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讲义学习资料.ppt
《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讲义学习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讲义学习资料.ppt(10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讲义1.1.2 1.1.2 古代城市的居住区形式古代城市的居住区形式 具有代表性的形式:具有代表性的形式:唐长安的里坊制唐长安的里坊制 宋汴梁的街巷制宋汴梁的街巷制 元大都的胡同制元大都的胡同制里坊碑刻图唐长安里坊复原图1.1.3 1.1.3 近现代的居住区形式近现代的居住区形式 早期的探索早期的探索 欧文的“新协和村”、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嘎涅的“工业城市”、勒柯布西耶的“光辉城市”、赖特的“广亩城”探索了工业社会的居住形式。美国美国“邻里单位邻里单位”1929年美国建筑师C.A.佩里提出,具有完备基本生活环境和强调社区生活为主旨,在许多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前苏联前苏联“
2、居住小区居住小区”居住小区作为居住用地的基本构成单元,小区的规模约20公顷左右。我国我国1940年代后期年代后期 在上海等城市总体规划中,已从西方引进了邻里单位的规划概念。我国我国1950年代后期年代后期 开始系统地对苏联小区规划的理论加以应用和发展。邻里单位的主要特征邻里单位的主要特征 邻里单位周围为城市道路所邻里单位周围为城市道路所包围,城市道路不穿过邻里单位内包围,城市道路不穿过邻里单位内部。部。内部道路系统应限制外部车内部道路系统应限制外部车辆穿越。辆穿越。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控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邻里单位的中心建筑是小学邻里单位的中心建
3、筑是小学校,与其他的邻里服务设施一起布校,与其他的邻里服务设施一起布置在中心公共广场或绿地上。置在中心公共广场或绿地上。邻里单位占地约邻里单位占地约160英亩英亩。佩里的“邻里单位”示意图深圳景庭苑深圳东海花园成都锦城苑武汉宜家汤臣武汉万科润园武汉水墨清华金地格林小城一期金地格林小城二期金地国际花园1.2.1 1.2.1 居住区居住区 居住区特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居住区特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住人口规模(35万人;万人;1万万1.6万户)相对应,配建较万户)相对应,配建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的相对独立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的相对独立的居
4、住生活聚居地。1.2.2 1.2.2 居住小区居住小区 居住小区一般是指具有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居住小区一般是指具有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万万1.5万人;万人;3千千 5千户)相千户)相对应,配建满足基本需求的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对应,配建满足基本需求的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居地。1.2.3 1.2.3 居住组团居住组团 居住组团一般是指被小区道路等分隔,并与居住规模居住组团一般是指被小区道路等分隔,并与居住规模300800户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户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生活聚居地。规
5、模主要取决于居委会的管辖服务范围。的生活聚居地。规模主要取决于居委会的管辖服务范围。1.2 1.2 居住区的基本概念居住区的基本概念居住组团间的分隔方式1.3.1 1.3.1 住宅用地(住宅用地(R01R01)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室前小路等)。1.3.2 1.3.2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R02R02)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1.3.3 1.3.3 道路用地(道路用地(R03R03)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汽车地面停放场地。1.3.4 1.3.
