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情况简介复习课程.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尿路感染情况简介复习课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尿路感染情况简介复习课程.ppt(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尿路感染情况简介分类分类分类分类按感染部位:按感染部位:-下尿路(尿道炎、膀胱炎、前列腺炎)下尿路(尿道炎、膀胱炎、前列腺炎)-上尿路(输尿管炎、肾盂肾炎、肾脓肿)上尿路(输尿管炎、肾盂肾炎、肾脓肿)按发作形式:按发作形式:初发或孤立发作初发或孤立发作 反反复复发发作作性性感感染染(又又称称再再发发尿尿感感):每每年年发发作作33次次或每半年发作或每半年发作22次次(不包括本次发作不包括本次发作)反复发作性感染又分为反复发作性感染又分为复发复发和和再感染再感染:复复发发:病病原原菌菌同同前前,多多发发生生于于停停药药后后2 2周周之之内内,常常提提示示治疗不彻底治疗不彻底.再感染再感染:病原菌
2、多不同,多发生于停药后:病原菌多不同,多发生于停药后2 2周之后。周之后。按病程:急性、慢性按病程:急性、慢性按有无基础疾患:单纯性、按有无基础疾患:单纯性、复杂性复杂性按症状:症状性尿感、按症状:症状性尿感、无症状菌尿无症状菌尿尿路感染的致病菌在细菌性尿感中,大肠杆菌最为常见(80%-90%),其次是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克雷白杆菌、产气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最常见于无症状菌尿、非复杂性尿感或首次发生的尿路感染。在住院期间的获得性尿感、复杂性尿感、反复再发的尿感和尿路器械检查后发生的尿感,在多为粪链球菌、变形杆菌、克雷白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于败血症等血源性尿感。真菌性
3、尿感较少见,多为念珠菌和酵母菌,多发生在接受广谱抗生素治疗的留置导尿管的患者,特别在合并糖尿病或皮质激素治疗时。沙眼衣原体尿感常发生于有不洁性交史的患者。病毒如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也可引起尿路感染,较为罕见。尿路感染的发病机制一.感染途径1.上行感染:绝大多数尿感是由细菌经尿道上行至膀胱、肾盂引起感染。2.血行感染:细菌从体内的感染灶侵入血液,到达肾脏和尿路其他部位引起感染。3.淋巴道感染:下腹部和盆腔器官与肾,特别是升结肠与右肾的淋巴管相通,如患者有盆腔器官炎症、阑尾炎和结肠炎时,细菌可能通过淋巴道进入肾脏。二.机体的防御功能1.尿液的冲洗作用2.膀胱天然的粘膜防御机制3.尿液及
4、其成分的抗菌活性4.男性前列腺液具有抗革兰氏阴性菌的作用。5.尿道括约肌的天然屏障作用三.易感因素1.尿路梗阻2.膀胱输尿管返流及其他尿路畸形和结构异常3.尿路的器械使用4.代谢因素:慢性失钾、高尿酸血症、高钙血症、糖尿病5.应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6.妊娠四.病原菌的致病力大肠杆菌的表面抗原特征与其致病力有关,主要为大肠杆菌的荚膜抗原(K抗原),K抗原具有抵抗吞噬细胞吞噬和补体破坏的能力。流行病学尿路感染为院外感染的第2位原因,但最近资料显示为第3位全球每年1.5亿人罹患尿路感染,所消耗的医疗费用约为60亿美元美国每年超过800万人就诊(多为膀胱炎),超过10万人住院(多为肾盂肾炎)尿路感染占
5、院内感染的35-45,为院内GNB败血症的首位原因,院内尿感约50-80系留置导尿管或其它装置所致育龄女性最多见,未婚女性2%,已婚女性5%,孕妇7%,青年男性极少(50岁),老年女性、男性10%,病理变化急性膀胱炎的病理改变为膀胱粘膜充血、潮红、上皮细胞肿胀,粘膜下组织充血、水肿和白细胞浸润,较重者有点状或片状出血,并可出现粘膜溃疡。急性肾盂肾炎镜下可见肾小管腔中有脓性分泌物,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坏死、脱落。间质内有炎症细胞浸润和小脓肿形成,肾小球一般无形态改变。临床表现一.膀胱炎:主要表现为尿急、尿频、尿痛,白细胞尿,偶有血尿,膀胱区不适,一般无全身感染症状,少数患者可有腰痛、低热,血白细
