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工程施工专项方案PDF.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基坑工程施工专项方案PDF.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深基坑工程施工专项方案11、本工程地下一层,基坑最大开挖深度8.9m,开挖深度超过5m,土方开挖、支护工程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2、土方开挖、支护工程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进行专家论证。3、监督第三方变形观测单位按每周1 次频率对基坑变形情况进行监测,检查其出具的检测报告。4、项目部测量员每天下午5 点对基坑及周边道路、建筑物等变形情况进行安全巡视,随时掌握安全状况。发现变形异常情况时,立即用仪器进行精确测量,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5、边坡危险预案5.1、潜在事故危险性分析土方、护坡方案是经过科学地分析与计算,并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做出的。由于方案中制定了充分的安全措
2、施,但为了以防万一,我公司对潜在事故分析如下:基坑边坡支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事故主要有局部坍塌、边坡崩塌、坡顶裂缝、坡顶管道断裂漏水、坡顶积水下渗、地面及邻近建筑物沉降变形等,对上述情况如不及时处理或者处理不当会导致土体坠落、边坡垮塌以致工程停工的安全事故。现将上述几种潜在事故发生的危险性进行分析。局部坍塌:常发生在基坑土方开挖过程中。通常是由地层中夹有滞水层或软弱层而引起。如不及时支护将导致边坡失稳,潜蚀边坡而导致边坡垮塌。边坡崩塌:常在挖土过程中边坡顶部发生,往往是由于不按设计开挖,开挖过急或坡顶第一排和第二排土钉长度及注浆不够而导致。发生前期地面可见明显裂缝,应采取紧急措施处理,否则将导致
3、边坡垮塌等重大安全事故。坡顶裂缝:基坑开挖至回填期间均有可能发生。开挖期间常发生边坡顶部坍塌,已在前述。基坑边坡下部支护过程中或完成后发生裂缝超过临界值时,应采取紧急措施处理,否则将导致边坡垮塌等重大安全事故。坡顶管道断裂漏水:基坑开挖后,坡顶管道漏水会使整个边坡土层充水饱2和,土钉失去作用,边坡坡顶裂缝迅速扩大超过临界值。此时,应果断采取紧急处理措施。边坡积水下渗:雨后坡顶积水如不及时排除可导致边坡土体含水饱和,已有裂缝变宽加深可导致边坡崩塌或垮塌。超过边坡位移临界值时,紧急预案应予启动。雨后基坑充水:如降雨量较大,基坑不及时排水,在开挖前期导致基坑积水而影响土方开挖,土方开挖完后可影响结构
4、施工和施工设备安全。除上述之外: 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还有打架伤人、坠落、火灾、电击伤人、机械伤人、气体中毒、食物中毒及传染病等突发安全事故,我们将按此预案进行事故紧急处理。5.2、应急救援物资及设备应急预防基坑边坡支护、土方开挖等安全事故的物资主要是基坑支护的材料、排水用材料及车辆等。5.2.1、应急或超前支护材料水泥:3T,应在现场准备和储存;钢筋:3T,各种支护用钢筋;砂、石各 5T,备用;速凝剂: 50 袋,备用;木板 10 个、方木 50 根。5.2.2、排水应急设备。水泵( Q=20m3/h,h=30m)30 台;配套电缆线 500m;电闸箱: 2 个5.2.3、支护设备注
5、浆机 1 台搅浆桶一个喷锚机 1 台空压机 1 台3电焊机 2 台切割机 1 台以及其他小型工具设备5.2.4、运输及急救车辆施工用小型工具车1 台小型汽车(含)面包车1 台5.2.5、医用物资:必要的消毒、防暑、感冒、包扎药品及物品。5.3、紧急处理措施当位移观测值超过预警值或边坡出现严重坍塌、崩塌或者出现垮坡时,应立即采取下列措施:5.3.1、电话或口头迅速报告上级部门领导及业主、总包等相关单位;5.3.2、迅速召集和组织工程抢险人员,宣布启动应急预案;5.3.3、按各自分工,各部门岗位人员迅速投入抢险救援;5.3.4、做好现场保护,不准任何人和机械破坏现场。5.3.5、紧急救护受伤人员;