6、4 公共绿地(公共绿地(R04R04)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集中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它块状带状绿地等。1.3 1.3 居住区的用地构成居住区的用地构成1.3.5 1.3.5 用地配置的标准用地配置的标准 居住小区用地的配置应该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用地构成比重的基础上,考虑小区的职能侧重,居住密度,土地利用方式和效益,社区生活和户外环境质量等多方面的因素。注重节约土地,确定适当的居住密度。1.3.6 1.3.6 用地配置的调整用地配置的调整 不同的居住对象对小区的居住、公共服务、户外环境和交通设施等存在不同的需求,因而应该根据小区的
7、标准或档次定位适度增减各类用地构成的比例。用地构成用地构成居住区居住区小区小区组团组团1.1.住宅用地住宅用地5050606055556565707080802.2.公建用地公建用地15152525121222226 612123.3.道路用地道路用地101018189 917177 715154.4.公共绿地公共绿地7.57.518185 515153 36 6居住区用地居住区用地1001001001001001001.4.1 1.4.1 按需求类型划分按需求类型划分 居住生活的三大需求:居住生活的三大需求:居住生活的三大需求:居住生活的三大需求:(1)生活需求生活需求 可按时间顺序、空间类
8、型来调查分析研究居民的不同可按时间顺序、空间类型来调查分析研究居民的不同需求形式。需求形式。(2)生理需求生理需求 满足居住生活的日照、通风、小气候、声环境等方面满足居住生活的日照、通风、小气候、声环境等方面的需求。的需求。(3)心理需求心理需求 满足居住生活的环境心理、行为心理、审美心理等方满足居住生活的环境心理、行为心理、审美心理等方面的需求。面的需求。1.4 1.4 居住需求居住需求 1.4.2 1.4.2 按需求层次划分按需求层次划分 (1)自然环境需求)自然环境需求 在居住环境中利用大自然的日光、空气、水、树木、花草、虫鸟等自然因素,通过人的视觉、听觉来感受大自然的生命力和满足向往大
9、自然、追求大自然的需求。(2)消闲需求)消闲需求 是指人们在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里娱乐、消遣、健身等户外活动的需求。(3)领域需求)领域需求 领域感分个人和群体两大类:每个人都需要建立一个有限的空间范围,在这个范围内人有权对自己的生命财产进行防卫和保护,从事个人或家庭的部分私密性活动;群体的领域感要求保护我们的邻里、团体和社区,它能使居民团结并互相帮助,维护共同利益。(4)邻里交往需求)邻里交往需求 邻里交往是指走亲串友或与邻里居民交往、聊天、谈心、互助等行为,人在交往中会消除孤独感,增加幸福感。(5)自我实现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自我实现是人类需求的最高层次。自我实现反
10、映在体验人生,美化人生,实现自我,满足自我,发展自我。居住区的规划结构是根据住宅小区的功能要求综合地解决住宅与居住区的规划结构是根据住宅小区的功能要求综合地解决住宅与公共服务设施、道路、绿地等相互关系而采取的组织方式。公共服务设施、道路、绿地等相互关系而采取的组织方式。居住区的结构与布局取决于方便居民居住生活的需要,创造丰富居住区的结构与布局取决于方便居民居住生活的需要,创造丰富的空间层次和独特的地域特色,以增强可识别性和归属感。的空间层次和独特的地域特色,以增强可识别性和归属感。第二章 居住区的结构与布局2.1.1 2.1.1 三种基本形式三种基本形式 “居住区居住小区组团居住区居住小区组团
11、”三级结三级结构构 “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区居住小区”二级结构二级结构 “居住区组团居住区组团”二级结构二级结构2.1.2 2.1.2 综合考虑因素综合考虑因素 规划组织结构类型的选用要综合考虑规划组织结构类型的选用要综合考虑城市大小、住宅类型、用地条件、所在住城市大小、住宅类型、用地条件、所在住区及配套设施的经营管理要求等因素合理区及配套设施的经营管理要求等因素合理确定。确定。2.12.1居住区的规划组织结构居住区的规划组织结构上海曲阳新村居住区北京五路居居住区莫斯科西南区居住区2.1.3 2.1.3 实例分析实例分析 北京五路居居住区规北京五路居居住区规整地将基地划分了四个居整地将基地划分了
12、四个居住小区片块。住小区片块。分别在各地块内配以分别在各地块内配以小区中心,四个小区又配小区中心,四个小区又配置一个共同的居住区中心,置一个共同的居住区中心,形成形成“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区居住小区”二级组织结构的片块式二级组织结构的片块式布局。布局。居住区公建中心居住区公建中心北京五路居居住区2.2.1 2.2.1 片块式布局片块式布局 住宅建筑在尺度、形体、朝向住宅建筑在尺度、形体、朝向等方面具有较多相同因素,并以日等方面具有较多相同因素,并以日照间距为主要依据建立起来的紧密照间距为主要依据建立起来的紧密联系所构成的群体。联系所构成的群体。不强调主次等级,成片成块,不强调主次等级,成片成块,
