌发型。4种类型所需0积温分别为400以上、300以上、200以上和100以下。四、晚播麦的概念及管理技术四、晚播麦的概念及管理技术10月月19日播种日播种晚播冻害晚播冻害(二)晚播麦的主要生育特点(二)晚播麦的主要生育特点(1)生育期短,特别是分蘖期短。)生育期短,特别是分蘖期短。(2)前期生长少、生物产量低、干物质积累量少。)前期生长少、生物产量低、干物质积累量少。(3)中后期干物质积累快、穗部发育快、籽粒灌浆速度)中后期干物质积累快、穗部发育快、籽粒灌浆速度 快。快。(4)有明显壮弱株的分化。)有明显壮
42、弱株的分化。(5)成熟晚。)成熟晚。四、晚播麦的概念及管理技术四、晚播麦的概念及管理技术(三)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措施及技术要点(三)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措施及技术要点根据晚播小麦的生育特点,采取相应的栽培措施,可以达到亩产350-400公斤的高产水平,初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栽培模式,可归纳为“五补一选五补一选”。(1)以争时补晚)以争时补晚晚播小麦可以适当推迟播期,但不是越晚越好。生产上仍坚持好中求快,尽早播种。中熟玉米品种后茬小麦,10月上旬播种,争取10月10日种完,冬前0积温不少于350,争取多数小麦带蘖越冬。(2)以苗补晚,确定晚播小麦高产合理结构)以苗补晚,确定晚播小麦高产合理结构根据晚播小
43、麦“大群体小个体”的生长发育特点,需要适当增加基本苗,走以苗补晚,以苗保穗,以穗数保产量的栽培途径。播小麦基本上靠主茎成穗,基本苗与亩穗数的比为1:0.9-1.0,高肥地的基本苗40-45万,中、低肥地以45-55万为好,过晚播小麦可增加到55万基本苗。一般亩穗数45-50万,穗粒数23-24粒,千粒重38-40克,亩产可达350公斤以上。(三)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措施及技术要点(三)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措施及技术要点(3)以肥补晚,争取合理的氮磷比例)以肥补晚,争取合理的氮磷比例提高氮磷比是晚播小麦高产的关键技术,氮磷比不应少于1:0.5,高产田可提高到1:0.6,特别应重视磷二胺的施用,亩用量不少
44、于15公斤,全部做底肥施用。全生育期施用纯氮16公斤,考虑到中熟品种玉米耗费多的特点,小麦的氮肥施用量应比前茬为早熟玉米品种的增加10%。氮肥在全生育期分配比例为:底肥追肥各占50%。增加底氮施用量,保证小麦春季返青旺盛生长,到拔节前有一定营养生长量,为春季适度蹲苗奠定基础。(三)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措施及技术要点(三)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措施及技术要点(4)以精细整地播种补晚,培育晚播壮苗)以精细整地播种补晚,培育晚播壮苗整地不细、地表不平、播种质量不佳,是造成晚播麦减产的重要原因。因此,重点抓住以下几点:精细整地,做到地平、畦平、土碎;墒足,耕层土壤相对持水量不低于75%,不宜浇蒙头水;精选种子,
45、适当浅播,播种深度3-4厘米,轮迹后播种浅要及时覆盖;提倡重播,目前使用的15厘米行距播种机,实行错行重播,一般不会造成重行,提高植株分布均匀度,对晚播小麦生育有利。(三)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措施及技术要点(三)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措施及技术要点(5)春季适度蹲苗,以控补晚)春季适度蹲苗,以控补晚适度蹲苗是调节晚播小麦生长发育的重要手段,可使晚播小麦提早抽穗,有利于增加粒重,控制株高及株形结构,预防倒伏。适度蹲苗,是晚播麦高产的必要措施。一般采取“V”型或“W”型管理方法,还可以采取早春只追肥不浇水、控水不控肥的管理方法,按照返青后的苗情、墒情,因地制宜因苗管理。(三)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措施及技术要点(三)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措施及技术要点(6)选择适于晚播的品种)选择适于晚播的品种晚播小麦对品种要求较严格,要慎重选择,首先植株个体生长量要适中,株高、叶片生长量不宜过大;其次品种的后期抗逆性要强,对后期土壤墒情不足及干热风要有较强的适应能力,预防小麦后期早衰,并且熟期要适中,过早熟品种慎用。(三)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措施及技术要点(三)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措施及技术要点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