6、胞计数常不增高。二.急性肾盂肾炎:尿急、尿频、尿痛,腰痛和(或)下腹部痛、肋脊角及输尿管点压痛,肾区叩痛、压痛。寒战、发热、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白细胞计数升高,血沉增快。诊断1 正规清洁中段尿(要求尿停留在膀胱中46小时以上)细菌定量培养,菌落数10*5/ml。2 参考清洁离心中段尿沉淀白细胞数10个/HFP,或有尿路感染症状者。具备上述1,2可以确诊。如无2则应做尿细菌计数复查,如仍10*5/ml,且两次的细菌相同者,可以确诊或3 做膀胱穿刺尿培养,如细菌阳性(不论菌数多少),亦可确诊。4 未有条件做尿细菌培养计数的单位,可用治疗前清晨清洁中段尿(尿停留于膀胱46小时以上)离心尿沉渣
7、革兰染色找细菌,如细菌1个/油镜视野,结合临床尿感症状,亦可确诊;5 尿细菌数在 10*410*5/ml之间者,应复查,如仍为10*410*5/ml,需结合临床表现或做膀胱穿刺尿培养确诊。必须指出,有 明显急性膀胱刺激征的妇女,尿中有较多白细胞,如中段尿含菌数10*2/ml,亦可拟诊为尿感,并等待细菌培养结果。新的尿感诊断标准已充分考虑到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女性有急性非复杂性尿感症状(尿痛,尿频,膀胱区不适),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菌落计数大于等于10*3/ml,并且为单一菌株,可诊断为尿感(敏感性80%和特异性90%);有急性非复杂肾盂肾炎症状(发热,寒战,腰痛,有或无尿频、尿痛)的患者,诊断
8、标准是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菌落计数10*4/ml(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95%)。认为尿菌落计数在10*210*4/ml的 女性患者,如有明显的尿路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等),尿白细胞显著增加者,可拟诊为尿感,给予抗生素诊断性治疗;如无上述情况,可考虑做膀胱穿刺尿细菌学检查确立诊断。定位诊断一.根据临床表现定位如有寒战、发热、腰痛,肾盂叩痛和(或)压痛等症状者,常为急性肾盂肾炎,但是临床上上尿路感染与下尿路感染症状多有交,所以临床症状对尿感的定位诊断价值有限。二.根据实验室检查定位1.输尿管导尿法2.膀胱冲洗后尿培养法3.尿沉渣镜检白细胞管型4.其他(1)尿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测
9、定(2)尿B2微球蛋白测定(3)尿渗透压测定 (4)抗体包裹细菌(ACB)三.从疗效和追踪结果定位单剂抗生素治疗尿感者,追踪6周,膀胱炎患者全部可治愈,疗效欠佳者多为肾盂肾炎。1985年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上制定的上、下尿路感染的鉴别标准1.尿抗体包裹细菌检查阳性者,多为肾盂肾炎。2.膀胱灭菌后的尿标本细菌培养阳性者为肾盂肾炎。3.参考临床症状。4.经抗生素治疗后症状消失,停药后6周内复发者,多为肾盂肾炎,用单剂抗菌药治疗无效或复发者多为肾盂肾炎治疗 常用抗菌药物及其选用原则 治疗尿感的常用抗菌药物有磺胺类(如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等)、-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苷类(如庆大霉素、阿
10、米卡星、妥布霉素等)以及喹诺酮类(如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等)。选择抗菌药物时应考虑以下问题:1、选用对致病菌敏感的药物 在无尿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之前,宜先选用对革兰阴性杆菌有效的抗生素,因尿感大多由大肠杆菌等革兰阴性菌引起,尤其是首次发作的尿感,多数可以治愈。如治疗3天症状仍无改善,则应按药敏试验结果来选择。2、抗菌药在尿和肾内的浓度要高 膀胱炎为膀胱的浅层粘膜感染,仅要求抗菌药在尿中有高浓度即可。肾盂肾炎是肾实质深部感染,因此,要求抗菌药在尿液和血液中均有较高的浓度,以保证肾组织内达到较高的有效浓度。对肾盂肾炎,宜选用杀菌剂。氨苄西林、头孢菌素类以及氨基苷类在血中浓度较高,且对常见的尿感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尿路感染 情况 简介 复习 课程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