13、成组成团地布置,形成片块式布局成组成团地布置,形成片块式布局形式。形式。一些居住区常采取与体制结构一些居住区常采取与体制结构的行政区划相一致的布局形式,按的行政区划相一致的布局形式,按体制规模划分地块,各地块配以相体制规模划分地块,各地块配以相应的公共设施,并遵循日照间距布应的公共设施,并遵循日照间距布置建筑,因而自然地形成片成块式置建筑,因而自然地形成片成块式布局形式。布局形式。2.2 2.2 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北京五路居居住区吉林市通谭大路居住区2.2.2 2.2.2 轴线式布局轴线式布局 一定的空间要素沿轴布置,或一定的空间要素沿轴布置,或对称或均衡,形成具有节奏的空间对称
14、或均衡,形成具有节奏的空间序列,起着支配全局的作用。序列,起着支配全局的作用。空间轴线或可见或不可见,可空间轴线或可见或不可见,可见者常为线性的道路、绿带、水体见者常为线性的道路、绿带、水体等构成,但不论轴线的虚实,都具等构成,但不论轴线的虚实,都具有强烈的聚集性和向导性。有强烈的聚集性和向导性。上海三林苑小区,以一步行水上海三林苑小区,以一步行水街为中心构成街为中心构成“水水”轴线布局形成。轴线布局形成。百米长形水池,配以不锈钢群鱼雕百米长形水池,配以不锈钢群鱼雕塑、小天鹅喷泉、天然巨石、植草塑、小天鹅喷泉、天然巨石、植草砖、架空层、弧形长廊,并以大片砖、架空层、弧形长廊,并以大片草坪(草坪
15、(7500)衬托,具有显明的衬托,具有显明的欧陆风格。欧陆风格。上海三林苑小区广州市东辉广场居住区2.2.3 2.2.3 向心式布局向心式布局 将一定空间要素围绕主导地位的要素组合排列,表现出强烈的向心将一定空间要素围绕主导地位的要素组合排列,表现出强烈的向心性,易于形成中心。这种布局形式地用得较多,顺应自然地形布置的环性,易于形成中心。这种布局形式地用得较多,顺应自然地形布置的环状路网造就了向心的空间布局。状路网造就了向心的空间布局。深圳东方花园地处深圳湾山地,建筑依山就势筑台布置,形成向心深圳东方花园地处深圳湾山地,建筑依山就势筑台布置,形成向心空间,具有良好的日照通风条件和开阔的视野。空
16、间,具有良好的日照通风条件和开阔的视野。深圳东方花园福建龙山居住区2.2.4 2.2.4 围合式布局围合式布局 住宅沿基地外围周边布置,住宅沿基地外围周边布置,形成一定数量的次要空间并共同形成一定数量的次要空间并共同围绕一个主导空间,突出其主导围绕一个主导空间,突出其主导地位。地位。围合式布局可有宽敞的绿地围合式布局可有宽敞的绿地和和和舒展的空间,日照、通风和和和舒展的空间,日照、通风和视觉环境相对较好,但要注意和视觉环境相对较好,但要注意控制适当的建筑层数。控制适当的建筑层数。广州锦城花园由广州锦城花园由15栋栋12层点层点式住宅拼接,并随地形自然围合,式住宅拼接,并随地形自然围合,形成中央
17、集中绿地,同时将住宅形成中央集中绿地,同时将住宅底层架空,形成室内外绿化的渗底层架空,形成室内外绿化的渗透,为住户提供户内外的活动和透,为住户提供户内外的活动和交往场所。交往场所。广州锦城花园成都锦城苑2.2.5 2.2.5 集约式布局集约式布局 将住宅和公共配套设施集中紧凑布置,并开发地下空间,依靠科技进步,使地上地下的空间垂直贯通,室内室外空间渗透延伸,形成居住生活功能完善,水平垂直空间流通的集约式整体空间。这种布局形式节地节能,在有限的空间里可很好满足现代城市居民的各种要求,对一些旧城改建和用地紧缺的地区尤为适用。北京小营居住区四区规划,在用地狭小,地段不规整的不利条件下,选择集约式平台
18、面局。四栋住宅塔楼下设整体架空平台,主要安排商业及公共服务设施,托幼与平台绿化结合布置以提供充足的活动场地,平台层下设地下停车场。北京小营居住区四区2.2.5 2.2.5 隐喻式布局隐喻式布局 将某种事物作为原型,经过概括、提炼、抽象成建筑与环境的形态语言,使人产生视觉和心理上的某种联想与领悟,从而增强环境的感染力,构成了“意在象外”的境界升华。深圳白沙岭居住区整体布局采用规整的几何图案,构图简洁流畅,形成一朵盛开的菊花。图以中1018层曲线型板式住宅由中心呈外飘逸延伸状,如同花瓣;中心2430层点点塔式住宅好比花蕊;低层建作屋顶花园供居民游憩;板式住宅底层架空视线通透,可改善通风条件,可改善
19、通风条件,也是停车、活动的适宜场所。丰富的景观、舒展的空间给人们带来美好联想和憧憬。深圳白沙岭居住区上海“绿色细胞组织”居住区设计竞赛 住宅建筑的规划设计,应综合考虑用地条件、选型、朝住宅建筑的规划设计,应综合考虑用地条件、选型、朝向、间距、绿地、层数与密度、布置方式、群体组合和空间向、间距、绿地、层数与密度、布置方式、群体组合和空间环境等因素确定。环境等因素确定。第三章 住宅设计 住宅基本可分为单元式和低层花园式住宅两大类住宅基本可分为单元式和低层花园式住宅两大类3.1.1 3.1.1 单元式住宅单元式住宅 水平面上的变化产生了大进深式和内天井式;水平面上的变化产生了大进深式和内天井式;在垂