6、伤员立即送往就近医院;疏散危险地带人员;建立危险区域防护隔离带;事故及危险地段未开挖部分立即停止土方开挖;停止危险地段其他各项施工;5.3.6、严禁救护过程中违章指挥和冒险作业,防止出现新的事故。5.4、工程抢险措施5.4.1、在开挖时发生边坡位移超过临界值时,采取竖向锚杆或钢管桩提前对边坡进行加固。已支护部位在适当位置砸破面板人工加密土钉,同时在适当位置增加预应力锚杆,土钉注浆加入适量早强剂,在最短时间内锁定和固定。5.4.2、对基坑开挖过程中出现局部坍塌的处理:在施工过程中,可能由于个别地段水量过大,边坡开挖后,土体不能自稳,还来不及进行支护,土体已坍塌。其处理方法是:在塌方处的口部,向下
7、打入竖向钢筋(或钢管),然后向塌方处填碎砖和土, 填满之后, 用加强筋将竖向钢筋 (或钢管) 焊接成一整体,并与附近锚杆头进行焊接,编好钢筋网后,喷射砼。同时在坍塌部分的合适位4置设置排水孔,并预留一注桨孔,待面层达一定强度后进行压力注桨。对坍塌部分进行充实,增强其承载能力。5.4.3、当雨后基坑大量充水和坡顶积水严重并下渗至边坡土体中时,立即组织人员开挖排水沟,并开挖集水井置入水泵抽(排)水。雨后迅速组织人员进行边坡位移观测,重点地段每半h 观测一次,直至观测数据趋于稳定,逐渐减少位移观测次数至边坡稳定。5.4.4、当坡顶给排水管道断裂出现渗漏影响基坑变形并导致支护面板渗水,边坡发生位移时,
8、应立即查清渗漏水源并予以切断,将渗漏管道重新安装或改道。对支护面板渗水处予以揭穿并安装导水管,将水排出至支护面板之外。5.5、医用急救措施在现场出现人员伤亡时,应首先进行现场救治、包扎伤口、将伤员移开现场。现场车辆优先保证运送伤员,并迅速呼叫120 急救电话,拨打120 急救电话应清楚地说明伤员所在地及所在单位、街道、路线、方向、人数、伤势情况并派人到门口和关键路口接应救护车。5.6、预防措施5.6.1、实行信息化施工,在基坑施工过程中随时进行监测,掌握施工中围护结构的变形速率,即使查明基坑周围地面的沉降及裂缝和变化情况。5.6.2、严格控制基坑周围荷载,设计计算时不漏算荷载,施工时不乱加荷载
9、。5.6.3、对基坑周边的地上建筑、地下建筑以及道路、管线等进行检测,采取预防保护措施。5.6.4、基坑施工过程中随时密切注意天气变化、降雨、降温等预报。以便做好相应的防灾措施。5.6.5、工地现场拥有草袋、雨鞋、雨衣、水泵、油料等急用物品。6、边坡正常使用情况下的基坑保护措施6.1、边坡 3m 范围之内不得过重车,不得堆放重物。要求在距离基坑3.0m5的位置设置护栏围挡。6.2、已支护好的边坡的砼面层和土钉不得被破坏。6.3、边坡附近的上、下水管及污水管不发生破裂或发生严重的渗漏现象。6.4、在做排水沟或集水坑时不得紧贴已支护好的边坡坡脚,要距开 20 以上的距离,同时不能破坏坡脚处的砼面层
10、。6.5、及时准确地掌握基坑周边10m 范围内各种上、下水及污水管线情况,如出现上、下水堵塞、破裂等情况,应及时处理(不能立即修复时应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对污水管线定期进行疏通,确保其流水通畅。6.6、注意坡顶和坡脚的防水、排水工作,各种施工及生活用水和雨水不能直接排放到基坑周边10m 范围内未固化的地面,以免地表水进入坡面,坡顶及坡脚的积水应及时排走,避免坡顶和坡脚被长期浸泡。6.7、边坡支护设计时不考虑在不可抗力下的稳定(如地震等)。6.8、在以上条件下喷锚护坡的使用寿命为两年(规范规定),如果由于客观原因造成基础施工两年内不能回填时应重新论证该护坡的可行性。6.9、当土方开挖至细沙、粉
11、细沙土层时,严格控制土方开挖长度,每段开挖长度为 5-8m,开挖深度每步不超过1m,开挖后,立即进行边坡支护。7、基坑周边地面沉降、安全巡视等监测7.1、监测项目根据设计方案及相关规范、规定,除前面所叙述监测项目外,本工程还具体包括如下监测项目:7.1.1、周边建筑物监测、基坑周边地面沉降以及安全巡视。7.1.2、其中安全巡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边坡有无塌陷、裂缝及滑移。(2)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有无差异。(3)基坑开挖有无超深开挖。(4)基坑周围地面堆载是否有超载情况。6(5)基坑周边建筑物、道路及地表有无裂缝出现。(6)其他尚应需要注意的事项。7.2、监测设置包括基准