20、直面上的变化产生了跃层式和错层式;在垂直面上的变化产生了跃层式和错层式;公共交通组织上的不同处理而产生了梯间式、内廊式、公共交通组织上的不同处理而产生了梯间式、内廊式、外廊式和集中式等各种类型的住宅;外廊式和集中式等各种类型的住宅;形体上作一些变化,形成台阶式住宅等。形体上作一些变化,形成台阶式住宅等。3.1.2 3.1.2 低层花园式住宅低层花园式住宅 低层花园式住宅有独院式、双联式和联排式三种,层低层花园式住宅有独院式、双联式和联排式三种,层数为数为13层。每种类型的住宅每户都占有一块独立的住宅层。每种类型的住宅每户都占有一块独立的住宅基地,每户都有前后院。基地,每户都有前后院。3.1 3
21、.1 住宅建筑的类型住宅建筑的类型 3.2.1 3.2.1 住宅标准住宅标准 应符合应符合住宅建筑设计规范住宅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采用多种户型和的规定,采用多种户型和多种面积标准,并应利于住宅商品化。多种面积标准,并应利于住宅商品化。3.2.2 3.2.2 住宅层数住宅层数 根据城市规划要求和综合经济效益,确定经济的住宅层根据城市规划要求和综合经济效益,确定经济的住宅层数与合理的层数结构(无电梯住宅不应超过六层数与合理的层数结构(无电梯住宅不应超过六层)。)。3.2.3 3.2.3 选型原则选型原则 (1)满足户室比的要求。)满足户室比的要求。(2)结合地形利于节约用地。)结合地形利于节约用地
22、。(3)住宅类型选择要善于结合地形创造良好的城市景观)住宅类型选择要善于结合地形创造良好的城市景观环境,比如对坡地的处理可以结合地形对建筑进行错层、跌环境,比如对坡地的处理可以结合地形对建筑进行错层、跌落、掉层、分层入口、错造等局部处理。落、掉层、分层入口、错造等局部处理。3.2 3.2 住宅类型的选择住宅类型的选择 阳光是人类生存、发展和保障卫生、保障健康的重要生态因素。在居室内能获得充足的日照是保证居住者尤其是老人、儿童、病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保证居室卫生、改善居室微小气候,提高居住适应度等居住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3.3.1 3.3.1 住宅建筑日照标准住宅建筑日照标准 决定居住
23、区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主要因素:一是居住区所处决定居住区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主要因素:一是居住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气候特征;二是居住区所在城镇的规模大小,城的地理位置及其气候特征;二是居住区所在城镇的规模大小,城镇居住用地紧张状况。镇居住用地紧张状况。3.3 3.3 住宅建筑的日照住宅建筑的日照 3.3.2 3.3.2 住宅日照间距系数住宅日照间距系数 住宅日照间距系数是指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住宅建筑间距与住宅日照间距系数是指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住宅建筑间距与遮挡建筑檐高的比值。遮挡建筑檐高的比值。3.3.2 3.3.2 住宅间距的确定住宅间距的确定 (1)住宅间距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住宅
24、间距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防灾、管线埋设、视觉卫生等虑采光、通风、消防、防灾、管线埋设、视觉卫生等要求确定。要求确定。(2)住宅正面间距,应按日照标准确定的不同方)住宅正面间距,应按日照标准确定的不同方位的日照间距系数控制,也可采用不同方位的折减系位的日照间距系数控制,也可采用不同方位的折减系数换算。数换算。(3)住宅侧面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条式住)住宅侧面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条式住 宅多宅多层之间不宜小于层之间不宜小于6米;高层与各种层数住宅之间不宜小米;高层与各种层数住宅之间不宜小于于13米;高层塔式住宅、多层和中高层点式住宅与侧米;高层塔式住宅、多层和中高层点
25、式住宅与侧面有窗的各种层数住宅之间应考虑视线卫生,适当加面有窗的各种层数住宅之间应考虑视线卫生,适当加大间距。大间距。3.4.1 3.4.1 自然通风功能自然通风功能 自然通风是指大自然中的空气自由流动通过住宅组群和自然通风是指大自然中的空气自由流动通过住宅组群和通过住宅内各个功能空间。尤其在炎热的夏季,通风可以通过住宅内各个功能空间。尤其在炎热的夏季,通风可以防止过热,改善局部气候。防止过热,改善局部气候。3.4.2 3.4.2 自然通风措施自然通风措施 自然通风可通过设计合理进行套型住栋组合、合理进自然通风可通过设计合理进行套型住栋组合、合理进行室内各功能空间组合,使自然空气畅通流动。自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居住区 规划 住宅 设计 讲义 学习 资料
限制150内