12、点、地表沉降变形观测点、道路沉降监测点等,具体监测点数可由第三方监测单位根据设计图纸及相关规范、规定确定。7.3、监测频率各监测项目、监测频率按照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下发的关于对地方标准 (DB11/489-2016)中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监测项目和监测频率有关问题的通知执行。7.3.1、地面沉降:在基坑排水时和在基坑土开挖过程中应每天观测一次。混凝土底板浇完10d 以后,可每 23d 观测一次,直至地下室顶板完工和水位恢复。此后可每周观测一次至回填土完工。7.3.2、基坑周边道路沉降监测:工程进展基坑降水土方开挖底板施工施工至 0.000 观测频率1 次/2 天1 次/1 天1 次/2
13、天7.3.3、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一步加强监测,缩短监测时间间隔,加密观测次数,并及时向施工、监理和设计人员报告监测结果:(1)监测项目的监测值达到报警标准;(2)监测项目的监测值变化量较大或速率加快;(3)基坑及周围环境中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线出现泄漏;(4)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加大;(5)临近的建筑物或地面突然出现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开裂。7.4、地表沉降监测7.4.1、监测目的地表沉降:及时了解开挖过程中围护体系的变形速率和变形趋势,把握施7工过程中结构所处的安全状态。估计开挖过程中围护体系的稳定性,掌握基坑开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及时预防。通过对变形数据的分析,及
14、时反馈变形测量信息,并提供变形测量的有关信息,便于其科学合理安排下一步的施工工序,达到安全施工的目的。7.4.2、监测仪器:水准仪7.4.3、监测方法(1)管线测点埋设用敞开式开挖和钻孔取土的方法挖至管线顶表面,露出管线接头或闸门开关,利用凸出部位涂上红漆或粘贴金属物(如螺帽等)作为测点。其特点是开挖量小,施工简便,适用于埋深、管径较大的地下管线。若管线埋深较大无法开挖,可采用模拟式测点。方法是选有代表性的管线,在其邻近打100mm 的钻孔,如表面有硬质路面应先将其穿透(孔径大于50mm 即可) ,孔深至管底标高,取出浮土后用砂铺平孔底,先放入不小于钻孔面积的钢板一片,以增大接触面积,然后放入
15、 20mm 的钢筋一根作为测杆,周围用净砂填实。(2)沉降值计算用精密水准仪以二级沉降监测的精度(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0.5mm)来施测,组成变形监测的高程监测控制网。仪器在开始使用前均需检定,作业过程中严格遵守规范。每次观测都采用相同的观测仪器,相同的观测人员按相同的观测路线进行。基坑开挖前,由监测基准点通过水准测量测出管线沉降监测点的初始高程 Ho,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测出的高程为Hn,则高差 H=Hn-Ho 即为沉降值。(3)数据的记录及监测结果报表地表沉降测试记录表日期:年月日时天气:监测人:复核人:8伺镜:立尺:记录:监测对象测点编号后视读数前视读数施工情况备注地表沉降监测报表测试日期:计算:监测人:复核人:监测对象测点编号测点高程本次位移位移速率累计位移(mm)施工情况结论建议(m)(mm)(mm/d)7.5、临近道路沉降观测7.5.1、监测目的:由于本工程深基坑开挖且存在地下水,可能引起附近道路路的变形,为保证安全,采取道路沉降监测。7.5.2、监测仪器:全站仪7.5.3、监测方法(1)基点埋设在基坑四角外选埋观测基准点。具体位置见基坑监测平面布置图。(2)沉降点布置在道路沿线每隔20 米设置一个观测点。9(3)沉降值计算通过差异沉降量推算道路的倾斜值及倾斜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